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金慧 曾晓强
用“中国梦”推进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文/袁金慧 曾晓强
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与中国当代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具有丰富的内涵,而理想信念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两者之间存在着价值观的一致性。因此,我们应从思想引领、文化培养、实践行动、网络强化等多方面强化大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有机结合。
中国梦;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一)“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的主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发展,没有这些方面的发展,就无复兴可言。
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体现的是中国梦的大国特色,党的十八大描述了我国到2020年的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经济快速增长,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民族振兴”体现的是中国梦的文明特质。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要继续传承这种文明,党和国家就必须不断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坚定不移的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人民幸福”是中国梦和谐特质的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面覆盖,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指高校教育工作者用科学的理论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树立起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教育实践活动。
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最主要的是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素质中最重要的素质,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又是思想政治素质的灵魂,只有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是否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不仅关系到其自己的前途命运,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美好未来。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三)“中国梦”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间的关系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为大学生实现个人理想提供了机遇,祖国强大、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才能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实现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大学生也是“中国梦”的实践主体,大学生个人梦想的实现直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大学生是国家和名族的希望,是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因此,必须通过价值观的引导,把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到实现“中国梦”道路上去,成为中国梦的践行者。
(一)坚持思想引领,完善思想育人
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精神实质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认知能力和接受特点,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和传播方式。重点做好“中国梦”与个人成长的结合点,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解决好学生的环境适应与行为养成、专业学习与思维发展、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社会责任与使命、意识等问题。因此,应在课堂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中国梦”相关的内容,切实有效地开展思想教育,将中国梦密切联系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通过教育深入到大学生心中。
(二)加强校园文化,实现文化育人
树立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同时,学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主题演讲、文艺汇演、学术讲座等活动。创造出一批在学生中有影响力的文化作品,唱响校园文化主旋律,为大学生成长成才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氛围。还可以开展一些优秀学生评选、感动人物评选、座谈研讨等教育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的良好风气。以此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促使当代大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想认识,并内化为精神动力,转化为具体行动,让优秀的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提供实践平台,坚持实践育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想有效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力度和深度,就必须将抽象的理论内化,形成自己的思想,通过外化转化为实际行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促使大学生理想信念从形成到成熟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同时,学校应该积极主动的把“中国梦”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观点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他们充分体会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从而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张烁.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01)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
[3]姚晓宏.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
[4]汪玉奇.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梦[J].农业考古,2013(1):1-4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
袁金慧(1984-),女,汉族,重庆巫山人,重庆工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思政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曾晓强(1976-),男,汉族,四川自贡人,重庆工商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道德教育研究。
G
A
2095-9214(2015)03-0205-01
重庆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通讯作者:曾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