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新疆生态文化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

2015-01-30 06:55朱晶谢卫国
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新疆文明

朱晶 谢卫国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传承新疆生态文化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

朱晶 谢卫国

(新疆医科大学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

新疆生态文化是新疆地方特色教育资源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新疆生态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详细梳理新疆生态文化的各种资源形态,积极探索其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开发和利用,提升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更是一种有别于工业文明的价值选择。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最后还特别强调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风气开化,教育先行。由此,生态文明教育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新疆丰富的生态文化资源是新疆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基础。遵循思想政治教育本土化原则,梳理和挖掘新疆生态文化,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优化新疆高校思政课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疆生态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1.因时制宜——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内容的更新与教学效果的好坏有密切关系。我们党从十七大第一次提出生态文明到十八大单篇完整论述生态文明,可以预见中国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将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性、紧迫性和重要性。生态文明教育作为对当今时代的现实回应,必然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同时,本着贴近民族地区实际,贴近民族地区生活,贴近民族地区学生的基本原则,以各民族的传统生态文化为切入点,寻找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和喜爱的人、物、事等具体要素,有机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之中,有助于丰富课程内容以达到提升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融合度,促进课程建设与发展的目的。

2.因地制宜——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视野

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普遍接受的是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且教学内容也是全国统一规范。在大学阶段,这种原有的教学模式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这种统一的教学内容让新疆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产生一种陌生感,由于其脱离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与现实,脱离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生活与实际,导致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大打折扣。因此,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要按照国家统一教材的要求,并结合地区特色,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实践教学,把地区文化和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新疆生态文化教学资源属于具体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它有利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发特色化的教学理论、地方化的教学情景、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将新疆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其目的就在于发掘新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生态文化教学资源,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本土社会生活的有机融合,体现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原创性和主动性。

3.因人制宜——激发民族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新疆大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受地域、多元文化、民族意识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与内地大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对新疆地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创新时,应该更加注重选择他们比较熟悉的教学内容和易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当代新疆大学生大部分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传统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对此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以新疆生态文化为切入点,借助新疆本土教学资源的特点与优势来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实践,引导学生联系新疆具体的区情,去体验、去领会、去发掘其所蕴藏的教育内涵。这不仅可以调动大学生喜欢探索与参与的学习热情,又满足了他们心理上的需要,促成好的学习效果。

二、新疆生态文化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形态分析

新疆地处祖国西北边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民族经过千百年来劳动生活经验的积淀,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直观的、朴素的生态文化。主要通过历史传说、自然景观资源民族歌谣、宗教信仰生产生活习俗和禁忌及现代文学作品等形式表现新疆人民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状态,其中蕴含了许多与生态文化有关的、启人心智的优质教育资源。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深入挖掘和开发利用,并将其转换为课程资源。目前,富有潜力和地域特色的新疆生态文化教育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种形态:

1.历史传记与传说

新疆地域辽阔,山川秀水都蕴含历史悠久的文化资源。《穆天子传》中记载,“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乌鹊与处。”①钟兴麒,王有德.历代西域散文选注[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43.描绘出众生平等的美好情景,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先民的朴素生态伦理观念。

还有哈萨克族的《人类的由来》、《迎萨甘创世》、《白天鹅》等早期传说,认为树和天鹅孕育了他们的祖先,传递了人回归自然的强烈意识。新疆文化建设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保护面临灭失的生态文化遗产,挖掘富有新疆地区和民族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让新疆高校的大学生理解新疆的生态历史。

2.自然景观

新疆辽阔的地域孕育了丰富的野生动物文化资源,新疆分布的野生动物有717种,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有109种,占全国总数的31%;它们不仅全国闻名,而且也是新疆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比如重返卡拉麦里的普氏野马文化,巴音布鲁克天鹅湖保护区的天鹅文化,天山马鹿产业文化,奇台硅化木、恐龙化石遗迹等历史悠远的生态文化。这些教学资源融趣味性与现实性于一体,通过学习和体验,大学生可以了解新疆野生动物文化资源,增强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进而了解新疆的生态发展规划,提高学生认识现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民族歌谣

大量的民族歌谣世代流传在新疆各族群众间,其中有很多反映热爱大自然的生态文化特征。如锡伯族的民歌《款款悠悠的蝴蝶》中:清脆优美的冬布尔声哟,引来了多少待寝的黄莺。这种形象逼真、独具民族特色的比拟或象征手法,将锡伯族文化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一个民族对自然真挚的情感,承载了该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尝试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歌谣教育,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各民族间生态文化的差异性,促进各民族间的沟通和交流。

4.现代文学作品

新时期新疆各族艺术家创作出大量包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和生态智慧的现代文学作品。比如茅盾创作的散文《白杨礼赞》,通过对白杨树的礼赞,表达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克里木·霍加创作的诗歌《喀什葛尔剪影》,通过自然美景来赞美和怀念自然、故乡;扎达汗·蒙拜创作的诗歌《老人的忧虑》,借老牧人之口呼吁人们保护自然和珍惜家园;都古尔加甫创作的小说《红山雪鸡》,以人格化的雪鸡表现人类与自然和平共处的愿望。这些文学作品为新疆生态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活生动的素材。大力开发这类教学资源,有助于增强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动性和感染性,调动学生学习理论课的“兴趣指数”。

三、新疆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策略分析

1.大力开展理论工作研究

要促进新疆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首先要坚持做好理论研究工作。高等院校以及科研院所要充分发挥人才和科研优势,积极开发各种形式如建立专门机构,设立研究课题,组织研讨活动、开展学术交流。此外,任课老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不脱离教材的前提下,依据教学安排,将新疆生态文化的内容灵活穿插在教学内容中,以概论课为例,要完整生动地讲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思想中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要求以及十八大报告的最新精神,可以结合新疆生态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来讲述,使教材中的理论与新疆的生态知识有机结合,真正做到从教材内容体系向教学内容体系转化。

2.建立动态系统的教学资源库

新疆生态文化资源内涵丰富,而且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从资源管理的有序管理和最优化配置考虑,新疆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就需要对其进行资源筛选和信息整理。建立新疆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化教学资源库的目的就在于此。具体来说,第一,要加强新疆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化教学资源内涵、特点、分类等的研究,清楚了解该教学资源;第二,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生态文化教学资源开发实践的研究,鼓励各个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比如校内组织新疆生态文化讲座、演讲活动,校外参观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基地,将新疆生态文化寓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

3.创新高校生态文明教育机制

首先,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要求,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形成生态文明高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良性互动。其次,遵循新疆高校各自的实际情况,构筑校内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化、项目化、基地化以及考核评价机制,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再次,完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保障机制,比如建立生态文明教育的职能部门负责制,加大生态文明教育的专职教师培训、专项经费使用制度等,保证新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长期有效的进行。

4.融入具体的思政课程

新疆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有五门课程,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可以将新疆生态文化融入其中。具体如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可以加强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生态问题的哲学教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可以加强中国历代领导集体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论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可以补充新疆生态文化的历史资料;《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以加强新疆生态文化建设与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教育;《新疆地方史与民族政策》可以补充新疆各少数民族丰富的生态伦理资源。

总之,新疆生态文化是新疆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达了各族人民最朴素的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新疆高校应该深度挖掘这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创设具有新疆生态文化特色的校园文化,优化新疆生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最终实现新疆生态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何瑞霞]

[1]姬振海.生态文明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和谈.论新疆生态文化的发展进路[J].新疆林业, 2010(1).

[3]王芳.浅议新时期全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J].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3).

G641

A

1674-6287(2015)02-0078-03

2015-02-06

朱晶(1982-),新疆大学博士生,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研究;谢卫国(1976-),新疆医科大学人文社科部,讲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文化研究。

2013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13CMZ032);新疆医科大学发改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14XYFG);新疆医科大学与吉林大学合作项目“新疆文化多样性与和谐社会”的阶段性成果。新疆医科大学校内支撑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资助项目。

[内容提要]新疆生态文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猜你喜欢
理论课新疆文明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
新疆多怪
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