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法典:因应中国情势的关怀

2015-01-30 00:38特邀主持人谢鸿飞
中国法律评论 2015年4期
关键词:情势因应民法典

特邀主持人:谢鸿飞

专 论 Commentaries

中国民法典:因应中国情势的关怀

特邀主持人:谢鸿飞

主持人按

2014年,在几代学人望眼欲穿的期盼中,“编纂民法典”——短短几个字的中央决定终于来临。几十年来,民法学人特别是前辈学人,在焦灼、失落、希望中往还,个中滋味,更与何人说。正如一个真诚的理想主义者沧桑历尽后,眼看着理想实现,对理想还能说些什么?关于民法典本身,我们似乎已经说得太多了,甚至——都说完了。

无论我们有没有意识到,民法(典)都在我们身边,伴随我们从摇篮到坟墓,从衣食到住行,从白天到夜晚。“左手民法典,右手生活。”既然这样,民法典无非社会生活的记载和表达,与社会情势高度相关,必然是常为新的。

民法典都有祖国。没有相同的民法典,只有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虽然人类生活面临很多共同问题,也因此产生出很多相同的解决方案,但很多共同问题的解决方案却并不同,其结果可能截然不同,也可能殊途同归。更何况,每个社会总有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民法典的百年老店,今天还在不断翻新它们的民法典。民法典本身也因而成了一个永恒的法学话题。关于它,人们说了很多,没有说出来的,也有很多。中国这样的民法典后发国家,要说的话当然更多。

关于民法典本身,十多年来,期刊、报纸组织专题讨论,极一时之盛。《中国法律评论》编辑部约请的五篇专论文章,不求严格论证,不拘泥于论述程式,而试图使作者在相对从容的篇幅内,选择某个有关民法典制定的问题,抒发所思所想。文章并不要求作者“价值中立”,也不强求观点首尾一贯。有时,观点之间容有张力甚至冲突,恰好最能体现对复杂世界的真切思考。

本期组织的专论文章,其出发点都是对中国民法典如何因应中国情势的关怀。一是民法典对社会变迁的回应。在“商土中国”,人被“商化”后,民事和商事的区分逐渐模糊,民法典应如何容纳商法?施天涛教授和王涌教授的见解就颇不相同。社会商业化后,公民人文主义向商业人文主义的转型,民法典如何对待人的美德,是谢鸿飞研究员关注的重心。二是中国民法典的技术问题,薛军教授关注的是民法典如何对待很有中国特色的司法解释,于飞教授则关注民法典应该怎样妥当地实现其开放性议题。这些专题都从不同角度,直面中国民法典编纂中的基础性问题,相信能激发我们对中国民法典立法理念、立法技术和细节规则的更多思考。

猜你喜欢
情势因应民法典
紧扣学情巧预设 动态因应助生成——从一次《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同课异构谈以学定教
民法典诞生
突然DPI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向中国东北农业移民的舆论因应
民法典来了
中国民法典,诞生!
民法典如何影响你的生活?
刍议合同法的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刍议合同法的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条件
TPP知识产权规则:高标准保护与中国的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