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学成 王同昌
(1.中共江苏省委党校,江苏 南京 210004;2.河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1100)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和基本方针。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复杂和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从严管党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和紧迫。深入研究从严管党治党的难点与着力点,不断探寻从严治党的路径和管党治党的规律,着力破解管党治党的难题,对于提高管党治党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也是应对执政考验和化解执政危险的必由之路。
(一)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高度重视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法宝。从民主革命时期起,毛泽东就把党的建设视作一件“伟大的工程”。正是靠着这件伟大的工程,中国共产党取得了革命的成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续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进行不懈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新的伟大工程,强调一定要建设好这项工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建设这项新的伟大工程远没有结束。世界上一些大党老党失去执政地位的教训告诉我们,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对于党的执政地位是须臾不可缺少的。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监督党员领导干部,从严执行党的纪律,从严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建设好维护好。
(二)全面从严治党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根本保证。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江苏时首次提出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1]。“四个全面”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这一战略布局的提出,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全面从严治党既立足于“四个全面”的内在逻辑联系,突出了全面从严治党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作用;又立足于管党治党现状,对提高从严治党全面性系统性提出了明确要求,深化了我们党对治国理政和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方向指引,防止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进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应对执政考验和化解执政危险的必由之路。胡锦涛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2]。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了这一论断。可以说,全面从严治党是有效提高我们党应对挑战和化解风险的能力的根本出路。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与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相比,与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相比,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组织建设状况和党员干部素质、能力、作风,都还有不小差距。一些干部得过且过,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不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一些党员干部作风问题比较突出,有的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疾苦漠然置之,甚至欺压群众、侵害群众利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较为普遍的存在,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不仅大案要案时有发生、令人触目惊心,而且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现象较多存在。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做到思想教育从严、干部管理从严、作风要求从严、反腐倡廉从严、制度执行从严,加速形成全面从严治党新常态,才能有效应对执政风险和执政考验。
破解管党治党的难题,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加强对管党治党难点的研究。笔者认为,目前学界对管党治党难点的研究虽然有所进展,但存在一些明显不足:一是不少成果停留在对党的领导人和党的文献中有关论述进行一般性诠释上,对影响管党治党的障碍性因素关注不够,尤其是对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的难点研究比较薄弱,对难点把握不够准确;二是有的研究成果虽然指出了一些难点所在,但所提出的对策建议缺乏可操作性,甚至把中央的要求反过来作为建议提出来,陷入“体内循环”怪圈;三是有的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对策虽然转化为决策的内容,如《党内监督条例》中所提出的一些对领导干部严格管理和监督的要求,但是在实践中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原因是缺乏对如何贯彻这一方针的具体对策研究。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我们在研究中除了继续采用资料研究、个别访谈和专题研讨等传统研究方式的同时,注意采用问卷调查和案例分析等现代研究方式(包括对不同地区、不同单位的群众和党员、不同层次的干部进行问卷调查),以期揭示出管党治党的难点与症结所在。
(一)长期执政容易产生精神懈怠带来的消极影响。长期执政容易产生精神懈怠,这是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因精神懈怠和腐败而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是深刻的。我们党早在准备执政之时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当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曙光初现的时候,毛泽东就预见到党执政后可能会出现的精神懈怠和脱离群众现象,并未雨绸缪,三次向全党敲响警钟: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在望的1944年。该年3月,郭沫若著文《甲申三百年祭》,纪念明末李自成起义三百周年。郭沫若在这篇文章中,总结了李自成起义军由胜利到失败的历史教训:一是骄傲自满,由于“在过短的时期之内获得了过大的成功”,领袖们进城后“似乎都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去了”;二是不能保持革命队伍初起时的优良作风,生活腐化;三是发生宗派斗争。毛泽东对郭文非常重视,告诫全党“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3]P948。1944年 11月 21日,毛泽东致函郭沫若,再次讲到这个问题:“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4]P241毛泽东后来多次提到李自成,就是要警惕300多年前李自成的悲剧在共产党身上重演。第二次是在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预见到党在全国取得执政地位后将面临的严峻考验,提出了“两个务必”的方针。毛泽东在向全会的报告中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他提出:“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5]P1438-1439“两个务必”的提出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忠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和自觉。第三次是在七届二中全会之后,1949年3月23日,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响亮地向世人宣告:“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合格,决不当李自成,不能退回来,退回来就失败了。”[6]P469正是靠着这样一种精神状态,我们党夺取了全国政权,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如果把执政比喻为一场“赶考”,应该说,我们党执政六十多年来考试是合格的。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延长和执政绩效的成功,一部分党员干部产生了精神懈怠和骄傲自满的情绪,想当然地认为,我们党的江山是铁打的江山,根基很牢固,不会因为精神懈怠这样的“小节”而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根基。如果任由这种情绪发展下去,将给党造成致命的伤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的“全党同志必须在思想上真正明白,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地位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长期保持下去的,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结果不只是党的事业不能成功,还有亡党亡国的危险”[7]。因此,如何克服长期执政容易产生精神懈怠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落实从严管党治党任务必须严肃对待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重发展轻党建等错误观念造成的思想障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的战略决策,开启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闸门,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历史意义。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8]P163,能否实现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放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上了大台阶。但也必须看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在一部分党员干部中形成了重发展轻党建的错误思想观念。在一些领导干部眼中,抓党建同抓发展相比要虚一些,不容易出政绩,一年开几次会布置一下就可以了,不必那么上心用劲,认为把经济发展指标搞上去才是最大政绩,因而出现了抓发展与抓党建“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有的地方领导当行政首长埋头抓经济,当了书记后还是埋头抓经济工作,把党的建设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也有一些人认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严治党面临两难选择:过宽没有威慑力,会导致越来越多人闯“红线”,最终法不责众;过严会束缚人手脚,影响工作活力,干不成事,甚至还会影响自己的选票。殊不知,改革开放与从严治党,中心工作和党的建设不是对立的、矛盾的关系,而是统一的不可偏废的关系。任何把从严治党同改革开放、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观念都是错误的。只有党坚强有力,事业才能兴旺发达,国家才能繁荣稳定,人民才能幸福安康。因此,从严管党治党必须破除重发展轻党建的错误思想。
(三)党员队伍规模不断扩张带来的管党治党压力。政党是由党员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组织起来的政治团体。政党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党员。我们党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因此,发展党员成为党组织的首要任务。经过一年的努力,到1922年党的二大时,党员数量增加到近200位。其后党员规模逐渐增长,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党员规模达到近400万,1956年党的八大时,党员规模超过1000 万大关,达到 1073 万人。[9]P393“文革”结束时,党员规模达到3500万。改革开放以来党员规模又获得了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党员规模达到8668.6万。[10]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广大群众的吸引力,也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口数,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大党。8000多万的党员规模,是我们党重要的组织资源,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奠定了组织基础。但客观地说,组织规模的不断增大,也给管党治党带来一定的难度和压力,如何教育、管理、监督如此众多的党员队伍就是一大难题。一部分人虽然入了党,却没有为党做过工作,成为游离状态的“隐形”党员和挂名党员,而且,随着党员规模的快速增长,一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不出来,有的党组织存在空转现象。因此,党员队伍规模的不断扩张带来的管党治党压力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四)干部管理失之于宽、权力监督问题突出。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党的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如果干部队伍素质不高、作风不正,党的建设就不可能搞好。党要管党,关键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严管理干部。多年来我们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干部路线,建立了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这些都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是,在干部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干部管理失之于宽,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长期以来,一些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的“庸”“懒”“散”“奢”现象一直为人所诟病。干部管理工作中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特别是对“一把手”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重选拔轻管理等问题。有的地方对干部管理相关规定执行不严,发现问题该提醒的不提醒、该教育的不教育、该处理的不处理,有的干部身上毛病很多,而且早就有群众不断反映,但那里的党委和组织部门却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也没当回事,让这些人一而再、再而三带病提拔。这些年来,一些干部包括一些相当高层次的领导干部因为违反党纪国法而落马,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管理不严、监督不力是重要原因。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加大治懒治庸治奢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问题,是从严管党治党的重中之重。
(五)制度缺失及制度执行不力产生的制度匡限。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就说过:“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8]P33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强调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走一条不搞政治运动,而靠改革和制度建设的党的建设新路子。[11]P56从1978年到2012年,以中央名义发布了700多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初步形成了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但也要看到,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任务十分繁重,与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还有很大差距。当前在制度建设层面,既有制度缺失的问题,也有制度链条不完整的问题,但最主要的问题是现有制度执行不力,落实不够。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行动的总依据。但一部分党员干部没有党章意识,对党章的相关规定置若罔闻,乃至做出违纪违法的事情。因此,要把制度管党治党作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把党章作为管党治党和党内各项制度建设的基本标准和根本依据,切实增强制度的科学性、系统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实效性。
造成上述难点的症结,既有长期执政容易产生松懈情绪带来的钝力影响,又有既得利益作祟造成的管党治党动力不足;既有把改革开放与从严治党对立起来,担心从严治党会影响社会稳定等错误观念造成的思想障碍,又有体制机制弊端特别是长效机制缺失产生的制度匡限;既有党员主体地位发挥不好造成的监督乏力和党员队伍规模不断扩张带来的管党治党压力,又有干部精神上缺“钙”导致各种出轨越界、跑冒滴漏和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这些难点与症结既是影响管党治党效果的主要障碍因素,又是造成应然与实然之间差距的主要原因。
在战争远去、运动不再的今天,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必须坚持以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基础、以干部队伍建设为关键、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以作风建设为突破口,明确责任主体,走一条既依靠群众又不搞群众性政治运动、既靠教育更靠制度的管党治党新路子。
(一)加强党建考核,明确管党治党的主体和责任。从严治党,首在落实责任。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就难以落到实处。要明确管党治党的主体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党组织的主要负责人。落实管党治党任务,关键是加强党建考核,把党的建设实践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指标体系。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考核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要明确党委(党组)书记的第一责任是抓党建,如果不抓党建就是失职,抓不好党建就是不称职。各级各部门党组织必须落实从严治党责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处理好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除了各级党委(党组)书记要抓党建,党的职能部门,尤其是党的组织部门、纪律检查部门也要承担起党建的责任。组织部门和纪律检查部门要把抓党的建设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切实解决组织部门管得太多而忽视或削弱了对于干部的管理以及纪检部门治党失之于宽等问题,廓清模糊认识,明确责任主体,强化从严治党的责任担当。
(二)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党员作为党的细胞和主体,既是党要管党的对象,又是管党治党的基础。要建立依靠党的基层组织管好党员的制度,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服务党员长效机制,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纯洁性的内在动力。当前最关键的是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要严格按照党章及党内相关制度的规定,定期开展党内生活,凡是无故多次不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进行组织处理。当前,贯彻落实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的党员干部放松思想改造,精神上缺“钙”;有的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批评上级放“礼炮”,批评同级放“哑炮”,批评自己放“空炮”;有的地方搞“一把手”政治,大权独揽,缺少民主与监督;有的党员干部奉行“一团和气”,遇到问题绕着走,不敢批评,缺少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生活与政治生态息息相关,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从严治党,最根本的就是要使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7]党员队伍的数量规模必须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否则就会增加管党治党成本,也难以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当前党员数量的发展不成问题,关键是要提高党员质量。要严把“入口”关,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确保政治合格。对于那些动机不纯、一心想借入党捞好处的人,坚决不能吸收入党。要疏通党员队伍出口,制定党员标准明确细则,对那些丧失党员条件的及时进行组织处理,对那些道德败坏、蜕化变质的坚决清除出党。[12]要严格党员教育和管理,使广大党员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机关头豁得出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做好党员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同时,还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广大党员提供服务,使广大党员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三)坚持从严管理干部,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全面从严治党,重点是从严管理干部。要坚持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使每一个党员干部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做人的重要指导、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和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共产党内,我们党要出问题主要出在干部身上。”[7]从严管理干部,总的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养成,规范权力行使,培育优良作风,使各级干部自觉履行党章赋予的各项职责,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要坚持以严的标准要求干部、以严的措施管理干部、以严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广大干部既勤政又廉政,既干事又干净。当前特别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坚定理想信念。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信马列信鬼神,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心二意,政治上靠不住,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二是严明党的纪律。纪律不严,从严治党就无从谈起。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纪律严明是党的显著标志。从严治党,在纪律上就要从严执纪,视纪律为带电的高压线,视规则为刚性的铁栅栏,认真执行并自觉维护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各方面纪律,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坚决做到不踩黄线、不越红线、守住底线。三是破解监督难题。在监督对象上紧盯正职要岗,破解客体宽泛重点不突出难题;在监督内容上突出“三重一大”事项,破解全面出击顾此失彼难题;在监督方式上注重改革创新,破解监督方法不新效果不佳难题;在监督主体上发挥党员作用,破解党员主体地位缺失难题。
(四)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从严管党治党,加强权力监督制约是治本之策。这些年来,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出现问题的不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行使权力的过程中缺少监督和制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应该以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公开透明、责任到位、制约有效为目标,以机制建设为抓手,构建起由科学配置、程序控制、信息公开、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五大机制组成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其中,权力科学配置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主体的有效途径,程序有效控制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过程的基本保障,信息充分公开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过程的重要抓手,监督多元并举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的必然选择,责任严格追究是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后果的根本手段。为了克服现行权力监督机制方面存在的机构独立性不强、监督效力有限等弊端,必须改革和创新监督机制。在党内监督方面,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当务之急是改革巡视制度和派驻机构。巡视制度在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作用,但迄今尚未常态化延伸到市县以下和所有部门,从而导致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出现相对弱化的态势,建议扩大巡视制度的适用范围,实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全覆盖。为了让派驻更好释放制度威力,建议推行派驻人员垂直管理体制,尽快出台派驻纪检人员的工资、福利发放、工作分工、派驻人员渎职的责任追究等相关配套机制。在民主监督方面,亟需从强化政协的民主监督地位和完善民主监督程序两个方面进行努力。在法律监督方面,建议尽快出台《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对申报对象、财产范围、申报时间、申报程序、申报监督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
(五)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从严管党治党,制度建设是根本。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这既是我们党深化对从严治党规律认识的重要成果,也是当前贯彻从严管党治党的重要着力点。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着力点,一是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目前,在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方面,既有发扬民主不够导致的主要领导独断专行的问题,也有正确集中不够造成的领导班子软弱无力的问题。要着力解决发扬民主不够、正确集中不够、开展批评不够、严肃纪律不够等问题,健全和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要按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规范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以及人民团体的关系,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二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新要求,抓住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以培养造就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三是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主要是围绕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快体制机制改革和建设。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健全改进文风会风制度;完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制度;规范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反对特权相关制度,等等。四是推进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主要包括: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加强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完善纪委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改进中央和省区市巡视制度,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健全和完善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和舆论监督体系,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想腐的教育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1]习近平.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N].人民日报,2014-12-15.
[2]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11-07-02.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书信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5]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7]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强调:历史使命越光荣奋斗目标越宏伟越要增强忧患意识越要从严治党[N].人民日报,2014-10-09.
[8]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1949-1978)[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10]仲组轩.中国共产党党员队伍和组织建设呈现新特点取得新成效[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4-07-02.
[11]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12]王同昌.当前党员退出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习论坛,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