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电视媒体大亨传奇之二:神秘的富邦集团与高调的旺旺中时集团

2015-01-29 20:57刘丽黄成刚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1期
关键词:蔡家大哥大富邦

刘丽+黄成刚

王令麟虽然离开了台湾视频业,但他的梦想并没有结束。2006年,剃着小平头的王令麟,站在位于台北火车站左前方的祟圣大楼东森电视台总部门前,周围停满随时准备出发的电视转播车。身形高大的他,俯身向上伸出四个手指,向观众描绘他的媒体王国:“4年后,全世界最大的三个媒体总部,一个在北京,一个在纽约,一个则在台北。”

双蔡媒体家族大比拼

当年,王令麟不但看好台湾数字化视频产业发展前景,还要把台北打造成亚洲地区的视频媒体总部。

然而短短几年,物换星移,曾经意气风发的王令麟身系囹圄,如今在台湾最富有的两个蔡氏家族,却在积极实现他的梦想,抢建“视频媒体王国”,而战火则从有线电视开始向互联网蔓延。

拥有台湾大哥大电讯公司的富邦集团,由董事长蔡明忠成立大富媒体公司,私人出资650亿元,接手有线电视系统商凯擘媒体公司。旺旺媒体集团总裁蔡衍明则派大儿子蔡绍中筹组旺中宽频公司,以765亿元,购并掌握11家有线电视系统的中嘉集团,而背后的操盘手又是王令麟。“王令麟从来没有放弃他的梦想。”一位长期观察他的岛内学者说。

台北市的内湖地区,如今是台湾的媒体行业中心,从瑞光路(凯擘媒体所在地)到民权东路六段的时报广场大楼(中时集团所在地)相距不过1公里,就是两个蔡家相互争夺台湾有线电视龙头的主战场。

不到1公里的路上,两大家族企业拥有有线电视系统超过54%市场占有率,掌控全台湾273万户家庭的电视机,决定近千万人的眼球品味。

两个蔡家为何选在此时,不约而同地抢攻有线电视系统?这场商战背后,隐藏什么样的商机?又将如何影响台湾人的生活?

“两个蔡家卯足全力,都是在抢攻台湾有线电视系统508万户的最后一公里路(全台总家户数约800万户)。”曾任台湾“交通部电信总局”局长,退休后转任台湾有线宽带产业协会理事长的简仁德,心中有清楚的蓝图:“渠道越来越模糊,过去说网络就是王,现在是带宽就是王,谁拥有超级带宽,谁就是王道。”

“简单来说,两家抢的是中华电信之外的第二条超级高速公路。”台湾大哥大电讯公司营运总经理赖弦五,戴着无框眼镜,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这是台湾数字汇流的关键点,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

富邦蔡家,从手机用户超过657万人的台哥大,到拥有购物台、亲子台频道,还将版图进一步推向有线电视系统,市占率已达32%,拥有166万收视户。通过手机和有线电视系统(每户4人),富邦蔡家就可以影响千万人,左右台湾将近一半人口的眼睛、耳朵、鼻子,将他们想看、想听甚至是所想得到的,送到他们面前。

富邦蔡家:通吃上游到下游

蔡明忠很在乎这场竞赛。凯擘董事长郑俊卿透露:“数字汇流的新媒体,是大董(蔡明忠)的最大梦想。”每两周,蔡明忠会花上半天时间,来到瑞光路的凯擘媒体办公室,与主管们讨论凯擘的未来布局。“经营压力很大,因为大董随时盯得很紧。”

“蔡明忠真正在意的是数字汇流的运输渠道。”中华传播管理学会理事长赖祥蔚认为,蔡明忠的企图一直很清楚:现在,他动摇不了中华电信的宝座;但从有线电视系统绕道,抢进用户的最后一公里路,就有机会用宽带以更快速度,达成“四屏一云”的目标。

所谓“四屏一云”指的是,只需要一个帐户,就可以通过手机、电视、电脑和平板电脑,从云端双向获取资讯或传输内容。

而这只是富邦集团在三网汇流布局的网络篇而已。富邦旗下的台湾大哥大电讯,由于渠道布局、营运策略得宜,声势大盛;近来不但被包括麦格里、野村等外资券商列为电信股投资首选,预计将可超越中华电信成为电信获利王。凯擘、台固的有线电视收视户合计超过170万户,市占率超过22%,稳坐台湾最大有线电视系统台宝座。

不只如此,富邦集团旗下还有momo电视购物台三频道、momo实体渠道,以及已有稳定收税率的momo亲子台;台湾大哥大已经与富邦一起筹设10亿元文创基金拍摄电视剧。凯擘也与三立、民视、中视合组电视公司跨足内容制作,开拍偶像剧,并筹建新公司,制作可在平板电脑、手机上播放的微电影。换句话说,从最上游的内容制作到最下游的渠道一把抓,富邦集团董事长蔡明忠可说是全台配备最齐全的媒体大亨。

关于台湾富邦集团的发家史和主要事业版图,《海峡科技与产业》杂志早有详细介绍。这里要补充的是,富邦集团在1997年2月与台湾太平洋集团旗下的太平洋电线电缆公司、长荣集团、宏碁电脑公司、大陆工程公司、国巨公司、通用电话电子(GTE)等企业共同筹资成立太平洋电信公司,其品牌为“台湾大哥大”,经营手机业务。1998年6月,因台湾一家既有电信商太平洋电话工程公司提出商标侵权控告,太平洋电信遂改名台湾大哥大公司,2002年2月取得第三代移动通信(3G)执照,成为上市公司。

自2001年以来,台湾大哥大先后收购了泛亚电讯、东信电讯、台湾固网、台湾电讯、华友时代等电信、网络、有线电视企业,成为台湾首家完成“三网合一”的企业,富邦集团通过股权收购方式,成为台湾大哥大第一大控股股东。

2009年9月,台湾大哥大并购凯雷集团旗下有线电视系统商凯擘,取得凯擘110万用户与东森电视、超视等10个频道代理权,凯雷集团则取得台湾大哥大15.5%股权。到2013年底,台湾大哥大用户数达到723万人,在台湾移动通讯市场占有率约25%,仅次于中华电信。2010年11月,台当局“国家通讯传播委员会”(NCC)批准富邦集团蔡氏兄弟以新台币650亿元收购凯擘公司股权。

凯擘公司既是台湾一家有线电视多系统业者,旗下拥有13个系统台及116.78万用户,其在台北市经营大安文山有线电视台、新台北有线电视台、金频道有线电视台、阳明山有线电视台,在新北市经营全联有线电视台、新唐城有线电台、大新店民主有线电视台(合作伙伴),在桃园市经营北桃园有线电视台,在新竹市经营新竹振道有线电视台,在台中市经营丰盟有线电视台,在彰化县经营新频道有线电视台,在台南市经营南天有线电视台,在屏东县经营观升有线电视台、屏南有线电视台(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一家互联网供应商。2012年9月,凯擘推出新一代大宽带同轴电缆及光纤上网服务。

旺旺蔡家:拥有媒体的影响力

与富邦集团相比,旺旺集团不过是近年才发迹的后来者。《海峡科技与产业》杂志曾对旺旺集团掌门人蔡衍明凭借仙贝米饼这样的小食品在大陆的发家史,以及后来回台湾收购了原本属于国民党党产的中时媒体集团,旗下包括《中国时报》、《工商时报》、《时报周刊》、中国电视事业公司、中天电视公司等媒体机构在内的过程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再重述。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蔡衍明曾试图以30亿美元取得东森电视台40.32%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最终未果。2008年接管中国时报传媒集团后,立即成为电视媒体大亨之一,拥有中国电视事业公司(简称“中视”,与“台视”、“华视”并称为台湾的“老三台”)的中视主频道、中视新闻台、中视生活台、中视美洲台等频道,以及中天电视公司(卫星电视台)旗下的中天新闻台、中天综合台、中天娱乐台三个台湾境内频道及中天亚洲台、中天北美台两个境外频道,收视用户95万户。

之后不久,蔡衍明又以私人身份成为了香港两家免费播放电视台之一——亚洲电视的大股东,并创办了重点报道大陆内地消息的《旺报》(Want Daily)。

2010年10月,蔡衍明曾试图花费24亿美元,从韩国私募股权基金安博凯(MBK Partners)手中购得台湾岛内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之一中嘉网路60%的股。这件事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因为交易一旦成功,蔡衍明不仅得到中嘉网路的传统有线电视业务,还包括它结合有线宽带上网推出的网络电话电视的“三网合一”服务。

中嘉网路系由台湾和信集团辜氏家族与澳大利亚媒体大亨默多克(Rupert Murdoch)新闻集团旗下所属的星空传媒合资创立。2007年星空传媒因故退出,将股权以15亿美元低价转让给安博凯基金。

中嘉在台北市经营长德有线电视台、丽冠有线电视台、万象有线电视台,在新北市经营新视波有线电视台、家和有线电视台,在基隆市经营吉隆有线电视台,在桃园市经营北健有线电视台,在台南市经营三冠王有线电视台,在高雄市经营庆联有线电视台和港都有线电视台,拥有近百个有线电视频道,130万有线电视用户,在台湾的市场占有率为25%。

中嘉还通过旗下中嘉宽频公司,自2002年率先推出“bbTV”数字电视服务,利用数字机顶盒的人性化操作介面,收视户在家中就可以享受到包括国际知名频道所播送的高清晰节目内容、互动随选视讯影片及电视网路购物平台等多样化的服务。

蔡衍明看中的其实是中嘉网路已有的20万宽带及其它数字产品用户。这样,可以将旺旺蔡家的媒体集团,从报纸、杂志、有线和无线电视频道,跨足到互联网视频,上、中、下游垂直整合。

作为事业经营者,蔡衍明是个成功企业家,他让一片片旺旺的米果,深入大陆每个地方,五毛一元地赚到人民币,进而成为台湾首富,资产超过2500亿元。

作为朋友,蔡衍明在东森集团总裁王令麟在身陷囹圄前夕,因他说出“怕职工没人照顾”一句话,而买下友联产险;又在前“政务委员”朱云鹏的拜托下,成为第一个回来挂TDR(台湾存托凭证,又称“第二上市”,指该企业已经在海外上市,另外在岛内申请上市)的台商,自己不仅倒贴,还因此少赚70多亿元,他也义无反顾;更因为余建新(前中国时报董事长)的一句话,“你相信我,不要做实地核实”,让原本只要买电视的蔡衍明,买下中时报系,也因为这些朋友,让他卷入媒体战的漩涡中。

然而,作为媒体老板,蔡衍明不改其好斗的性格,只要谁批评他,就跳出来跟谁斗,导致其接连树立一个个敌人。成也媒体,败也媒体。这位心直口快的报老板,却还是猛买媒体,还要投资他认为破坏他形象最厉害的《苹果日报》,理由是“要让他们认识我,慢慢导正我的形象。”

数字汇流下的媒体大战

从2002年底,台当局便开始推动有线电视数字化,2011年宣布为“台湾高画质数字电视元年”,2012年又开始推动媒体行业“数字汇流”。双蔡家族展开媒体大战,除了“渠道”外,也正整军进入“媒体内容”业,最终目标是建立起数字汇流的生态系统,从节目制作、平台到实验渠道,都掌握在自家集团手中。

曾在贝尔实验室研究最尖端电信技术的凯擘董事长郑俊卿意气风发地宣布:“我们凯擘要投资30亿元,建立有线电视的光纤化,还要拍摄HD(高清晰度)偶像剧。”

掌握媒体的旺旺蔡家也承诺将投资70多亿元,为每家用户装设数字机顶盒。旺中宽频董事长特别助理蔡育培坦承,旺中看好的其实是在原始视讯服务外,可以创造出来的业务,其中又以电信这块饼才是最大的,下一步,旺旺蔡家就要进军视频电话领域。

这两条发展之路到底谁有优势?中华传播管理学会的赖祥蔚形容,这条超级高速公路上,媒体产业是“客车”,车上的人舒不舒服会有感觉,而电信渠道只是负责送内容的“货车”。他说:“今天,蔡明忠想的是货车生意,负责把货快速送到家;蔡衍明想的却是客车生意。”但不论是“客车”或是“货车”生意,在数字汇流的时代,都是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曾任台当局“金管会主委”的经济学者施俊吉,原“退隐”在中研院做学问,为了这波购并潮又重出江湖。15年来,施俊吉和有线电视系统业者讨论不下300场,他从有线电视系统台公开的财务报表一家家搜集统计,发现毛利高得吓人,以系统经营者年平均营收为6.2亿元新台币,全台湾电视系统商的总营收为372亿元,总毛利为156亿元,获利率高达42%。

举例来说,富邦蔡家目前拥有166万收视户,若以平均每月500元收税费计算,每个月的现金流高达8.3亿元。以30%到40%毛利,每月就有超过3亿元收益,一年获利更超过36亿元,这还不包括额外的上架费和广告费。

“这根本是高度赚钱的产业。”更令施俊吉忧虑的是,收视户在购并过程中被一再转卖,从10余年前每户1.5万元,6年前外资入侵后已到3.5万元,如今双蔡积极布局之际,更被哄抬到超过6万元一户的“数字游戏”。

事实上,炒作有线电视的金钱游戏,几乎每5至6年就上演一次。以凯擘前身东森媒体科技为例,2006年王令麟以460亿元台币脱手,接手的外资凯雷集团,不过5年之后,就以650亿元出场,净赚190亿元。

台湾世新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陈清河透露,现在还有很多小系统台等着待价而沽。“毛利高,加上脱手容易。他们只是高度运用财务杠杆来获取暴利。”施俊吉眼见2016到2017年间,恐怕又会出现一波购并潮。

台湾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公会理事长汪威江,原本是演了一辈子戏的老演员,后来自己也成为频道商,看尽有线电视系统玩的戏码。如今他坐在同样位于瑞光路的办公室,回想曾经拥有“戏剧王国”美名的台湾,却怎么也想不起来最近有哪些好作品。“现在大家都是在做生意人,企业家和财团经营媒体,把其当成获利工具,没有人思考如何从节日内容做努力。从电视频道到系统渠道都是如此。”

双蔡家族不断扩展势力,看在中华电信眼里,犹如大军压境。最近两年,同属系统渠道商的中华电信台湾北区电信分公司,在副总黄子汉的调整下,用户数每年增加20万以上,2012年更冲破106万户,在大型有线电视系统商的夹击中,逐渐找出自己的生存之道。接下来,要把更多互动内容服务带到多屏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提供跨平台服务。

在数字汇流的世界里,企业跑得比台当局更快,两个蔡家都想要在电信媒体王国中称王。谁掌握台湾视听,就握有无尽的金流。根据国际电信联合会的估算,数字化平台每增长10%,就会带动GDP约0.75%到1.38%的增长率,平均增加台湾个人所得约1291元新台币。这带动的不仅是经济提升,也带来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模拟视频的关闭,超级频宽将释放出更多频道视讯服务平台,让消费者行更多的选择、更好的影像、更多的科技创新。

猜你喜欢
蔡家大哥大富邦
火星是个大哥大
招牌
“大哥大”史话
一体化交通,剪裁出重庆最好的“西装料”
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开发 蔡家组团:一座新城在崛起
长大了怎么得了等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