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晓辉
20 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迅速,尤其是20 世纪80年代以后,国家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艺术院系办学方向面临历史性的变革。因为,“随着现代社会人们对艺术教育本质的不断揭示和深入研究,在大艺术教育观的视野下,将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等主要艺术门类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教育理念在我国各类教育机构中被广泛采纳并付诸实践”。[1]其中,最为典型的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综合性大学下设的各类二级艺术院系,它在服务国家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由于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新需求,国内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将面新的角色变迁与重新定位。
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都有着较长的办学历史,在解放以前,比如燕京大学、北平大学、中央大学等都办有艺术院、系。解放以后,国内高校为了适应新形式、新发展,普遍仿照前苏联模式,实行了专业化的教育方式。建国初,国家对华北、华中地区部分大学按专业类设置了专门的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许多高校在调整后被分拆,相继形成了艺术、地质、航空、钢铁、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进行了角色转变,在这次调整后所形成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等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当时,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原本就设有艺术院、系,经过调整后,艺术院、系不复存在。1953年,艺术、师范、农林、医药院系在整体上由之前的108 所增加到149 所,而全国高等院校的数量则由1952年的211所减少为183 所,综合性院校在数量上明显减少,不仅高校教学的自主权丧失,而且私立教育从此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社会学、政治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被迫取消和停止招生。改革开放以后,国内一些综合性大学陆续恢复了艺术专业招生,一些综合性大学开始筹建艺术院、系。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由于师资队伍的组成来源多样化使得涉及的艺术学科门类十分的广泛,同时,所处地域的文化背景和长期形成的属地关系,在当地文化建设和服务社会等方面有着优势地位。1983年,厦门大学首先恢复了艺术系;随后,北京师范大学(1985年)、南开大学 (1988年)、山东大学(1994年)等高校先后成立了艺术院、系。1995年,北京大学 (1997年)、清华大学 (1998年)、吉林大学(2001)、兰州大学(2001年)、同济大学(2002年)、武汉大学 (2003年)、复旦大学(2005年)等高校也相继成立了艺术院、系,这些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结合国家艺术教育发展的新情况,在艺术学领域中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是国家大力发展艺术教育的产物,是根据当时国民经济与文化的需要而催生的。但它却成了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在学科互补原则的指导下实施调整、合并后,实现了角色的转变,转变后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提高,学科面实现了扩展,学科规模得到扩大。但是,转变后一些内在和外在的矛盾一直困扰和影响着学科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1. 扩招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1999年,全国各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人数增加了51.32 万人,招生总人数有159.68万人;2000年的扩招幅度为38.16%,2001年为21.61%,2002年为19.46%;到2003年,全国高校在校人数超过1000 万。2008年计划录取599 万人,考生1050 万,录取比例57%。2009年报名人数约为1020 万人,计划招生629 万人。2011年录取675 万人,录取比例72%。2012年考生915 万人,录取685 万人,录取比例75%。2013年考生912 万,录取689 万人。国内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从1999年开始逐渐扩大招生规模,招生人数远远超过教师教学所承受的能力,导致了教学质量大幅度滑坡。以湖南省几所高校为例,从1998年到2005年,高校在校生人数增加了4.2 倍,而教师数量仅仅增加了2.1 倍,如若继续增加教师数量将会严重影响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
2. 师资不足
扩招后,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出现了一些非正常现象,如师资总量不足、师资职称学历结构不合理、教学质量滑坡等,导致了整个艺术教育文化素质降低。1995年以来,国家提倡教育产业化,各高校都把教育当作产业来办,相互攀比,不断扩校扩招,造成了当时“本科应该开设的课程开不出,有表演专业但无表演教师,有艺术教育专业而无搞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2]的局面。由于严重缺乏师资,一些专业课基本上是大班课、集体课,学生只能学一点非常粗糙的艺术知识。有的学校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老师,只好上集体课,甚至没有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将课程推至下一学期,出现了专业课(钢琴)先上,理论课(视唱练耳)后上的尴尬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
3. 教学场地与设施投入不足
艺术院系的专业教学离不开相应配套的场地与设施。扩招后,教学基础设施不达标是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突出在学生琴房、画室、实验室、资料室、多媒体教室以及实验剧场、展览厅等诸多方面。学习和生活场地少,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给学生学习造成了困难;器材少、教室少,造成了学生学习专业时间的减少,个别课减少,小组课增加,影响了学生上课效果,影响了教师“因材施教”原则的实施。
4. 评价体系的缺失
在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教学质量评价过程中,存在对评价目的认识不足、评价过程不够规范、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性等问题。就目前国内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教学评价体系来看,多数教学质量评价采用的指标体系过于程序化,比如教学效果只以计算工作量、教师职称评定以投票方式解决、科研以发表论文数量来确定等等,这样很难将各专业特点得到准确的反映,而且不利于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限制了教师自主性的发挥。以湖北省为例,湖北部分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全部,忽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考查,忽视课外教学实践,忽视过程评价,忽视整体评价等等。
1.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较为雷同
笔者发现,国内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本科生培养方案的制定较为雷同,一般都是由“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完成学分要求”等组成,没能形成以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条目。2005年以来,国内各高等院校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 号)的精神,对艺术类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文本相互借鉴,其培养方案是一致的。结果导致了艺术院系办学理念呆板,学科专业性与基础性矛盾尖锐,不利于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对接,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专业梯队建设薄弱
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专业梯队建设较为薄弱,因为大部分综合性大学是以理工科为主,艺术学科在学校整体专业梯队建设中处于劣势地位。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专业梯队的完整性欠缺,主要体现在缺学科带头人、缺高学历人才、缺高职称人才等。“目前,艺术学科的带头人或骨干缺乏带动该学科教师进行学术研究能力,同时,管理层发展和壮大艺术学院的能力不强,校级管理部门疏于学院日常的学科队伍建设成效性督促”。[3]笔者认为,制约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专业梯队建设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学科带头人、缺乏骨干,学科梯队结构极不合理。
3. 实践创新教育意识淡化
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教学实践一直是学生培养过程的薄弱环节,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目标,实践教学的薄弱导致了学生教育质量低下及结构不协调的后果。由于艺术学科的特殊性,以往只偏重艺术技能和理论知识,造成了部分学生理论知识很熟但是实践能力差的结果。在教师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论文轻应用等思想,许多教师对社会和市场缺乏了解,导致理论和实践结合不够紧密,产学研转化率低的局面。笔者认为,国内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教师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根本没有形成创新理念,所以在教学中既没有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更不会贯彻落实到日常教学、管理和科研等工作中。传统的师资培养方式与创新教育不相适应,加上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利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强化和提高。
1. 管理体制僵化
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有着自己的优势,但又有着劣势。直接地说,国内综合性大学对艺术教学与学科、艺术人才引进的关注不够,忽视艺术实践实训。值得指出的是,管理层负责人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意识十分淡漠,不重视科研,没有太多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更没有科学的管理学理念,根本不去设想与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导致管理体制落后。中国大多数综合性大学是由多所不同的专门院校合并或改建来,都存在着机构臃肿和制度建设不健全等问题,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办事程序复杂、管理职能交叉、管理工作拖拖拉拉,造成了管理决策不科学、管理组织执行力欠缺。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行政管理专业化程度不高,而行政人员专业化欠缺主要表现在行政人员通常是管理和教学双肩挑、教师和行政人员转换过于频繁,行政人员的入行门槛低。在艺术院系的行政管理人员通常有两个极端,或官本位思想严重,缺乏服务意识,或为专职教师,管理体制的僵化与不合理是滋生权力崇拜、贬低学术、轻视教学的主要根源。
2. 管理理念落后
中国综合性大学为了便于管理,在制定政策、评价标准、操作规范等方面只强调各学科的统一性和共性,没有兼顾到各学科的专业特点和个性差异。资料显示,“现在各大学的主要决策者,除偶然机缘接触过艺术外,大多对艺术教育没有感情,也不懂艺术教育,更没有享受到艺术教育对他们人生的惠泽,所以令其自生自灭是他们的普遍心态”。[4]近年来,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制约,还存在专业特色不明显、管理理念不开阔、处处以事为本等问题,制约了艺术院系的管理与发展。例如,艺术院系的管理主要集中在一些具体事务上,如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图书资料管理、教学实践器材与仪器管理、学生管理等,这种以事为本的管理理念虽然职能清楚、目标明确、程序精确,但对艺术院系管理的特殊性体现不够,它容易忽视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忽视甚至压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在当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式下,必须转变角色,明确自己的位置。
符合国情是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寻求发展的一大特色,离开了整个国情,盲目照搬西方大学建制,在许多方面是行不通的。中国有十四亿人口,有2198 所高校,我们的高等教育底子薄,老牌的学校也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人口多,从建国初期的四亿人,到现在的十四亿,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自身发展中必须重视和正确处理的问题。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方高校发展的道路,也不完全同于专门艺术院校发展的道路,国内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设立,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独立创新的道路。
随着高等艺术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也逐步从精英型向普及型转变,从专业改革向创新实践深层次迈进,集中表现为对综合性大学需求更倾向于多元化和个性化。现在,国内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师资队伍缺乏、教育质量下降、管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艺术学科的发展。因此,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在发展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根据市场与社会需求,重新定位自己的培养目标和发展途径,从而展现出强烈的多样化、个性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不同层次、类型、形式的教学、科研相汇聚,形成新的有机群体,达到进一步弘扬优点与特色,在特定的领域和层面上形成更加突出的个性特色。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在艺术教育构建的多样化内容是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与高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市场经济的竞争促使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人才资源配置上的综合性和多层性是适应这一变化的需要。充分整合艺术学科的教学思维,通过多样化艺术教学的改革,培养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求的合格艺术人才。
随着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的颁布,“艺术学”被提升为独立的学科门类。新的学科目录颁布后,国内综合性大学的老师们围绕着学科结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展开了讨论。“学科结构决定了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专业主要是按学科门类划分,是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门类,因此学科结构是否合理决定了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是否合理。高等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专业教育,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级人才、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大使命”。[5]我国有一千四百余所高校开设了艺术类专业,其中综合性大学占居多数。但是,国内艺术学学科资源和建设经费浪费惊人,不利于提高学科核心竞争力,无学科优势可言。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艺术学在原目录中是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就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设置而言,很多高校存在贪图数量、缺乏特色等现象。所以,优化艺术学科势在必行。现在,欧美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都是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因此,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发展更应该把握各学科发展基础,确保各科学协调发展,着力于“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升学科水平”的原则,制定建设步骤和任务,规划学科发展建设的“路线图”。
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建立无疑为我国艺术教育乃至高校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注入了活力,同时对国家科教文发展、高等艺术教育发展及培养新型艺术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院系的教学是整个高等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艺术院系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其具有审美意识、建立艺术感觉,还能使自己拥有独立思考、实践创新能力,学会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去获取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教学及学科教育具有特殊性,同纯碎艺术院校和师范院的教学模式有很大区别,它是一种全新的艺术教育形式,富于多元化特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为目标。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教学目的就是积极拓展学生艺术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学科与规模不断完善与扩大,部分综合性大学的办学趋向规模化、国际化,一些985 高校、211 工程高校努力向国际标准看齐,相继提出优化学科、加大投入的办学方针。由于自身的原因,目前,中国国内高校不仅仅依靠国家财政办学,而且还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支持高校发展。显而易见,国内综合性大学在理工、人文等学科具有良好的办学传统和成功经验。综合性大学办艺术专业,可借助理工、人文等学科优势,互动发展。学校管理者发现,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资源,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存在,有利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融合,有利于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有利于国家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1. 区别于师范院校、专门院校的办学风格。
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具有明显区别于师范院校、艺术专门院校及其它大学艺术院系的办学风格,十分注重在理论指导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并在专业技能训练中着重强调对理论知识的深入学习以及学生培养中的理论研究与创新。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不论在办学初期还是在后来的定型期,都是以注重实践、结合社会、强化专业、优势互补等特色被社会承认。作为一种办学类型,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有着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尽管各自办学类型、办学风格、办学资源和培养目标等不同,但作为国家体制内的高等教育机构,则有其共同的、区别于师范学院、艺术专门院校及其他高职院校的特质。如今,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办学规模不大、学科门类不多、专业领域较宽,与师范院校、专门院校相比,肯定有自己特色鲜明的专业,这类专业也充分得到了社会及用人单位的认同。
2.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专业实用性强。
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在较长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很有特色的专业,实用性强,学生就业渠道畅通。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既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成果,又是现阶段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体系中一笔难得的财富,在长期的办学与学科建设中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成为了高等艺术教育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多样化和特色化的主要力量。如今,艺术创作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已经成为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国家对高等艺术教育的高度重视,中国融入国际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美术、设计、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等都在世界上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特别21 世纪以来,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的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将教学、创作、科研等等融入了世界,使我国的艺术教育与艺术消费感受到了国际化气氛。大多数人都可以感觉到高等艺术教育已经不是在封闭状态下的自我发展,而是不断在与世界文化艺术交流、融合中,这就要求我们艺术院系必须遵循艺术发展规律,能展示当代国人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换而言之,艺术院系发展就是必须具备时代性特征。
3. 注重产、学、研合作模式。
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艺术院系同样也离不开市场与社会。长期以来,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专业教学比较重视实践环节,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基本上都实行了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按照培养方案,注重产、学、研合相结合。教师们在平时常规教学过程中,非常注重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在明确艺术理论来源的基础上,积极帮助学生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打破传统教材体系,用产、学、研结合的原则来确立教学内容。比如在湖北武汉市,一些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根据自己专业特点,针对学生以后就业方向,科学规划了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模式。例如武汉大学艺术学系,其设有音乐、舞蹈、戏剧戏曲、影视、表演等五个教研室和表演艺术研究所、表演实验艺术团,他们拥有一个博士点,四个硕士点,在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并结合武汉地区甚至湖北省的文化艺术发展情况,既培养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又培养有极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4. 不断加强学科建设。
从国内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学科发展历程来看,基本上体现着向核心优势和专业特色靠拢的趋势,这可能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艺术类研究生专业建设方面也同样体现了这样的特征和趋势。例如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目前就有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两个国家一级学科硕士点,随着湖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办学及科研实力不断增强,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并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好影响。在综合性大学这个大环境里,有着多学科、多资源的优势,从而使学生的专业领域向更深更广层次延伸,促进科研新领域的开拓,也使得艺术院系学科建设以自己专业特色确立了自己在综合性大学学科建设中的独特地位。
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艺术的审美形式为媒介,以艺术学科为主要办学形态,依托综合性大学的教学、研究背景,将人文科学研究、艺术创作和人才培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和审美心理结构,从而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6]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适应国际化办学以及当今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国家已经把艺术教育作为重要的政策内容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因此,只有明确和重新定位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发展目标,才能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才能办出特色。“但是,部分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近年来舍本求末、求大求全,造成了办学方向的迷失。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发展由于历史原因和专业背景不同,在办学定位上不可一概而论”。[7]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办学应有自己的特色,在专业与学科发展战略的问题上也有自己的独特取向,它应该重新定位为:
1. 以就业为基本导向,积极开展专业创新教育;
2.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服务面向和服务重点;
3. 依托综合优势,追求专业特色,强化传统优势学科;
4. 设计个性特色的教育模式,发展个性优势;
5. 尊重传统和历史,注重学术积累,创建学术品牌;
6. 师资队伍建设应具有国际化视野。
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最显著的优势在于学科设置的多样化和综合化,但是由于受到升学、就业及其它社会与经济因素的影响,这种优势又会变成劣势凸现出来,主要表现为专业、学科之间相互倾轧、失衡等等。笔者针对目前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历史产物,同时也是我国高等艺术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目前,应赋予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新的发展内涵,在内涵建设、特色发展上,知晓学校的“行”的方向与路径,引导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根据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合理定位,彰显特色。高校发展水平不仅是投入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产出的竞争,即办学质量与效益的竞争。高校不能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发展方向,则难以提高质量以同他人竞争。另外,高校要获得必需的资源支持(包括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投入的资源支持),也要求高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8]这样,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所培养的学生不仅仅可以满足社会与人才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而且还可以为我国综合性大学办学走多样化发展道路提供可行性依据。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办学与学科建设必须纳入国家高等艺术教育总体发展目标与规划中去,必须给予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办学的专项建设资金和特殊政策,为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发展创造良好政策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
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不完全等同于其他艺术院校,有其特殊性。由于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特殊地位,其可以利用学校多学科的优势,发展与文化和市场经济相匹配的艺术应用性专业。2006年以来,教育部在实施本科教学评估的过程中已经考虑到不同种类和层次的高校、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性,这就为我们深入探索高等艺术院校教学评估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9]。笔者认为,国家应该考虑到国内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特殊性,积极转变陈旧的、单一的评价模式,构建科学的、多目标的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办学评价机制,并积极鼓励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发挥自身的传统和优势,办出特色。
在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建设与发展格局中,人们已经注意到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并积极转变发展观念,抓住发展机遇,拓展人才培养渠道。“近年来,面对高等艺术教育日趋激烈竞争的形势,国内各校都在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在办学过程中突出自身的学科优势与特色,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等学校的学科发展水平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层次与水平、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构筑和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10]就国内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学科建设而言,基本上决定着其整体实力和办学水平,学科建设与学校整体办学特色的特征表现具有高度的重合性。因此,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必须完善学科结构,应该从办学特色的内涵和特征出发去认识学科建设,提出艺术特色学科建设的新对策。
中国综合性大学与专门艺术院校、师范院校的办学运作模式是有区别的,因此在加强高校国际化合作与交流方面,需要考虑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特有的内部组织结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积极参与国际艺术项目的合作与交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国际化合作模式。在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学科建设中,可以通过国际化合作方式培养艺术师资。这样,有利于拓展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教师的国际化视野,有利于教师了解、学习和掌握国际最先进、最前沿的学术动态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增强艺术学科理念,有利于使我们教师对世界不同艺术文化的理解,实现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艺术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沟通交流,对于提高现有师资水平,拓宽教师视野,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对于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来说,通过国际化合作,切实提高师资的总体水平,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教师经常参与国际合作,对于优化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师资队伍结构,实现高等艺术教育国际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由于受到所在学校其他学科的影响,与其他单科艺术院校相比,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在学科建设上更有强大的内驱力,应积极依托所在学校相邻或相近学科进行艺术学科建设。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必须改进专业课程的设置,在课程设置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结合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用产学研结合的原则来确立教学内容和组织实践教学。笔者认为,教学科研团队建设是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专业建设和学科创新的核心,应积极指导和帮助中青年教师,发挥老教师作用,实行“传、帮、带”,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专业优势在于对实践环节的重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动性与创造力,有条件的院系可以成立相应的工作室,建立以工作室单元为中心的教学群体。在这样的发展时期,对应用型研究多给予鼓励和支持,做到学术研究与应用并举。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在办学理念上必须明确,必须注重在理论研究指导下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积极保持传统特色,使教学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以适应国家高等教育和宏观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
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办学需要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作为保障。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由于多学科的特点,在扩大社会影响、综合排名、吸引人才、争取资源等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不利因素,同时,不均衡发展成为了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一种基本形态。因此,笔者建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国内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要从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出发,以学校和社会多方的重视和政策支持为重要保障,以质量为支撑,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推进,以点带面,打造学科品牌,以求全面发展。
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的科学发展,能促进一个和谐、高效的高等艺术教育框架体系的形成,能推动中国高等艺术教育大发展、大繁荣。发展中国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是综合性大学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同时又是综合性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当前的形势下,发展综合性艺术院系应该成为综合性大学发展学科的重要目标,综合性大学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在边缘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中具有明显的优势”。[11]特别是重点综合性大学,通常具有更为自由和宽松的学术环境,具有学术思想活跃、人数众多的学术队伍,在基础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但是,一些综合性大学内部学科建设仍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包括艺术学学科在内的一些学科的发展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艺术学学科如何加强学科建设,明确艺术学科建设的内涵与意义,掌握艺术学科建设的基本内容,紧密结合艺术学学科的特殊性和实际操作原则,研究并及时解决艺术学学科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通过艺术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提高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
[1]冯伯阳. 理想的坚守与利益的博弈——对我国综合艺术教育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J]. 音乐探索,2011 (6):1.
[2]王金宝. 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肇庆学院学报,2010 (3):81.
[3]倪敏玲. 国际化视角中的高校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 (6):153.
[4]彭万荣. 综合性大学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艺术教育,2010 (1):4.
[5]何帅. 试论我国高校学科结构的优化升级[J]. 民办教育研究,2009 (3):32.
[6]张新春. 以点带面的艺术素质教育模式初探—重庆大学艺术教育的定位[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0):30.
[7]王亚杰. 挑战与出路: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之路. [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 (1):28.
[8]韩建华. 高校发展规划的思考[J]. 教育发展研究,2011(17):39.
[9]束霞平,张蓓蓓. 论建立综合性大学艺术院系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体系[J]. 中国成人教育,2008 (12):30.
[10]刘新民,景俊青. 高等体育院校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与学科建设的探析[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3 (5):17.
[11]章向宏. 浅谈综合性大学如何发展应用科学迎接[J]. 广东科技,2012 (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