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2015-01-30 02:21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城市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工作

刘 伟(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社会工作介入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刘伟
(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农民工群体越来越庞大,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农民工问题,多次出台文件,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问题,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从制度和非制度两方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制约因素,通过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介入,从社会行政、社区工作、小组工作入手为缓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采取有力的解决措施,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城市环境,实现身份转变。

关键词:社会工作;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90后”是新生代农民工的主力人群,虽然他们生长在农村,但却早早地进入社会,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没有务过农,对土地也没有像父辈那样依赖。他们习惯了城市的生活,由于受到经济、社会、心理、文化等种种因素的制约,又很难融入城市,因此城市对于他们来说没有归宿感。

一、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现状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著名论文《人类动机理论》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有三个假设:一是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影响人的行为;二是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顺序;三是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之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要[1]。根据这一理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可分为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和心理层面。这三个层面是相互递进的关系,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后首先要有经济生活上的保障,他们需要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有固定的收入;其次才是逐渐融入城市,能够在城市生活,才能和城里的人们进行交往交流,达到社会层面上的融合;最后新生代农民工要逐渐具备城市人的身份认同感,在城市找到归属感,这样才能在城市扎根立足,达到心理或者说精神层面的融合。这三个层次是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

1.经济层面。第一,由于各种历史的原因,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没有缴纳社会保障金,很多雇主都是支付一次性的薪金作为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没有为农民工缴纳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第二,农民工和城市居民同工不同酬,具体来说,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以后,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工作,有同样的工作时间、统一的工作量,但他们的报酬却远远低于城市居民。二元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也使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之后,在就业方面受到区别对待,现在很多政府机关和用人单位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富余劳动力问题,出台了很多相应政策,这也导致了高收入的行业与农民工无缘,究其根源当然有农民工自身原因,但更多的是政策方面的影响。

2.社会层面。第一,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由于各种原因,大多适应不了城市快节奏生活,以前在农村,他们过的是一种慢节奏、时间观念不强的田园生活,而且农民的人际关系比较单一,他们比较注重地缘、亲缘关系。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之后,那种传统的生活习惯会使他们难以适应城市生活,也很难融入他们生活的社区。第二,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并没有改变他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他们交往的范围也比较单一,交往最多的仍然是同乡好友和一起工作的外出打工者。当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们向亲戚、老乡寻求的帮助是最多的,很少依靠政府部门以及单位的领导。第三,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程度不高。社区参与指的是社区的居民能自决的参与社区的活动,能够关注社区里面发生的事。由于各种原因,新生代农民工社区参与度普通不高,他们大部分都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导致他们的社区参与度和认知度都不高,由于和城市人交流的少,所以很多社区活动他们很少、甚至不会参加。

3.心理层面。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最关键的还是心理层面的融入,心理层面的融入也是这三个层次中最高层次的融入,只有真正达到心理融入,才能让新生代农民工具有城市居民的身份认同和归属的感觉,而新生代农民工心理融入的关键还是在身份认同、城市归属感以及自尊感这三个方面。第一,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身份认同感不高。身份认同其实就是文化认同,新生代农民工从农村到城市,文化认同的主体也从农民转到城市居民,有的新生代农民工对城市文化的认同度不高,也导致了他们的城市身份认同感不高,他们渴望成为真正的城市居民,真正融入城市生活中,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文化认同、适应过程的漫长以及自身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心理层面的不适应,影响到城市融入的过程。第二,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归属感不高。归属感指的是个体或集体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认同程度,并对这件事物或现象发生关联的密切程度[2]。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之前,他们拥有的生产资料主要是土地,土地维系着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他们祖祖辈辈在那片土地上辛勤耕作,倾注了自己的辛劳和汗水,也收获了希望,这片土地就是他们的归属。新生代农民工进城之后,失去了那片可以依赖的土地,而城市社区都是公寓式的、独门独户的居住,也导致他们失去了以前农村那种串门、集群的生活方式。城市归属感的消失,也让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产生“过客”心理。第三,自尊感的缺失。自尊感对于人的社会行为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新生代农民工进入城市之后感受到的是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和氛围,接触到的是一种比农村生活较高的城市生活方式,这样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冲击,城市生活条件的改善转变以及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歧视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新生代农民工感到自尊感的缺失。

二、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难的原因分析

1.制度性因素。第一,户籍制度。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是对中国影响最为深远的一种政策。户籍制度的出台使中国形成了城乡二元的格局。虽然正在起草的《户籍法》,预计会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实现市民化,融入城市社会,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新型户籍制度[3]。但目前这一制度的影响力仍然巨大,因为它的存在无法在根本上改变农民工的现状,使得部分农民工在城市的归属感无法满足,他们虽然回到老家后也比较体面,但在思想上仍然觉得自己是乡下人。户籍制度导致的城乡差别让他们在城市没办法和城市人获得一样的待遇。这些都让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自己在城市是漂泊的小草,在城市里只是一个“过客”。第二,土地制度。农村现在的土地所有权是归集体,但土地是国家的,所以这种所有权也是相对而言的,如果国家征地,那么集体必须服从国家,虽然国家在一定程度上会给予一定的征地补偿,但是这种象征性的补偿并不是按市场上的等价交换原则进行的。而且如果农民工进城务工,自留地长时间不耕种还有被收回的风险,所以土地的所有及承包不具备稳定性,一旦土地被征收,那农民工的基本生存条件就没有了。现在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并不健全,城镇化的土地退出机制也不完善,所以这种土地制度既不利于农民进行大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也不利于帮助农民迁入城市生活[4]。第三,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因素。一是户籍制度导致的城乡二元结构根深蒂固,导致农村居民无法和城市居民享受相同的社保体制,虽然政府出台了《民政部关于促进农民工城市融入社区的意见》,但并没有采取强制性措施来保障进城农民工的利益,也没有针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专门服务。二是工作单位机制上的制约因素。由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规定不完善,各种机制和监督也不到位,导致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逃避投保义务,这也致使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利益得不到保障。三是客观因素方面。由于我国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社保制度也存在很大差异,而且农民工的工作流动性强,工作缺乏一定的稳定性,这也使得与农民工相关的社会保障管理难度增大[5]。这些社会保障制度因素同样严重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

2.非制度因素。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除了制度性因素的制约,还有一些非制度性因素的制约,包括社会因素、农民工自身因素等方面。第一,社会因素。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不仅是一个时间过程的问题,而且还有一个成本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的测算显示,每转变一个农民使其成为城市居民,需要支付的社会总成本约为2.5万[6]。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人数逐年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大的社会成本都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承担。而现实国情及经济发展的不均衡致使国家很难有这么大的财政支持。而且任何一个城市的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农民工的大量涌入,慢慢地会让城市的生态环境、公共设施及交通承载能力达到饱和,进而会超出这个城市的承载力,这就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新生代农民工在融入城市的过程中不仅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也会受到城市社会承载力的制约。第二,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因素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虽然相比于老一代的农民工拥有更高的文化水平,更强的法律观念及政治意识,但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他们的这些素质还是比较低的,这也使得他们融入城市变得更加困难,所以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素质偏低也是制约其融入城市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且由于受教育水平有限,农民工在与城市人沟通时存在障碍,使他们很难与城市居民接近。农民工自身缺乏主人翁意识,也使得他们进城之后对城市缺少相应的责任感和归属感。第三,角色认同的制约。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比较强,导致他们对自己所在的乡村的依赖,加上土地等因素也让农民工很难对城市产生归属感,这些都会使农民工在角色认同方面出现危机。户籍制度、城乡二元格局严重影响着农民工的角色定位,虽然他们已经进城,在城市居住了很多年,但他们从思想上仍然认定自己属于农村人,而且他们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还保留在农村,很多农民工在城市没有属于自己的住房,这些都让他们在思想上觉得城市只是一个暂时居住的场所,农村才是他们永远的家。而且城市居民的角色认同也对农民工产生很大影响,城市居民对农民工产生的歧视和心理抵触,也让农民工有了戒备心理,正是这些不好的思想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民工的角色认同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觉得自己不能成为城市的主人公[7]。

三、社会工作的介入及对策分析

新生代农民工和传统的农民工相比,他们之间存在一些共性,但新生代农民工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也造成了原有问题和新问题的交织涌现,加大了新生代农民工完全融入城市的难度。因此,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入手,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1.社会工作行政的介入策略。社会工作行政是指社会工作机构对社会福利工作进行行政介入及管理,影响实施社会政策,进而满足人民各类福利需求的活动。社会工作行政主要就是整合各种社会资源,进而对有需要者进行合理的帮助。让专业的社会工作者作为意见的传达人、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代言人角色,可以将他们的心声、遇到的困难及时报告给有关部门。社会工作者作为社会政策的建议者和参与者,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帮助有关部门修改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合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8]。社会工作行政的介入及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社会工作者要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户籍制度的差别,进而改变“城乡二元”的格局,这样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公平,还可以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角色认同感。第二,要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扩大社会保障的范围,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做好农村和城市社保的衔接和转变。这样可以为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奠定基础,为他们构建一个全面的社保体系。第三,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让新生代农民工的子女在城市一样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问题,消除各种教育歧视,规范教育收费标准,这样就解决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后顾之忧,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

2.社区工作的介入策略。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工作方法之一,主要指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活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就是融入社区,所以社区工作对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有着重要作用。第一,在新生代农民工集中居住的社区可以设置社工岗位。以社区为依托建立社会工作服务站,这样社工可以根据社区里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同需求开展对应的专业服务,以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社区。第二,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参与社区自治。社区融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社区参与,新生代农民工通过社区参与可以增加其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社区参与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增加社区主人翁意识;二是社会工作者应承担引导者的角色,挖掘培养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管理能力。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参与,可以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对社区的优化管理运作。

3.小组工作的介入策略。小组工作也称团体或者群体工作。通过社会工作者开展小组活动,促进组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小组工作的介入发掘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潜能,增强其社会交际能力,这样有利于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问题[9]。小组工作的介入主要包括:第一,社会化小组。社区驻点社工可以建立社会化小组,帮助新生代农民工组

员学习城市生活的技巧,提高他们解决城市生活中的困难的能力。例如建立自信成长小组、学习交往小组等,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第二,互助小组。社会工作者可以把遇到困难的新生代农民工组织召集在一起,定期开展活动,通过小组活动让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关键就是户籍限制以及自己的角色认同,所以在开展互助小组活动的时候要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要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增强其城市人的角色认同感;二是要从思想上破除新生代农民工的陈旧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大胆接受城市的思想文化;三是改变原有的社区参与理念,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社区参与意识,增强其社区管理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及社会地位,以得到社区及城市居民的认同。

参考文献

[1]宋蒙.失地农民社区融入的社会工作介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2][5]刘艳,刘乃刚.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8).

[3]郭满.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城市融入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4]石群,倪飞飞.新生代农民工小城镇融入研究——以杭州萧山坎山镇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1,(6).

[6]芮洋,杨启秀.农民工城市化进程中社会工作介入路径分析[J].社会工作,2011,(8).

[7]刘秋冉.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网络现状与社会工作介入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3.

[8]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9]张京京,阮小飞.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在小学德育中的应用与反思[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2).

[责任编辑王亚伟]

作者简介:刘伟(1989—),男,河南信阳人,硕士,信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助教。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调研课题(编号:SKL-2015-454)、2015年度信阳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2015年度信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立项课题(编号:2015SH044)阶段性成果

收稿日期:2015-10-10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701(2015)06-0082-04

猜你喜欢
城市融入新生代农民工社会工作
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户籍障碍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困境与对策
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影响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宅基地使用权流转改革思路
基于因子分析法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评价体系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浅析儒家文化对老年社会工作的影响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选择因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