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
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小学生感兴趣的因素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在深入思考的过程中获得数学思维的发展。小学生的直观思维能力较强,他们在思考数学问题时通常运用的是直观思维。为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数学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使他们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能通过分析思维获得解决。小学生的注意力不持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中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使他们能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积极探究,提高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一、进行趣味性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入到对知识的探究中,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上课一开始,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课堂学习中,教师可以用有趣的课堂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能有效进行。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我通过多媒体制作了一个小动画:一名小学生早上睡得迷迷糊糊的时候看了看钟表,在时针指向6,分针指向12时,他说:“才半夜12点啊!离上学还早呢!”接着又睡着了。结果一睁眼,时针指向了8,分针指向了12。这个小学生迟到了。创设的情境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很自然地联想到了自己,都想学会如何认识钟表,避免犯动画中的小学生犯的错误。通过有趣的导入,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他们认识到了看懂时间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二、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生只有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思维才能更活跃,为了提高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走近数学知识,并进行有效探究。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课堂教学任务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知识,并对每个知识进行详细分析。在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下,学生的思维没有在进行学习时获得有效发展,他们对知识只是在进行记忆,导致学生掌握了大量的数学概念和理论知识,但实际运用能力不高。在和谐的数学课堂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分析和表达,敢于质疑他人的观点,并能把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获得发展,使他们在分析问题时能更深刻,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策略实现高效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互动,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
1.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可以把重点内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让他们通过分析逐步掌握知识,并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5是整数,那么5.0是整数还是小数呢?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过程中对小数的概念进行了深入分析,掌握了小数的特点,有效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利用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时,教师要从教材的内容出发设计出能激活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对问题进行积极探究,获得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促进了高效教学的实现。
2.利用在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有效引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知识之后,由于对知识的理解不深入,在练习时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学生出现的错误,正确引导学生,使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之后,教师给出一个问题:2/5这个比的前项加上2,要使比值相等,后项要加上几?很多学生都会认为后项也是加上2比值相等。根据学生出现的错误理解,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认真分析比的性质,并结合题目进行分析,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促进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3.利用题目变形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对已知条件进行适当变化,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掌握规律,防止知识的负迁移,而且可以活跃思维,开阔思路。例如,一道分數应用题:“建设一个体育场,面积是800平方米,已经修建了全部的3/4,修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可以把题目进行变形:建设一个体育场,面积是800平方米,第一天修建了1/2,第二天修建了全部的1/4,修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通过对问题的变形,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从多个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对教材进行有效整合,使课堂教学得到优化,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主动探究知识的欲望。在学生不断获得数学知识和发展数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表扬和激励,使学生充满信心地探究数学知识,数学思维获得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