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2015-01-30 01:32:51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理论课教学方法政治

陈 俊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陈 俊

(遵义医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凝聚大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在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对象发生变化导致授课难度增大、教学内容缺乏生活化气息、教学方法单调等问题。为此,高校要从提高教师人格魅力、合理设置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情感体验等方面入手,真正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高校;中国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中国梦集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和共同期盼。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全国人民只有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将自己的“个人梦”与国家的“民族梦”相统一,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充分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最终实现中国梦。新形势下,大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生力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全国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1〕因此,大学生要自觉地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而如何才能使大学生主动地肩负起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使命呢?笔者认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而将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从内心深处感知和认同中国梦,并用中国梦来引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一、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当前,用中国梦鼓舞大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所面临的新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凝聚大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凝聚中国力量。首先,中国梦的提出,能够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大学生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的社会责任提供精神动力和信念支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的前途命运与中国梦是密切相联的,只有祖国强大,个人的理想才能顺利实现;当代大学生要心系国家、心系人民、勇担大任,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发扬光大。其次,中国梦是一种价值追求,是一种共同的理想和信念,其只有得到大学生的感知和认同后,才会激发出他们内心的热情和勇气,进而努力学习、健康成长。再次,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明确建设祖国的责任担当,为他们提供前进的精神动力,而且可以使大学生群体凝心聚力,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开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其只有不断进行内容创新、注入新鲜血液,才能永葆青春和活力。中国梦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来的,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其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中国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彰显了中国梦强有力的感染力,而把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将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

(三)有利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更好地适应和服务于现实的需要。随着中国梦的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新形势下全国人民的新任务。实践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围绕中国梦来组织教学,这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价值的需要。另外,高校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仅可以使其更具时代性,而且能够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力。同时,中国梦的提出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内容、指明了新方向,有利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二、以中国梦引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其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影响着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高低,更关系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问题。当前,高校要将大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其前提条件是必须让大学生了解中国梦、认同中国梦,成为中国梦的坚定拥护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将中国梦主题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中,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正确分析其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对象发生变化,导致教师授课难度增大

当前的大学生以“90后”为主体,他们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教育对象。首先,“90后”大学生生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自我意识强、获取信息能力强、思想活跃、看待社会问题比较现实,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呈现在“90后”大学生的面前,并对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意识产生了很大影响,甚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导致一些大学生学习目的的功利化。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于专业课和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一种意识形态的渗透,而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大学生往往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课学习,以及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能够直接增加就业竞争力的科目上,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够重视。此外,由于大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熟的关键时期,面临着思想困惑、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爱情问题、就业问题等诸多复杂因素,往往会使还未走出校园、涉世未深的一些“90后”大学生陷入迷茫境地,而如何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心理困惑,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人生航向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以上这些因素决定了“90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比较高,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的难度。

(二)教学内容设置不太合理,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目标来设置的。教学内容必须科学、系统、规范,具有生活化气息,符合受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设置还存在着一些不太合理的地方,如教材内容不太合理、教学内容过于概念化和知识化、理论与实践脱节等,从而难以吸引一些大学生的注意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设置不太合理。笔者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为例,该教材由中宣部、教育部组织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进行编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其理论阐述非常透彻、课程体系非常完整、章节分布非常均匀、逻辑结构非常严谨、学习内容非常丰富。然而,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发现该教材有很多概念化的内容,缺少与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的案例分析,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感到枯燥乏味,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完全是一些空洞的理论说教,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教材内容设置过于概念化,使得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要紧扣教学大纲和课本而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能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让学生背记概念和原理。通过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缺乏生活化气息的教材内容,是很难吸引学生的,因此也就难以从心灵上促动学生。

第二,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缺乏生活化气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包括知识传授、理念引导、价值观塑造、人格养成、社会分析等诸多环节和内容,缺一不可,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理论功底扎实、生活阅历丰富,还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实例对教材内容进行恰如其分地论证,以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可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必须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然而,一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侧重于对教材理论体系的阐述,没有很好地围绕大学生所关心的成才、就业、交友、爱情等问题开展教学,而是一味地强调“奉献、牺牲、舍己救人”,忽视学生自我需求的满足,这不仅与“以人为本”这一根本的价值目标不一致,而且也会导致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厌倦情绪。

(三)教学方法单调导致教学缺乏吸引力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教学方法虽然可以将知识点非常直观地传输给学生,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要求教师与学生加强互动与交流,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融通。因此,交互式的教学方法必然会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流模式,教师可以充分采用主题讨论、案例分析、情景剧表演等教学方法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在深化中国梦的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得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实效性得不到提高。

三、推进中国梦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融合

深化中国梦教育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任务,其既是改进和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由之路,也是为实现中国梦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必然要求。高校在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还面临着各种新问题、新挑战,因此,高校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以期把中国梦真正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一)要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是一种“人性化”特点很强的工作,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很高的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来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以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第一,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作为教师首先必须正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对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深刻内涵也要准确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深化中国梦教学中将理论讲得透彻,使学生信服、从心底认同中国梦。第二,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体系。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理论功底深厚,而且要视野开阔,熟练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其只有具备丰富的知识体系,才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解读中国梦。第三,教师要有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有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能够将教材上生硬、枯燥的文字通过自己幽默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理论课的趣味性和新鲜感。总之,高校要提高教师的人格魅力,用其人格的力量来感化学生,使中国梦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让大学生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2〕。

(二)要合理设置教材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和基本内容,其内容的选取与设置直接关系到教学的实际效果。笔者以2013年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为例进行分析。该教材在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中设置了中国梦的内容,并且讲述了中国梦提出的过程,介绍了中国梦的思想内涵,提出了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其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深化中国梦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该教材对中国梦的阐述较为简单,只有几个具体的概念和原则,而缺乏具体的事例,没有把当前社会上与中国梦相关的先进典型人物事迹融入教材内容中,这就使得一些教师在讲授中国梦时只能照本宣科。因此,高校在深化中国梦教学时,需要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既要有理论阐述和概念归纳,还要有鲜活的事例作为支撑,只有这样,才能使高校思政课教材不枯燥乏味,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教学内容要具有生活化气息

思想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只能是一种空洞的说教,难以让人从内心深处信服。因此,深化中国梦教学一定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高校教师在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紧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将其所关心的问题和话题有选择性地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来。首先,要让大学生知道中国梦并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包含了美丽中国梦、公平正义梦、安居乐业梦、和谐社会梦、平安中国梦等实实在在的内容。其次,要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爱情观、就业观,努力学习、健康成长,这是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所需要做的事情。再次,高校思政课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融入当前社会上的一些先进典型事迹,如可以将“感动中国”中的人物事迹融入中国梦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们感受到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奉献自己的力量。总之,高校教师要通过身边发生的鲜活案例,让大学生充分感受到中国梦课堂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气息,从而自觉地将中国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

(四)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开展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既要抓好理论教学,也要抓好实践教学。因此,教师在深化中国梦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要在课堂上阐述中国梦的理论,又要组织大学生参与一些与中国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感知中国梦、感悟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联系,从而将自己的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的共同理想中,进而增强其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精神动力。高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围绕中国梦主题自导自演话剧,让他们在表演过程中感知中国梦;可以组织大学生参观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馆,让他们在参观过程中感悟革命先辈们高尚的革命气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他们深刻领会中国梦的实质;可以开展各种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五)要创新教学方法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所以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很大程度上与单调呆板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不仅是增强教学实效性、改变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的有效途径,而且是实现高校思政课自身价值、深化中国梦教学的必然选择。教师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才能让大学生真正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从内心深处认同中国梦。首先,要通过开展互动式教学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围绕中国梦选取热点问题作为案例,让大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交流与互动中深化对中国梦的理解,如将PBL教学法、TBL教学法充分运用到深化中国梦的教学中,让学生获得一种生动鲜活、真实可信的感受。其次,要运用网络技术增强中国梦教学的吸引力。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充分运用校园网、短信、QQ、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开展中国梦教育;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利用图片、音频、视频资料等,让大学生在声、光、电的视听环境中感受到思政课的魅力,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中国梦。此外,高校教师还要深入挖掘信息资源,及时了解学术界关于中国梦研究的新动向。

(六)要激发情感体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一种知情意行的全面体验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否则其难以取得实效。同样,高校在把中国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过程中也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首先,要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心灵对话,必须要有友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情景交流与对话的基础,教师只有与学生成为平等交流的主体,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使他们愉快地接受中国梦教育。其次,要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同学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朋辈教育更具有隐蔽性和非目的性,朋辈教育者的言行更易于被其他同学所接受。因此,高校要推动和谐同学关系的建立,让同学之间的朋辈教育在深化中国梦教学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7.

〔2〕尹铁燕.中国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讨——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

〔3〕杨伟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责任编辑 芳 晔

G641

A

1009-1203(2015)01-0115-04

2014-12-13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SZK030)。

陈俊(1980-),男,湖北天门人,遵义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理论课教学方法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1:42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学习月刊(2015年6期)2015-07-09 03:54:14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学习月刊(2015年12期)2015-07-09 03:36:56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18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