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光,吴兴全,王健*
研读经典
——《脾胃论》心得
魏晓光1,吴兴全2,王健2*
1.长春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吉林 长春 130117;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脾胃论》是李杲晚年撰写的总结其一生学术经验的著作,其中的医学思想、医疗经验、方药运用对当今临床仍有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本文通过系统研究《脾胃论》,探讨《脾胃论》与脏腑生理、脏腑病理、临床用药、临床疾病的关系,及其对中医经典著作学习的启发。
《脾胃论》;中医经典;李杲
近年来,中医药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经典著作与中医临床之间的关系,强调要“读经典、严临床、做明医、成大师”。无数案例告诉我们,要学中医、信中医、用中医就必须要熟读经典,在继承中创新。
李杲(1180-1251年),晚年自号东垣老人,《脾胃论》是其熟读经典与临床实践结合的心得体会。全书依《内经》理论阐发了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方面的重要性及用药法度。在临证中,东垣善用甘温补脾法,但并不排斥使用他法,而是综脏腑辨证之长,立论于脾胃,形成其鲜明的学术思想。
朱丹溪对东垣著作评价甚高,在《格致余论•序》中提到,“夫假说问答,仲景之书也,而详于外感;明著性味,东垣之书也,而详于内伤。医之为书,至是始备;医之为道,至是始明。”他提出治病不可犯胃,言“大凡攻击之药,有病则病受之。病邪轻而药力重,则胃气受伤”[1]。罗天益潜心苦学于东垣门下10余年,授学于东垣,经过长期临床验证了东垣医学理论。认为“东垣先生之学,医之王道也”。并且法东垣“治病必求其本,一归脾胃”之说,著《卫生宝鉴》,对东垣学术思想有进一步的发展。张景岳在东垣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脾胃有病,自宜治脾,然脾为土脏,灌溉四傍,是以五脏中皆有脾气,而脾胃中亦皆有五脏之气,此其互为相使,有可分而不可分者在焉,故善治脾者,能调五脏,即所以治脾胃也;能治脾胃,而使食进胃强,即所以安五脏也”[2],强调脾胃在五脏中的作用。继而提出治法“如肝邪之犯脾者,肝脾俱实,单平肝气可也;肝强脾弱,舍肝而救脾可也;心邪之犯脾者,心火炽盛,清火可也;心火不足,补火以生脾可也;肺邪之犯脾者,肺气壅塞,当泄肺以苏脾之滞;肺气不足,当补肺以防脾之虚;肾邪之犯脾者,脾虚则水能反克,救脾为主,肾虚则启闭无权,壮肾为先”。同时强调通过后天之力可补先天,指出“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此脾胃之气所关于人者不小”。李中梓提出脾功能的重要性,认为“后天之本在脾,脾应中宫之土,土为万物之母……经曰:安谷则昌,绝谷则亡。犹兵家之饷道也;饷道一绝,万众立散,胃气一败,百药难施”[3]。吴崐指出脾胃为百骸之母,言“脾胃,人身之坤元也。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故脾胃为百骸之母”[4]。周慎斋认为“伤寒证中,须知有内伤;杂病证中,须知重脾胃;胃气不伤,百病皆易痊”[5]。喻嘉言提出胃气主导五脏功能,曰“盖药食之入,必先脾胃,而后五藏得禀其气,胃气强则五藏俱盛,胃气弱则五藏俱衰”[6]。
《脾胃论》一书虽以脾胃立论,但其涵盖了生理、病理、方药等诸多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现代研究表明,对《脾胃论》的应用,已不局限于脾胃疾病本身,其所涉及的学术理念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多种疾病[7]。
东垣根据《内经》《难经》对元气的论述,阐释发挥为无论内伤或外感发病,都是由于人体气虚的结果,即重视内因在病变中的作用[8]。如《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曰:“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因此重视脾胃是其基本论点之一,即首先强调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为元气之本。根据《内经》天人相应之理,脾胃为精气升降的枢纽,即“盖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而精气先输脾归肺,上行春夏之令,以滋养周身,乃清气为天者也;升已而下输膀胱,行秋冬之令,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乃浊阴为地者也”。
东垣大量运用《内经》原文论述脾胃对人身整体功能的重要作用,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元气是健康之本,脾胃伤则元气衰,元气衰则疾病生[9]。如《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有“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的论述,进而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常见原因有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七情所伤等,三者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互为因果,相互交错。
东垣《脾胃论》以脏腑辨证为旨,从脾胃立论,全书共载医论38篇,方论63篇,用药105味。东垣有感于“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矣”。认为只有胃气上升,脾气升发,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得以潜降。据此,他创立了著名的甘温除热法,以甘温补气为主,旨在使受损元气得到恢复,升发阳气以泻阴火,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方剂。根据《内经》“必先岁气,无伐天和”,“升降浮沉,则顺之;寒热温凉,则迎之”的理论基础,东垣强调治疗用药也应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而加减[10],同时重视服药时间的选择。总之,东垣选方用药师古而不拘泥于古,既强调甘温除热,也重视升阳散火,同时根据季节、时令、患者禀赋的不同而灵活化裁,创造了许多不朽的临床方剂。
学习经典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经典,《脾胃论》是在充分理解并结合临床实践基础上产生的经典著作,随着对《脾胃论》研究的深入,其对脾胃疾病的指导意义自不必说,对其他全身疾病的指导意义日益显现,这也是我们活用经典的生动体现。
5.1 《脾胃论》与心系疾病
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认为,心痹病位在心,但其与五脏相关,尤其与脾胃关系密切,多由饮食不节,损伤中阳,升降失常,气机逆乱所致,擅长运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心痹[11]。董美玲等[12]也认为脾胃在冠心病发展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调理脾胃是冠心病治疗与预防的重要大法。徐凤芹教授从调理脾胃、斡旋中州入手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常获良效[13]。
5.2 《脾胃论》与脑系疾病
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据脾胃学说,创立了“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的九字治法,他认为中焦脾胃的功能状态与中风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治疗上重视健脾化痰、疏肝解郁、和胃通腑之法的应用[14]。路志正教授重视脾胃对五神的影响,以健脾益气养心、化痰降浊、和胃温胆宁心等法调理中州,以达到安神的目的[15]。赵恒懿[16]认为原发性高血压与脾胃所处的特殊地位、功能及痰湿体质有密切关系,据此确立了健脾化痰、清热和胃、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金华等[17]指出气机升降异常是高血压的病机关键,脾胃是调节高血压气机升降异常的契入点,并分析了高血压从脾胃论治的机理。
5.3 《脾胃论》与妇科疾病
沈仲理[18]认为脾胃的升降气化作用,与妇女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均有联系,补脾和胃是妇科的重要治疗手段。刘华一教授认为,“气血失调、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是更年期综合征的主要病理变化,调补中土不忘疏肝为治疗要点[19]。丁超等[20]也强调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除滋阴清火之外,还应注重补气升阳,健脾益胃。
5.4 《脾胃论》与血液肿瘤疾病
奚肇庆教授认为老年急性白血病主要病机为正气亏虚,临床上重视后天调养,从脾胃论治,常采用益气养阴、健脾化湿、行气健胃等治法,对于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21]。周维顺教授也认为在治疗恶性肿瘤时,首先应从脾胃入手,并贯穿治疗始末,使脾胃健运,正气渐复,适时配以攻邪,临证中应随证施治、灵活化裁[22]。
另外,东垣的从脾胃论治思想还可指导五官、皮肤、骨伤等疾病的诊治[23-26],适用于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工作强度高、劳逸失度的现代人。总之,基于“脾胃为后天之本”的理论基础,东垣的“从脾胃论治”思想使后世医家对其应用范围不断探索,成为临床应用典范。
古代医家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只有那些医德高尚、医疗经验丰富、具有鲜明学术主张、对后世颇有影响的作者所著之书,方能被奉为医家经典。“经典”在其学术领域中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不可否认的是,一代名医的成长,都获益于经典著作的学习和研究。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亦强调,要做好一名中医临床医生,每年应拿出3个月的时间来温习经典。继承是为了发展,继承也是为了更好地创新。因此,立足基本、学习经典,深入挖掘经典著作中的要义、经验,才能做到活学活用,事半功倍。
[1] 朱震亨.格致余论[M].毛俊同,点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24.
[2] 张介宾.景岳全书(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318.
[3] 李中梓.医宗必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6.
[4] 吴昆.医方考[M].李飞,校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205.
[5] 周子千.慎斋遗书[M].孟景春,点注.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62.
[6] 喻昌.医门法律[M].徐复霖,点校.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45.
[7] 董尚朴.李杲脾胃论病机论点对《内经》理论的继承与发挥[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4):965-966.
[8] 崔永霞,王彩霞.从《脾胃论》的学术思想看李东垣论治脾胃病的理法方药特点[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26(1):21-22.
[9] 张佩江.《脾胃论》学术思想初探[J].河南中医,2009,29(9):856-857.
[10] 宋志萍,穆俊霞.《脾胃论》浅析[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1(6): 1-3.
[11] 李方洁.路志正从脾胃论治心痹学术思想概要[J].中医杂志, 1990(6):12-13.
[12] 董美玲,徐云生.从脾胃论治冠心病[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 31(6):7-9.
[13] 姚怡,王海云.徐凤芹教授从脾胃论治胸痹的临床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5):606-608.
[14] 刘向哲.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从脾胃论治中风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12):2884-2886.
[15] 卢世秀,苏凤哲.路志正从脾胃论治失眠[J].北京中医药,2011, 30(1):15-16.
[16] 赵恒懿.从脾胃论治原发性高血压[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 28(4):319-321.
[17] 金华,金钊,张蕾蕾,等.高血压从脾胃论治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3):290-292,318.
[18] 沈仲理.论脾胃学说对妇科学的理论与临床应用[J].新中医, 1982(2):52-53,40.
[19] 孙自玲.刘华一从脾胃论治更年期综合征[J].江西中医药,2014, 45(5):23-24.
[20] 丁超,卢苏.从脾胃论治更年期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2011,31(2): 137-138.
[21] 孔祥图,张文曦,奚肇庆.奚肇庆从脾胃论治老年急性白血病经验拾零[J].中医药通报,2014,13(6):21-22.
[22] 孙志刚,刘振东,刘安家,等.周维顺从脾胃论治恶性肿瘤经验浅析[J].福建中医药,2010,41(6):21-22.
[23] 孙雅玲,龚东方.从《脾胃论》论点试论过敏性鼻炎的取穴思路[J].社区医学杂志,2014,12(21):39-40.
[24] 蔡玉梅,黄文燕,郑继范,等.从脾胃论治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3):28-29.
[25] 刘明伟.从脾胃论治膝骨关节炎理论探讨[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16(2):90-91.
[26] 王新祥,张允岭,王少杰.关于李东垣《脾胃论》中“骨蚀”病的认识与探讨[C]//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世界中联第三届中医、中西医结合老年医学学术大会论文集.北京: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2010:2.
Learning from Reading Pi Wei Lun (Treatise on Spleen and Stomach)
WEI Xiao-guang1, WU Xing-quan2, WANG Jian2*
(1. Library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117, China; 2.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chun Jilin 130021, China)
was written by Li Gao in his later life, which accumulated his academic TCM experience in his whole life. It contains medical thoughts, medical expertise, and formula application, which still have significant learning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today’s clinic. This articl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and physiology of Zang-fu organs, pathology of Zang-fu organs, clinical medication, clinical diseases, and expounded its enlightenment for the learning of TCM classics.
; TCM classics; Li Gao
10.3969/j.issn.2095-5707.2015.03.018
(2015-03-10;编辑:魏民)
魏晓光,馆员,研究方向为中医医史文献,中医药防治脑病。E-mail: weixiaoguang129@163.com
王健,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防治脑病。E-mail: jian-w22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