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敏
阅读教学属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想象力的重点教学,同样是推动学生语文素养得以更好发展的有效对策。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仍处于启蒙意识階段,因此,如果要求学生学会阅读、正确阅读,当务之急是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立足文本、解读文本、重视对文本资源的拓展与延伸显得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变得更开放而有活力。如果教师忽略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学,单纯地以教学教材为纲领,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必然会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阅读教学中应用拓展延伸策略可以弥补这一教学缺陷。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有生命的,是滋养心灵的沃土,老师应该领着孩子带着生命的尊严与感动,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进行阅读,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启引学生,进行文本的有效拓展。
1.兴趣引路,拓展增效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都是教学最重视的焦点,学生唯有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兴趣,拥有了学习意识中的主动积极性,在开展语文教学时才会事半功倍,这种源于内心的追求,让小学语文阅读不再是学生的学习负担。当前,我国小学语文课本中,文学艺术类作品及记叙文占据语文教材篇幅的绝大部分,这些教材中既有描写人物的又有纪实的,既有写景的又有状物的,课文内容十分丰富、具体、形象生动。所以,教师要更努力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适当的情况下,通过多媒辅助语文课文教学。这样不但可以优化语文阅读教学,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另外,它还可以满足学生的感官及心理需求,为学生进行独立探究的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2.拓展文本,延伸空间
以语言学为视角论,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留意学生的认知活动。换言之,教师要着重关注每个学生的语言感受和积累的过程、语言感悟和内化的过程及语言模仿和语言表达的过程。因此,教师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资源,根据其语言特点组织教学。
教师要在灵活、有针对性地拓展教材文本的前提下,高效地延伸教学中的阅读空间,将学生从小课堂指导进入大课堂,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得以兴趣盎然地感受求知的美妙过程,将课外资料充分内化,把阅读教学演绎得尽善尽美。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中的《春联》为例,教师教学之后,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编写“走进春节”的手抄报,让学生在动手的条件下动脑,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拓展预习,丰富内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等综合能力,教师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应用教学资源,创造优质的学生阅读环境,构建一系列课内外联通、学科之间相互结合的语文教育系统。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前先行拓展预习,积极主动地接触与课文有关的信息资料,除激发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外,更要以学生发展为基石,开展拓展预习。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钱学森》为例,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钱学森为我国科学技术所作的贡献,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开展搜集相关的资料学习任务。之后,再将所收集到的资料汇集在一起,通过多视角信息,让学生具体清晰地认识到一个生动形象人物形象,并且在学生心中留下对钱学森这个人物的个性化理解,进一步提高周边阅读的兴趣。除人物阅读外,能够围绕事件进行课前拓展预习的文章还有许多,如苏教版《虎门销烟》等。
4.拓展感悟,整合资源
教师进行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着重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工作,即把小学生能够进行课外学习的学习资源整合到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跳过课堂、教材的抑制,通过搜集、阅读及检索的方式扩大学习范围。当然,教师在进行拓展延伸活动时,必须紧密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背景下进行。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准确操控教材资源,按照各种资源的相关特点进行有组织的阅读教学。以《钱学森》课文为例,让学生深入感知钱学森的话:“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展开拓展训练,不但提高学生积累词语的能力,而且让学生深入感知出钱学森的报国之心。在拓展学生感悟教学中的教学难点、重点,通常都是教材所蕴涵着最深刻的部分,对重、难点部分实施拓展,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感悟教材含义。以苏教版小学语文的《天火之谜》课文为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让学生十分直观地理解雷电的巨大威力,借助课件的帮助处理教学重难点,深化学生理解,也可以让文本内涵更丰富。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拓展延伸能够突破空间,使学生更深刻、形象地理解教材内容的主题。为了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更具备高效性,教师要重视以下问题:第一,教师应当不断强化自身专业与语言素养;第二,拓展延伸教学的对策需要紧密围绕教学的目标实施;第三,教师应当深入理解课程标准,理解拓展的“度”。第四,将拓展延伸至教学实际。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意义上开阔学生的视野,让语文阅读教学更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