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金胜
(青岛市社会科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21世纪以来,我国的都市农业、观光农业、乡村生态游等都在蓬勃发展,促进了新型农村建设发展步伐、带动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2015年农业农村工作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1],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和全面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基础上,努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致力于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在建设新农村上迈出新步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将循环经济理念运用在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中,必然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量,达到农业生态与经济的良性循环,进而促进“两型社会”[2]的建设。
2.1.1 自然条件优越
莱西市地处东经120°12'~120°40',北纬36°34'~37°09',地形北高南低,西南部地形低平,土壤肥沃,适宜蔬菜等高效作物生长。莱西市气候温暖,四季比较分明,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其水资源较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732mm,大沽河由北向南流经莱西全境。
2.1.2 区位交通优势
莱西属于青岛市,位于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间,是山东半岛地理中心,距离青岛港90km,青岛国际机场60km,在青岛1小时经济圈内。兰烟铁路、潍 (坊)莱 (阳)高速公路、烟青一级公路贯穿全境,另有5条省级公路在莱西交汇。区位和交通的优势,为现代农业和农业休闲观光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1.3 品种优良
面对莱西的自然条件和生产障碍性因素,莱西市已经选择、革新、推行了一批符合莱西区域特色的具备高产、优质、抗倒、抗逆性强等优势的良种。莱西平均每年引进良种30多种,良种化的程度达到100%。
2.1.4 现代农业装备基础
农业装备现代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莱西市农业发展机械化、设施化和信息化高速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目前,莱西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粮油作物也已经基本达到耕作、播种、管理及收获的全程机械化,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市。莱西农业发展信息化建设日渐完善,农村经济信息网络、广播电视及时发布各种农业信息,农业信息服务实现全覆盖。
2.1.5 优质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以高质量、高产量、高效、生态及安全为目标,聚集了一批新的技术、新的栽培方法,如蔬菜果树标准化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花生覆膜机械化栽培技术等30多项,新技术覆盖率85%以上。
2.2.1 前期规划设计不够完善
循环型农业生态园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进行生态示范和拓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功能[3]。但是,杰丰有机农场的前期规划设计并没有结合其建园主要目标进行,进而无法充分发掘生态园内丰富的资源内涵[4],因而造成园区内功能分区不够明确、旅游线路设计不合理、产品结构单调,不能全方位地利用资源。
2.2.2 客源渠道单一,影响经济效益
旅游产品创意不足,产品类型以观光为主,体验性与文化性不足,形式较为传统和单一[5],因而生态园的吸引力较弱,从而导致基础客源在短期内难以快速的增加。另外,园区提倡采用自然生态平衡的管理方式,但是园区内管理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低,生态知识较为贫乏,致使服务质量差,管理相对混乱。
3.1.1 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高端循环农业生态园为目标,坚持可持续发展、统一规划、因地制宜、产业化发展的原则[6],编制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园区发展规划,充分发掘园区内的资源优势,加大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致力于将园区建设成为绿色、生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
3.1.2 将循环经济思想导入规划设计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7]。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方向流动的经济,其显著特征是“两高一低”即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中,人们高强度地掘取地球的物质和能源,然后把大量地污染物和废物排放到自然界之中。显然,这是对于资源粗放性和一次性的利用。与此不同,循环经济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的经济发展方式。循环经济的根本特点在于保护日益稀缺的环境资源、提高环境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资源的附加值[8]。它的主旨在于要求将经济发展变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显著特征为: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循环经济的优越性在于:它致力于在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使得物质和能源都得到合理且持久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因此,坚持循环经济的原则[9]、将循环经济思想引入到杰丰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中,既是建设绿色生态园的必然要求,也符合农业生态园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的原则。按照资源条件、经济基础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坚持科学布局于不同的区域空间,使园区系统集成为既有内在联系、又有相互联系的循环经济型可持续发展体系。
二是协调发展、生态优先的原则。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的协调,生产区域之间的协调,园区建设和改善民生的协调,发展和保护的协调。在诸多协调发展中,都要把生态环境放在优先地位,实现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
三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其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因地制宜,突出莱西地方农业特色和个性化特点,坚持农业生态园建设、旅游休闲产品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突出农业园区的乡土性、知识性,满足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渴求。
四是坚持产业化发展的原则。保证基础农业生产;积极完善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健全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使杰丰有机农场走向产业化发展之路。
3.3.1 总体目标
坚持“一心二馆八区”来进行规划设计,以打造现代生态农业科技会展和休闲旅游示范园区为中心,以建设山韭菜文化博物馆和展览馆“两馆”为重要内容,以发展设施农业示范区、神泉植物区、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特色养殖示范区、特色休闲果品区、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农耕体验区、特色水产养殖区“八区”为主体结构,将莱西建设成为青岛市的后花园。
3.3.2 生态目标
一方面,保持自然生态环境,尽量避免任何都市化、人工化的设施污染视觉环境,在进行生态设计时要把握以下4个原则:顺应环境、利用环境、保护环境、创造环境;另一方面,规划实施要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通过利用秸秆还田、土壤测试增肥等措施,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推行水肥一体化、绿色植保技术,推行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种养业循环模式,实现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乡村水源和环境。
3.3.3 经济效益目标
实现农业功能的转变,农业生态园建设不仅要考虑其生产功能,更要努力打造具有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一体化的综合型生态农业;实现农林牧渔业逐步由分散转变为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实现郊区是粮油肉菜果等传统物质产品提供者角色向物质产品和农业休闲观光等精神产品并重的方向转变,提升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结合园区用地现状,总体规划布局为“一心二馆八区”,其中8个区位划分是整个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目前,园区建设已初具规模,今后应着力于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园区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以此来打造绿色宜人的生态园林空间,努力将其打造为青岛市乃至全国著名的农业生态园。
规划全园共分为8个区:设施农业示范区、神泉植物区、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特色养殖示范区、特色休闲果品区、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农耕体验区、特色水产养殖区。
4.2.1 设施农业示范区
该区计划建设高标准钢架棚6万m2,打造品牌“山后韭菜”核心种植园区。山后韭菜每年只割一茬,其使用的肥料均源自农场自身,包括豆珀、蓖麻饼和花椒饼等。另外,山后韭菜的种植过程非常注重生态性,韭菜在蚊帐中听着音乐成长、采用三维立体式物理杀虫,包括吊灯、粘板、放置糖醋酒罐等。山后韭菜有一年的时间充分进行养根、休眠、回茬,使得韭菜的营养全部回流聚集在根部,新长出的韭菜具有叶片宽厚、根部粗壮和颜色翠绿的特点,因而山后韭菜也被赞为“翡翠韭菜”。
4.2.2 神泉植物区
该区将建设1万m2韩国无土栽培植物园,通过引进无土栽培技术,可以避免土壤连作障碍、充分利用空间、节约水源,同时,无土育苗便于科学、规范管理。无土栽培植物园施用的是无机肥料,没有臭味,不会污染环境,符合循环经济理念,也可以满足一些高级旅馆或宾馆绿色植物需求,创造出经济性收益。
4.2.3 特色农产品手工作坊区
该区将建设农家乐一条街,一条街上设有油坊、磨坊、咸菜坊、豆腐坊等,所有制成品都是园区内种植的花生、小麦、黄豆等有机农作物经过手工古法制作而成的,手工作坊一条街将满足游客的购物需求,让游客们购买放心健康原生态的农产品。
4.2.4 特色养殖示范区
该区是一处奶牛、黑猪、蛋鸡综合性养殖基地,包括一座大型生态奶牛场、生态养猪示范场、散养鸡养殖示范区。特色农业养殖示范区力争成为青岛市规模最大、组织最规范、标准化程度最高、管理最严格的综合性畜牧业示范园区。
4.2.5 特色休闲果品区
该区将建设1万m2的“番茄联合国”和草莓采摘园,在节假日时期,可以将园区开放供游客观光;在果品成熟时期,可以让家长带领孩子进入园内体验采摘的过程,更多地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远离城市的人,如果参与农场采摘,采摘的体验可能远胜于采摘到的水果。因此,可以通过增设采摘比赛等活动使采摘者获得丰富而快乐的采摘体验。
4.2.6 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
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主要利用现代林业苗木繁育技术集中生产中小苗,就地扩大生产培植大规格的珍稀苗木。近年来,由于城市绿化快速发展,大规格、成品苗木需求激增,然而目前成品苗木的生产量与市场需求量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因此珍稀绿化苗木种植区不仅可以为园区增添的绿色景观,而且将为农业生态园带来相当的经济效益。
4.2.7 农耕体验区
农耕体验区建设的目的在于让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可以体验农事活动、工艺活动,了解古老的农耕文化。农耕体验区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表现,又具备鲜明的文化特点。特别是对于孩子们来说,农耕体验区给远离农耕文明的孩子提供了了解农业知识和实践的场所,这对于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树立尊重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创新精神和公民意识具有极其重要意义。农耕体验园的教育功能[10]也将使农业生态园的规划更加具有完整性。
4.2.8 特色水产养殖区
该区将建设一处以技术为支撑的珍稀锦鲤及优质鱼类生态养殖区,加快特色水产新品种的研究、苗种繁育、养殖示范与推广,把特色水产新产品、新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渔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服务。
目前,面对都市农业园、生态观光园、农业示范园等园区的规划建设方兴未艾的现状,许多政府、出资企业仍然只是按照已有的模式进行规划编制,于是出现了园区盲目立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为了防止出现此类弊端,有必要建立一种区域性的农业园区专项规划,并将其列入国家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11],它不同于以往的农业行业规划、农业产业规划、农业园区建设规划,它应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农业与城市规划协调,它应聚焦于城乡结合的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考虑城乡未来人口及土地的发展规模,将农业生态园的发展与区域内城乡自然、经济、技术等要素放在同一平台上协调发展。
根据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必须加快制定必要的循环经济法规,通过法规对循环经济加以引导和规范,形成绿色导向机制[12]。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政策来鼓励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但立法明显滞后,至今还没有一部这方面的法律,这制约了循环型农业生态园区的发展。因此,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加快制定循环经济法规的步伐,进而引导我国绿色农业生态园的建设。
对于开发农业生态园的地区来说,观光农业的旅游收入只是地区一部分的收入来源,而且它也只是农业产业的附加部分。所以除了在区位选择上要考虑在大城市的郊区或者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外,决策者要有清醒的头脑,不能不顾实际而一味地追求规模、档次,对占地面积、投资数额都下达硬性指标。在现有的条件下,打造农业生态园一般不要有意去改变其农业方式,更加不能任意改变自然生态,要结合乡村特点,以基本的农业生产为支撑,创建特色农业以吸引游客。对旅游接待容量进行科学规划与严格控制,加强环境管理,以及对旅游管理者、游客的环境教育、文化教育,以达到经济、文化与自然环境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新华社,2015
[2]刘芳清,周克艳.长沙市有机农业发展路径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4,35(1):121~127
[3]张博辉,鄢 鸿,张玉书,等.都市农业的发展与规划模式研究——以郑州市丰乐农庄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为例.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1,32(2):48~52
[4]殷 平,葛岳静.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研究.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2,23(4):31~33
[5]王国莉,骆海峰,陈鸣春,等.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生态环境,2005,14(3):439~442
[6]郭焕成.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31(1):39~42
[7]魏德功.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经济研究,2005,(10):12~16
[8]尹昌斌,唐华俊,周 颖.循环农业内涵、发展途径与政策建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6,27(1):4~8
[9]陈克亮,朱晓东.循环经济在城市生态农业中的应用.绿色经济,2000,21(5):78~81
[10]许越先.我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发展.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0,21(5):1~4
[11]张庸萍,袁冬梅.论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模式与对策.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9(1):65~68
[12]齐振宏.循环经济与生态园区建设.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3,13(5):11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