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礼法合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一点体会

2015-01-30 03:01奚广庆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礼义理政治国

奚广庆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北京100872)

坚持“礼法合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的一点体会

奚广庆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北京100872)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个指导原则。奉行“礼法合治”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智慧的一个宝贵结晶。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实行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解决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一个法宝。

依法治国;中华政治文明;礼法合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依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总结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继承中华民族政治文明发展优秀成果,借鉴世界政治文明发展的有益东西,鲜明提出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论断,深刻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方向、道路和抓手,是中国走向法治国家新的里程碑,为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政治法制保证,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决定》的第一部分阐明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的五条基本原则。其中主要一条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了“礼法合治”、“德主刑辅”这个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精髓要旨。这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总结中华民族政治文明优秀成果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全部经验提出的一个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这里笔者谈谈学习这个重要思想的几点认识。

奉行“礼法合治”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智慧的一个宝贵结晶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丰富的政治文明发展史。我们的先贤,不仅创造了郡县制度、官吏制度、科举制度、刑律制度、朝议谏议制度、监察制度等农耕时代比较完备的国家治理制度、体制和法规,而且在这长期的丰富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多彩多姿的治国理政的宝贵思想与文化,创造了许多治国理政的成功业绩,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留下了许多重要遗产。实行法治和德治的有机结合,坚持“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治国理政要旨,就是古典中国对人类社会治国理政思想文化的一个独特的创造性贡献。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家学说创立者孔子,就反复论述坚守礼义、道德,礼法结合对治国理政的极端重要性。他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①为政要“居之无倦,行之以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③“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④战国时代的孟子,也反复论述“仁政”的理念,认为,“仁者无敌”⑤。“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⑥“不信仁贤,则国空虚;无礼义,则上下乱”。⑦可见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我国政治思想家,就阐明了治国理政中礼义、道德的重要力量,礼法合治的要义和意义,特别是对帝王和担负立法执法司法等各层次官员提出了治国理政要遵循道德、奉行礼义的明确规制。

在这些丰富的治国理政思想文化的熏染下,我国的各朝各代的统治集团,不断地总结治国理政的历史经验与教训,逐步形成了一套在坚持法治基础上重视礼义和道德建设,推进依法治国的具体制度。

比如,自汉唐以来,就逐步建立起一种对帝王加强礼义培育、道德教化的学习制度。一些帝王吸取历史经验为讲论经史讨论治国理政之道而特设了御前讲席,对君王和官宦进行道统高于正统的礼义教育,力图用天道和道德礼义来制约皇权的无限膨胀。到宋代正式定为“经筵”制度。就是规定所有帝王和其继承者以及各部大臣都必须系统接受治国理政之道的教育,明了遵行礼义和道德规范的重要意义。明代更严格了这个制度。万历朝首辅张居正专门编写了看图说话的教本《帝鉴图说》,精选了117个正反面治国理政案例,给帝王王族官宦生动地实际地讲解国家兴衰存亡的道理。清朝继承了这个制度,自顺治朝正式开设“经筵”,并经年累月地风雨无阻地加以坚持。同治元年(1862年)慈安、慈禧两太后垂帘听政,母仪天下。专门开讲“经筵”,共设立十五个专题,以南书房张之万等编写的《治平宝鉴》为教本,还结合宋、元、明、清四代帝王的政治故事,讲解历史,讨论现实,明了遵行礼义、坚守道德事关朝廷兴衰成败大业。

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各朝各代不可能始终如一地完满地坚持这个制度,但人们不能够忽视它的实际历史作用。有政治史研究者指出,晚清年间,尽管国家吏治腐败严重,可全国还是出现了陶澍、林则徐、张亮基、胡林翼、左宗堂、张之洞等数十位高官保持清正廉洁的业绩。⑧这一历史事实有力地表明,坚持礼义道德培育在吏治建设中的实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农耕时代那样经济文化落后的条件下,一个大国的不少朝代,能够持续统治两、三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和我国比较发达的治国理政文化和相关制度是有着紧密直接关联的。这是我国政治文明发展中值得重视和总结的一个重要成果。

对于我国古代的这些治国理政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党一向坚持从推进我国法政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高度加以总结和继承,并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现代的提升,使之成为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和党的思想政治组织建设的智慧源泉。人们看到,我们党早在革命年代就把思想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坚持不断地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这个现代的“礼义”武装全党,并且坚持建设日益完备系统的学习制度和干部培训制度,即现代的“经筵”制度,从而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里建设了一个强大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这个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中华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思想源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2月20日在澳门的讲话中精辟指出的:“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⑨。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我们更需要很好开掘这个丰富宝贵的政治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所以能够在法治体系还不够完备的条件下,成功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发展,顺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成就,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我们党在几十年里坚持党的思想建设与学习制度积累了强大的“礼义”和“道德”的精神财富和思想理论根基。在新时期里,我们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依法治国,要更加努力地总结、继承、提升和弘扬这些具有世界历史性意义的政治文明成果。

坚持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奉行“礼法合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华政治文明的智慧结晶,在今天更是我们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和文化的重要保证。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依法治国是国家兴旺发达、人民幸福安康、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政治保障,是最可靠最稳定的治理。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法治观念和法治权威,让人民具有法治理念,敬畏法律,遵守法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法律政治保证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又必须深刻认识到,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必须从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个战略全局来认识和推进依法治国,孤军奋战、单兵独进是不能成功的,搞惩办主义,唯法主义也是不可取的。

唯物史观阐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以现实的人为中心、由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道德法律社会等多个领域、多种因素构成的紧密联系的相互作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社群体系。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成功进行治国理政,一定要从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的多层次多领域的有机整体的实际出发,科学全面认识社会的各种资源和因素的地位和相互作用,合理有效地配置各个资源和因素,各归其位,各行其政,充分发挥各种力量的积极作用,才能够有效地稳妥地凝聚正能量、化解多种难题,推动社会的发展变革进步。

人类社会发展实践告诉我们,在治国理政中,社会道德是一项基础性的、体现着人民群众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行之有效的社会规范;社会礼义,则是人类社会在长时期治国理政实践中积淀下来的、有效进行社会治理必须把握和遵行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行动准则,是治国理政的思想观念上的重要保证。因此我们在推进依法治国中,必须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代表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认识和重视道德与礼义的力量和作用,大力建设崭新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我们要在一个有十三亿人口,五十多个民族,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社会主义大国里,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推进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能不是一个艰巨复杂的法政建设的系统工程。我们的法治建设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我们不仅要造就强大的优秀的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更需要全党同志、全国人民的同心同德地努力奋斗。为了保证人民群众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让全国人民深刻懂得,法律既是保障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就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对全国人民进行法治法律的教育的同时,坚持加强道德的教化与礼义的培育,即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够让人民以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牢固树立起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日益自觉地为了国家的发展和自己的权益掌握、遵守和运用法治的武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作为系统的社会工程,首先需要搞好立法,形成一个完备的以人为本的、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建设这项现代的法律体系,要求我们的立法工作,除了必须精通法治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外,还必须进行系统的道德和礼义的培育,严格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正确把握我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主义发展改革的需要,树立和恪守以人为本、立法为民的理念,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意志。这样才能够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不断建设和完善与时俱进的、符合国家改革发展需要的、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践,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践。我们要建设和完备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让各级政府的全部工作日益走上法治的轨道,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完成这样政治、法治、文化和理念的艰巨综合的社会创新和变革任务,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的强大指导,必须自觉贯彻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政治文明发展的优秀成果,也就是坚持礼法合治,把德治和法治有机有效的结合起来。

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我们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就需要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批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的配置,健全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推进严格司法;要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建设和坚持这样公正的法治,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思想理念保证。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实现建设现代法治中国这样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一个重大任务,就是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必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还要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法学教育和研究基地,源源不断地培养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具有高度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平的法治人才和后备人才,特别要建设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法学家和专家团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礼法结合的科学理念,坚持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宏大的高素质的法治队伍和高水平的专家团队的历史任务。

因此四中全会决定十分深刻地阐明,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两者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既是对治国理政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法治和道德在社会发展中历史作用和相互关系规律的科学揭示,是我们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一项根本保障。

法治和德治相结合是正确解决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法宝

历史实践表明,中国人根据自己的宇宙观、历史观和价值观,在国家和社会治理建设中,以经济发展、人民安康为基础,同时充分重视和发挥法律和道德的共同作用,贯彻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治国理政的方略,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有利于维护社会发展的正常秩序,对于正确处理社会发展改革中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也是一个有效的法宝。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党正在继承和总结,并结合今天的现代化实践弘扬它、再造它,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表明,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由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财富积累都没有达到很高的程度,长时期里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社会分工和阶层差别。恩格斯说过,“分工的规律是阶级划分的基础”。⑩人们看到,在欠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专门从事生产和服务劳动的大多数人的另一边,始终存在着脱离直接生产服务业劳动的阶层,它掌管着社会的共同事务,比如经济社会劳动管理、国家事务、司法、科学、艺术、体育等等。现代社会发展变革的历史进程表明,这种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层是不可超越的,虽然它在发挥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也有其消极负面的作用。要马上消灭它,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会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社会发展的某种混乱和停滞。

当代历史告诉我们,对于走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国家来说,如何认识和破解这个难题,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复杂艰巨的历史性任务。

恩格斯1891年写作的《法兰西内战》一书导言指出,夺取了国家政权的工人阶级,为了防止政府官员由人民的公仆变为人民的主人,必须采取两项办法:一是,把各种公共管理的岗位交给由普选选出的人担任,选举者能够随时撤换他们;二是,对所有公务员只付给跟其他工人同样的工资。

历史证明,这只是针对欧美发达国家工人政党在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预想而提出的一种设计。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要无比的复杂和曲折。对于欠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来说,这不能不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要经历许多迂回曲折的探索过程。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苏共取得了国家政权,建立了新型的苏维埃人民政府,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执政的共产党,党的干部都成了各级政府的官员。最初,苏共比较清醒和自觉,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保持执政党及其官员的人民公仆本质。后来,苏共越来越失去对执政党及其官员发生变质问题的自警自省自律,没有按照恩格斯的要求,在苏共成为执政党的新条件下,从思想道德、制度体制法规和党的领导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探索和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国家政治体系和党的领导体系,日益严重地放纵干部利用权力捞取好处,牟取私利,升官发财。几十年下来,不仅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受到抑制,而且党政官员特别是领导层蜕变为一个具有既得利益和各种特权的、高踞于人民头上的官僚统治阶层,人民公仆变为了人民主人。一个存在了70多年的社会主义国家,败在了他们的手上。

中国共产党人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看到了苏共领导层的官僚化蜕变现象。毛泽东不仅分析了官僚主义者阶层的性质和危害,这个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提醒全党保持高度的警觉,他还发动文化大革命,力图用群众运动大民主的方式来杜绝官僚主义者阶层的滋生,并提出要每七、八年搞一次,以永远保持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人民公仆本质。文革的实践结果表明,这样理解、对待和解决欠发达社会主义国家将长时间存在的社会阶层划分和管理者阶层、科学艺术体育专业精英这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不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欠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人全面深刻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教训,我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训基础上,吸取我国古典政治文明“礼法合治”的积极成果,开始了新的历史性探索。

我们严格的遵循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不超越历史阶段去立即消灭社会的阶层划分,也不急于求成地消灭社会管理层与科学文化体育精英阶层,创造性地运用礼法合治的治理思维,在制度和法规上保证他们合理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权益,同时又积极引导他们遵循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人民的公仆,积极为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一方面我们不断地加强制度、体制、法规的建设;摸索科学界定干部的权力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法律的笼子。坚决依据国家法律和党规党法来反对和清除官僚主义,违法乱纪,严肃查处各种滥用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行为。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监督检查纪检反贪机构的建设,完备我们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治国理政体系。同时我们始终坚持和弘扬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发挥优良作风传统的强大力量,持续的全面地用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这些现代的“礼义”来育化和武装全体干部与党员,还在全国人民中广泛深入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开展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教育,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我们把执政党的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创新探索,常抓不懈,形成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和科学民主依法执政的体制机制。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在党内先后进行了整党整风的教育活动、“三讲”的教育活动、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扎实深入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总结前几次教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把活动的重点放在县处级以上的干部,结合新的情况认真地开展了领导班子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强化了整改,让教育实践成果尽快得到落实。并严肃地郑重地毫不留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老虎苍蝇一起打,不断加强和完备标本兼治的对策,取得了全党全国人民齐声称道的成就。所有这些,都使党的威信空前提高,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国家制度更加完备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了前所未有的灿烂前景,开拓了欠发达国家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新路径。

这些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政权建设的理论,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前贤“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优秀成果形成的德治和法治相结合的治国理政方略的伟大力量,是科学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史上史无前例的卓越创举。我们要在迎接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在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伟大革命中,认真学习、贯彻和弘扬我们党关于现代治国理政、依法治国的这些最新政治智慧与思想成果,坚定推进国家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积极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中国梦,同时也为21世纪人类世界政治文明的丰富发展贡献中国人的东西。

[注释]

①《论语·颜渊》,《四书全译》,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2页。

②《论语·颜渊》,《四书全译》,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71页。

③《论语·为政》,《四书全译》,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67、66页。

④《论语·子路》,《四书全译》,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1页。

⑤《孟子·梁惠王上》,《四书全译》,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81页。

⑥《孟子·公孙丑上》,《四书全译》,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19页。

⑦《孟子·尽心下》,《四书全译》,湖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40-541页。

⑧萧致治:《略评中国近代官场的廉与贪》,《光明日报》2004年4月15日。

⑨《人民日报》2014年12月21日。

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995年版第756页。

责任编辑:钱亚仙

D616

A

1008-4479(2015)01-0005-05

2014-12-22

奚广庆,原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司长,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发展史研究所所长、教授,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研究员。

猜你喜欢
礼义理政治国
排列问题中的顺序处理
巍治国艺术作品欣赏
图解:《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怎么学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麟溪水长流
신시대
关于伦理道德的再思考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提升党的治国理政能力
悫:在礼义中涵养性情的君子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