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凌远
“能上能下”向谁鸣响警钟?
◎燕凌远
无论是经济组织还是政治组织,只有建立一个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能上能下、有进有出的良性机制,才能保证这个组织的创新与活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官场”中,多见层层推进的“上去”,却鲜见能力不足的“下来”。不仅如此,人们看到更多的是那些被免职官员在“培养干部很不容易”的堂皇理由下的“复出”表演。而党中央审议通过干部能上能下的规定,针对的正是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等问题,这不禁让人眼前一亮,相信更会让不少人振聋发聩。
曾听到这样一个说法,由于反“四风”和反腐败的力度加大,有不少领导干部礼不收了、饭不吃了、红包不拿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该解决的问题也不管了,以所谓表面“干净”掩盖实质“不为”;有的干部认为改革有风险,干事难免出错,害怕主动作为“摊上事儿”,于是便心甘情愿当起“太平官”,心安理得地做个“堂前木偶”,任你群众困难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对此,党中央早就开始关注并从制度上进行约束,此次能上能下的规定出台,正是给“堂前木偶”们加了一根“悬丝”,敲了一记警钟!
有些“南郭先生”,过去或许还可以靠“拖”糊弄群众,靠“媚”取悦上级,靠“推”逃避责任,靠“熬”获取晋升,但现在恐怕不行了。此次党中央审议通过的规定,正是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党的伟大事业,需要的是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甘于奉献的赤诚信仰者与坚定追随者。因此,我们只有及时把那些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并从制度上建立起“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的长效机制,才能永葆党的政治青春和创新活力,才能实现党的奋斗目标,才能引领人民走向未来。
(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