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稳增长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2015-01-30 21:42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经济 2015年15期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把稳增长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今年上半年,杭州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中提速、转型加快,质效齐升、压力不减的特征。初步核算,1-6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498.75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高于一季度1.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经济增速时隔三年重回两位数增长,在全省首位度进一步提高。增速较快主要得益于三大因素,一是信息经济有效支撑;二是证券交易火爆;三是房地产交易活跃。上半年全市信息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36.08亿元,同比增长21.7%,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3.31亿元,同比增长33.9%;5月末,杭州证券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2.48万亿元,同比增长504.9%,占全省比重为34.6%;上半年市区商品住房共成交46178套,成交面积517.3万平方米,成交均价16235元/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01.0%、104.6%和6.4%。但也要理性地看到,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宏观数据向好与微观压力不减并存,新经济动力增强与传统产业经营困难并存,三大收入趋稳与三大需求不足并存的“三大背离”,局部性风险依然存在,深层次矛盾没有根本解决,经济中高速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对杭州市考核的11项指标中,上半年有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技改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等5项指标未完成,全面完成年度目标的压力巨大。

下半年一系列稳增长的政策措施将持续发力,重大国家战略、重大投资工程包、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等方面的利好将助推杭州经济继续向好。但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走势难以预测,如果发生大幅震荡,股市、房市“同频共振”将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做好下阶段的经济工作,要做到“一保一争五回升”:即确保经济不滑出合理增长区间,增长速度不低于8.5%;力争站稳两位数增长,从而实现进入GDP万亿元俱乐部的历史性跨越;力促五项与省考核目标有差距的指标在三季度企稳回升,工业增加值力争回稳到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回稳到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回稳到9%以上,出口回稳到5%,工业技改投资回稳到与去年持平的水平。为此,建议近期重点加大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力度:

(一)把稳增长作为当前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继续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必须摒弃对投资增长的一切杂音非议,确保投资增长不失速。接天线。呼应国家战略,紧盯国家“7+4”工程包、制造业调整七个方向和消费升级六大领域扎实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对接省政府明确的七大产业,加快推进产业项目;围绕“两区建设”,形成具体项目并加以推进。补短板。加大工业技改投资,全面梳理今年总投资1亿元以上技改项目,尽快形成投资增量;鼓励机器换人设备更新改造;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完善。抓重点。着力抓好平台项目,推进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杭州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和其他各类开发区项目;着力抓好“五水共治”项目、地铁等基础设施项目、PPP项目。优管理。加强项目前期的研究论证,实行项目“领办员”制度,加强项目协调。强保障。积极争取省用地指标的点供,争取国开行对棚户区改造的政策支持和贷款落地,加强政、企、银对接。

促进消费升级。打造高端消费。抓紧制定杭州促进消费回流的政策意见,促进高端消费回流。升级旅游消费。实施“互联网+旅游”的定制式旅游消费模式,完善和丰富基于移动终端旅游服务平台的功能。稳定住房消费。抓紧研究制定差别化的房地产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价格补助和充电设施建设。

支持外贸出口。加大出口支持力度。落实鼓励外贸出口的奖励政策,增强出口对产业的带动能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单一窗口”建设,大力拓展B2C业务,积极发展B2B大额贸易;加大跨境电子商务公共海外仓和园区建设力度。鼓励发展服务贸易。提高贸易便利化。

(二)把兴实体作为防止经济滑坡的着眼点

坚定不移推进“一号工程”。推进重点项目实施。深入贯彻落实《杭州市信息经济智慧应用总体规划》、《六大中心及智慧应用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前期梳理的600多个“一号工程”项目的推进落实。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积极发展移动互联网相关的平台软件和应用服务软件,加快阿里云、华数云、云华三、萤石云等平台应用;抓好互联网+文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推广智能制造。

千方百计确保工业回升企稳。咬定目标不动摇。咬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8%的目标,逐月下达各区、县(市)增速目标。全力推进工业项目落地。抓紧抓好产业投资基金运作,积极谋划引进大、好、新项目。加大对工业技改的支持。抓工业大县、大镇、大企。加大精准服务力度。对10亿元以上企业的经营状况和58个重大工业项目推进情况进行专人跟踪,实施“一对一”精准对接服务。加快“腾笼换鸟”。坚持“腾换”并举,利用腾出的发展空间,加快小微企业创业园(基地)建设。

继续发挥服务业拉动作用。推进服务业重点领域再聚焦。按照全国文化创意中心、国际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的产业定位,继续提升“四中心”产业;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培育大数据、健康服务业两个新增长点。制定出台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优化市级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管理。培育15家税收超亿元、5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推进落实一批服务业项目。

提升招商工作水平。不断优化招商引资结构。主动适应招商引资新常态,利用好“海峰计划”、“杭州全球投资峰会”等招商平台,坚持引智、引资、引才相结合。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做好“以企引企”文章,做精“店小二”式服务,发挥现有大企业好项目的“磁铁效应”,不断拓宽、延长、做实产业。

发展“互联网+乡土经济”。继续培育以农村现代民宿为主的农村经济新业态。加大农村电子商务培育力度。通过互联网+,推动农村“乡土产品”打开市场,加速农业生产主体电商化。

(三)把重创新作为转型升级的着力点

推进金融创新“裂变”。大力发展多元资本市场。把发展新型金融业态作为战略重点,积极打造全国资本市场最开放、最活跃的城市。稳步提高间接融资规模,继续深化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引导签约金融机构履行协议。鼓励金融创新。舍得在金融创新上出台政策,拿出资金,引进和支持各类金融机构,发展壮大消费金融、结算金融、金融租赁、金融保理、财务公司等创新型金融。

助力创客放飞“梦想”。推广“云栖模式”。鼓励大型互联网企业和基础制造能力强的制造业企业向创业者开放计算、存储、数据和生产、研发资源,降低全社会创业门槛和成本。突出人才创新。加大人才新政27条的落实力度,重点扶持海归创业、浙商二次创业、互联网创业、大学生创业“四位一体”的创业重点,继续发挥创业创新“新四军”的作用。打造创业创新平台。实施企业研究院、重大技术攻关、重点创新团队“三位一体”自主创新推进工程,鼓励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积极盘活闲置的商业用房、工业厂房、企业库房、物流设施和家庭住所、租赁房等资源,为创业者提供低成本办公场所和居住条件;支持有条件的商业综合体打造“创新综合体”。打造特色小镇。研究扶持特色小镇的政策意见,成立特色小镇发展基金,助力特色小镇发展,争取更多的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

(四)把强改革作为增强动力的突破点

推进国家战略落地。加快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跨境电子贸易示范区建设。加快32条创新政策落地,抓紧出台跨境电商产业政策,编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建立“网上交易管理”和“公共信用管理”两个负面清单。加快杭州都市经济圈建设。继续加强都市经济圈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推进区域间轨道交通的建设;加快都市经济圈内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特别是教育、医疗、公交等方面的一体化;增强杭州对都市经济圈金融、智慧产业、科技服务、人才服务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峰会项目建设。加快美丽杭州建设。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打造投资融资大平台。加快组建若干个不同功能的大型市级投融资平台,发挥大型投融资平台的作用稳定投资增长。加快PPP项目实施。探索研究将收益稳定的存量项目出售给社会资本,置换出流动资金;善于对项目有效整合,打包实施PPP项目,提升整体收益能力。探索新型投融资方式。加快设立运作杭州城市发展基金,加快建立产业发展基金。深化财政扶持资金管理改革。加快建立以政府资本为主导的政策性引导资金,引入竞争性分配机制,逐步加大间接扶持比重。深化国有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竞争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企业向市场主体转型。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实施“亩产倍增”计划,坚持新增用地精准投放,对“负面清单”中的项目、重点平台之外的项目原则上不予新增用地。

深化简政放权改革。继续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修订完善《杭州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清单》。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简化登记制度,推行“五证合一”登记制度,进一步简化流程。

(五)把惠民生作为各项政策举措的落脚点

加快同城化发展进程。推进六城区与萧山、余杭、富阳的同城化进度,形成“九城区”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西湖蓝”建设。认真抓好就业帮扶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大力发展民办医疗机构。积极推进标准化中小学建设,实施重点高校建设计划,加快民办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