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 加拿尔·力亚斯
小学课文《少年闰土》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新疆加拿尔·力亚斯
在小学课本中,《少年闰土》是一篇重点课文。此篇文章是鲁迅先生20年代的杰出作品,学生学习此文章时往往感到难度比较大,不仅因为句子难懂,而且还存在一些难理解的生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设计好教学思路,防止教学过程中出现思路不清的问题。本文对《少年闰土》教学的几个注意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少年闰土》的教学设计思路进行了重点阐述。
小学课文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思路
(一)字的读音
在《少年闰土》学习的过程中,字的读音是尤其重要的,例如文中“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一句话中,“猹”这个字读“c h a”,1992年修订的《新华字典》中也是读此音,而在此之前的字典“猹”是读“z h a”。这个字是鲁迅先生写作这篇文章时造就的一个字,然而从汉字的形声结构上来看,这个字度“c h a”更为妥当。广大的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这个字,避免读音错误,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带来消极的影响。
(二)字的运用
字的运用在不同文化时期有着不同的用法,《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项带银圈”、“希奇的事”中的“带”和“希”在现在应该写作“戴”与“媳”。文章的作者鲁迅先生在做此文章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这一时期,文字中“带”与“戴”,“希”与“媳”在部分场合中是通用的,语文老师在讲授此课时,应将这一信息告知学生,避免学生理解上的歧义。“须”这个字在这一课中一共出现了两次,两次学生都很难理解,主要是因为当下我们使用这个字大多以“必须”这个词出现,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语境,告诉学生字所代表的不同意思。像在“须下雪了才好”中,“须”字的意思是表示“等到”,而在“闰土须回家里去”这句话中“须”字的意思是“必须要”的意思,可见不同语境下,“须”字所表示的意思也有所不同。
(三)词语的意思
《少年闰土》这篇文章中,有很多词语学生学习起来都比较生疏,而且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接触的少,因而对其的理解不是很深刻。老师在讲授本课时,要想让学生全面理解这篇文章,就必须将词语所代表的意思告诉学生,像“祭祀”、“五行”、“如许”以及“少爷”等词语在当时背景下,所代表的意思是什么。文中,“他和我仿佛年纪”中的“仿佛”与小学阶段学生所理解的仿佛意思不同,在小学生的意识领域中,“仿佛”往往是好像的意思,而在本课中其意思应该是“差不多”的意思。
《少年闰土》是小学生课文中重点的一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掌握好本节课的有关内容。从整体上看,《少年闰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要通过人物的外貌、人物的语言以及人物的动作来表现人物,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抓住了这些特点,就能够将人物刻画的惟妙惟肖。《少年闰土》的教案设计应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实现由扶到放的转化
语文是小学生课程中重要的学科,学好语文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语文的学习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少年闰土》一课讲授时,老师应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在教学过程中,以人物的动作描写作为突破口,通过这件趣事来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进而全面了解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悟出这一学习方法后,学生便会自己学习理解有关捕鸟、拾贝壳以及看跳鱼这三件事。这一学习方法是学生在读、想、评以及议的基础上主动感悟到的,并从中领悟相关的语文知识、学习方法以及文章的思想内容。需要我们深刻认识到的一点是由扶到放的转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
(二)启发想象
小学阶段学生的想象力是十分丰富的,然而学生的想象力也是需要启发的,如若没有老师的正确引导,很可能学生的想象力就会被遏制。《少年闰土》一课中,闰土看瓜刺猹这幅图片,往往给作者与读者留下最深的印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启发学生想象这幅画面,与此同时再现相应的语言文字来反应客观事物,从而让闰土这一人物形象变得更加生动、鲜明,深入人心,便于学生全面掌握人物特点。
(三)感受文章感情
《少年闰土》这篇文章,除了人物形象描写的生动外,文章所隐含的情感也是极其丰富的。这篇文章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仅仅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少年闰土聪明、勇敢以及活泼可爱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以及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四)充分认识文章的外貌描写
《少年闰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尤其突出,学习本文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充分认识本文的外貌描写,让学生找出文中有关外貌描写的句子,让学生进行相应的分析,通过分析外貌描写的句子,得出少年闰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很多学生对闰土的印象往往停留在可爱、活泼层面,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会渐渐理解到闰土是一个“戴小毡帽”的江南农村小孩,在长期的日晒与风吹下,闰土的皮肤发紫,这与闰土经常劳动分不开,闰土是一个能干的小男孩。通过外貌的分析,我们也能够看出闰土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农村小孩。外貌的描写,对于人物形象与性格的描写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文中闰土的形象,读者可以对人物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五)掌握文章的学习方法
对《少年闰土》学习时,主要的学习方法无非是读与写。从整体上看,本文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既简洁又精彩,语文教师在授课时应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感受人物突出的性格特点。采用此学习方法,一方面符合正常的认知规律,另一方面又符合人物类文章的写作规律。学完本课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做到读与写的有效结合。
(六)课后的延展
讲授完《少年闰土》一课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对《故乡》这篇原文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注重人物语言、动作以及神态的有关描写,并通过声情并茂的阅读来了解人物的内心,体会文章中长大后的“我”与少年闰土心理活动的对比,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交流,讨论闰土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在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将课内的学习方法应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
[1]万清,王璐.《少年闰土》教学设计与评析[J].山东教育,2009,10(05):23-24
[2]王英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以《少年闰土》的教学为例[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5,6(15):12-13
(作者单位:乌苏市甘河子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