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公修《史记百咏》的思想艺术

2015-01-30 22:26张焕玲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读史史记诗人

张焕玲

(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论徐公修《史记百咏》的思想艺术

张焕玲

(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贵州遵义563002)

清代是咏史诗创作的集大成时期,不仅涌现出数以万计的咏史单篇,而且出现许多大型组诗乃至咏史专集。就专咏《史记》大型联章组诗而言,徐公修《史记百咏》可称个中楚翘。诗人秉承《史记》精神,以七言律诗赋写始黄帝、唐尧帝,迄秦始皇的历代人物,在吟咏时精心构思,巧妙剪裁,口诛笔伐,微言大义,细致刻画,烘托渲染,不仅讴歌了明君能臣的丰功伟绩和高大形象,而且多方搜集比勘,诗蕴史心,称评侯伯辅臣,功过是非,褒贬公允。

徐公修;《史记百咏》;思想艺术

在林林总总的古代史籍中,《史记》堪称史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其不朽的艺术魅力令无数学人为之倾倒学习,探究吟咏。《史记》研究成为显学,《史记》吟咏蔚然成风。至清代众多的文人学者从史学、文学、哲学等不同角度切入,对《史记》进行多维度的分析研究,成果丰硕。清代为咏史诗发展的集大成时期,单篇零章难以计数,咏史专集则多达730余种,其中吟咏《史记》组诗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选材方面趋向专精,分类更加严密科学,发展成为专题吟咏。蒋楛《读史》、爱新觉罗·颙琰《读〈史记·三皇五帝本纪〉》、张晋《读〈史记〉》四十首、王宗耀《涉猎集》中咏《史记》诗二十七首、檀玑《〈史记〉杂咏》、周乐、李肇庆、庆禄《消夏同咏》、谭宗浚《读〈史记〉〈汉书〉〈后汉书〉小乐府一百首》、汪曰桢《读〈史记〉杂诗》七十首,张宗耀《读〈史记〉诗》一百七首、徐公修《史记百咏》等,都是歌咏《史记》的佳作。这些诗歌既是诗人对《史记》仿效学习和再创造的丰硕成果,也是《史记》对中国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有力佐证。然而最能代表清代《史记》专咏创作特色及艺术风貌的首推徐公修《史记百咏》,诗人在共和肇建,国粹胥沦朝报之际,洞窥《史记》,搜辑典故,俯仰千古兴亡,纵论百代人物,寄托个人情志,规鉴后世子孙,尤为难能可贵。

一、徐公修与《史记百咏》

徐公修,同治五年(1866)生,字慎侯,号署芸外史,上海青浦人。博通经史,文学名家,尤工于诗。又善事父母,品学兼优,膺孝廉选。民国初年,与族兄徐公辅一起组织苔芩吟社,以绍述先贤遗风流韵。主要著述有《上海青浦徐氏宗谱》、《青浦入泮题名录》、《杭游杂咏五十首》、《红梅馆诗录》、《读史千咏》等,均流传于世。其中《读史千咏》有民国二十三年刻朱印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扉页自右向左题曰“民国二十三年甲戌雕竣”、“读史千咏”、“版藏山光塔影楼”。上下单边,左右双边,每半叶十行二十一字,细黑口,单鱼尾。卷首有癸酉孟冬古娄张永祚《读史千咏序》,次读史杂咏题词,计有天津徐世昌七绝四首、歙县吴承烜词一首、贵州陈夔龙五绝四首、奉贤朱家驹七律二首、娄县朱运新五古一首、常熟孙雄七律二首、嘉定章圭瑑七律一首、高邮杨蔚七律二首、常熟宗威七律二首、青浦钱学坤五律一首、天津徐绪通七古一首、常熟钱育仁五律一首,次徐公修《凡例》,次目录和正文。

卷端《读史千咏序》云:“盖闻廿四朝典章文物,史材可入于诗囊。三百篇美刺贞淫,诗教直追乎史笔。是以诗称为史,杜少陵有八仙之歌;史播为诗,颜延之有五君之咏。慨自共和肇建,国粹胥沦朝报,贻段糷之讥;氏忘旧史语体,沿荒唐之陋。人效新诗弊不去,今学谁希古。此青浦徐慎侯先生所以有《读史千咏》也。先生以文学家,膺孝廉选,观史独具只眼,吟诗别有会心,于是洞窥《史记》,细嚼《汉书》,三国纵横,以迄于东西之晋,六朝分裂,乃混于南北之隋史。传信而有征,诗可断章而取义,传列诸史,史遍读十三朝,人系以诗,诗先咏五百首。虽未足盈千之数,却已成得半之功。先付手民,用资掌故。数典不忘厥祖,论人必观其微。待先生补唐宋元明,展卷胜如读史,俾后学识兴观群怨起,予可与言诗。”[1]可见诗人在清帝退位后深感民族文化正在因西学东渐而逐渐走向没落,故而精研史书,重拾旧典,含英咀华,谱写史诗,以期重振国学。

《读史千咏》卷一为《史记百咏》,卷二为《两汉百咏》,卷三为《三国两晋百咏》,卷四为《南史百咏》、卷五为《北史百咏》,卷六为《唐史百咏》。写于己巳以迄甲戌六年中陆续吟就。《读史千咏》自成稿后就不断得到文化界名流的一致好评。卷首题词虽不无溢美之词,但也可以窥豹一斑。或赞其秉承春秋史笔褒贬人物,笔下帝王侯伯形象鲜明如画,如徐世昌《史记百咏》题词云:“圣主方能得荩臣,帝王侯伯写来真。贬褒恍具春秋笔,吟咏何尝略癸辛。”又杨蔚赞《奉题读史杂咏》云:“兴衰永定千秋案,褒贬能操一字权。唐代以前人物夥,如将遗像绘淩烟。”或颂其才学识兼具,妙于组织,精于锤炼,如徐绪通《史记百咏》题词云:“史才诗料胸中有,骈俪七言成百首。运典工抒组织心,煆词妙具炉锤手。”又孙雄《慎侯社长命题读史杂咏》云:“六义能兼风雅颂,千诗待读宋元明。三长学富窥金匮,八斗才高拜石兄。”总之,《读史千咏》的创作出版为诗人赢得了较高的声誉,也成为民国时期上海诗坛的盛事。

二、《史记百咏》思想论

诗人以七言律诗赋写《史记》历史人物,始黄帝、唐尧帝,迄秦始皇。在总题《史记百咏》之下又有分题,每首均以所咏历史人物为题。在体例编排方面则按照时代前后次序依次排列,所涉及到的本纪、世家、列传人物又遵循先君后臣的次序,条理清晰,整齐划一。诗人在吟咏选材方面筛选严格,历史人物非《史记》不取。《凡例》云:“《史记》全书如柳下惠、墨翟二人始终未见,未便拦入。当时已赋成《柳下惠》一诗,颈联云:‘不以三公轻易介,能于四圣独称和。’终以不登龙门之史,摈而不录。”可见诗人吟咏《史记》人物取舍标准相当严格。从吟咏内容看,因为《史记》与《汉书》自汉高祖刘邦至孝武帝刘彻部分重合,故诗人就将重合部分史事及人物全部预留在《两汉百咏》中加以吟咏。故而自项羽本纪至孝武本纪则未咏一人,其他世家、列传部分亦是这样。统览全集,可见诗人继承司马迁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创作主旨,对历代君臣政事,贤否得失之迹青睐有加,这些人或在某一领域建功立业,彪炳青史;或在某一方面独树一帜,成就突出;或在某一时期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明智的历史抉择。诗人多遗恶取善,细大不捐,不遗余力加以歌颂赞美。诗人吟咏的帝王主要集中于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秦始皇本纪,共计吟咏黄帝、尧帝、舜帝、夏禹王、后羿、少康、桀、商汤、太戊、武丁、纣、周太王、周文王、周武王、穆王、宣王、幽王、周赧王、秦文公、秦穆公、秦始皇等21人,兼及稷、契、皋陶、伊尹、傅说等6位治国良臣。上述本纪所咏人物数量占《史记百咏》27%。这些帝王或为上古明君,如黄帝、唐尧帝、虞舜帝等;或为开国之君,如夏禹王、商汤、武王等;或为中兴之君,如少康、太戊、武丁等;或为亡国之君,如桀、幽王、周赧王等。诗人吟咏的侯伯则集中于吴太伯世家、齐太公世家、鲁周公世家、燕召公世家、卫康叔世家、宋微子世家、晋世家、楚世家、越王勾践世家、郑世家、赵世家、魏世家、孔子世家等,共计吟咏侯伯及辅佐大臣29人,绝大多数为历史正面褒扬称赞的人物,或选贤任能,成就霸业之齐桓公、晋文公、吴阖庐、越勾践等,或为自动让贤,孝悌兄弟之吴泰伯、季札等,或为贤良能干、忠君仁爱之公孙乔、羊舌肸等。上述13世家所咏人物数量占《史记百咏》29%。列传所咏人物颇广,涉及《老子伯夷列传》、《管晏列传》、《司马穰苴列传》、《孙子吴起列传》、《伍子胥列传》、《仲尼弟子列传》、《商君列传》、《苏秦列传》、《张仪列传》、《穰侯列传》、《白起王翦列传》、《孟尝君列传》、《平原君虞卿列传》、《信陵君列传》、《春申君列传》、《范雎蔡泽列传》、《乐毅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田单列传》、《鲁仲连邹阳列传》、《屈原贾生列传》、《吕不韦列传》、《刺客列传》、《李斯列传》、《蒙恬列传》、《循史列传》、《滑稽列传》等,所咏列传人物也颇为丰富,各路英雄粉墨登场,既有高贵显赫的时代宠儿战国四公子,又有计谋过人、军功显赫的兵家奇才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田单、王翦等人;既有无为自化,清净自正的李聃,又有传播孔学,崇仁厉义的仲尼弟子。既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苏秦、张仪,又有助秦变法,为后世所尊的商鞅;既有高风亮节,天下称之的伯夷、叔齐、鲁仲连等,又有不流世俗,不争势利的淳于髡、西门豹等。上述列传所咏人物数量占《史记百咏》44%。综上所述,诗人所选史料在《史记》煌煌一百三十篇中不足半数,真正能够进入诗境,激发诗兴的只是一小部分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杰出英雄人物。正如梁启超所云:“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2]《史记百咏》所秉承的正是《史记》的英雄史观。诗人正是认定这些帝王侯伯、贤臣良将等在历史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他们的意志、品格、才能有时甚至左右着历史车轮前进的方向,故而在吟咏时聚焦于这些少数的英雄人物,以期通过叙述他们的出身行藏、功德业绩以探究历史兴衰的规律。

三、《史记百咏》艺术论

1.精心构思、巧妙剪裁,歌颂明君贤主之盖世功勋

徐公修《史记百咏》在吟咏《史记》人物时大都运用本纪本传,惟《史记》诸人中,间有采取《左传》、《尚书》、《礼记》、《家语》等书,均系熟典,概不加注。其诗作可谓历史人物传记的浓缩精华,多以巧妙剪裁人物生平要事,仿传记末尾的“太史公曰”,在诗歌尾联品评历史人物,发表个人读史的独到见解。司马迁在修史时意存劝诫、彰善瘅恶,尚论古今人物,隐发奸谀,溢于言表。诗人在吟咏《史记》时也于潜移默化之间受到影响,故而在议论人物时贤贤不肖自有定论。从诗人出发点来看,更侧重于歌颂明君贤相的不朽功业。五帝是历代传颂的贤君圣主之楷模,诗人挑选了黄帝、唐尧帝、虞舜帝三位优秀杰出的帝王代表加以赞美歌颂,如《虞舜帝》一诗云:“姚墟诞降抱龙颜,侧陋明扬起有鳏。二女观型襄内政,四凶投畀屏神奸。凤仪献瑞聆韶乐,象代亲耕记历山。南狩苍梧惊不返,湘妃泪洒竹痕斑。”《史记》卷一云:“虞舜者,名曰重华。……舜年二十以孝闻,三十而帝尧问可用者,四岳咸荐虞舜,曰可。于是尧乃以二女妻舜,以观其内;使九男与处,以观其外。……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舜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举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舜宾于四门,乃流四凶族,迁于四裔,以御螭魅。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于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徳皆自虞帝始。……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廵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3]前三联叙述虞舜帝从不平凡的出生到内侍双亲、外树令名的修身齐家再到英明睿智、井井有条的治国平天下,平实的叙述胜过无数的溢美之词。虞舜帝一生功业尽萃于此,盛治之仪,彪炳千古。又如《夏禹王》一诗云:“流星贯昴诞生初,崇伯佳儿负令誉。八载离家勤幹蛊,九州治水免其鱼。皇威远震要荒服,物产修明贡赋书。帝锡玄圭告天下,成功奇伟奠民居。”夏禹,夏后氏部落首领。尧之时,洪水滔天,困扰下民。尧用鲧治水九年不成。舜诛鲧,用其子禹,禹承父业,采用疏导法,历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水患悉平,舜荐禹于天为嗣,舜死,禹即位。事见《史记》卷二《夏本纪》。首联赞大禹卓尔不凡的诞生及令名远播之声誉。颔联叙其肩负起治理洪水的历史使命,不辞辛劳,公而忘私,疏通河道,造福于民的伟大功绩。颈联、尾联则颂其赫赫皇威,灏灏德行,赢得帝心与民心,最终顺即帝位,受到天下诸侯的拥护和爱戴。诗人用了“佳”、“令”、“勤”、“震”、“成功”、“奇伟”等一系列的佳词妙句为夏禹王大唱赞歌。其他如德行高尚、民心所向的商汤、周太王,英明神武、所向披靡的少康、周武王、周穆王,礼贤下士、仁义无双的周文王、武丁,都是诗人极力赞扬歌颂的对象。

2.叙议结合,主旨分明,赞扬忠臣良相之忠君爱国

志士仁人得遇明君贤主则能施展抱负,成为一代忠臣良将。他们也是风起云涌的历史苍穹中熠熠夺目的耀眼星辰,也是史官和诗人讴歌赞美的主要对象。《史记百咏》就是一部褒忠颂良的英雄史诗。“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4]诗人读史至此,心有戚戚焉,故而为三仁歌唱。《箕子》一诗云:“佯狂被发筮明夷,臣叔原来了不痴。洪范九畴皇建极,朝鲜万古子开基。囚奴身释封黄壤,暴主头县痛白旗。重过殷墟无限感,禾油麦秀寄哀思。”箕子可谓中华第一哲人,首联、颔联叙箕子在商周政权交替与历史大动荡的时期,因其道之不得行,其志之不得遂,只能装疯卖傻、明哲保身。颈联、尾联则写其武王灭商建周后,命召公释放箕子,封箕子于朝鲜。箕子痛商纣之诛,宗庙社稷之毁,远走朝鲜,肇建君子之国。叙议结合,情景交融,悼君之心,故国之情历历在目。又《微子》一诗云:“庶兄让纣又何言,首列三仁案不翻。逆耳並偕箕子谏,剖心差免比干冤。奔周助祭携宗器,存宋蒙恩锡故藩。试读《尚书》微子命,官箴靖献讵容谖。”首联赞微子作为庶长子让位于商纣,于国于己无愧而首列三仁。颔联赞其以纣王淫乱,商代将亡,屡次劝谏不听而出走,其忠心耿耿可见一斑。颈联咏其在武王克商时肉袒面缚乞降。后周公旦平定管蔡武庚叛乱后,即以他继承殷祀,封于宋。尾联以《尚书·微子之命》总结商纣覆灭之原因,警醒来者。又《颍考叔》一诗云:“千秋颍谷拜封人,忠孝兼全两绝伦。入隧承懽回令主,遗羹潔养奉慈亲。取旗瑕叔盈为继,中矢公孙阏见嗔。有母尸饔能锡类,明良一德出君臣。”首联赞美颍考叔忠孝双全,受人敬仰,流芳百世。颔联叙其潔养奉亲,并能感悟庄公,黄泉见母。颈联叙述其英勇杀敌,忠君报国而遭暗箭而死之悲。尾联承颔联之意,生发议论,一唱三叹,回环往复,赞其移孝作忠,推及庄公,成君明臣良之佳话。其他如皋陶、契、伊尹、傅说、伯夷、百里奚、羊舌肸、蘧瑗、沈诸梁、范蠡、公孙侨、赵衰、魏绛、司马穰苴、孙武、乐毅、田单等,均是诗人倾力赞美的对象。

3.字寓褒贬,口诛笔伐,批判昏君暗主之残暴荒淫

明君贤相是文人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组合,也是平民最渴望拥戴的太平盛世的缔造者。然而并非人人都那么幸运。历史上的昏君佞臣也多如过江之鲫。《史记》中也如实地记录了历史天空中丑陋的一幕。诗人在吟咏时自然也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夏桀、商纣、周幽王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典型的昏君代表。如《桀》一诗云:“琼室奢华又象廊,鸣条一战苦难当。忠臣惨把龙逢戮,嬖后终因妹喜亡。安邑痛看迁夏社,钧台悔不杀商王。余生卒受南巢放,殷土茫茫黯夕阳。”桀,名履癸,夏末代君王。暴虐荒淫,不务德而戕害百姓。百姓不堪其政。桀囚汤于夏台,不久释之。汤勤修德行,诸侯归附,遂率兵伐桀,败桀于鸣条。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事见《史记》卷二《夏本纪》。诗人选取典型事例,在前三联以凝练的语言概述了夏桀之骄奢淫逸、惑于女色、宠幸奸佞、残害忠良、执迷不悟的悲剧人生。尾联则一语道破其自食恶果,终将饱受流放之苦的锥心之痛,“殷土茫茫黯夕阳”则烘托渲染出夏桀无尽的悔恨和亡国之悲。“苦难”、“惨”、“痛”、“悔”等词不动声色将昏君荒淫无道、毁国残民的暴行淋漓尽致地揭露出来。又《纣》一诗云:“饰非拒谏自矜才,牟利宫中九市开。象箸奢华供膳饮,鹿台聚敛贮赀财。荒淫妲己偏耽色,昵比崇侯卒招灾。七十万人齐叛尔,陈师牧野倒戈来。”纣,商末代君主,暴虐荒淫,嬖于妇人,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诸侯离叛。于是周武王起兵讨之,牧野一战,大败纣军,周军攻入商都朝歌,纣自焚于鹿台。武王散鉅桥仓之粟于民。事见《史记》卷三《殷本纪》。诗人以寥寥五十六字就把商纣蹈夏桀之覆辙,刚愎自用,淫逸贪婪,沉溺美色,偏听偏信,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的惨痛教训做了全面总结。“饰非”、“拒谏”、“矜才”、“牟利”、“奢华”、“聚敛”、“荒淫”、“昵比”、“叛”、“倒戈”等词语恰如其分将诗人之斥责批判的态度一泻万里。又《幽王》一诗云:“檿弧箕服童谣应,川竭山崩世变愁。祸水入宫嬖褒姒,后家故国出申侯。裂缯博喜情无厌,举火征兵效不收。彼黍离离王室毁,岐阳痛史尽西周。”幽王,周宣王之子,名宫生。幽王伐褒,褒侯进献褒姒,幽王甚宠,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竟多次举烽火戏召诸侯。褒姒生子伯服,幽王废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申侯怒,与犬戎攻周,幽王又举烽火,诸侯以为戏,不至,幽王被杀,褒姒被俘。事见《史记》卷四《周本纪》。周幽王具备昏君的种种品质,然而最吸引诗人眼球的还是烽火戏诸侯这一幕。诗人紧紧围绕这一中心环节,尽情渲染铺垫其为博美人一笑,视国家大事如同儿戏,最终自蹈死路,社稷不保的惨痛经历。尾联则以“离离”、“毁”、“痛”等词语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哀悼西周之覆灭之痛。又《秦始皇》一诗云:“东巡刻石诩文章,统一寰宇灭六王。收铁还留椎博浪,焚书已种火阿房。求仙山觅三神远,御狄城营万里长。玉玺枉夸天受命,沙丘秘发祖龙丧。”则截取秦始皇席卷宇内后踌躇满志,洋洋自得,收铁焚书,求仙长生的历史画面,以“诩”、“枉夸”等嘲讽戏谑的词语无情地鞭挞了这位不可一世的帝王。

4.搜集比勘、诗蕴史心,称评侯伯辅臣之贤贤不肖

诗人在吟咏《史記》人物事迹时,还採取《左传》、《尚书》、《礼记》、《家语》等书,力求搜集众说,给予全面公允评价。具体情况视所咏历史人物所定,如《郑庄公》一诗云:“大隧之中见母奇,融融洩洩共歌诗。上侵周地禾横取,阴纵京城蔓使滋。让国不贪存许祀,将兵自救败王师。邓雍内宠多生子,争立愁无弭乱期。”郑庄公是春秋初期较具影响力的国君之一,以卓越的政治才干,使郑国以新封小国身份于时代政治格局中率先崛起,成就“小霸”伟业。诗歌首联赞郑庄公在颍考叔的启悟下掘地及泉与母亲重归于好。颔联则批评其因不满宗周处事而侵周取禾,因怨母偏爱弟弟而纵恶导叛。颈联则赞其在鲁隐公将占领的许国领土让出时不贪恋而保存许国祭祀,在周组织联军攻郑时败桓王于繻葛。尾联则斥责其专宠祭仲,没有处理好继承人而导致郑国内乱加剧。诗人以“侵”、“横取”、“阴纵”等词批评了郑庄公之以下犯上,阴险狠毒的一面,以“奇”、“融融洩洩”等词赞美其悔过自新,从谏如流的智慧谋略。全诗以凝练的语言将郑庄公既目光远大、机智果断,又残酷无情、阴险奸诈的复杂性格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来。又《范蠡》一诗云:“艳色吴王嗜好投,苎萝村内美人求。居陶业振工牟利,霸业功高早退休。两国甘心抛相印,五湖浪迹泛扁舟。铸金故主空摹象,凤举鸿冥不可留。”诗人以凝练生动的语言,概述了范蠡一生中施展政治谋略,运用美人计成功灭吴和功成身退后又铸就商业辉煌的传奇人生。“投”、“求”、“振”、“早”、“抛”、“泛”等词语将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进退自如的人生境界挥洒到极致,诗人赞美仰慕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惜字如金,萃取了《史记》中《吴泰伯世家》、《货殖列传》、《越王勾践世家》等篇目中有关范蠡的点点滴滴,以传神的技法将范蠡漫长而精彩的一生勾勒涂抹,堪比诗传。又如《商鞅》一诗云:“名都十五就封商,去魏游秦致富强。阡陌开通更夏甸,宫庭壮丽徙咸阳。刑名学术干公叔,隐逸奇谋拒赵良。变法功高因法毙,渑池末路恨偏长。”商鞅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改革家,辅助秦孝公变法图强,政绩卓著。但却成也变法,亡也变法,颇受后人诟病。首联、颔联、颈联用凝练的语言概述商鞅一生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封”、“致”、“开通”、“壮丽”等词语突出其辉煌的人生业绩,“干”、“拒”则批评商鞅醉心于功名,贪恋于富贵,刚愎自用,拒不纳谏之愚暗。最终只能是作茧自缚,死于非命。尾联“毙”、“末路”、“恨”则为商鞅之死涂上浓厚的悲剧色彩,颇有叹其功高,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伤其凄惨的复杂情感纠结于其中。功过是非,贤愚不肖,喜怒哀乐,褒贬抑扬,造语自有分寸,公道自在诗中。

5.大处着墨,小处落笔,刻画先知圣哲之文质彬彬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在“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之时,“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故而成为万世敬仰的至圣先师,司马迁深深折服于孔子的精神力量和人格魅力,作《孔子世家》,纵向勾勒,横向描画,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真实可信的圣人形象。诗人读其史,想见其人,故咏《孔子》一诗云:“麟书献瑞毓昌平,终古尼山间气生。小试中都降鲁治,折冲夹谷与齐盟。世家一卷开奇格,至圣千秋集大成。七十二贤传绝学,九流仰镜史官评。”首联赞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预示昌平之兆。颔联颂其才能出众,在鲁国小试牛刀而政绩卓著。颈联则叹司马迁视孔子为圣人而列入世家的远见卓识,洋溢着对这位至圣先师的无限仰慕之情。尾联赞美孔子大兴私学,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受到万世敬仰。“麟书献瑞”、“小试中都”、“夹谷”“齐盟”等大处勾勒,颂孔子文治武功,“尼山间气”、“七十二贤”、“九流仰镜”于精微处烘托渲染孔子开创儒学的不朽功业。司马迁因“孔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作《仲尼弟子列传》。诗人也正是出于对孔子及弟子的敬佩,故而对孔门弟子德行才能大加宣扬。从德行突出的颜渊、闵子骞、仲弓,到擅长处理政事的冉有、季路,再到能言善辩、口才出众的子贡,乃至博学能文,文采斐然的子游、子夏,都被拉入百咏之中。如《颜回》一诗云:“同学贤才七十二,千秋附骥独推颜。深窥圣意高坚象,卓冠师门德行班。至乐箪瓢甘陋巷,宏谟剑戟铸农山。为邦一问安天下,时辂冕韶大局关。”首联、颔联通过类比赞颜回德行高尚,聪明颖悟,颈联尾联则叙其勤奋好学,安贫乐道,提问切中肯綮,关心治国之术,深得孔子仁政思想真传。纵观全诗,巧于结构,选材典型,叙议结合,主旨鲜明,孔门第一弟子颜回的形象栩栩如生。又如闵损、曾参、仲由、冉求、端木赐、言偃、卜商、南宫括等人,在诗人如花妙笔下一个个跃然纸上,迎面而来。

[1]以下所引序跋及《史记百咏》诗歌均出自[民国]徐公修撰.读史千咏[M].上海:山光塔影楼,民国二十三年刻本.(后不再一一注出)

[2]梁启超著,陈书良选编.梁启超文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218

[3]以下所引《史记》原文均出自[汉]司马迁撰,郭逸、郭曼标点.史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后不再一一注出)

[4][宋]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0.182

(责任编辑:徐国红)

On the Thought Art of Shi Ji Bai Yong by Xu Gong-xiu

ZHANG Huang-ling
(School of Humanity and Communications,Zunyi Normal College,Zunyi 563002,China)

Qing Dynasty was the peak period when many poems about history were composed either in a single one or in a clustered one. As to the clustered one,Xu Gong-xiu’s Shi Ji Bai Yong is very famous.Borrowing the spirit of Historical Records,the poet uses septasyllabic regulated verse to eulogize the emperors from Yellow Emperor to Emperor Qin.The composing of these poems is very careful and clear;the poems are very critical and sarcastic;and the connotations in the poems are salient and contrastive.These poems depict the great achievements by emperors and courtiers and their lofty images.Besides,many materials are collected to appraise them more objectively.

Xu Gong-xiu;Shi Ji Bai Yong;thought art

I206.5

A

1009-3583(2015)-0058-05

2014-10-2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咏史诗集整理与研究”(13XZW010)

张焕玲,女,河南南阳人,遵义师范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与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读史史记诗人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读史(外一首)
少年品读 史记
少年品读 史记
读史长智商:五张羊皮的大买卖
阎崇年:读史明理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读史即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