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雨航
(吉林工人报社,吉林 长春 130000)
民生新闻是以事实为依据的新闻报道,通过新闻报道使有关部门了解到百姓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以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帮助百姓解决问题。在对报道对象进行新闻事实采集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采访对象的内心感受,避免伤害采访对象的自尊心,通过对其实施人文关怀,使采访对象能够了解到新闻媒体人对他们的关心和关注,进而能够切实地为百姓办实事,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
随着我国民生事业的发展,很多媒体也逐渐开始做民生新闻,民生新闻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1]。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媒体能够认识到民生新闻的本质内涵,并且做到了对百姓及采访对象的人文关怀,但是也有少数媒体没有考虑到对百姓及采访对象的人文关怀问题,导致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矛盾日益激烈,严重影响到民生新闻的良好发展。现针对部分媒体在做民生新闻时出现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进行具体分析。
部分民生新闻过于娱乐化。通过对民生新闻的调查发现,部分民生新闻呈现出娱乐化的发展态势。由于民生新闻是以事实为根据的,不容许有半点的掺假[2]。但是,在进行民生新闻的报道中出现了故事化、情节曲折化的情况,具有较为明显的娱乐特征,甚至一些民生新闻还进行现场模拟以及使用特技等方式进行播报,这种行为对受众是一种欺骗,没有报道采访对象的实际情况,造成民生新闻质量的严重下降,影响到民生新闻的良好发展。
部分民生新闻过于片面化。所谓的民生新闻片面化主要是指播报的内容。由于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并且新闻媒体也深深植根于城市中,在民生新闻的播报内容上,主要以城市百姓的日常生活为主,很少深入到农村去了解农村百姓的生活情况[3]。对农村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的问题播报较少,在做民生新闻的过程中,这种片面性的问题是没有对农村百姓实施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进而导致民生新闻播报内容单一,无法满足受众的观看心理,无法实现民生新闻质量的提高。
部分民生新闻过于低俗化。低俗化的问题也是在做民生新闻过程中存在着的严重问题,而这类问题的出现没有考虑到受众的观看心理,没有满足受众的观看需求,也没有解决百姓的实际问题。例如,有部分媒体在做民生新闻的过程中,喜“腥”好“性”,更有电视台的记者滥用隐性采访,假扮嫖客解密色情服务的新闻,而如果在做民生新闻的过程中,主要播报的是扫黄的问题,就违背了民生新闻的初衷,也会造成受众对民生新闻信赖度的降低。
选题应将小民生与大民生进行有机的结合。在新闻选题方面,针对于选题的过于片面性,导致人文关怀缺失的问题,应该在进行民生新闻选题的过程中,将小民生与大民生进行有机结合。在做民生新闻的过程中,在关注城市百姓日常生活及其遇到的困难同时,应该对偏远农村地区的百姓同样给予关注,通过派记者深入到农村地区,了解当地百姓的生活,多关注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农村热点问题,通过报道,使社会能够及时发现、重视并解决这些问题。农村孤寡老人以及留守儿童属于社会的普遍现象,这也是大民生的一种体现。因此,在做民生新闻的过程中,通过将小民生与大民生进行有机的结合,才是人文关怀的真正体现。
把握质量,避免娱乐化及低俗化。在做民生新闻的过程中,还需要把握民生新闻的质量,避免出现娱乐化及低俗化倾向。民生新闻的娱乐化和低俗化问题影响到受众的观看心理,对采访对象也是不尊重的行为。因此,在做民生新闻的过程中,需要以事实为根据,避免进行艺术加工,确保报道的民生新闻符合客观事实。此外,在做民生新闻的过程中,针对于娱乐化及低俗化的现象要及时的制止,以最大程度地确保民生新闻质量。
表现形式需要做到与民互动。由于民生新闻是反映百姓日常生活的。因此,在做民生新闻的过程中,应该与百姓进行良好的互动,这也是民生新闻中人文关怀的体现。具体可以采取如下的措施:利用短信平台、微信平台、官方微博以及热线电话的方式征集群众的建议,并且可以通过与受众沟通了解受众的需求,倾听百姓的心声,进而替百姓发言,为百姓做主。
注重深度挖掘。在做民生新闻的时候,还需要注重对民生新闻深度的挖掘。由于民生新闻的核心是帮助百姓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由于人为阻碍,导致一些表面上的现象都是假的,无法了解真实情况。因此,当有热心群众提供线索的时候,应该派记者对提供的线索进行深度的挖掘,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帮助百姓,实现对百姓的人文关怀。
民生新闻发展态势强劲,并广泛受到百姓欢迎。在做民生新闻的过程中,新闻工作者需要把握民生新闻特点切实做好民生新闻,并且需要重点关注民生新闻的主体——百姓的情感和情绪,避免由于不恰当的报道伤害到百姓,需要做到在帮助百姓解决问题的同时,做好对百姓的人文关怀工作,有助于促进民生新闻报道工作的顺利开展。
[1]孙幼娇.关于新闻传播中“人文关怀”的思考 [J].常熟高专学报.2003(05)
[2]韩少林.新闻实践中的人文关怀[J].新闻前哨.2003(06)
[3]李绣春.注重晚报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思想[J].新闻采编.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