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宁波柴桥“狮象窜”谈民间艺术传承与品牌形象塑造

2015-01-30 20:54胡萍萍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白象民间舞蹈民间艺术

胡萍萍

(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从宁波柴桥“狮象窜”谈民间艺术传承与品牌形象塑造

胡萍萍

(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在实地调研与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宁波柴桥民间舞蹈“狮象窜”的起源、发展及表演特点进行了探讨,并针对目前“狮象窜”生存状况分析了导致其衰落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传承民间艺术、打造民间艺术品牌的若干建议。这不仅对保护和传承“狮象窜”有现实意义,而且对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柴桥沃家狮象窜;民间舞蹈;传承保护;品牌塑造

1 问题的提出

民间艺术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宁波民间艺术历史悠久,形式多样,特色鲜明,影响广泛,在宁波地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就民间舞蹈而言,奉化布龙、江东腰鼓、镇海龙鼓、余姚犴舞、象山螺灯舞、鄞州大头和尚、北仑女子滚龙等,根植于民间,亲和力强,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民众欢迎和喜爱,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形式的多样化,特别是电视、电脑、手机等新颖娱乐媒体的强势冲击,传统民间艺术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有的甚至濒临消亡。

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沃家村的“狮象窜”①“狮象窜”又作“狮象蹿”“狮象串”,“窜”是跑、跳的意思。是一种很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在市内甚至省内都有一定影响。2007年,柴桥沃家“狮象窜”入选北仑区首批民间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5月,沃家村被命名为北仑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0年6月入选宁波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6月,入选浙江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柴桥沃家“狮象窜”多次参加市、区和街道等有关民间文艺演出,1986年冬,参加了北仑区首届艺术节;2007年7月,参加了迎国际女排赛演出活动。“狮象窜”每次表演都受到观众好评,宁波日报、宁波电视台等曾多次作过报道。

但是,“狮象窜”在光鲜表面的背后,也存在着生存与发展的危机,而这种危机也是多数民间艺术的共同遭遇。本着保护和弘扬传统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宗旨,今年,笔者对柴桥沃家“狮象窜”进行了实地调查,并通过这个个案就当代民间艺术传承与品牌形象塑造进行了一些思考,希望对我国民间艺术尤其是民间舞蹈的保护和发展有所帮助。

2 “狮象窜”的起源、发展及表演特点

“狮象窜”是活跃在宁波北仑区东部一带,以狮子和大象为主要造型来进行表演的传统民间舞蹈。据上世纪八十年代进行的全省民间艺术普查发现,“狮象窜”过去也在宁波宁海、象山等地流传过,但改革开放以来传承下来的只有北仑东部柴桥、梅山等地,因此可以说它是北仑地区特有的民间艺术品种(衢州开化现有“狮象灯舞”,与“狮象窜”表演形式有很大不同)。“狮象窜”相传始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狮子在我国民间素称兽中之王,白象则是吉祥的象征。按佛教传说,狮子是文殊菩萨坐骑,白象是普贤菩萨坐骑,两者均为吉祥之物。而在北仑民间,又有“文狮卫家,白象睦邻,二者合一,国泰民安”之说,他们认为狮子代表勇猛,白象代表忠厚,保家卫国需要像狮子一样勇猛无畏,邻里相处需要像白象一样忠厚善良,所以当地百姓对狮子和白象敬重有加。正是这种朴素的文化理念,柴桥沃家祖先选定了狮子和白象作为他们民俗表演时表情达意的外在造型。

民间舞蹈流传于民间,服务于民众,它的产生和发展与民间的庙会节庆、红白喜事和礼仪风俗息息相关。“狮象窜”正是在参加庙会等民间行会演出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旧时北仑有许多民间庙会,古镇柴桥的庙会尤为热闹。柴桥芦江庙会隔年举行一次,时间是农历二月初一到初五。庙会期间,各村均要准备传统节目,参加游行集会并进行角逐。由于造型独特,技艺精湛,寓意美好,沃家“狮象窜”总被安排在会首“开道”,博得头彩。“狮象窜”还在礼拜会、青苗会、稻花会和请龙会等民间活动中大显身手。久而久之,沃家“狮象窜”成了当地各种民俗活动主要表演节目之一。

“狮象窜”表演形式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古代的情况已不可考,解放初,沃家“狮象窜”第一代传承人沃亚定等组建了“沃家狮象窜”队伍,根据民间流传形式稍作改造,设计出一套简单的表演动作,这是沃家“狮象窜”第一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第二代传承人沃金荣、胡根夫等在原来基础上进行改进,增加了大头和尚(引舞人)和打击乐队,“狮象窜”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热闹,这是沃家“狮象窜”发展的第二阶段。目前沃家“狮象窜”已经发展到第三阶段,第三代传承人沃凡诚老师推陈出新,在增加表演难度、提高观赏效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狮象窜”表演日趋成熟。

作为一种民间舞蹈,“狮象窜”有其自身独特的表演形式。现在“狮象窜”表演队伍一般由一狮、一象、一个大头和尚和一个打击乐队组成。狮子和白象各由两人掌控,一人舞头,一人舞尾。狮子头、白象头用竹篾结扎而成;狮皮、象皮用绒布制作,并贴上用彩纸剪出的各种花纹图案。演员身穿白色武术衣,脚穿上山袜,腰束武术带,英姿飒爽。大头和尚(有时也戴老太太头套面具)是引舞人,身着长袍,手执蒲扇,边摇扇边扭腰,在狮子和白象之间穿行,动作文气,表情和蔼,其作用一是指挥狮象的动作,二是维持表演秩序。打击乐队用大鼓、扁鼓、大锣、大钹和小钹等乐器伴奏,渲染现场气氛,协调表演节奏。整个表演可分四步:一是“开场窜”,在激烈的锣鼓声中,大头和尚引狮子出场,白象紧随其后,在场子里快速绕场跑串,狮子做前扑、转身等动作;然后音乐转向平缓,狮子猝毛①猝毛,理毛。猝,方言词,碎上声,又音叟,动物用嘴整理毛。,白象则表演踏花步等动作。二是“白象猝狮”,狮子卧地,白象用鼻子为狮子猝毛,从头部猝至尾部,反复多次;随后狮子与白象嘴巴(鼻子)互咬或碰触,以示亲昵。三是“狮子窜象”,白象卧倒于地,狮子先绕场慢跑,紧接着从白象背上快速窜过,来回数次。四是“狮子喷火”,狮子嘴里装有一个花炮,舞狮头的人趁人不注意点燃花炮,花炮向四周喷射,伴随着激昂的乐器声,表演达到高潮。

“狮象窜”刚柔兼备,动静结合,形式生动活泼,表演惟妙惟肖,长期以来,深受群众喜爱。时至今日,沃家“狮象窜”仍会在春节拜年、闹元宵、迎亲、祝寿、武术健身等民间活动中亮相,为丰富当地文化娱乐生活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3 从“狮象窜”现状看民间艺术传承与品牌形象塑造

尽管如此,目前沃家“狮象窜”生存状况还是不容乐观。

笔者在调研时发现,北仑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沃凡诚老师对“狮象窜”的传承比较担忧。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观众减少。过去农村文化生活比较贫乏,老百姓非常爱看民间艺术表演。如今社会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可供选择的东西越来越多了,人们的鉴赏眼光也越来越高了。“狮象窜”表演如果观众较少,或者反应不够热烈,势必会影响表演者的情绪,艺人们舞起来也就没有劲了。二是队伍老化。现在柴桥沃家会舞“狮象窜”的艺人越来越少,加上乐队,“狮象窜”表演队伍总共只有20个人左右,目前最年轻的艺人也已经50多岁了。表演“狮象窜”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好几个艺人前几年在演出时脚受了伤,年纪大了,伤痊愈起来就慢,村里也不敢让他们再出来表演,以致直接影响了“狮象窜”的正常演出。三是后继乏人。计划经济时代,学习、表演“狮象窜”可以记工分,村民参与积极性很高。现在沃家村总共650多人,村里的年轻人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有的上大学了,有的到外面去创业了,年轻人对于这种费时费力而赚不了钱的民间舞蹈普遍不大感兴趣,“狮象窜”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情况非常严重。凡此种种,造成“狮象窜”日渐式微,前景可危。

“狮象窜”的困境带有普遍性,破解“狮象窜”生存和发展的难题,也有普遍意义。下面我们试图以“狮象窜”为例,谈谈有关民间艺术传承与品牌形象塑造的一些粗浅想法。

3.1 重视民间艺术价值,开发多样化社会功能

民间艺术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连接祖先与后代精神血脉的纽带;它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和感情;它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对自己宗教信仰、文化观念、地域个性、审美习惯的一种寄托;它具有多样化的社会功能,如艺术性、观赏性、娱乐性,有的还有竞技性或实用性,有的本身还拥有不菲的经济价值。就“狮象窜”而言,它虽然不登“大雅之堂”,但也有其他高雅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庙会等民俗活动极少举行,但在农村,春节、元宵、结婚、寿诞、乔迁等庆祝活动仍然有,而且将来也不会消失。在这些民俗活动中,“狮象窜”及舞龙等民间舞蹈深受当地老百姓欢迎,因为它最能烘托喜庆热闹的气氛,最能表达欢乐兴奋的心情,而其他高雅艺术却无用武之地。因此,民间艺术尽管生存空间很小,但仍有社会需求和市场潜力,仍有存在和发展的价值。

3.2 加大扶持力度,调动民间艺人积极性

在追求物质、追求时尚、传统文化被严重挤压的今天,民间艺术无疑是“弱势群体”,而其中的民间舞蹈更是“弱中之弱”,很难独立生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主管部门大力扶持,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事实上,对于抢救和保护民间艺术,政府部门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政策要落实,措施要到位,并且要有持续性,避免出现政府需要的时候搞得热火朝天,不需要的时候无人问津的现象。近年来,北仑区及柴桥街道等对“狮象窜”非常重视,建起了建筑面积达240平方米的传承基地,在活动经费方面也给予一定资助。但还要加强扶持力度,特别是在“狮象窜”的低谷时期,要对政府或社团组织的节庆演出、公益演出给予必要的经济补贴,要对因“舞”受伤的艺人给予必要的人文关怀,在道具、乐器、服装等方面也要舍得花钱。都说现在是物欲横流的时代,其实大多数民间艺人还是很善良很淳朴的,只要社会肯定他们的劳动价值,他们很容易满足,也很容易激发起他们的表演热情。

3.3 走市场化道路,提高民间艺术造血功能

与实用性的工艺美术等民间艺术不同,民间舞蹈创造经济价值的能力相对比较弱,但并不是一点也没有。解放前,“狮象窜”班子大多出现在寿宴、婚宴现场或其他地方性活动中,舞“狮象窜”是要收费的。解放后当然不再收费了。从现在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收取演出费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有收入,才能维持班子的正常运行,才能调动艺人积极性,才能更好地发展这项民间艺术。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民间舞蹈在走市场化、社会化道路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就拿北仑梅山乡来说,该乡地处偏僻海岛,在当地政府积极扶持下,村民不断挖掘、创新民间舞蹈表演形式,“至今,该乡已有舞狮、舞龙、狮象窜、车子灯、鼓阁、造趺等民间文艺队伍30余支,民间艺术表演成为当地财政主要来源之一”。可见,走市场化、社会化道路,把民间舞蹈当作文化产业来做,不仅能够养活自己,而且还有可能成为一条发家致富的新途径。

3.4 积极引导,加强民间艺人队伍建设

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关键是培养艺术传承人。目前我国民间艺术普遍存在人才匮乏的问题,因此加紧培养民间艺术人才是当务之急。为此,既要积极鼓励老艺人传、帮、带,又要采取措施,想方设法吸引年轻人学习、传承甚至献身民间艺术。为了传承“狮象窜”,第三代传承担人沃凡诚老师自编了动作要领,村里安排了学习经费,但年轻人学习积极性不是太高。究其原因,是认为学习这门技艺没有什么前途。如果能够认识到“狮象窜”的市场潜力,能够感受到政府的扶持力度,能够看到市场化运作的发展远景,应该会有人来学习的。“狮象窜”表演动作不是很复杂,用心学习的话,十天半月就能掌握基本动作。“狮象窜”表演既有自娱功能,又可强身健体;既不影响自己的正业,还可获得经济上的回报,何乐而不为呢?只要引导得当,我们相信,“狮象窜”完全能够走出后继乏人的困境。

3.5 创新表演形式,打造民间艺术品牌

民间艺术贵在具有原生态性质的“乡土味”,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它不需要创新,相反,民间艺术也要跟着时代的脉搏跳动,通过改革创新,焕发出生命活力,形成自己品牌,从而在激烈的文化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关于这一点,宁波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如江东腰鼓在吸纳西北腰鼓敲打技法的基础上,结合江南特色,在音乐配制、服饰设计和表演手法等方面都作了大胆改革,千人腰鼓成为宁波民间舞蹈新品牌。奉化布龙更新了道具和服饰,在表演技巧上吸收全国优秀舞龙节目精华,新创了多个高难度造型动作,艺术品位更上一层楼。象山螺灯舞以沿海民间传说为背景,在原有昌国渔灯的基础上,新增辣螺姑娘和海螺灯的表演,成为民间艺术的又一品牌。其实“狮象窜”过去也很重视技艺改造,毕竟当初是被请来表演的,若人家花钱来雇班子,如果舞得不好,没有新意,就不会有人来请,这就迫使艺人们在表演艺术上精益求精。今天,“狮象窜”更应该借鉴上述成功经验,通过改进和创新,打造自己的品牌,一旦有了自己的品牌,“狮象窜”就能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1]佚名.沃家狮象窜[EB/OL].(2008-3-24)http://www.chaiqiao.gov.cn/show.aspx?nid=823.

[2]佚名.宁波民间艺术生存状况让人羡慕[N].中国文化报,2008-3-24.

【责任编辑:黄素华】

On Folk Art Lineage and Brand Image-building from “Lion and Elephant Duet”of Chaiqiao,Ningbo

HU Ping-ping
(Ningbo University,Ningbo 315211,China)

By local investigation and literature search,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so called “Lion and Elephant Duet”,a folk dance from Chaiqiao,Ningbo,from such perspectives as its origination,development and the dance features.It also analys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Lion and Elephant Duet”and how it lost the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above,it proposes how to carry on the folk arts and build the brands.This paper is useful both to develop “Lion and Elephant Duet”further in practice,and to set an example for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other folk arts.

Lion and Elephant Duet in Chaiqiao Ao village;folk dance;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brand image-building

J722.21

A

1671-9565(2015)02-048-04

2015-05-08

宁波大学2015年度“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SRIP)项目“民间艺术传承与品牌形象塑造——以宁波柴桥‘狮象窜’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

胡萍萍(1994-),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大学潘天寿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方面研究。

猜你喜欢
白象民间舞蹈民间艺术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民间艺术篇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白象
小白象休假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民间舞蹈教育中双重视角分析
民间艺术
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