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 李建国
注重积累 有效指导 乐于写作
江苏李建国
习作教学常常令学生和教者望而生畏。学生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胡编乱造;教者要么即兴演讲,要么就习作讲习作……那怎样进行作文教学才能让学生不认为写作文是一种苦事、难事,能够文从字顺地写出习作呢?
(一)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兴趣
语文课(包括习作指导课),可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将学到的方法应用于说话、作文之中,形成感性认识,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二)开发教材资源,读写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学中,我们找准阅读与习作的结合点,使二者紧密联系,既提高了阅读能力,也提高了习作水平。
(1)注重引导学生做好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辉。
(2)启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引导学生在文章略写处想象,对文章的情节延伸想象进行续写;我们给学生创造想象的时间、空间,助其写出生动活泼的文章。
(3)及时引导学生随文练笔。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安排小练笔,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把自己感触较深的写出来。
(三)把握习作目标,科学指导
要指导学生提高写作能力,教师加强对习作指导课的研究、精心准备和设计案例很重要。
(1)指导宜精不宜滥。指导过多只会让学生用老师的眼睛看世界,而不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
(2)指导宜活不宜死。比如写“XX,我想对你说”,就要指导学生理解这里的“XX”既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一件物品。再指导学生进一步明白“人”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同辈;可以是熟悉的人也可以是陌生人;可以是现实中的人,也可以是文学创作中的人物、动画中的人物等。
(3)指导宜开放不宜封闭。指导应不拘泥于习作前指导,应根据学生的需要,在习作中、习作后指导都行。
(四)指导修改方法,共同提高
作文教学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1)互利型评改。步骤为:换改(改正错别字为主);听改(发现不顺处后,进行修改);议改(三人轮换阅文,找出失误之处,商议纠正办法)。
(2)扶助型评改。步骤为:发现低档文(三人轮换阅文,发现低档习作,找出失误及原因);合议纠正法(发表修改意见);自改成新作(由原习作者根据建议改写成佳作)。
(3)优化型评改。步骤为:发现佳作(三人轮换阅文,发现佳作及长处);优化重组(运用习作中成功之法,进行素材和语言的优化重组);二度改文(再次对新作提出修改建议,改至皆大欢喜)。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其尽情地徜徉书海,快乐地感知生活,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激发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
(一)阅读积累,丰富习作词汇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阅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教学中,可以立足实际,制定不同的阅读内容,例如《三字经》《弟子规》、古诗词、中外经典儿童读物等。
(二)生活积累,丰富习作素材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学生们写作的源泉。
(1)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课外活动中积累素材。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健美操表演、踢毽子、跳皮筋等。活动时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捕捉素材、认真思考,活动后让学生说说观察到的事物,积累素材。
(2)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发现素材。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走进敬老院”“啄木鸟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等。
(3)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寻觅素材。如陪爸爸、妈妈走亲访友,家庭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可以成为写作的基本素材。
(三)练笔积累,丰富习作情感
鼓励学生将生活中的素材及时写进习作中来。
(1)读书笔记是学生学生积累素材的方法之一。
(2)引导学生仿写。巧妙地引导学生模仿教材中课文的谋篇布局,谴词造句和技巧,把学与练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让学生融入情境,表达真情实感。春夏秋冬、名胜风光、奇思怪想、科幻天地、动物世界等新颖而又有价值的题材,都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融入其中,身临其境,实现“我手写我心”。
每个学生都渴望展示自己的习作,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
(一)自我展示
特级教师管建刚说:“当一个学生接二连三地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习作后,班上同学必然会对其刮目相看。这个学生由此会迅速地树立起强大的写作信念,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在习作课上,一方面可以请部分学生到台前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同学听;另一方面,老师帮学生把优秀习作打在屏幕上让同学们读。三是鼓励学生把自己的优秀习作汇编成册,自我保存,供大家欣赏。
(二)板报展示
黑板报应当开辟成学生另一个习作展示台,告诉学生,只有写得好的都可以在黑板报中发表,于是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又有了新的追求。
(三)网站展示
鼓励学生将修改好的习作向网站投稿,参与作文竞赛。
习作教学的确是一个课内与课外、生活与阅读、内化与外显的复合型大课堂。只要坚持课内指导、课外积累、展示成果三部曲,学生一定会爱上习作,乐于写作。
(作者单位:江苏省滨海县第二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