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修复中应用

2015-01-31 05:04:45高崧瀛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13期
关键词:应用

高崧瀛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修复中应用

高崧瀛

【摘要】目的 对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修复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方法 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整形修复的43例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整形修复,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1例患者手术成功,并且修复后外功能正常且外观良好,修复成功率为95.3%;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为术后出血,另外3例患者为切口裂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结论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修复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不仅外功能正常且外观良好。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整形修复;应用

作者单位:150030哈尔滨,黑龙江省医院

瘢痕的整形修复是整形外科中的难题之一,但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应用将这一问题进行了解决。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指的是将皮下扩张器置入正常皮肤软组织下,然后通过使扩张器的内容量进行增加以促进表面皮肤软组织增殖并扩展,从而产生新增的皮肤软组织并进行组织修复和器官再造[1]。本文选取于在我院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整形修复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整形修复的43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5.4±3.5)岁;病因:8例颈部瘢痕,9例瘢痕性秃发,7例面部瘢痕,2例鼻缺损,5例腋窝瘢痕,4例躯干四肢瘢痕,5例小耳畸形,3例外伤性耳缺如;共埋置57个扩张器,其中包括头皮部有11个、面部有7个、耳后有15个、胸腹部有9个、颈肩部有12个、四肢有3个;同时埋置2个扩张器的患者有12例,同时埋置3个扩张器的患者有1例,其余30例患者均埋1个扩张器;埋置扩张器容量在80~800 ml之间,平均(423.1±15.7)ml;扩张时间在15~56天之间,平均为(28.7±3.5)天。

1.2方法

扩张器埋置部位选在病变部位邻近区域,对患者病变部位的特点及范围进行全面了解,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植入扩张器的数量、容量及形状。对患者进行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于患者病变组织内或其与正常组织交界处做手术切口,将平面准确剥离,如果病变部位在面部,则扩张器置入的位置于帽状腱膜下骨膜浅层,若为面部则位于SMAS筋膜上,若为颈部则位于颈阔肌深面。然后将皮下腔隙进行游离并且所游离出的范围应该超过所植入扩张器边缘1~1.5 cm,扩张壶内置,扩张器容量的10%~20%为术中注水量。检查扩张器没有出现注水困难的情况后将扩张器展平,然后将切口进行逐层缝合,放置负压引流。引流管拔除时间应为引流液呈淡黄色、每天引流量小于20 ml时。手术中对患者进行少量多次注水扩张,术后第7天后每周注入扩张器定额容量的10%~15%的水1~2次,并且在注水总量等于扩张器额定容量的1~1.5倍时不再注水;“静止扩张”1~2周后对患者进行Ⅱ期手术进行修复创面[2]。

2 结果

在本次手术中,本组的43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手术成功,并且这41例患者修复后外功能正常且外观良好,修复成功率为95.3%;其余2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大部分皮瓣修复病损区,另外1例患者因切口感染裂开只能终止手术。本次研究中的43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有1例患者为术后出血,经手术止血治疗后痊愈;3例患者为切口裂开,其中2例患者将扩张器液体抽出后,对腔穴采用抗生素盐水进行清创冲洗后将切口重新缝合,待切口愈合后重新进行注水扩张;另外1例患者将扩张器取出,进行清创处理后将切口缝合并终止手术,半年后再进行第二次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修复,本次研究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

3 讨论

过去整形外科经常采用皮片或皮瓣移植的方式来对瘢痕及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但是这两种方式存在着术后皮片色素沉着、颜色、质地不协调等诸多问题。但是近年来,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成为整形外科最常用的修复手段之一,应用的范围主要有瘢痕性突发、脂溢性秃发、外伤、肿瘤原因引起的秃发的治疗,基底细胞癌、皮脂腺痣、血管瘤、皮肤纤维瘤、恶性黑色素瘤等各种良恶性肿瘤的治疗,各种外伤等原因导致的皮肤软组织损伤等以及先天性畸形以及外伤引起的眼睑畸形、口唇外翻畸形,腋窝、腘窝瘢痕挛缩畸形等各种畸形矫正等[3]。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修复后能够使功能以及外形等均恢复良好,并且不会增加新的供区瘢痕,同时修复后的皮肤与自身皮肤色泽、质地等均相似,因此已经成为临床修复皮肤缺损的首选方法之一。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于在我院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整形修复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接受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43例患者中有41例患者手术成功,并且修复后外功能正常且外观良好,修复成功率为95.3%;有4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为术后出血,另外3例患者为切口裂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3%。实践证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修复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术后不仅外功能正常且外观良好。

参考文献

[1] 郭新雯,马娟,马少林.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20):1675-1676.

[2] 陶思一,马红丽,程新德,等.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面部瘢痕修复中的应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4):389-390.

[3] 边建民,谭海涛,陈建军,等.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整形外科的应用体会[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27(5):716-717.

Application of Skin Soft Tissue Expansion in Plastic Repair

GAO Songying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Hospital, Harbin 15003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the effect on skin soft tissue expansion in application of plastic repair. Methods Selected 43 patients who were given plastic repair treatment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5 in hospital and provide them with skin soft tissue expansion application, analysis on application effect. Results 41 cases of patients underwent successful surgery and their external expression are turned into normal and favorable, the repair successful rate was 95.3%, and there were 4 cases of complications, one case of postoperative hemorrhage, and the other 3 cases of wound dehiscen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incidence is up to 9.3%. Conclusion Skin soft tissue expansion is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application of plastic repair, it is conducive for patients’ recovery of external expression which is turned into normal and favorable after surgery treatment.

[Key Words]Skin soft tissue expansion, Plastic repair, Application

doi:10.3969/j.issn.1674-9308.2015.13.076

【文章编号】1674-9308(2015)13-0092-02

【文献标识码】B

【中图分类号】R622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54:47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54:05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46:46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37:58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28:05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45:44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8:55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4:22:00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03:12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