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回族精神文化内涵探究

2015-01-30 02:06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阿訇回族花儿

付 江

(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新疆回族精神文化内涵探究

付江

(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回族是新疆地区的重要民族之一,他们在建设和谐稳定新疆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也是新疆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回族;精神;文化内涵

一、新疆回族的历史演变

新疆地区是我国回族主要聚居区之一,回族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阿拉伯、波斯商人沿着海陆丝绸之路来到中国,自此两国来往频繁,唐代时期在广州、泉州、扬州、杭州等沿海地区聚集了大批商人,他们带着货物深入到长安、开封等地进行贩卖,并带回丝绸、茶叶、瓷器等物品回国,史料称他们为“蕃客”、“蕃商”。到了元代,由于成吉思汗西征,大量中亚、西亚等地的穆斯林们涌入中国,史称色目人,当时他们在中国地位高于汉人。从14 世纪中叶到16世纪中叶,经过漫长的发展有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民族情感成为了中国的民族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疆成立了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以及和硕县的乌什塔拉、伊宁县的愉其温、霍城县的三宫、察布查尔县的米粮泉和鄯善县的东巴扎五个回族民族乡,此外在乌鲁木齐、吐鲁番、鄯善等地的回族人也不少。

二、新疆回族的日常习俗与文化内涵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从生到死始终作为社会的一员存在于社会之中,通过不同阶段的仪式,强化个体作为集体的一员的存在感和认同感,对于穆斯林来说,宗教仪式给人生不同阶段的礼仪带来了神圣感。

(一)从自然出生到社会接纳

“取名”是这一时期最为重要仪式,需要阿訇来主持完成,孩子出生3-7天内,要请阿訇念“班克”取经名。在场者均应大净,有条件的还要先焚香净室,父亲把婴儿交与阿訇一道面西站立,阿訇背诵《古兰经》首章,感谢真主,并为婴儿祈祷,再从《古兰经》中选取一个美名。阿匍要对着婴孩的右耳低声念“邦克”,再对着左耳念“尕麦体”,如果是男孩便往左耳里轻轻吹一口气,如果是女孩则在右耳里吹一口气。取名以伊斯兰教经典上的圣贤人的名字命名。取名之后要举行一个庆祝的仪式,主人家要宰羊庆祝,如果是男孩要宰两只羊,如果是女孩要宰一只羊,用于款待阿訇以及前来的宾客。之后妇女们会用红糖、白糖、红糖、冰糖水等给婴儿开“甜口”。通过这个仪式,这个婴儿正式获得了社会资格,有了社会和宗教身份。新疆回族人除了经名外,还有学名,或叫做官名,是用于官方登记造册时使用,如上户口、办身份证、上学等。官名的取法类似于汉族。

(二)成长的约定

按照伊斯兰教的规定,男孩到了12岁就成年了,表明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可以正式迈入社会了。新疆昌吉地区回族民间称为“逊乃提”,指为幼儿割去阴茎包皮而举行的一种仪式,这个仪式要在男孩12 岁之前进行,通常是7岁,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仪式,一定要请阿訇念经祈福,并举办庆祝活动。以前割礼在家中由阿訇施行,现在多在医院手术,等出院后几天,要在家中举行盛大的仪式,割礼的男孩子穿上新衣,主人请阿訇念经并宰羊、宰鸡、炸油香,亲朋好友们都来祝贺,现在城市中个庆祝仪式多在饭店举行。通过这一仪式孩子不仅作为成年人进入社会,也获得群体的认可。

(三)成熟的象征

回族婚礼形式多样,但基本上都是按照教规来举办。对于新疆回族来说,一般包括提亲、看家道、定茶、插花、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回门等。其中婚礼当天新人要到清真寺或在家中请阿訇念“尼卡哈”,仪式过程大致为新郎把新娘接回家或接回清真寺,阿訇宣读《古兰经》中的相关部分,大意是教导年轻夫妻要严守教律,孝敬父母,要尽职尽责,勤俭持家等。然后阿旬面对证婚人问新郎:“你愿娶她为妻吗?”新郎答“盖毕尔图”(愿娶);再问新娘:“你愿意嫁给他吗?”新娘答“达旦”(愿嫁),双方表示同意,这时候阿訇正式宣布二人结为夫妻。参加仪式的亲朋好友会祝福新人相亲相爱,白头偕老,早生贵子,通过这个仪式,两人才算得到了真主的认可和祝福,才能得到同族人的认可。整个仪式庄重、神圣、喜庆、热烈。

(四)人生的终点

新疆回族人的葬礼比较简单,提倡简单、迅速,一般早晨无常,下午葬,晚上无常,第二天早晨葬,停尸不超过三天,土葬。并将尸体直接放入土中,不得用砖、水泥、木头修建墓坑,不要殉葬品,不立碑。这是因为回族人认为安拉造化人类始祖阿旦,阿旦是由泥土造成,死后仍归于土。回族人还主张众生平等,殓不重衣,一律穿白棉布或白漂布制作的“开凡”, 墓地也是同样大小。安葬后,请人走坟念经40天,前三天、七天、三七、月斋、四十天、百天、周年,均请阿訇和亲人念经,以示纪念。

新疆回族人对待死亡也是受到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认为真主在未造化之前,就定好了死亡,是每一个人不可逃避,也无须逃避的,肉体消失后,精神得到升华,活人对于亡者有埋葬之责,并葬之以礼,活着的人通过宗教仪式和程序向死者致哀,将因死者的离世而受到扰乱的各种关系平衡起来,以维持社会的内聚性和社区的向心力。

三、新疆回族民间艺术及文化内涵

新疆回族的民间艺术中最有代表性、区域性,反映民族心理、情感和文化的当属“花儿”“花儿”又称“山曲子”或“山歌”,广泛流传于新疆西北地区的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新疆的“花儿”是以回族文化为底蕴,以回族大众为载体的民歌形式,就曲调、歌词结构、韵律等元素而言,新疆的“花儿”与河州“花儿”同属一个系统。新疆回族“花儿”代表左右流传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等地的《花儿》、《共产党好比个红太阳》; 流传在焉耆等地的《采牡丹》《山曲子》等,

新疆的“花儿”一般为四句或六句, 有一定的格律,可押韵。“花儿”的歌词多为即兴创作,主要反映百姓日常生活,有男欢女爱的,有祈福消灾的,有表达美好愿望的。新疆“花儿”在语言上还常用方言,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如洋柿子、谝闲传、二娃子、丫头子等方言。现在新疆回族“花儿”, 内容和词句不断丰富,艺术手法更为灵活,形成了地方特色浓郁、艺术特点鲜明的新疆回族“花儿”风格,新疆回族人也在“花儿”这一极具感染力的艺术作品中不断体验着民族感情,不断丰富民族内涵,不断塑造民族性格,不断增强民族的向心力。

四、新疆回族的饮食文化

新疆回族在吸收其他民族饮食特点的基础上,创制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清真饮食体系,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回族人擅长做面食,能做出各类拌面、炒面、汤饭;能做出各式糕点:火烧、酥馍、油炸糕、油香、麻花、小点心、麻叶、油塔子等;擅长制作肉类,创造出了大盘鸡、椒麻鸡、大盘红烧鹅、大盘肚片、丸子汤、牛骨头汤等美食;喜爱喝茶,

茶里再加上红枣、枸杞、桂圆、荔枝、葡萄干、杏干等。

新疆回族还形成了独特的宴席形式——“九碗三行子”,就是宴席上用九只大小一样的碗来盛菜肴,排成三行。九碗一般要有两个羊肉,两个牛肉,两个丸子,两个焖子,中间第九碗,叫水菜,就是带水或者汤的菜。在上菜的时候一般先上四个角的肉菜,再上四个边的菜。在新疆回族民间重大事项如婚丧嫁娶,宗教礼仪活动中,“九碗三行子”是不可缺少的宴席形式。“九碗三行子”为一桌,可招待10人左右,用量适中,客人即吃的满意又不浪费,宴席上没有上位、下位之分,坐在哪个位置上都一样,上菜时也从四个角上菜,公平对待每一个座位上的宾客,同时寄托了主人的美好祝愿,在新疆回族人心中九是最吉利的数字,主人通过“九碗三行子”的宴席形式,为每一位宾客祈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好运。

回族是新疆的重要民族之一,他们在建设和谐稳定新疆的历史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回族文化也是新疆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德克林凯特.丝绸古道上的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4.

[2]陈兆复.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3]黄秉荣.新疆民族风情[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1993.

[4]安尼瓦尔·赛买提.禁忌与维吾尔传统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5]李进新.新疆宗教演变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B968

A

付江,新疆医科大学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俗学。

猜你喜欢
阿訇回族花儿
浅论回族阿訇的社会职能
春天的花儿
把“花儿”留下
《回族文学》2015年总目录
1929年的那次比武
《花儿与少年》的搞笑瞬间
从《家谱》看吉林回族的源流与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