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桓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100044)
新的历史使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大群众工作观
姚桓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北京100044)
群众路线是党的传家宝、生命线、软实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空前艰巨、人民群众状况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的大群众工作观应运而生。其要旨是,以宽广的视野看待群众工作,突破仅仅以单位为阵地做群众工作的局限,把群众工作看作一个大系统,从主体、对象、内容、途径、资源、手段等方面扩展群众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实际效果。同时,各级党组织要解放思想,善于与群众平等交流;正确认识和善于实现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创新有利于做群众工作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加强对党员做群众工作情况的监督、考核。
历史使命;大群众工作观;思想解放;创新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之一,从历史进程回顾看,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从理论上分析,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从动员组织人民群众完成党的任务来理解,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软实力。在群众路线指导下做好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事业的成功之道。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是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要完成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进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深入的群众动员工作,党的群众工作面临实践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
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空前艰巨。一是要解决以往改革未曾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实质性问题,即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实践证明,突破固有的利益藩篱,协调利益关系远比一般的解放思想更困难,必然面临极大的思想障碍和实际阻力。二是改革面临耦合性矛盾,各方面问题交织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需要全面考虑,提高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防止碎片式、烙饼式改革,防止出现急功近利,不解决根本问题的改革,以免导致以后“对改革的改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再难也要向前推进”。[1](P101)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六大领域改革,又提出十五项大的改革任务和多项改革举措。每个方面的改革举措也具有综合性,既有主攻性、主打性措施;也有配套性、保障性措施,体现了全面深化改革。新阶段的改革是“深水区的搏击”,是“攻坚期的克难”,就其广泛性、深刻性来说,特别是就其艰巨性、复杂性来说,甚至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全面深化改革,根本动力在人民群众,破解难题的智慧在人民群众,为此必须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形成改革共识,聚集改革合力,这需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极大地提高群众工作的水平、能力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状况也发生深刻变化。许多群众的就业岗位、获取收入方式乃至社会身份都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从“单位人”变为“社会人”。仅仅以单位为依托,依靠单位党组织做群众工作的思路已经不适应需要。改革中形成了不同的利益群体,群众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具体利益则存在差异,出现了利益诉求多样化、群体化、碎片化趋势,党如何反映不同阶层、群体的利益诉求,整合各种利益,要解决一些复杂而棘手的问题;群众对幸福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呈阶梯形上升趋势,如何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是党组织面临的艰巨任务;群众认识党的方式已经由过去的历史认同、感情认同转为主要是业绩认同、利益认同,民主要求更加强烈,不仅满足于经济上改善生活,更渴望当家作主,也更加不能容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在互联网时代,群众接受的信息庞杂,思想活动的独立性、自主性、多变性、选择性增强,少数人思想活跃中有混乱,既从根本上认同党的路线政策和国家目标,也因各种原因存在一定的困惑和失望情绪。所有这些,都增加了群众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我们提升认识、创新思路,在此基础上改进群众工作,以最广泛地动员人民群众,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新的历史任务。
大群众工作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孕育和提出的,其要旨是,从完成执政使命和新阶段战略任务出发,以宽广的视野看待群众工作、突破仅仅以单位为阵地做群众工作的局限,把群众工作看作一个大系统,从主体、对象、内容、途径、资源、手段等方面扩展群众工作,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实际效果。
主体。群众工作的主体是全党各级组织、党的一切工作部门和全体党员干部,而不仅仅是少数部门、少数政工干部。在传统的理解上,宣传部门、统战部门、基层组织承担的群众工作比较多,其余部门、组织似乎离群众工作较远。实际上,群众工作对党的各个部门、各级组织都是责无旁贷的任务,只是从不同角度来切入。组织部门选人用人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纪检部门抓党风廉政建设、受理举报、发现违纪线索,离不开广大群众的支持;党的领导机关除依靠基层组织做群众工作外,也需要采用扁平化思路,突破层级限制,利用信访、直接联系点、微博微信、走访等方式建立民意直通车,以恰当方式直接联系群众。就一个单位的党组织来说,要突破单位的局限,既要以主要精力做本单位的群众工作,也要面向社会,参与社区建设,在更大的范围内做群众工作。例如,学校党组织主要做本校学生、教师的工作,也要做家长的工作,做与学校教育有关的相关人士的工作,也要面向社会去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改革发展成就,这也是群众工作。党员在单位中做群众工作,也要在社区内联系、服务群众。各级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全员参与”群众工作,“全天候”地做群众工作,会形成群众工作的巨大合力,产生事半功倍的聚合效应。
对象。群众工作的对象是全体人民群众,即党的群众工作要覆盖全体社会成员,消除群众工作的死角和盲区。从实际情况看,传统体制、单位党的组织机构健全,党员人数较多,群众工作比较得力,在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中,党的群众工作往往比较薄弱,特别需要加强。这里还特别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困难群体、外来打工者、流动人口和上访者,这些人处在社会边缘,往往被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忽略,其实恰恰这些人应该成为群众工作的重点,他们的利益诉求、生活困难需格外关注,不良情绪需及时疏导;对其上访行为,要依法处理,同时也应认识到,对上访者,不能仅仅看作是管理的对象,从另一个角度看,多数人上访常常事出有因,往往是无可奈何之举,这是“找上门”来的群众工作。做好上述这些人的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不可缺少的群众工作。二是在处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注意“无直接利益相关者”,这些人出于各种动机参与到事件中来,做好宣传教育、解释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群众工作。
内容。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内容要体现时代要求。从人民民主的高度看,党的群众工作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所谓利益诉求和意见表达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群众的直接利益诉求,如单位、社区的利益分配、利益协调问题,市政、交通、食品安全、子女入学等民生问题。另一类则是一些群众在宏观方面对党和政府工作的意见。对前一类问题,各级组织往往高度重视,及时解决和回应;对后一类问题则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干部甚至认为提意见的群众“参与过度”、“操心太多”,甚至是“多管闲事”。其实,社会越进步,群众文化、觉悟程度越高,越关心国家大事,对党和国家宏观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越多,这是改进工作极好的机会。二是解决群众的利益诉求和服务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迫切需要提升服务群众的品质,扩展服务群众的内容。为什么一些干部辛辛苦苦做了很多工作,群众还不满意?因为提供的不是群众迫切需要的服务,服务工作与群众需求没有对接。现在,代表群众利益、维护群众权益是最根本的服务;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包括审美需求以及心理疏导、心灵慰藉和法律服务等是更高层次的服务。为此,要防止把“代表”变为“代替”,防止把执政为民、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变为“为民作主”;还要摆脱单纯“做好事”的局限,把增强群众现实的幸福感作为服务群众的高层次目标。三是了解群众评价、接受群众监督。群众工作做得如何,不能简单由上级认定,更不能靠自我感觉。从根本上说,要由人民群众来评价,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当然,这是从全局和本质上说的,在实际工作中,并非每个群众的具体意见都正确,都要采纳。在群众意见中,也可能存在情绪化因素,存在因不了解情况发表的片面乃至错误意见。正确的做法是全面听取、认真分析,做到“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我,也不简单唯下,要唯实”。唯实,才符合群众的根本利益。四是教育和动员群众。党作为先锋队,不只是反映群众意见、愿望,还要带领群众前进,教育、动员群众是群众工作的重要内容。毛泽东曾说:“剥削阶级的爱民,同爱牛差不多。我们不同,我们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们的党是人民的代表。”[1](P58)新形势下对群众的教育、动员,要引导群众认识国家发展和个人前途的一致性,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把个人利益融入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中;动员群众还要体现人文关怀,不仅引导群众为未来作出贡献,还要使群众亲身感受到创造性劳动带来的愉快,体验到此时此地(而非彼时彼地)的幸福。这样的动员才最有效。
途径。群众工作需要有具体化的途径,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群众工作。现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通过各项具体任务来实现,因此应该把群众工作融入党领导的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中,融入党领导的各项事业中;而且这种融入是全方位、全过程的,不仅是布置、动员和总结时讲群众工作,在完成任务的全过程中都要讲群众工作,群众工作要渗透到每个环节。党组织、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为了谁、依靠谁、利于谁”的问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制定符合群众利益、需求的政策、方案,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把政策、方案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当群众工作与党领导的各项事业不可分离地联系在一起时,群众工作会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完成各项事业就有了根本保证,而群众工作也会获得新的生机和活力。
资源。群众工作是需要资源的,资源主要是指开展群众工作、服务群众的各种条件,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等。提高群众工作的广度、深度,更好地服务群众,都需要不断扩展群众工作的资源。从当前实际情况看,基层组织直接掌握的服务群众的资源确实是有限的。如果放开视野,就会看到,执政党除利用自身资源外,完全可以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的优势,以各种方式扩展群众工作资源。例如,以区域化党建的方式引进社会资源,协调各方为群众服务;还可以组织群众自我服务。
手段。信息网络时代提供了群众工作的丰富手段。各种新型媒体包括“自媒体”,都可以成为群众工作手段。有一种看法是,党直接控制的主流媒体是做群众工作的,而新兴媒体反映的舆论是多样化的,似乎不能做群众工作,甚至只能误导舆论,从消极方面影响群众情绪。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正面引导、教育群众与了解群众情绪和意见要求对立起来了。了解群众情绪、反映群众意见要求也是重要的群众工作。引导、教育与了解、反映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构成完整的群众工作。在眼下,主流媒体反映群众的情绪、意见毕竟是有限的,且速度较慢,新型媒体的便捷性、即时性恰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以为改进工作提供大量信息。为此必须克服对新型媒体不重视乃至忽视的缺点,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型媒体的领导、依法管理,充分发挥其在反映群众情绪和意见、要求方面的特长;另一方面,各级组织、党员干部都要敏锐地关注新型媒体,及时从中捕捉信息,把握群众情绪,了解群众意见和要求。当然,各阶层、各年龄段的群众对新型媒体的接受和利用程度是不同的,仅仅从新型媒体来把握群众情绪、了解群众意见要求会犯以偏概全的错误,需要把主流媒体、新型媒体和其他手段结合起来,综合地运用于群众工作中。
简单归纳,大群众工作观强调群众工作的时代性、广泛性、深入性,要求全体党组织、全体党员干部全员参与,对群众的各阶层、各种人实行全覆盖,群众工作渗透到党的工作领域全方位和工作全过程,体现在群众思想、工作、生活各个方面,采取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方式,最终形成群众工作的社会化、网络化、信息化。
大群众工作观追求的目标是,在宏观方面,打造“党离不开人民、人民离不开党”的命运共同体,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在微观方面,使一个地区、单位呈现新局面,即创造活力、竞争机制与和谐稳定的统一,事业发展与人的素质提高的统一,广大群众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竞争意识与公正感、归属感、安全感的统一。这样,党组织和群众之间就实现了良性互动。
1.疏导、引导、教育群众如何取得实效?必须善于与群众平等交流。马克思主义掌握人民群众,是靠真理的力量而非权力的力量。执政党掌握主要宣传工具,这对教育、引导群众极为有利,但也要防止由此可能产生的简单化倾向和生硬做法。话语权与影响力有关,但是话语权不等于影响力。对干部个人来说,地位高、职务高并不代表掌握真理,即使懂得真理也不能强加给群众。以“群众导师”自居、“居高临下、我打你通”的做法任何时期都不奏效,现在尤其不行。目前少数群众中产生一些不正确思想和某些消极情绪,原因是多方面的,转型期社会有大量矛盾和不尽如人意之处,许多群众生活工作存在困难,很多人在生活中有消极体验,包括一些改革措施不到位或者扭曲使少数群众产生挫折感、不公正感等等,由此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对此,一方面要完善改革措施,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使群众对改革产生更多的获得感;另一方面更需要在交流中引导,让群众看到光明前途,不能靠简单压服。
2.如何正确认识和实现党群、干群关系和谐?党群、干群关系和谐不是“无差别境界”。那种理想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党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党组织、党员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党,这始终是党群、干群关系的基本面,这并不是说,党群干群之间不会出现任何问题。由于所处地位不同、承担的职责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党群、干群之间始终存在差异,甚至会出现一些问题。所谓和谐,是讲党群、干群关系呈现和睦协调的良好状态,一些矛盾是良性的、非对抗的,是可以及时化解、调适的,解决问题和调适、化解矛盾成为群众工作重要内容,也成为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动力。总之,做好群众工作极大地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不断实现,会更加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党组织威信更高,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这是党群、干群关系和谐的最佳境界。
3.创新有利于做群众工作的组织形式与工作机制。组织形式、工作方式都是为完成政治任务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作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来不把一种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当作固定不变的公式,总是随着情况变化不断改进组织形式与工作方法以适应完成新任务的需要。贯彻大群众工作观更必须这样做。
——各级党组织将群众工作单独立项,作为党的常规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列入日程。党组织要定期研究群众思想动态、情绪,群众利益实现情况,及时提出群众工作的具体目标、任务,制订相应的群众工作策略及措施。为此可以考虑设立群众工作的专门机构,作为党委群众工作的研究室和参谋部。
——在工作上着眼于制度、机制建设。机制是以制度为依托建立的有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办法、保证措施、纠错措施的工作系统,是开展群众工作的有效载体。机制建设的思路是:思想教育领先——建章立制——制度系统化——注入执行制度动力——在实践中完善。
——通过区域化党建开展群众工作。传统的、与行政管理相联系的组织网络已经不适应要求。现在,群众生活、城市社会建设和管理最基本单元就是社区,群众生活反映出来的困难也往往带有区域性特点,社区日益成为公民参与社会事务、表达个人诉求的重要平台,成为各种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各类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类社会矛盾的易发点。这就决定了党组织、党员发挥作用,联系、服务、引导群众的基本平台在社区。党组织要以社区为依托实行跨行业、跨单位组合,从区域的角度对群众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通过对区域内机关、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街道社区等党建资源的整合、再组织和功能强化,构建以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单位党组织齐抓共管、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群众工作新格局。
4.加强对党员做群众工作情况的监督、考核。党章规定,共产党员要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实际上已经确定,党员发挥作用并不限于本单位。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一些单位的党员,参与社区活动不积极,更不主动在社区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这些人认为,自己的党籍是单位党组织管理的,自己的生活也依赖单位,社区不过是居住所;尤其是行政级别较高单位的党员,以为在社区和普通居民打交道,是丢身份,甚至退休后也不愿意在社区露面。针对这种情况,除进行党员先进性、党员权利义务教育外,还需采取组织措施。单位考核党员应该是全方位的,既考察党员在本单位的表现,也要了解他在社区的表现,把是否热心社区建设,主动在社区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作为考核内容;必要时可以由社区党组织对其在社区的表现作出书面评价。党员退休后,应该督促其及时去社区党组织报到,接受社区党组织委派的必要任务。这也是贯彻大群众工作观,实现每个党员都做群众工作的有效措施。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责任编辑郭彦英]
New Historical Mission and the Work View of the Masses of the CPC
YAO Huan
(Beijing Party Institute of CCP,Beijing 100044,China)
The mass line,the Party’s lifeblood,came into being as a response to the needs of comprehensive deepening reform and great changes in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With a broad and systematic view of the masses,the Party is working beyond the limitation of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locations.The party should enhance the depth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ir work for the masses by concentrating on its subject,target,approaches and resources.Meanwhile,the party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should free themselves from outdated ideas and seek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with people on the basis of mutual respect.In addition,the party should focus on the reform of organizational forms and management structure,promoting the performance through strengthened supervision and the check-up system.
historical mission;the work view of the masses;ideological emancipation;innovation
D252
A
1674-0955(2015)04-0073-05
2015-05-30
姚桓(1948-),男,北京市人,全国党建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