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敏
(祁阳县中医医院,湖南 祁阳 4261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简称冠心病[1],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心血管疾病。而冠心病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患者管腔狭窄、痉挛,引发体内机体供血障碍,从而导致患者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而表现的一系列综合征,或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与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后果,直接危及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鉴于此,本文就稳心颗粒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有利依据。详情报道如下。
1.1 基本资料:本文所选的90例试验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接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入选标准:①符合我国卫生部2010年颁布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2];②年龄不宜超过80岁;③患者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研究;④治疗全程均于本院诊治;⑤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者;②猝死但被抢救者;③严重心律失常者;④休克病史者;⑤心、肝、肺、肾功能异常者;⑥精神异常者;⑦严重糖尿病者;⑧不同意研究者。再按照“数字单双号标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45例患者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1.16±4.15)岁。而试验组45例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1.23±4.06)岁。且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疼痛类型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情况比较[n=45,(x-±s)]
1.2 治疗方法
1.2.1 常规组:本组45例患者给予抗凝、降压、扩血管、调节血脂等常规西药治疗[3]。4周1个疗程。
1.2.2 试验组:本组45例患者在常规组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稳心颗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0950026;生产单位: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包装规格:9 g×9袋/盒)冲服治疗。3次/天,1袋/次。4周1个疗程。
1.3 判定标准。①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心绞痛程度、发生频率及耗药量降低五成以上,即视为有效;②不良反应:观察记录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③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心电图改变,ST段和T波下移情况,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连续变量资料采用(-x±s),分类变量采用(%)来进行表示。根据资料的性质分别采用t或χ2检验来进行统计。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高达77.78%(35/45),与常规组53.33%(23/45)相比,优势显著(P<0.05)。而试验组出现4例不良反应,常规组仅出现1例,差异比较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试验组心电图改变情况更为显著,与常规组相比,具有明显差异性(P<0.01)。心电图情况见表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与脑卒中、癌症并称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系指因机体的脂质代谢异常,而引发血液中的脂质,粘沉到原来十分光滑的动脉内膜上,从而在病变成粥样的脂类物质集聚而成白色斑块,而导致人体的动脉腔狭窄,致使血流不流畅,也同时影响到心脏的缺血缺氧,出现一系列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的病症,此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伴随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过重等人群也易发病。冠心病典型临床症状有心悸、乏力、慢性房颤、心慌、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等。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绞痛(冠心病心绞痛)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管腔狭窄、局部脂质斑块堆积,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绞痛综合征,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感主要集中与胸骨后部位置,可衍射至心前区和左上肢,是冠心病中一种极为严重的症状反应。常在患者劳动或情绪激动不稳定时,由各种诱因引发患者体内血小板激活积聚、增强血黏度、血管痉挛形成不稳定性血栓,最终导致冠脉血流降低,病变进展为严重后果,直接危及患者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因此,探讨其临床诊治疗效,具有重要的医学效益与社会价值。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绞痛在我国传统中医中并无专业病名,多将其归属“心痛”、“胸痹”等的中医学范畴。虽无专业中医病名,但本病历来在中医学各大文献中皆有描述,如《素问·脏气法时论》云[4]:“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可见,传统中医在长期的历史摸索与临床实践中,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积累了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实战技巧,俗话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治法当以“通”为原则,标本兼治。稳心颗粒主要成分包括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党参为方中君药,具有生津养血、补中益气之药效,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而黄精为方中臣药,具有补脾益气、控制血压的作用,可辅助党参益气生血;方中三七能直接改善心肌微循环,降低心肌耗氧量;琥珀为方中佐药,具有定惊安神、活血散瘀之疗效,可有效改善血液阻塞情况;甘松为方中健药,具有行气解郁、醒脾定神之功效,可防治心律失常的发生。由此可见,诸药合用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绞痛而言,具备醒脾运脾化湿、阳气易于宣通、痰浊易于蠲化的药理作用,使患者脾运痰湿、血脉调和、气行血通,从而达到改善病情的医疗目的。
本文研究显示: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77.78%与常规组53.33%%相比,差异明显(P<0.05);治疗全程,试验组出现恶心、头晕、腹泻等不良反应人数共计4例,而常规组仅1例,但不具临床差异性(P>0.05),并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轻微症状,故未做任何特殊处理,停药后便自行好转;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ST段下移(0.113±0.010)mV和T波下移(0.077±0.015)mV,明显低于常规组(0.141±0.014)mV、(0.140±0.027)mV,临床差异显著(P<0.01)。由此可见,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确切。所以我们认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给药稳心颗粒,将有助于患者心绞痛的临床缓解,更有助于患者心电图情况的改善,并且还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谓科学有效,安全可靠。与诸多研究文献结论极尽相似。如张文晖[5]“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研究发现:在6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改善心肌供血治疗基础上,再予以稳心颗粒口服治疗,结果显示总有效率高达82.26%(51/62),而不良反应轻微且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稳心颗粒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绞痛疗效确切,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即药物使用安全科学,值得临床推广普及。但介于时间所限,本研究未对本品的远期疗效进行跟踪调查,期望以后有机会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
[1]王红梅.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安全性对比[J].安徽医药,2013,17(7):1228-12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诊断标准[Z].2010-04-29.
[3]舒波,李毅.稳心颗粒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37例[J].中国药业,2013,22(16):102-103.
[4]王银娣,曹云,崔琪,等.稳心颗粒(无糖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脉介入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3,26(7):23-25.
[5]张文晖.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7):1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