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教育技术优化聋校古诗词教学初探

2015-01-30 20:29:53米秀兰
珠江教育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聋校意境古诗词

米秀兰

(肇庆启聪学校,广东 肇庆 526020)

在聋校语文教材中,笔者认为古诗词是较难教的。因为它形式简单而内容丰富,语言简洁而含义深刻。对听障生来说,他们语言基础薄弱,缺少深厚文化积淀,很难理解古诗词中那些生涩的语言,更难体会到古诗的韵味及意境,所以很多教师都觉得教古诗犹如拉牛上树,倍感艰难。信息教育技术以其文字、图像、声音、影像融为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强大优势,恰好符合听障生“以目代耳”的学习特点。因此借助信息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止为动画,为聋校古诗词教学提供便利,使聋校古诗词教学变得有趣、唯美,从而提高聋校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运用信息教育技术优化聋校古诗词教学作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运用信息教育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听障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古诗词中不少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文笔优雅,意境优美。如果仅凭教师用语言解释,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是很难明白的,更不要说体会诗词中的美丽意境了。而借助信息教育技术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些难题,信息教育技术可以通过图、文、影像等多种功能,给听障生适当感官刺激,能调动听障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枫桥夜泊》时,借助多媒体一体机播放古诗中所描绘的画面意境:月亮落下去了,乌鸦断断续续的鸣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霜花,对面岸上隐隐约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凉的钟声,慢慢地飘荡到客船。听障生通过看画面,教师再做适当的演示,当学生明白并理解诗词表达的情意,学习兴趣容易被激发。

二、运用信息教育技术再现诗词中的情景,帮助听障生理解古诗词的意境

古诗词抒发感情是通过形象构成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词中,描写情景的诗句有时很难理解,而通过图画再现场景,就变得浅显易懂了。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在诗词和听障生之间构建一座桥梁,把诗句中静态的东西变为动态的东西,帮助听障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如教《清平乐·村居》时,听障生很难理解诗中所描写宁静惬意的田园生活图景,更不要说理解诗词的意境了。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题,笔者制作了动画课件,在课文原来插图的基础上,将“剥莲蓬”、“织鸡笼”、“锄豆”的动作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将其中所描绘的画面与人物活动进行对比,并将事物之间的联系制成动画片,再现诗词中的情景,使听障生深刻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帮助听障生理解诗词中蕴含的优雅闲适的田园生活意境。

三、运用信息教育技术优化朗读训练,培养听障生朗读古诗词语感

古诗押韵,节奏感强,寓意深刻,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富有美感,可惜听障生无法听到。尽管这样,还是要教会他们读出古诗的韵味来,在普通人看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在听障生面前却变成了难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只有恰当的运用信息教育技术,以帮助听障生体会诗的节奏与韵律。培养听障生的语感,使他们在诵读中感受到诗情的熏陶。如在教学《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设备展现一副美丽的画图——苍松下,诗人正在询问年少的学童,学童说师傅已经进山中采药了,学童还对诗人说,师傅就在这座大山里,可惜云雾缭绕,不知师傅的行踪。教师一边引导听障生看图,一边声情并茂的朗读。听障生看到意境深远的画面,再配上教师激情满怀、表情丰富的朗读,听障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朗读的愿望。培养听障生朗读古诗词兴趣,能使他们更好的把握朗读诗词的节奏和语感。

四、运用信息教育技术拓宽知识面,提高听障生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信息教育技术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网络、电视、录像等有很多相关的古诗词赏析知识,只要课堂上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就能在短时间里使听障生看到栩栩如生的画面、清晰自然的图像,避免教师操作一大堆实物教具时的手忙脚乱、顾此失彼,从而赢得教学时间,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朗诵古诗词,增加教学知识量,拓宽听障生知识面,提高古诗词的教学效率。

五、运用信息教育技术渗透美学教育,提高听障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古诗词作者往往通过诗词抒发自己的内心感情,或歌功颂德追忆先人烈士;或爱憎分明控诉黑暗社会;或描绘景物赞美祖国壮美山河;或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不公等。很多教师在教听障生学习古诗词时,把关注点放在理解和背诵上,而无法让听障生深入理解诗词的思想感情,使古诗词失去应有的美感。如何让听障生感受到古诗词蕴含的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呢?这是聋校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难点。听障生的认知特点是要靠视觉、触觉和运动觉的参与,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运用信息教育技术创设美的场景,能够发挥听障生的视觉代偿功能,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接受美学教育。古诗词中不少是广为流传的千古绝唱,语言凝练,文质兼美,意境深远。如果仅凭教师用语言解释,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更不用说体会诗词中蕴含的美了,而借助信息教育技术可以轻松解决这些难题。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氛围的营造,以景入诗,以画入诗,先给听障生视觉上的冲击,利用视觉形象的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教学杜甫的《绝句》,先播放春天的图景,欣赏春天的景色,图景中出现“黄鹂”、“翠鸟”、“白鹭”、“青天”等景物,把文字与景物紧密联系起来,再利用课件突破教学难点――“窗含西岭千秋雪”(课件出示图片):诗人在窗前眺望窗外,眼前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眼前,非常美丽,轻而易举地帮助学生理解“含”字在诗中的意思。又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先让学生欣赏一段庐山瀑布的视频。很多学生从未见过瀑布,当画面上出现银链般的瀑布时,学生发出了一阵惊叹,还有一些学生不由自主地打出了美的手势,视频的播放把学生带进了美的境界中。通过信息教育技术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听障生诗歌鉴赏能力。

聋校古诗词教学要合理运用信息教育技术,改变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既改进和丰富了教学方法,又提高了听障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率。随着教与学方式的变化,这对教师的信息教育技术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聋校的教师和学生只有不断加强学习,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走在信息化时代的前沿,才能使聋校的古诗词教学变得更加轻松、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 殷海英.运用电化教育技术优化古诗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3).

[2] 江涛.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古诗词教学初探[J].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3] 张亚萍.利用信息教育技术让古诗词教学变得再简单[J].语文教学通讯,2013(9).

猜你喜欢
聋校意境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 07:01:14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中华诗词(2018年5期)2018-11-22 06:46:22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中华诗词(2018年2期)2018-06-26 08:47:34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6:04
古诗词中的新年
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04:09:04
舞蹈意境的认知与养成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