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山
(甘肃省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办公室,730030,兰州)
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大省之一,天然草原面积居全国第六位,天然草原主要分布在甘南、祁连山-阿尔金山山地、北部沙漠沿线以及黄土高原西北部一带,是全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传统畜牧业生产基地,是黄河、长江和许多内陆河的水源涵养区,也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但由于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以及近年气候变化,加之人口、牲畜数量的增加和对天然草场的不合理利用,导致草原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草畜矛盾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牧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发展水资源平衡分析,提出按照以水定草、以草定畜的原则,到2020年发展节水灌溉饲草料地70.26 万亩(1 亩=1/15 hm2,下同),其中对17.33万亩灌溉饲草料地进行节水改造,新建灌溉饲草料地52.93万亩,达到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和实现牧区小康的目标。
甘肃省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汇处,总土地面积45.42 万 km2,辖 14 个地(州、市)86 个县(市、区)。全省有8个纯牧业县和12个半农半牧县,分布在全省的边远山区和高寒阴湿区,属老、边、少、穷地区,耕地面积24.88万 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4.76%;草原面积19089万亩 (可利用草原17246万亩),占牧区总面积的51.14%。草场类型复杂多样,生产能力悬殊较大。牧区内占地面积最大的草场为山地草甸类,其次为温性荒漠,第三为高寒草原和温性草原。牧区居住着汉、藏、蒙古、哈萨克、裕固、回、撒拉、维吾尔等多个民族,总人口376.57万人,占全省人口的14.69%。
甘肃省牧区气候主要受蒙古高压大陆气候团影响,从半湿润过渡到半干旱和极干旱的大陆气候,垂直分带性十分明显。牧区气温差异性很大。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45.5 mm,且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全省牧区水资源总量137.76亿m3,其中地表水130.68亿m3、地下水7.08亿m3;可利用水资源量53.63亿m3,其中地表水42.81亿 m3、地下水 10.82亿m3。牧区现有水利工程的供水能力10.31亿m3,现状实际供水量7.49亿m3,其中地表水5.68亿m3、地下水 1.81亿m3。按照气候、地貌及地理位置,牧区20个县划分为甘南片、河西片和陇中东部片,详见表1。
表1 甘肃省牧区县分片统计
全省共有灌溉饲草料地44.20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17.35万亩,尚有26.86万亩未达到节水灌溉要求。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635-2002)规定,一只羊消耗标准干草为1.8 kg/d。经分析计算,到2020年甘肃省牧区产草量仅149.54亿kg,适宜载畜量 2276.06万羊单位,而2020年牲畜量将达到3681.18万羊单位,超载牲畜量1405.11万羊单位。每个羊单位需0.05亩的灌溉饲草料地,需新增灌溉饲草料地70.26万亩,其中对17.33万亩灌溉饲草料地进行节水改造,新建灌溉饲草料地52.93万亩。同时,围绕人工饲草料地建设牧民新村,既可使天然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实现自我修复,又能使牧民定居下来,走畜牧业集约化、现代化发展的道路。
按不同水平年农牧业灌溉净定额、灌溉水利用系数进行分析,预测的多年平均状况下2014年、2020年全省牧区农牧业灌溉总需水量分别为17.47亿m3和17.29亿m3,其中,农田灌溉需水量分别为16.30亿m3和14.74亿m3;牧草灌溉需水量分别为0.52亿m3和1.96亿m3;林地灌溉需水量分别为0.53亿m3和 0.48亿m3;果园灌溉需水量分别为0.12亿m3和 0.11 亿 m3。
不同水平年总供水量预测是在2014年供水的基础上,考虑各水平年增长需求和当地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的限制条件,由各水平年在建及规划的蓄引提工程、地下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他水源工程(集雨、污水再利用)组成所能增加的供水能力,分析计算不同水平年不同来水保证率下增加的供水量。根据计算分析,多年平均状况下2014年全省牧区可供水量16.51亿m3,其中地表水13.22亿m3、地下水3.21亿m3、其他水源0.68亿m3;2020年可供水量17.00亿m3,其中地表水13.71亿m3、地下水3.23 亿 m3、其他水源 0.68 亿 m3。
多年平均供水条件下,2014年全省牧区需水量17.64亿m3,可供水量16.51 亿 m3,缺水量 1.53 亿 m3,缺水程度8.66%;2020年全省牧区需水量17.42 亿 m3,可供水量 17.00 亿 m3,缺水量0.51亿m3,缺水程度2.96%。甘肃省牧区不同水平年各分区水资源供需分析,详见表2。
表2 甘肃省牧区不同水平年各分区水资源供需分析
按水草畜平衡理论分析,现状牧区天然草地面积19089万亩,产草量143.78亿kg;旱作人工种草面积120.99万亩,产草量2.09亿kg;灌溉饲草料地面积44.21万亩,产草量3.11亿kg;灌溉改良草地20.53万亩,产草量0.55亿kg。牧区灌溉需水量17.64 亿 m3,可供水量 16.51 亿 m3,缺水量1.13亿m3,缺水率6.4%,现状供水量不能满足牧区灌溉用水需求。2014年牧区共有牲畜3365.85万羊单位,根据产草量计算牧区理论载畜量为2276.06万羊单位,现状超载量为1089.78万羊单位,超载率32.38%,现状草场不足以支撑现状畜牧业发展,草畜也处于不平衡状态。到2020年,天然草地、旱作人工种草和灌溉改良天然草地面积和产草量维持现状水平不变,新建灌溉饲草料地52.93万亩,灌溉饲草料地面积达到 97.14万亩,产草量10.35亿 kg。2020年牧区灌溉需水量17.42亿m3,可供水量16.87亿m3,缺水量0.55亿m3,缺水率3.17%,牧区缺水状况得到显著改善。2020年牧区牲畜数量达到3681.18万羊单位,根据产草量计算牧区理论载畜量3668.96万羊单位,超载量为12.22万羊单位,超载率0.33%,基本实现了不超载,水草畜总体处于基本平衡状态。甘肃省牧区2020年各分区水草畜平衡分析,详见表3。
表3 甘肃省牧区2020年各分区水草畜平衡分析
深入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在综合考虑水草资源承载能力及草原生态保护与牧区经济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按照以水定草、以草定畜的原则确定到2020年全省牧区新增灌溉饲草料地牧草生产能力48527.47万kg,可新增经济效益55806.59万元,考虑0.6的水利分摊系数,可新增经济效益33483.95万元;牧区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可使牧区植被恢复率达到85.30%,林草覆盖率达到55.67%,将有效地控制牧区草地水土流失,提高草地综合生产力,维护草地生态平衡。
[1]郑和祥,李和平,郭克贞,等.内蒙古牧区节水灌溉项目建设模式和运行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水利,2011(7).
[2]农业部.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R].2010.
[3]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灌溉发展总体规划[R].2013.
[4]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水资源综合规划[R].2013.
[5]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水中长期供求规划[R].2013.
[6]盖志毅.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
[7]王建兵.甘肃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草原管理问题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3.
[8]丁佩秋.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制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
[9]包小庆,李振纲.牧区水利研究进展及发展动态[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8(9).
[10]刘小勇.加快牧区水利发展的制约要素与有关建议 [J].水利发展研究,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