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数据库高被引论文TOP5

2015-01-30 18:22数据来源中国知网文献出版时间20132015检索时间2015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2015年10期
关键词: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原始数据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文献出版时间:2013.3—2015.2 检索时间:2015.3.5

手术兴奋剂若干问题辨析

黄璐

国内数据库高被引论文TOP5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文献出版时间:2013.3—2015.2检索时间:2015.3.5

特种医学

被引频次:16

手术兴奋剂若干问题辨析

黄璐

从“健康问题”“公平问题”“发展问题”“潜在问题”这4个反兴奋剂主要理由的视角,结合手术治疗方法的特殊性以及相关案例讨论,对手术兴奋剂的认定依据进行辨析,认为,将特定情境下的手术治疗行为列为兴奋剂禁用方法具有足够充分的理论依据.同时,手术兴奋剂防治工作面临较大的规制困境,诸如接受处罚的尺度把握、实施监管具有较大难度等问题,最后从监管措施、实践跟进等方面,为应对手术兴奋剂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手术兴奋剂;规制困境;政策应对

来源出版物: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5): 387-391

被引频次:12

SAFIRE与FBP重建法对CT图像噪声及扫描剂量影响的比较研究

王海燕,昝志生,赵斌

摘要:目的:评价应用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法(SAFIRE)与滤波反投影法(FBP)对CT图像噪声及扫描剂量的影响.方法:应用128层双源Flash CT,在120 kV、100 kV、80 kV、70 kV条件下,分别采用200 mAs、170 mAs、140 mAs、110 mAs、80 mAs、50 mAs、20 mAs扫描剂量扫描水模,采用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法与滤波反投影法分别重建,不同管电压条件下,以预设扫描管电流200 mAs FBP重建图像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扫描剂量、不同重建方法图像噪声并分析扫描剂量降低的潜力.结果:原始数据迭代重建法随着迭代次数的增多,120 kV管电压时降低45%~75%的扫描剂量,100 kV管电压时降低45%~75%的扫描剂量,80 kV管电压时降低45%~60%的扫描剂量,70 kV管电压时降低15%~60%的扫描剂量,可以得到与200 mAs FBP重建法噪声无统计学差异的图像.结论:SAFIRE重建法与FBP重建法比较可以显著降低图像噪声,从而降低扫描剂量并同时得到满意图像.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迭代重建;原始数据;放射剂量;图像噪声

来源出版物: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3): 473-476

被引频次:10

车载移动式CT方舱的设计

武超,谭树林,苏卫华,等

摘要:目的:研制一台车载移动式CT方舱,以满足野外条件下CT检查需求.方法:分析CT方舱研究进展,合理布置CT方舱内部布局,对CT机选型进行对比分析,进行减振、调平校正和防护方案设计.结果:CT方舱布局合理;对CT机通过减振支架进行了减振设计,达到了CT机的减振和调平校正要求;提出了CT方舱的X线防护设计方法.结论:车载移动式CT方舱能够遂行机动,快速高效适应野外医院勤务能力,能够大力提升国内医疗机构现场救治的作业能力和作业效果,提高执行医疗救治任务中的伤员救治率,并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CT方舱;结构布局;减振;X线防护

来源出版物:医疗卫生装备,2013,(6): 7-10

被引频次:8

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与治疗

何丹,吴玉

摘要:放射性肺炎(RP)是肿瘤放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状,其发生不仅影响放疗的效果,降低肿瘤治疗的疗效,而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以及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报道在胸部放射治疗后,有15.5%~36%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胸部CT扫描约80%显示有肺纤维化病变.

关键词:放射性肺炎;并发症;放射治疗

来源出版物:吉林医学,2013,(11): 2129-2130

被引频次:8

军队医院等级评审迎评工作中应把握的几个问题

杨国斌

摘要:新一轮军队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已经开展,在迎评准备工作中,军队医院应该充分认清等级评审的特点,把握等级评审的难点,坚持组织计划、发动动员、学习研究三到位,抓住重点单元、重点工作、重点问题推进整改,确保标准要求、自查自评、以评促建三落实,从而提高管理效能和内涵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提升医院全面建设水平.

关键词:医院等级评审;组织准备;迎评工作

来源出版物:东南国防医药,2013,(2): 187-189

药学

被引频次:21

我国抗生素滥用现状、原因及对策探讨

胡燕,白继庚,胡先明,等

摘要:抗生素作为抗感染的主要药物,对维护人类健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它引起的耐药性问题、不良反应及其他危害已经越来越严重.对我国抗生素滥用的现状、原因、危害进行了综述,并提出预防其滥用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渗盐水;雾化吸入;婴儿;毛细支气管炎

来源出版物:临床儿科杂志,2013,(5): 440-442

被引频次:20

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诊治新进展

师翠云

摘要: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是目前儿科临床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安全有效地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是儿科临床一直追求的目标.文章针对目前中医中药、西医西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情况,对其临床诊治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抗生素滥用;现状;原因;危害;对策

来源出版物: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2): 128-130

被引频次:12

品管圈在提高临床科室对住院药房满意度中的应用

钱芳芳,李一帆,李莉,等

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改善该院住院部西药房工作质量,以提高临床科室对住院部西药房满意度.方法:按照品管圈理论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通过收集2012年2月—2012年7月该院临床科室满意度调查表,分析临床科室对住院部西药房满意度不高的真正原因,拟定对策加以实施并对效果进行评价和检讨.结果:该院临床科室对住院部西药房的满意度从实施品管圈活动前的53%上升到活动后的98%.结论:品管圈活动对于发现和解决药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可行且有效的,在及时提升药房品质和服务水平的同时,提高了药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协作意识.

关键词:品管圈;住院部西药房;满意度

来源出版物:安徽医药,2013,(3): 513-515

被引频次:12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陈清杰,杨毅宁

摘要:他汀类药物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改善预后方面已积累了大量一致的临床研究证据.总体上大多数他汀的耐受性良好,但对他汀不良反应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近年来对他汀类药物肌肉毒性、肝脏损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新发肿瘤和糖尿病等的担忧和争论始终没有停止.因此现就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相关因素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综述

来源出版物: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2): 279-283

被引频次:12

采用品管圈方法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部差错的探讨

徐维恒,宋士卒,张爱玲,等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部差错中的效果.方法: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成立“品管圈”,选定降低门诊药房每周调剂内部差错(内差)件数为活动主题,进行原因分析,制订实行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每周平均差错件数由活动前的57.2件降至22.7件,下降60.3%,目标达标率102.07%;圈成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感、凝聚力、工作积极性、沟通配合能力、品管手法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药房调剂内差中取得了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门诊药房;内差

来源出版物:安徽医药,2013,(6): 1054-1056

农业基础科学

被引频次: 55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肥料问题

朱兆良,金继运

摘要:肥料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同时化肥养分利用率低又产生了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因此用好肥料资源、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是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环境质量的重大科技问题.本文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农田生态环境脆弱的基本国情和肥料领域面临的严重挑战;对国家种植业发展对肥料的需求,有机养分和化肥利用现状和问题、农田中化学氮肥的损失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地综述;提出了“区域用量控制与田块微调相结合”的推荐施肥的理念和技术路线;形成和发展了适合分散经营和规模经营的分区养分管理和精准施肥技术体系;同时对新型肥料和有机养分资源在我国研究应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依靠科技进步高效利用肥料资源、按照增产潜力做好施肥区域布局等技术政策,建议针对肥料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稳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粮食安全;肥料资源;肥料利用率;氮肥损失;环境质量;区域推荐施肥;精准施肥;缓控释肥;有机肥料

来源出版物: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2): 259-273

被引频次: 22

基于ZigBee和Internet的温室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设计

张猛,房俊龙,韩雨

摘要:针对当前国内温室群环境智能测控研究现状以及黑龙江省寒地日光温室建设实际,研发了一种基于ZigBee和Internet的温室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该系统由数个独立温室监控系统组成,各独立温室监控服务器将数据汇总至总服务器,由总服务器提供远程监控接入管理服务.各独立温室监控系统传感网部分基于ZigBee网络设计,通信模块采用TI公司新一代片上系统CC2530,ZigBee网络通过RS232-RJ45协议转换器接入局域网.软件算法设计参考了大系统理论,对温室环境因子进行综合调控.通过日光温室实地试验,测试了ZigBee网络通讯稳定性,通讯丢包率控制在4.9%以内,远程监控系统稳定,满足了工程设计需要.

关键词:温室;远程监控;环境监控;群;ZigBee;CC2530系统;丢包率

来源出版物:农业工程学报,2013,(S1): 171-176

被引频次:20

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和氮素有效性影响及机制研究进展

潘剑玲,代万安,尚占环,等

摘要:秸秆还田作为全球有机农业的重要环节,对维持农田肥力,减少化肥使用,提高陆地土壤碳汇能力具有积极作用.秸秆还田主要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氮肥利用率来改善农田生产环境,获得高农业生产能力.有效的秸秆还田能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提供丰富的碳源,刺激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同时矿化的秸秆组分能促进土壤氮循环和矿化,提高氮素有效性.秸秆还田能够促使集约化高氮输入的农田生态系统维持正常的碳氮比例,减少氮素淋洗损失,改善土壤结构板结和连作障碍等现象.目前我国农田秸秆还田率不足50%,与欧美国家高达90%多的秸秆还田率相比,还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加强我国秸秆还田率能够逐渐改变我国耕地土壤存在的有机质含量和品质下降、氮素损失严重等现象.目前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秸秆还田对有机质及氮素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并结合长期监测试验,以及多种秸秆还田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展适合当地秸秆还田模式,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秸秆还田;有机质;氮素有效性;碳氮比;土壤质量;可持续农业

来源出版物: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5): 526-535

被引频次:16

青藏高原西大滩多年冻土活动层土壤性状与地表植被的关系

岳广阳,赵林,赵拥华,等

摘要:以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北界的西大滩为研究基点,选取多年冻土不同退化阶段的两个样地,对植被分布特征、冻土活动层和土壤特性等进行调查监测,同时分析不同活动层状态下土壤水热、养分和地表植被特征变化及相互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西大滩地区的植被以浅根系植物为主,0~10 cm的表层土壤中地下生物量约占地下生物总量的63%和62.2%之多.在气候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多年冻土的存在情况及活动层土壤水热状况对植被生态系统的演变起决定性作用.高地表植被覆盖下的冻土土壤水热调节能力强,有助于延缓冻土退化过程.西大滩土壤全氮、碱解氮、速效钾与有机质含量密切相关,含量随冻土退化明显减少,且随土层深度的变化曲线表现为相同的趋势.土壤表层养分和速效养分受冻土退化程度的影响较大.

关键词:土壤性状;植被特征;多年冻土活动层;西大滩;青藏高原

来源出版物:冰川冻土,2013,(3): 565-573

被引频次:14

湘西喀斯特区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

邓小华,杨丽丽,周米良,等

摘要:采集湘西烟区488个土壤样本,分析其速效钾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湘西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适宜水平,平均值为183.675 mg/kg,变幅在22.592~533.333 mg/kg,变异系数为51.78%,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27.10%.2.其在空间分布上呈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在古丈县和芦溪县是一个低值区.3.前茬为烤烟和玉米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其他前茬作物土壤.4.黄棕壤的速效钾含量高于其他土壤类型.5.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有随海拔、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关键词:植烟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湘西烟区

来源出版物:山地学报,2013,(5): 519-526

农业工程

被引频次:18

基于机器视觉的株间机械除草装置的作物识别与定位方法

胡炼,罗锡文,曾山,等

摘要:株间机械除草技术可进一步减少化学除草剂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智能化的株间机械除草装置自主避让作物并进入株间区域,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株间机械除草装置的作物识别与定位方法.利用2G-R-B方法将作物RGB彩色图像进行灰度化,再选用Ostu法二值化、连续腐蚀和连续膨胀等方法对图像进行了初步处理.根据行像素累加曲线和曲线的标准偏差扫描线获得作物行区域信息,以作物行区域为处理对象,利用列像素累加曲线、曲线标准偏差和正弦波曲线拟合识别出作物,并结合二值图像中绿色植物连通域的质心获得作物位置信息.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正确识别出作物并提供准确的定位信息,能适应不同天气状况、不同种类的作物,棉苗正确识别率为95.8%,生菜苗正确识别率为100%,该方法为株间机械除草装置避苗和除草自动控制提供了基本条件.

关键词:农业机械;除草;定位;株间机械除草;机器视觉;作物识别

来源出版物:农业工程学报,2013,(10): 12-18

被引频次:17

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主要生理生态特点

张洪程,朱聪聪,霍中洋,等

摘要:为研究钵苗机插水稻产量形成优势及生理生态特点,在长江中下游不同生态区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代表性品种淮稻8号、甬尤8号、常优5号、皖稻68、镇稻11、武运粳24为材料,设置钵苗机插高产示范田和专题对比小区试验,并以常规盘育毯苗机插为对照(CK),就产量及其结构、群体生长发育动态各项指标进行系统比较.结果表明,与水稻毯状小苗机插相比,机插钵苗秧苗素质高,活棵发苗快,高峰苗数较小,成穗率高7个百分点;钵苗机插水稻生育中、后期群体生长率和净同化率相对较高,其中抽穗至成熟期群体生长率高出8.7%~15.1%.抽穗后群体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等光合物质生产指标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机插,其中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8.7%;钵苗机插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各项指标均较优,乳熟期颖花根活量提高14.2%,且抗倒伏能力较强,基部节间倒伏指数小7%~16.8%.钵苗机插水稻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比毯苗机插增产6.0%~12.6%,其产量形成优势的主要特征是“穗大粒多”.

关键词:作物;生理;生态;水稻;钵苗机插;增产优势

来源出版物:农业工程学报,2013,(21): 50-59

被引频次:15

美国农业航空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

薛新宇,兰玉彬

摘要:美国是目前农业航空装备技术最先进、应用最广泛的国家,农业航空服务组织体系完善,航空施药作业规范,施药部件系列齐全.一些精准农业技术手段如GPS自动导航、施药自动控制系统、各种作业模型已步入实用阶段,作业精准、高效,对环境的污染低.随着精准农业的发展,航空遥感技术、空间统计学、变量施药控制等技术也用于美国农田产量监测,植物的水分、营养状况、病虫害监测.提出了为改善目前技术存在的不足,提高数据准确性和生产效率,需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和研究热点,包括:图像实时处理技术、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航空变量喷洒技术.

关键词:精准农业;航空施药;遥感;飘移;自动导航

来源出版物:农业机械学报,2013,(5): 194-201

被引频次:15

我国双季稻生产机械化制约因子与发展对策

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等

摘要: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双季稻种植面积占水稻总面积比例持续下降,从当时的71%下降到近年的40%左右.按单位土地面积计算,双季稻早晚两季产量比单季稻高57%左右,改单季稻为双季稻种植,在保持稻田面积不变情况下,可大幅提高种植面积和总产.双季稻种植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效益不高.制约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的关键是机插秧比例不高,特别是双季稻机插秧季节紧张,适宜机插搭配品种少,机插质量较差,及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不配套等.发展双季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途径是:选育和筛选一批适宜双季稻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优化双季稻机械化生产的品种搭配布局;创新一批双季稻机械化生产模式,完善关键环节技术模式;创制一批双季稻机械化生产的机械装备,实现机具装备配套;研发一批双季稻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推进农机农艺技术配套与应用.

关键词:双季稻;品种;育秧;机插秧;机械化

来源出版物:中国稻米,2013,(4): 1-4

被引频次:13

我国油菜机械化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周广生,左青松,廖庆喜,等

摘要:综述了我国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生产特点,不同油菜优势区的种植机械化规模及机械化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由此提出了要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适度规模种植、引导规划不同农作物合理时空布局、加强油菜收获机械技术的专题研究、加快品种改良等建议.同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新的高密度栽培管理模式,推行以密补迟、以密省肥、以密控草等更加适宜油菜机械化生产的种植模式.

关键词: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机械化生产;增密

来源出版物:湖北农业科学,2013,(9): 2153-2157

农学(农艺学)

被引频次:9

作物叶片衰老研究进展

孙玉莹,毕京翠,赵志超,等

摘要:叶片衰老是叶片发育末期的一个自然发育过程.在叶片衰老过程中,叶绿素和其他大分子被降解,叶片光合能力降低,衰老组织中的营养物质被运输到幼嫩组织和生殖器官中.叶片衰老受生长发育时期和环境胁迫的诱导,如黑暗、干旱、营养缺乏、高盐、低温、臭氧和病原菌感染等.这些过程常伴随着活性氧(ROS)的积累,以及细胞中抗氧化酶(SOD、CAT和APX)活性的降低.对作物生长不利的因素能够引起早衰,衰老进程加速,衰老相关基因(SAG)表达量上调,最终引起整个植株的过早成熟.田间管理和栽培措施,如氮素的施用水平、种植密度和化学调节剂,都能影响作物的衰老进程,最终影响作物产量,但是涉及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就作物叶片衰老研究方面的有关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叶片衰老;环境因子;植物激素;突变体

来源出版物:作物杂志,2013,(4): 11-19

被引频次:8

西南“旱三熟”地区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生态效应及生产效益的影响

王龙昌,邹聪明,张云兰,等

摘要:针对我国西南地区旱作农田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季节性干旱多发等问题,以常规平作(T)、垄作(R)、平作+秸秆覆盖(TS)、垄作+秸秆覆盖(RS)、平作+秸秆覆盖+腐熟剂(TSD)、垄作+秸秆覆盖+腐熟剂(RSD)6种措施作为处理,连续2年进行大田对比试验,研究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西南“旱三熟”种植区农田土壤生态要素、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土壤有机质和养分状况,且对酸性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作用,其中有秸秆覆盖的4个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碱解氮含量;可改善土壤水分状况,增强作物的抗旱节水能力,各处理0~80 cm土层2年平均贮水量排序为:RSD(258.82 mm)>TSD(252.40 mm)>RS(250.19 mm)>TS(246.66 mm)>R(239.19 mm)>T(235.87 mm);可降低7月份表层土壤温度,缓解夏季高温对玉米后期生长发育造成的伤害,其中有秸秆覆盖的4个处理对5 cm和10 cm土层温度有显著降低效应;可抑制杂草生长,具有良好的控草效应,其中TS、RS、TSD、RSD处理的杂草高度、密度和生物量均比T和R有极显著下降;可促进蚯蚓的繁殖和生长,使农田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总体来看,秸秆覆盖措施可以改善土壤肥力,并具有增加土壤贮水、调节土壤温度、控制农田杂草和促进蚯蚓生长的作用,垄作和腐熟剂在增加土壤贮水方面有明显效果.保护性耕作模式显著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增加了经济收益.2年系统平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排序为:RSD >RS >TSD >TS >R >T(CK),总产值和纯收入排序为RS >RSD >TSD >R >TS >T(CK).在各处理中以RSD、RS两种模式的综合效果最好,在西南"旱三熟"种植区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旱三熟;土壤生态效应;产量;水分利用效率

来源出版物:作物学报,2013,(10): 1880-1890

被引频次:8

作物耐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程量,林良斌

摘要:研究农作物耐旱性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渗透调节、植物内源激素、抗氧化防御系统等方面综述了农作物耐旱性在生理生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阐明了各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与作物耐旱性强弱之间的关系,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农作物耐旱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耐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进展

来源出版物:中国农学通报,2013,(3): 27-31

被引频次:7

面向未来的新一代生物育种技术——分子模块设计育种

薛勇彪,段子渊,种康,等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的持续稳定增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种子是粮食生产的源头.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生物育种已成为发展现代种业的必然选择.文章概述了我国育种技术的发展现状,提出了针对农业生物复杂性状改良的“分子模块育种”概念,“分子模块设计育种创新体系”的成功构建将引领未来生物育种技术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生物育种;分子模块;先导专项

来源出版物: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3): 308-314

被引频次:7

黑龙江省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张莉,吴文斌,杨鹏

摘要:目的:农作物时空格局特征分析是微观层面农户农作物选择影响机制研究的基础.通过分析宾县乡镇尺度农作物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机理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黑龙江省宾县1996—2010年乡镇级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宾县过去15年玉米、大豆、水稻3种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数量变化及空间变化特征.结果:1996—2010年宾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 22.86%,主要是由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引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增加32.80%,经济作物减少52.84%,粮经比从88∶12调整到96∶4.玉米种植面积大幅增加73.82%,种植比例不断提高,大豆种植面积减少1.05%,水稻种植面积减少29.78%.主要粮食作物空间变化呈现较强的规律性,即玉米种植在全县范围内分布较均衡,大豆种植中心向东南部集中,水稻种植集中到宾县北部和西部地区.结论:过去15年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明显,分析掌握其变化特征,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其变化的原因,为科学调整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宾县;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

来源出版物:中国农业科学,2013,(15): 3227-3237

植物保护

被引频次:13

我国主要稻区褐飞虱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王鹏,甯佐苹,张帅,等

摘要:为了明确目前褐飞虱对常用药剂的抗性现状,以便制定防治褐飞虱的科学用药策略,于2010—2011年间,在室内采用稻茎浸渍法监测了我国主要稻区19个褐飞虱种群对五种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结果表明,2010年全部监测种群对噻嗪酮均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为11.3~23.4倍),2011年除广西桂林、江西上高2个褐飞虱种群为中等水平抗性(15.3~19.7倍)外,其他80%监测种群均已达高水平抗性(40.7~119.7倍),抗性明显上升;两年 19个褐飞虱监测种群对吡虫啉均为高到极高水平抗性(82.3~1935.8倍),与2006-2009年相比,吡虫啉抗性有再次升高趋势;2010年褐飞虱对噻虫嗪的抗性为低到中等水平抗性(6.1~14.4倍),2011年除广西桂林种群为低水平抗性外,其他8个种群均为中到高水平抗性(12.8~62.3倍),较前一年明显上升;两年18个监测种群对毒死蜱均处于敏感到低水平抗性阶段;对吡蚜酮的抗性2010年7个监测种群为敏感-低水平抗性(1.9~5.1倍),2011年全部褐飞虱监测种群均已达中等水平抗性(15.7~25.4倍),暗示随着吡蚜酮的大量广泛使用,褐飞虱对其抗性较高,需要引起生产上的密切关注.为科学治理水稻褐飞虱,应严格执行无交互抗性的杀虫剂间的合理轮用或混用.

关键词:褐飞虱;吡虫啉;噻嗪酮;吡蚜酮;抗性监测

来源出版物:中国水稻科学,2013,(2): 191-197

被引频次:12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甘肃省农业旱灾风险分析

王莺,李耀辉,赵福年,等

摘要:干旱灾害是甘肃省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以甘肃省1990—2010年的干旱受灾面积和播种面积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甘肃省农业旱灾风险分析模型,对甘肃省农业旱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旱灾受灾指数在22%时的旱灾受灾概率最大,超过80%的旱灾受灾可能性就很小;旱灾风险值显示,农业旱灾受灾指数>10%~20%时的风险概率为1~1.6 a一遇,农业旱灾受灾指数>50%时的风险概率为12.2 a一遇,呈现出干旱发生周期短、发生频率高的特点,这说明甘肃省的农业旱灾出现频率高,发生周期短,灾情不容忽视.研究结果增加了对甘肃省农业旱灾的认识,对地区防灾减灾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扩散;旱灾;风险分析;甘肃省

来源出版物:干旱气象,2013,(1): 43-48

被引频次:12

2012年黏虫暴发特点分析与监测预警建议

曾娟,姜玉英,刘杰

摘要:2012年三代黏虫在东北、华北、西南部分地区暴发,对间歇性暴发的迁飞性害虫监测工作敲响了警钟.本文分析了 2012年三代黏虫具有发生面积大、范围广、区域北扩,高密度区域呈带状分布,隐蔽为害造成集中损失,玉米受害最重等暴发为害特点;指出了当前监测预警工作中存在难以掌握迁飞路径,监测范围大、重点多,系统调查时间长、频度高、专业性强,评价标准尚未统一等难点问题,这正是导致部分地区失查失治的客观原因.提出开展跨体系多部门协同科研攻关、制定全国评价标准、继承使用多种监测手段、健全基层监测网络和提高测报专业技能等建议,对进一步做好黏虫监测预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黏虫;暴发;监测预警

来源出版物:植物保护,2013,(2): 117-121

被引频次:12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邱德文

摘要: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利用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进入21世纪后,更备受世界各国关注.随着绿色植保战略的推进与实施,生物农药研发成为我国生物产业、农业科研与应用的热点,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研究领域与方向.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了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瓶颈,提出了促进发展的可行对策.

关键词:生物农药;研究进展;趋势展望

来源出版物:植物保护,2013,(5): 81-89

被引频次:11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防治二化螟药效试验

衷敬峰,罗海兰

摘要:作者进行了水稻用药减量控害增产技术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防治二化螟示范试验,示范区达到减少农药用量15%,水稻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水稻产量增加5%~10%.

关键词: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40%;二化螟;减量控害

来源出版物: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 43-45

农作物

被引频次:15

湘西烟叶质量风格特色感官评价

邓小华,杨丽丽,陆中山,等

摘要:为明确湘西烟叶质量风格特色,对来自湘西烟区的41个烟叶样品进行了感官评价,并分析了感官质量指数的区域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湘西烟叶浓香型风格尚显著至稍显著;香韵以干草香、焦甜香与焦香为主;香气状态较沉溢;烟气浓度稍大;劲头中等至稍大.②湘西烟叶香气质整体尚好至稍好;香气量尚足;香气尚透发至稍透发;微有木质气和青杂气;烟气尚细腻,尚柔和,尚圆润至稍圆润;刺激性有至稍有;干燥感多数表现为有,少数稍有;余味以尚净尚舒适为主.③湘西不同县际之间感官质量指数差异极显著.古丈县烟叶感官质量指数极显著高于花垣县和凤凰县,泸溪县和保靖县烟叶感官质量指数极显著高于凤凰县.④湘西烟叶感官质量指数的空间分布有从西南部和东北部两个方向分别向中部地区递增的趋势.

关键词:烤烟;感官质量;风格特色;综合评价;湘西

来源出版物:中国烟草学报,2013,(5): 22-27

被引频次:14

湘西喀斯特区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

邓小华,杨丽丽,周米良,等

摘要:采集湘西烟区488个土壤样本,分析其速效钾含量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湘西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总体处于适宜水平,平均值为183.675 mg/kg,变幅在22.592~533.333 mg/kg,变异系数为51.78%,处于适宜范围内的样本占27.10%.2.其在空间分布上呈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在古丈县和芦溪县是一个低值区.3.前茬为烤烟和玉米的土壤速效钾含量高于其他前茬作物土壤.4.黄棕壤的速效钾含量高于其他土壤类型.5.植烟土壤速效钾含量有随海拔、pH值和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

关键词:植烟土壤;速效钾;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湘西烟区

来源出版物

:山地学报,2013,(5): 519-526

被引频次:13

不同氮素水平对小麦旗叶生理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王贺正,张均,吴金芝,等

摘要:为了明确氮素营养对小麦生育后期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提高氮素利用率,本试验以豫麦49-198为材料,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通过设置120,180,240和300 kg/hm2四个氮素水平,系统研究了小麦抽穗后旗叶光合速率,丙二醛(MDA)、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等生理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施氮水平的增加可以显著提高可溶性糖、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降低MDA含量,但施氮水平超过一定水平后,各指标增幅(降幅)不明显或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氮水平在240 kg/hm2时,光合速率和可溶性糖含量等生理指标达到最大值,因此,在4个氮素处理水平中,240 kg/hm2氮素处理最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关键词:小麦;氮素水平;生理特性;产量

来源出版物:草业学报,2013,(4): 69-75

被引频次:13

水稻钵苗机插秧苗素质的调控

宋云生,张洪程,戴其根,等

摘要:为探讨适宜水稻钵苗机插培育壮秧新技术,促进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文以武运粳24号为材料,研究了钵苗机插稻育秧中的播种量、秧田水分管理及二次化控组合施用对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播种量试验中,钵苗的秧苗素质随播量的增加而趋劣.高播量处理秧苗群体通风透光受限,穴钵内个体竞争激烈,秧苗素质较差;低播量处理苗质各性状得到优化,但钵体成球度差,难以配套插秧机田间正常栽插作业,且基本苗偏少、漏插率高.偏大穗型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24号适宜的播量为45~60 g/盘,平均每孔成苗3~4株.2)秧田水分管理下,旱育钵苗群体带蘖率和叶片叶绿素含量较湿润秧有一定优势.旱育方式推迟水稻群体茎蘖滞增期,叶片叶绿素降解率低、持绿能力较强,该试验条件下适栽秧龄可延长至35 d.3)二次化学调控中,通过多因子正交试验对秧苗充实度进行分析,确定了二次化控最优组合.表明适量、适时二次化控可显著提高秧苗素质,有效控制苗高,增加秧苗整齐度.在具体调控措施上,认为播量45 g/盘、旱育方式下,每100 kg底土拌入0.5 kg壮秧剂,2叶期每盘施多效唑0.06 g,钵苗秧苗素质表现最佳.该研究可为水稻钵苗机插培育壮秧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农业机械;试验;叶绿素;钵苗机插;播种量;旱育秧;化控;秧苗素质

来源出版物:农业工程学报,2013,(22): 11-22

被引频次:13

水氮调控对冬小麦根冠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

王艳哲,刘秀位,孙宏勇,等

摘要:通过田间和桶栽试验研究了水、氮调控对冬小麦根冠比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根冠生长影响显著.当冬小麦生育期60 cm土层土壤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以上时,根冠比维持稳定状态,不随灌溉次数的增加而变化;当冬小T麦生育期60 cm土层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0%时,土壤越干旱,根冠比越大.桶栽试验结果显示,氮素水平对冬小麦根冠比影响显著,而水氮互作效应对根冠比影响不显著.在所有水分处理条件下,随着施氮量增加,冬小麦根量减少.施氮对冬小麦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影响不同.在水分亏缺条件下,随着氮用量增加,冬小麦经济产量呈增加趋势,水分利用效率与施氮量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而在充分灌溉条件下,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存在一个氮肥用量阈值.因此,水氮通过调控地上地下干物质分配而影响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水分供应受限制条件下,增施氮肥会降低根冠比,更利于地上干物质的积累和经济产量形成.田间试验和桶栽试验均表明,冬小麦根冠比与水分利用效率呈负相关,根冠比大不利于地上部分干物质的积累和作物产量的形成,导致水分利用效率降低.

关键词:土壤水分;田间持水量;水氮水平;冬小麦;根冠比;水分利用效率

来源出版物: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3,(3): 282-289

园艺学

被引频次:15

不同包装方法对蓝莓采后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陈杭君,王翠红,郜海燕,等

摘要:目的:研究低温条件下,不同包装方法对蓝莓果实采后贮藏品质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探索适宜的贮藏包装方式,为蓝莓保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灿烂’蓝莓品种为试材,在(5±0.5)℃贮藏条件下,分别采用不打孔聚乙烯(PE)保鲜袋、打孔聚乙烯保鲜袋包装和不包装处理.通过分析营养品质、抗氧化酶活性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探讨包装方式对蓝莓采后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蓝莓果实在低温贮藏条件下,采用PE保鲜袋包装能有效防止果实失水、延缓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TSS)的变化,并能较好维持果实抗氧化性能,但对可滴定酸含量变化无显著影响.结论:采用不同包装方式对蓝莓贮藏品质存在明显差异,其效果依次为:不打孔PE袋>打孔PE袋>无膜包装.

关键词:蓝莓;包装;贮藏品质;抗氧化活性

来源出版物:中国农业科学,2013,(6): 1230-1236

被引频次:14

不同光质LED光源对黄瓜苗期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曹刚,张国斌,郁继华,等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光源对黄瓜幼苗生长、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方法:以发光二极管(LED)精量调制光质和光强(红光、蓝光、白光和红蓝混合光),白光作为对照,黄瓜品种银胚99为试材,研究不同光质LED光源(W、R、B、7R/3B、8R/2B、9R/1B)对幼苗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光质的影响下,黄瓜幼苗生长存在差异.蓝光(B)处理下可以明显提高植株的茎粗、叶绿素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红蓝组合光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7R/3B、8R/2B、9R/1B处理下壮苗指数、植株干物质量、Fv/Fm、ФPSII和qP均高于单一的红(R)、蓝(B)光处理;红光(R)处理下黄瓜幼苗的生物量和NPQ最大,处理期间叶绿素a/b值居高,呈现阳生植物的特性.结论:红蓝组合光有利于黄瓜幼苗的生长,其株高、壮苗指数、植株干物质量及Fv/Fm、ФPSII和qP值与对照和单色光处理相比,均有显著提高,增强了光系统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和光能转换效率,保护了光系统Ⅱ的健康,尤以8R/2B处理表现突出.

关键词:黄瓜;LED;幼苗生长;叶绿素荧光

来源出版物:中国农业科学,2013,(6): 1297-1304

被引频次:13

杏鲍菇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物质分析

张化朋,张静,刘阿娟,等

摘要:食用菌中蛋白、多肽、多糖、三萜类等活性成分为当前研究热点[1].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DC.et Fr.)Quèl.]又名刺芹侧耳,属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2],是药食两用的珍稀食用菌,兼具杏仁香味和鲍鱼味,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有抗癌[3]、抗氧化[4-5]、降血脂[6-7]、缓解骨质疏松症[8]、润肠胃[9]等功效,素有“平菇王”之称,并被列为“神舟九号”宇航员食品.本研究系统地分析杏鲍菇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为其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杏鲍菇;营养成分;多糖;海藻糖

来源出版物:营养学报,2013,(3): 307-309

被引频次:12

国内温室环境在线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

吴小伟,史志中,钟志堂,等

摘要:综述了温室在线控制系统的研究现状,按照温室在线控制系统的控制方法,将系统分为基于单片机控制、基于PLC控制、基于网络技术控制、基于工控技术控制(IPC)和基于总线技术控制等几类.目前,温室在线控制主要还是采用分段式控制和人工设定相结合的方法.未来温室在线环境控制的研究重点是控制系统的智能化和信号传输的无线化,通过综合考虑环境因子、作物生长及经济性等因素,来获得适合作物最佳生长条件的智能决策支持及控制系统.这将是未来温室在线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能够达到改善作物品质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温室环境;在线控制;单片机;总线技术;PLC;工控机;网络技术

来源出版物:农机化研究,2012,(4): 1-7

被引频次:12

冷等离子体处理对大葱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邵长勇,方宪法,唐欣,等

摘要:运用冷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对大葱种子进行小于 20 s非电离幅射处理,研究该技术对于大葱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不同功率冷等离子体处理后,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有明显变化.冷等离子体处理后放置20 d进行发芽试验,当处理功率为240 W时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提高最大,分别比对照提高10.6%和5.2%.冷等离子体处理后放置20 d和放置4 d进行发芽试验,大葱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都比对照有明显改变,并且具有一致的规律性.

关键词:冷等离子体;大葱种子;发芽特性;发芽率;发芽势

来源出版物:农业机械学报,2013,(6): 201-205

林业

被引频次:28

土壤干旱胁迫对沙棘叶片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裴斌,张光灿,张淑勇,等

摘要: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采用盆栽控水试验,通过测定3年生沙棘苗木在8个土壤水分梯度下的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等光合生理生化指标,探讨沙棘叶片光合作用在土壤干旱逐渐加重过程中的变化过程、机制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相对含水量(RWC)在38.9%~70.5%范围内,随干旱胁迫加重,沙棘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胞间CO2浓度(Ci)明显下降,而气孔限制值(Ls)显著上升,即Pn下降主要是由气孔限制造成的;当RWC<38.9%时,干旱胁迫继续加剧,Pn和Ls都降低,而Ci显著上升,即Pn下降的主要原因已经转变为非气孔因素的限制.(2)土壤适度水分胁迫能够提高沙棘叶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维持沙棘Pn和WUE处于较高水平的RWC范围为58.6%~82.9%和48.3%~70.5%.(3)土壤干旱加重过程中,沙棘的最大荧光(Fm)、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qP)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而初始荧光(Fo)显著升高,非光化学猝灭(NPQ)则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RWC在38.9%~70.5%的范围内,热耗散是沙棘重要光保护机制;RWC<38.9%时,PSⅡ受到损伤,电子传递受阻.(4)土壤干旱加重过程中,沙棘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则表现出逐级递增趋势;土壤干旱程度在RWC为48.3%~70.5%时,对沙棘叶片的抗氧化酶系统活性有诱导作用;而土壤干旱到严重胁迫(RWC<38.9%)时,沙棘叶片的抗氧化酶系统损伤,抗氧化酶活性下降,细胞膜遭到破坏.土壤干旱程度在RWC为48.3%~70.5%时,沙棘叶片可以通过热耗散和酶活性调节协同作用,稳定光合机构的正常功能,Pn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孔限制;而干旱到严重胁迫(RWC<38.9%)时,PSⅡ系统和抗氧化酶系统损伤,是光合作用发生非气孔限制的主要原因.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生长所允许的最大土壤水分亏缺在RWC为38.9%,维持沙棘具有较高WUE和Pn的土壤水分阈值为RWC在58.6%~70.5%之间.

关键词:沙棘;干旱胁迫;气体交换;叶绿素荧光;抗氧化酶活性

来源出版物:生态学报,2013,(5): 1386-1396

被引频次:24

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及其应用

张国庆

摘要:“师法自然”实质就是“出世求天道,入世度众生”,实行“天道良法,善治万物”的“自然”之治,达到“民心物体”的和谐境界.生态论就是基于该理念,通过对复杂系统进行能流分析、系统群分析、TSE分析、代谢分析、生命周期分析,掌握系统发展发育规律及其关键因子,对系统实施精确管理、GCSP、PDCS等管理,促进并维护系统健康,最终实现系统的和谐.复杂系统生态论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系统溯源、复杂系统制造以及林业上的营林管理和生物灾害管理.

关键词:系统;生态论;能流分析;TSE分析;代谢分析;应用

来源出版物:现代农业科技,2013,(11): 190-193

被引频次:16

南亚热带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改造早期对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何友均,梁星云,覃林,等

摘要:借鉴近自然森林管理理念,用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替代南亚热带大面积人工针叶纯林已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森林培育方式.1993年,在位于广西凭祥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伏波试验场营造了马尾松和杉木纯林.为了提高针叶纯林的生产力和维护生态平衡,2007—2008年间,运用近自然森林培育技术,分别在间伐后的马尾松和杉木纯林中套种等量混合的当地优质乡土树种红椎(Castanopsis hystrix)和香梓楠(Michelia gioii)苗木,套种密度均为405株/hm2(以下简称“马尾松近自然林”、“杉木近自然林”).选择邻近地块相同林龄、相似立地条件的未经改造的马尾松、杉木人工纯林作为对照(以下简称“未改造纯林”),研究了马尾松和杉木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改造早期对群落特征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以期为马尾松和杉木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近自然林中马尾松和杉木的密度、胸高断面积均显著低于各自未改造纯林(P<0.05),但其平均胸径均高于各自未改造纯林,其中马尾松达显著差异(P<0.05).(2)近自然林成年树(DBH≥10 cm)的林木株数少于未改造纯林,树种仍以马尾松和杉木占据绝对优势地位,而近自然林小树(5 cm≤DBH<10 cm)和幼树(1 cm≤DBH<5 cm)的物种数、株数均多于未改造纯林,套种的红椎和香梓楠已经成为近自然林中重要值最大的幼树物种,红椎和香梓楠在马尾松近自然林中的生长状况优于杉木近自然林.(3)马尾松近自然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与其未改造纯林均无显著差异;杉木近自然林灌木层的丰富度指数和草本层的 Pielou指数显著高于其未改造纯林(P<0.05),其他指数则没有显著差异.(4)马尾松和杉木近自然林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全磷、全氮、全钾和速效钾与各自未改造纯林没有显著差异,但马尾松近自然林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和pH值显著低于其未改造纯林(P<0.05),杉木近自然林的速效磷含量显著低于其未改造纯林(P<0.05).

关键词:人工针叶纯林;近自然改造;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土壤性质;南亚热带

来源出版物:生态学报,2013,(8): 2484-2495

被引频次:16

抚育间伐对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徐庆祥,卫星,王庆成,等

摘要:采用标准地调查采样方法,研究抚育间伐对大兴安岭林区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间伐12a后,间伐林分和对照林分平均胸径和每公顷蓄积量分别为9.67 cm、133.311 7 m3和5.44 cm和65.422 7m3(P<0.05),间伐林分土壤速效钾含量显著降低(P<0.05).说明抚育间伐能有效促进兴安落叶松林木生长,同时间伐不会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不良影响.

关键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天然林;抚育间伐;生长;土壤理化性质

来源出版物:森林工程,2013,(3): 6-9

被引频次:15

基于Voronoi图的侧柏游憩林空间结构分析

汪平,贾黎明,魏松坡,等

摘要:为了探究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结构调控途径,采用聚集指数、混交度、大小比数及开敞度4个指数,基于Voronoi图空间结构单元分析了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典型侧柏林的林分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林分平均聚集指数为1.31,林木总体上呈均匀分布格局;2)林分平均混交度为0.427,树种空间隔离程度较低,且空间配置较为简单;3)林分平均胸径和树高大小比数分别为0.512和0.497,林木胸径及树高分化均不太明显,说明林分处于中等竞争状态;4)林分平均开敞度为0.320,林内空间较为开阔,林木生长空间基本充足.侧柏游憩林的林分空间结构基本合理,建议通过少量间伐或补植乡土阔叶树种等措施优化林分空间结构,进一步提升该地区侧柏林的游憩价值.

关键词:游憩林;林分空间结构;Voronoi图;分布格局;混交度;大小比数;开敞度

来源出版物: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3,(2): 39-44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

被引频次:26

H7亚型禽流感病毒概述

朱闻斐,高荣保,王大燕,等

摘要:自2002年以来,全球报道的人感染H7亚型禽流感病毒病例超过100人,波及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以及英国等国家.人感染H7亚型禽流感病毒的临床表现由结膜炎至轻微的上呼吸道疾病,甚至是肺炎.2013年3月31日,中国报道了上海市和安徽省两地共3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s)感染死亡病例.由于从家禽中分离到的H7亚型流感病毒不断增加,而且H7亚型AIVs感染人所导致的严重的临床症状,因此该亚型流感病毒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我们必须提高对H7亚型AIVs的认识,并要加强人群和动物中流感病毒的持续监测以及疫苗和药物的研究,以应对可能由于H7亚型AIVs引起的流感大流行.

关键词:H7亚型禽流感病毒;人感染H7亚型;H7N9;H7病原学特征

来源出版物:病毒学报,2013,(3)245-249

被引频次:23

2010~2012年华中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特征和遗传进化分析

郑逢梅,霍金耀,赵军,等

摘要:2010年底开始,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在中国境内出现严重暴发.为探讨该病突然再次暴发的原因,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6月于华中地区11个地市收集的12株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S、M和ORF3基因进行RT-PCR扩增、克隆及测序,并对其序列变化、遗传进化关系、抗原位点、糖基化位点和多肽极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2株PEDV流行毒株S、M和ORF3基因部分核苷酸及氨基酸的改变使其关键序列明显不同于以往毒株,其中有11株流行毒株的S基因比现用疫苗毒株CV777多9个核苷酸,而且在其S1区N′端存在大量的氨基酸突变.遗传进化分析显示,12株PEDV华中地区毒株与2007—2009年韩国毒株、2007—2008年泰国毒株、2009—2010年越南毒株、2011年日本毒株及2010—2012年中国其它地区流行毒株亲缘关系均较密切,而与欧洲株(CV 777、Br1/87)、中国现用疫苗株(CV777)及2003—2007年中国分离株(LJB/03、JS-2004-2、DX、QH、LZC)亲缘关系均较远.与现用疫苗株(CV777)相比,流行毒株S蛋白的抗原位点、糖基化位点和跨膜螺旋均有明显改变,提示PEDV在近年呈现快速变异和进化的趋势,因而可能需要选择更有效的疫苗株来控制PEDV的暴发.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特征;系统进化分析;S基因;ORF3基因;M基因;病毒变异

来源出版物:病毒学报,2013,(2): 197-205

被引频次:23

H7N9病毒的来源和重组模式

张宝,黄克勇,郭劲松,等

摘要:目的通过序列分析揭示H7N9病毒的来源和重组产生模式.方法收集H7N9序列,运用BLAST、MEGA5.0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序列相似性、多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确定H7N9病毒各节段序列的亲缘序列,模拟H7N9重组产生方式.结果系统进化树显示HA、NA、PB2和NS节段最近缘关系序列只有一个;而PB1、PA、NP和MP节段序列,分布于不同的两个分枝.通过组合分析亲缘序列,可以将目前流行的H7N9病毒分为5型:A、B、A/Shanghai/1/2013-H7N9、A/Pigeon/Shanghai/S1069-H7N9和A/Zhejiang/HZ1/2013-H7N9.A型又可以分为A1和A2亚型.结论通过对序列的组合分析,推测此次H7N9病毒流行至少由5个病毒经过 4次重组产生,产生两个主要流行株 A和 B型.A1和 A2亚型的出现是同一次重组过程中产生两株不同产物;A/Pigeon/Shanghai/S1069-H7N9是A型H7N9病毒在流行期间与当地H9N2病毒的再一次重组产生.A/Zhejiang/HZ1/2013-H7N9是A2亚型和B型重组后产生的混合型.

关键词:H7N9;禽流感;重组;生物信息学

来源出版物: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7): 1017-1021

被引频次:16

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

刘安全

摘要:畜牧养殖中,动物由于自身原因或外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如果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与控制,便很可能危及动物生命,造成动物死亡,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或者引发动物疫情,对人类健康产生威胁.为此,我们不得不对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疾病防控工作加以重视.本篇文章站在客观立场,针对我国畜牧养殖工作中几种常见的动物疾病进行论述,并分析其病因,在了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之后,结合当前实际,提出几点相应的疾病防控措施,供相关人员参考借鉴.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防控对策

来源出版物: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 281-281

被引频次:15

中国西部天然草地疯草生态及动物疯草中毒研究与防控现状

周启武,赵宝玉,路浩,等

摘要:西部天然草地是中国草地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也是其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对维护生态安全和食物安全,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实现草地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由于草地干旱、超载过牧、盲目开垦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及草地基础建设投入不足和管理滞后,导致草地大面积沙化和毒草化.特别是近几十年来,草地毒害草的迅速蔓延,造成草地植被群落和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植被单一,沙漠化等生态学问题,严重影响了草地生态平衡以及牧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疯草”已成为西部天然草地主要毒害草之首,每年给畜牧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过几十亿元.本文就中国西部天然草地疯草研究历史、种类与生态分布、毒性灾害状况、毒性成分与毒性机理、灾害及综合防控技术进行综述,并提出今后疯草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对认识疯草在天然草地中的生态作用和疯草灾害综合防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天然草地;疯草;中毒;毒性灾害;防控

来源出版物:中国农业科学,2013,(6): 1280-1296

水产、渔业

被引频次:13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能型水产养殖自动监控系统

蒋建明,史国栋,李正明,等

摘要:水产养殖的规模化发展和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迫切需要建立水质参数的无人值守自动监控系统.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型低能耗分层分群协议(LEACH)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水质监测和基于西门子PLC的变频增氧控制系统.在LEACH-C通信协议中,由基站根据各节点剩余能量的估算值选定簇首,达到各节点供电电池剩余能量的均衡,同时从系统的实际控制精度出发,当节点测量到的溶解氧浓度值与上次发送值误差在0.02 mg/L范围内时,不向簇首发送数据,达到节约供电电池能量的目的,经试验发现采用优化后的LEACH-C协议,比采用常规的LEACH协议网络有效寿命延长33.33%.适合鲈鱼生长的水体溶解氧质量浓度大于4.5 mg/L,但随着浓度的上升增氧效率将逐步降低,因此设定应急增氧的区间为4.5~5.5 mg/L.控制系统根据无线传感网络测量的溶解氧质量浓度值,采用PI-PID控制水体溶解氧浓度.保证了水体溶解氧质量浓度始终适合鱼类生长.通过试验验证,与人工粗略控制相比,这种控制方法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和节约了51%的电能.该文可为水产养殖自动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产养殖;无线传感网络;变频;节能;自动控制

来源出版物:农业工程学报,2013,(13): 166-174

被引频次:12

基于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的松江鲈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高天翔,毕潇潇,赵林林

摘要:对松江鲈(Trachidermus fasciatus Heckel)中国沿海7个群体和日本有明海群体的线粒体Cytb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47个个体共检测到31个单倍型,8个群体均呈现出较高的单倍型多样性(0.60~1.00)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0.0005~0.0041)的特点.AMOVA分析结果及单倍型邻接关系树和单倍型网络关系图均显示松江鲈分为中国和日本两个世系,而中国世系的7个群体未呈现出明显的地理遗传结构.基于核苷酸Kimura双参数替代模型计算得出的中国和日本两个世系的净遗传距离,再参照其他硬骨鱼类线粒体Cytb基因2%/Ma(百万年)的分歧速率,推测松江鲈中日两个世系间分化时间约为41万年前.对中国世系进行群体历史动态分析,中性检验结果均为负值且显著,核苷酸不配对分布呈单峰型,表明松江鲈中国世系曾发生过群体扩张,其扩张时间大约为12万年前.

关键词:松江鲈;Cytb基因;全序列;遗传结构;群体扩张

来源出版物:水生生物学报,2013,(2): 199-207

被引频次:11

臭氧水浸渍后冰温贮藏提高鲳鱼块的保鲜品质

施建兵,谢晶,高志立,等

摘要:为了延长鲳鱼的货架期,该文研究了冷藏、冰温贮藏和臭氧水处理后冰温贮藏下鲳鱼品质的变化.根据鲳鱼的冻结曲线,得到鲳鱼的冰点为1.2℃.通过测定鲳鱼感官、菌落总数(APC)、挥发性盐基氮(TVB-N)、硫代巴比妥酸(TBA)、三甲胺(TMA)、pH值以及K值等指标,结果表明:冷藏条件下、鲳鱼块的货架期为6 d,从第2天开始感官得分显著低于与冰温贮藏组和臭氧水冰温贮藏组,冷藏组的APC、TVB-N、TBA、K值的变化速率均显著(P<0.05)高于冰温贮藏组和臭氧水冰温贮藏组;冰温贮藏与臭氧水冰温贮藏的TVB-N、TBA、TMA等指标在14 d以后才急剧增加,货架期较冷藏分别延长了10和11 d;与冰温贮藏组相比臭氧水处理后冰温贮藏能够通过减少鲳鱼块的初始微生物数量,延长货架期,而对TVB-N、TBA、TMA、pH值等指标没有显著影响(P>0.05).冰温贮藏能够有效抑制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各种酶的活性,显著提升水产品的品质,延长货架期,而臭氧水处理对鲳鱼块的前处理则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研究结果为鲳鱼的贮藏保鲜提供了理论参考.

关键词:贮藏;臭氧水处理;水产业;冰温技术;保鲜

来源出版物:农业工程学报,2013,(6): 274-279

被引频次:10

饲料蛋白质水平与投喂频率对大黄鱼生长、体组成及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孙瑞健,张文兵,徐玮,等

摘要:以初始体重为(13.64±0.18)g的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 R.)幼鱼为实验对象,采用3×2双因子实验,研究饲料蛋白质水平(40%、45%、50%)和投喂频率(2次/d、1次/d)及其交互作用对其生长、体组成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养殖实验在海水浮式网箱中进行,养殖周期为8周.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转化率(FCR)均影响显著(P<0.05).在40%和45%蛋白质组,1次/d投喂的大黄鱼幼鱼的WGR和SGR均显著低于2次/d投喂组,而FCR则相反.在2次/d投喂时,45%蛋白质组的大黄鱼幼鱼SGR显著高于40%蛋白质组,但与50%蛋白质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1次/d投喂时,50%蛋白质组的大黄鱼幼鱼SGR显著高于40%和45%蛋白质组.在两种投喂频率下,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提高,鱼体水分含量均有升高趋势,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而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料的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分别对大黄鱼幼鱼的肝脏指数(HSI)、内脏指数(VSI)和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ALT)及谷草转氨酶(AST)均影响不显著(P>0.05).投喂频率对肝脏的ALT和AST的影响不显著(P>0.05).在同一投喂频率下,肝脏ALT和AST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饲料中的蛋白质水平和投喂频率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和FCR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而对血清和肝脏中的ALT和AST、HSI、VSI、肥满度(CF)以及体组成的影响均无交互作用.

关键词:大黄鱼;蛋白质;投喂频率;生长;营养

来源出版物:水生生物学报,2013,(2): 281-289

被引频次:10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三苯甲烷类、氯霉素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渔药残留

郭萌萌,谭志军,孙晓杰,等

摘要: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产品中三苯甲烷类染料、氯霉素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5类共23种渔用药物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酸化乙腈提取,C18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正己烷进一步除脂,滤膜过滤后进行分析.采用AtlantisdC18色谱柱,以乙腈和5 mmol/L乙酸铵(含0.05%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后,目标分析物在选择反应监测模式(SRM)、正负离子切换扫描方式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所选定的23种化合物在12 min内实现良好分离.其中,4种三苯甲烷类染料和氯霉素的线性范围为0.5~20.0 ng/mL,检出限均为0.3 μg/kg;8种磺胺类化合物、4种氟喹诺酮类化合物、甲砜霉素和氟甲砜霉素的线性范围为5.0~100.0 ng/mL,检出限均为2.0 μg/kg;4种四环素类化合物线性范围为10.0~200.0 ng/mL,检出限均为5.0 μg/kg.23种化合物的平均添加回收率为50.4%~118.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6%~17.2%之间.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较高,可用于水产品中5类渔用药物残留的快速筛查.

关键词:渔用药物;残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水产品

来源出版物: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3,(1): 51-58

一般工业技术

被引频次:15

振动信号处理方法综述

李舜酩,郭海东,李殿荣

摘要:振动信号处理方法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点,对设备振动监测和故障诊断都至关重要.近年来,振动信号的处理方法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对近年来的文献进行了分类总结,分别对传统方法中的幅值域分析法、傅里叶变换、相关分析和现代方法中的Wigner-Ville分布、谱分析、小波分析、盲源分离、Hilbert-Huang变换及高阶统计量分析的发展、特点以及应用进行了概述和对比分析,最后作出了总结与展望.

关键词:振动信号;处理方法;传统方法;现代方法

来源出版物:仪器仪表学报,2013,(8): 1907-1915

被引频次:14

工业设计定义、范畴、方法及发展趋势综述

张磊,葛为民,李玲玲,等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设计的定义历经多次变化.针对我国当前制造业环境,明确工业设计的目的、对象、范畴、方法及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与对比,从工业设计的定义、范畴和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工业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对于构建科学的工业设计理论体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业设计;定义;范畴;方法;发展趋势;综述

来源出版物:机械设计,2013,(8): 97-101

被引频次:10

Gasar连铸工艺制备藕状多孔Cu-Zn合金

李再久,金青林,杨天武,等

摘要:利用自行研制的Gasar连铸装置,成功拉制出不同Zn含量的藕状多孔Cu-Zn合金试样,并研究了Zn含量和下拉速率对气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多孔Cu-Zn合金中,随下拉速率的增加,孔隙率略有增大,而平均孔径逐渐减小.随Zn含量的增加,受糊状区增大的影响,气孔结构的规则性和均匀性变差,气孔直径变大,而气孔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

关键词:Cu-Zn合金;Gasar连铸工艺;藕状结构;糊状区

来源出版物:金属学报,2013,(6): 757-762

被引频次:10

国外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及应用进展

任小龙,董占林,张俊丽,等

摘要:概述了美国、日本及韩国等地区聚酰亚胺薄膜的发展现状和一些主要公司的产品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国外聚酰亚胺薄膜主要制造厂商的市场占有率、未来市场趋势、新型功能聚酰亚胺薄膜产品以及在应用技术方面的新进展.

关键词: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应用

来源出版物:绝缘材料,2013,(3): 28-32

被引频次:9

模板法制备中空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

鲍艳,杨永强,马建中

摘要:中空结构材料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可以容纳客体分子等特点被广泛用于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电子等领域.模板法具有简单、重复率高、预见性好等诸多优点,在制备中空结构材料的过程中被广泛采用.根据所使用模板性质的不同,模板法又可分为传统模板法和自模板法两类.本文对模板法制备中空结构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阐述了硬模板法和软模板法两种传统模板法制备中空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重点综述和评价了奥斯特瓦尔德熟化法、柯肯达尔效应法、电化学置换法和化学刻蚀法四种自模板法制备中空结构材料的研究进展,最后,对模板法制备中空结构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空结构材料;传统模板法;自模板法;综述

来源出版物:无机材料学报,2013,(5): 459-468

矿业工程

被引频次: 24

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煤矿监测系统

焦尚彬,宋丹,张青,等

摘要:设计了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环境参数检测与人员定位为一体的煤矿井下安全监测系统.系统利用安装于矿井现场的ZigBee节点采集井下多种环境数据(瓦斯、CO、温度、湿度),采用三边定位方法基于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三维空间的人员定位,并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修正量测过程中的随机误差,以提高定位精度.检测信息通过工业以太网传送至地面监控主机,主机分析软件实现数据的存储、并为监控人员提供实时的矿井环境信息和人员位置信息.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运行稳定、功耗低、定位精度高、信息传输可靠.

关键词:矿井信息监测;ZigBee网络;三维空间人员定位;卡尔曼滤波

来源出版物: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3,(5): 436-442

被引频次: 23

现代化矿井通信技术与系统

张猛,房俊龙,韩雨

摘要:提出了由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广播通信系统和矿井救灾通信系统等组成的煤矿井下通信技术体系.提出矿用调度通信系统应采用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提出全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宜采用 WiFi、3G、4G等通信技术.提出矿井广播通信系统既可采用矿用有线调度通信系统远程供电广播技术,也可采用基于以太环网和无源光网络的 IP通信技术.提出矿井救灾通信系统应采用无线多媒体通信技术,宜采用WiFi和MESH等通信技术.提出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应满足手机脱网通信、基站脱网通信、无线自组织网络、接入煤矿井下有线宽带传输平台等要求.指出在手机脱网通信、接入煤矿井下有线宽带传输平台、无线自组织网络、矿用无线摄像机、基站脱网通信、多功能矿井移动通信系统、矿井无线宽带传输等方面,WiFi优于 WCDMA、CDMA2000和TD-SCDMA.提出多功能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和矿井无线宽带传输宜采用WiFi.

关键词:矿井;移动通信;调度通信;广播通信;救灾通信;应急通信;WiFi;MESH

来源出版物:工矿自动化,2013,(3): 1-5

被引频次:22

新疆中生代复合型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及其应用

何满潮,袁越,王晓雷,等

摘要:针对新疆沙吉海矿区中生代复合型软岩产生的顶板离层冒落、侧墙鼓出、底板鼓起等非线性大变形破坏现象,综合应用现场工程地质调查、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物化分析、软岩水理作用测试、现场测试等手段和方法,深入分析本区中生代复合型软岩巷道围岩的分子膨胀+岩体结构面错动+开挖扰动的复合破坏机制,提出以恒阻大变形锚网索耦合支护为核心的主动支护技术体系.通过恒阻装置充分释放围岩膨胀能和塑性能,减小支护荷载及高应力集中,同时借助高阻性能抑制过大有害变形,合理控制围岩塑性圈;然后通过锚网索二次耦合支护消除围岩塑性大变形、层间软弱结构面的错动引起的围岩-支护之间的变形不协调,并采用注浆锚管控制底鼓大变形,最终形成围岩-支护结构协同承载体系.基于非线性大变形力学设计方法及数值分析,进行施工过程设计及参数设计.工程实践表明,该技术得到成功应用,保证了巷道的稳定.

关键词:岩石力学;中生代复合型软岩;大变形破坏;恒阻大变形支护;耦合支护;底角锚杆;协同承载

来源出版物: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3): 433-441

被引频次:22

煤矿冲击地压应力控制理论与实践

齐庆新,李晓璐,赵善坤,等

摘要:基于冲击地压理论研究和现场实践,提出以应力控制为中心,以单位应力梯度为表征的冲击地压应力控制理论,并采用相似模拟和数值模拟分析了原岩应力、构造应力、采动应力对冲击地压发生诱发机制,从应力控制的角度对冲击地压防治进行现场实践.研究结果表明:断层的构造应力是导致冲击地压发生的主要原因;受邻近采区残余应力的影响,采动应力也会诱发掘进巷道发生冲击地压.超前深孔顶板预裂爆破和开切眼贯通动态应力控制技术应用于防冲实践中,验证了应力控制理论的有效性.

关键词:冲击地压;应力控制理论;单位应力梯度;相似模拟

来源出版物:煤炭科学技术,2013,(6): 1-5

被引频次:17

浅谈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作业中的应用

胡以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采矿工艺技术日趋成熟,各种现代化的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作业中的应用已经变得十分广泛.为了确保采矿工艺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提高采矿作业效率,本人结合自身工作实践,首先就新时期背景下应用采矿工艺技术于采矿作业中的根本前提进行了分析;其次就常见采矿工艺技术在采矿作业中的应用及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初探;再次就采矿作业中应用绿色开采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究.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促进我国采矿事业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采矿;工艺;技术;作用

来源出版物: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5): 157-157

石油、天然气工业

被引频次:17

致密油藏开发技术研究进展

魏海峰,凡哲元,袁向春

摘要:从中外不同类型的致密油藏的定义和标准中总结出其特点,统计分析了国外致密油的资源量及分布状况.选取开发规模较大或开发技术成熟的致密油区为研究对象,从地质特征、开发历程及现状、技术发展状况、开发成本、开发效果及规律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提升并总结出不同地质条件下的主要开发技术及其政策、单井初期产油量、递减率和成本等关键指标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了中国石化致密油藏的地质特点和开发状况,得到以下认识:地质认识是致密油藏有效开发的基础,开发配套技术是致密油藏有效开发的保障,开发基础研究是致密油藏有效开发的关键,低成本战略是致密油藏有效开发的核心.

关键词:致密油藏;水平井;多级分段压裂;技术进展;开发规律

来源出版物: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2): 62-66

被引频次:17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技术应用

王文东,赵广渊,苏玉亮,等

摘要:体积压裂技术在北美页岩油气藏的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体积压裂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总结,从地质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分析了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影响因素,明确了在不同储集层条件下的体积压裂技术施工要点.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体积压裂的单井产能比常规压裂的单井产能要高得多,且其缝网系统可使压力波及更为均匀,开发效果优势非常明显.针对我国致密油藏特征,提出了从致密油藏成藏机理、压前储集层评价、诱导应力场和裂缝起裂机理等3个方面入手的研究思路,这将对我国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体积压裂;致密油藏;缝网;开发效果

来源出版物:新疆石油地质,2013,(3): 345-348

被引频次:15

鄂尔多斯盆地低压致密油层体积压裂探索研究及试验

李宪文,张矿生,樊凤玲,等

摘要:长庆油田借鉴国外体积压裂理念及改造经验,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层(渗透率在0.3 mD以下)开展了体积压裂探索研究及试验.分析了体积压裂对储层条件的要求及在盆地致密油层开展体积压裂的可行性,探索了盆地低压致密油层体积压裂工艺设计模式,并初步认识了盆地致密油层体积压裂缝网形态,为国内致密油储层体积压裂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致密油层;体积压裂;改造体积;脆性;天然裂缝;缝网形态;设计模式;鄂尔多斯盆地

来源出版物: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5): 142-146

被引频次:15

致密油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郭秋麟,陈宁生,吴晓智,等

摘要:目前我国所处的勘探开发阶段,致密油资源评价可优先采用3种便捷的评价方法,即分级资源丰度类比法、EUR类比法和小面元容积法;在部分勘探程度较高的区域可以采用另外两种比较精细的评价方法,即资源空间分布预测法和成藏数值模拟法.文中详细介绍了前3种方法的原理、评价流程、关键参数和使用条件,并选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致密油作为研究实例.通过应用对比,展示出3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应用结果相互验证,揭示了延长组致密油地质资源潜力巨大,可采资源在(4~6)×108t之间,指明延长组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致密油勘探目标.

关键词:致密油;非常规资源;资源评价;EUR;类比法;容积法

来源出版物:中国石油勘探,2013,(2): 67-76

被引频次:13

管道完整性管理在中国应用10年回顾与展望

黄维和,郑洪龙,吴忠良

摘要:管道完整性管理是继风险管理之后管理方式的变革,该理念 10年前开始在中国传播,引起了中国油气管道管理方式的变革.为此,回顾并总结了全球及中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发展历程,详述了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各步骤工作内容及技术研究进展,展望了管道完整性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结论指出:①管道完整性管理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展,要覆盖管道站场、燃气管网、集输管网、海底管道、储气库设施、LNG接收站等对象;②完整性管理专项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深化研究,包括定量风险评价技术,管道内检测技术,有限元模拟技术,泵机组、压缩机组在线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失效分析技术等;③较之于以前的管理模式,完整性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思想是提前预防,在未出事故前,采取预防性措施进行治理,保障油气管道安全运行.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为中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研究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中国;油气管道;完整性管理;安全管理;风险管理;回顾与展望

来源出版物:天然气工业,2013,(12): 1-5

责任编辑:姚玉琴

封面文章

猜你喜欢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原始数据
受特定变化趋势限制的传感器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全新Mentor DRS360 平台借助集中式原始数据融合及直接实时传感技术实现5 级自动驾驶
原发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征象分析
多序列联合应用MRI检查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
弥漫性轴索损伤CT、MR动态观察
X线平片及CT诊断外伤性肩关节脱位的价值
杓状软骨脱位的128层CT诊断
世界经济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