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党的民族工作新重点,积极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学习习近平同志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体会

2015-01-30 02:06孟立军
中国民族博览 2015年10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民族工作

孟立军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深刻认识党的民族工作新重点,积极推动民族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学习习近平同志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重要讲话精神体会

孟立军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习近平同志分别在5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9月28日至29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地分析了目前我国民族工作面临的形势,集中阐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工作的基本思想,是当前和今后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对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民族;教育;发展

一、民族问题的存在决定着民族教育的存在

民族问题是当前世界性的问题。当今世界有2500多个民族,分布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怎么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这是我国和世界上多民族国家民族工作面临的现实和客观环境。

所谓民族问题,是指民族关系中出现的矛盾现象。民族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各民族间的经济关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不同民族享受现代文明发展成果的程度,会形成民族间的差距和差异现象,这是民族问题产生的基本原因和最本质的根源。可见,有民族间的差距和差异的存在,就有民族问题的存在;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问题,基本途径也在于努力缩小和消除民族间客观存在的差距和差异现象。

当前在我国,虽然各民族之间已经建立起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但各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仍然存在,尤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差距仍然存在,因而民族间的矛盾仍然存在。因此有必要尽快解决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问题,这不仅仅只是解决地区间经济文化不平衡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严肃的政治问题,是现阶段改善国内民族关系的关键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民族教育与民族问题具有共生性和共存性。民族教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一方面,它与民族问题的产生相伴随;另一方面,民族问题的发展又为民族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在这个意义上讲,没有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出现,便不会有民族教育这种历史现象;没有民族教育这种历史现象,民族自身的进步、民族共同体从蒙昧到现代民族的演化也不可能实现,民族教育将随着民族的最终消亡和民族问题的最终解决而结束其历史使命。民族发展离不开民族教育,民族教育赖以存在的基础在于民族本身。

可见,民族教育与解决社会主义时期的民族问题紧密联系。民族问题的存在决定着民族教育的存在,因为只有大力发展民族教育,才能增进不同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交流与合作,为建立和谐的民族关系创造条件;才能提高民族地区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缩小以至最终消除民族间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存在的差距;也才能相互支援,相互合作,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繁荣。

发展民族教育是解决社会主义时期国内民族问题的主要途径。

二、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决定着民族教育的长期性

民族问题是一个长期历史现象,只要有民族存在,就会有民族问题存在,民族问题的长期性决定着处理民族问题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对于民族问题,我们的态度不是去“取消”和“淡化”。我国各民族在人口分布、文化和经济等方面兼容并蓄的特点,构成了多元一体格局。因此,忽视、取消民族存在等办法不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办法。那种把多民族当“包袱”,把民族问题当“麻烦”,把少数民族当作“外人”,企图通过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来一劳永逸解决民族问题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我国的民族政策是繁荣各民族的政策。当前,我们面临着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尽快缩小民族地区与其他发达地区经济文化上存在着的差距的历史任务。如果不能尽快实现这一发展目标,不但会延缓民族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影响少数民族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成果的程度;而且还会影响民族地区的社会稳定,危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损害正常的民族关系,破坏国内的民族团结。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民族问题的存在,民族教育工作不应削弱而应加强。振兴民族经济,使民族地区赶上经济发达地区必须依靠民族教育;彻底解决民族问题,安邦治国也必须发展民族教育;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更新,实现民族文化传统的现代化更离不开民族教育,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振兴民族教育。民族教育任重而道远。

三、解决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决定着发展民族教育的艰巨性

解决民族问题最核心的内容在于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地区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而解决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则决定着发展民族教育的艰巨性。发展民族教育,是实现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基础。当前,民族教育在实现民族团结方面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基本国情教育

要做好民族工作,首先要充分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基本国情。民族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水系源头区、生态屏障区、文化特色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集这么多的“区”于一身,足以说明民族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只有了解了这个“家底”,才能真正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才能懂得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做好民族工作的复杂性。

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的团结,是社会主义国家一项十分重要的国策,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实现社会稳定的根本性大计。要充分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也是我国实现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要切实加强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的教育,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把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同心同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要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在当前,民族教育就是要践行民族团结,做加强民族团结的事。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容要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各级各类教育,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知识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大力加强构筑各民族精神家园教育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新的提法。人们不但需要有物质财富充足的物质家园,同时也需要精神财富富足的精神家园。从目前情况看,物质家园与精神家园相比,应当说我们在物质家园的建设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精神家园的建设的任务则远远没有完成,并且显得十分重要和急迫。

民族教育要大力加强构筑各民族精神家园教育,就必须增强文化认同,积极加强培养“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的文化,要向各族人民反复讲,各民族都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各民族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把汉文化等同于中华文化、忽略少数民族文化,把本民族文化自外于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缺乏认同,都是不对的,都要坚决克服。

要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最大限度团结依靠各族群众,使每个民族、每个公民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共享祖国繁荣发展的成果。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双语”教育,推动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有序扩大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接受教育、就业、居住的规模,促使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中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营造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引导各族群众追求现代文明生活。

(三)大力加强反对“两个主义”教育

要加强民族团结,就必须坚决反对大汉族主义和狭隘民族主义,这是我们民族工作中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原则。大汉族主义要不得,狭隘民族主义也要不得,它们都是民族团结的大敌。大汉族主义错误发展下去容易产生民族歧视,狭隘民族主义错误发展下去容易滋生离心倾向,最终都会造成民族隔阂和对立,严重的还会被敌对势力利用。在中国,“两个主义”是基础性的矛盾,要坚持长期关注、长期反对,坚决抑制任何一个“主义”的抬头。因为,任何一个“主义”的倡行,对于国家来说,都将是祸害。靠大汉族主义的心态搞平等是没有结果的,靠狭隘民族主义的心态搞团结,也是没有结果的。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民族团结大局。

反对“两个主义”,既是对民族干部素质的基本要求,也是民族干部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标准。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充分发挥好民族干部的桥梁纽带作用,建立一支政治上强、能力上强、作风上强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当前,在民族干部教育实践中更应当继续坚持和恪守反对“两个主义”的重要原则。

C954

A

孟立军(1953-),男,法学博士,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基地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民族工作
我们的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不工作,爽飞了?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选工作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