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及应对

2015-01-29 13:26张彤
2014年36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挑战

作者简介:张彤(1989-),女,甘肃景泰人,硕士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摘要:网络的迅猛发展,在以惊人的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们的认知、生活、交往方式,为人类开启了一个广阔的领域、这个广阔的领域,因其独特的迅捷性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的挑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针对网络发展对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的冲击,应从加强网络媒体阵地建设,加大网络信息监管力度,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等方面为着力点,采取措施,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搭上“网际动车”,确保在网络空间各种意识形态的激荡争夺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对策

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地位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是代表和维护统治阶级或国家利益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不受侵害或威胁,保持稳定健康的状态。我国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又反映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民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会造成国家政治信仰、价值观念和思想道德规范的混乱,进而影响国家政权、社会秩序的稳定,从根本上威胁到国家安全。网络的发展,一方面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成为我国意识形态传播的新工具,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的网络渗透也冲击着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因此,在网络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使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建设搭上“网际动车”,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与各种意识形态的激荡争夺中立于不败之地,是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时代课题。

一、网络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认知、生活、交往方式的同时,也在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精神追求。网络对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超越国家、民族、性别、语言、年龄差异和限制的迅速传播, 加剧了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的交锋碰撞,使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加尖锐复杂。

1.网络信息多元化消解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力

互联网传播的开放性、无中心性和多元化,使网络成为各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竞逐的主战场。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无时无处不在传播扩散,造成人们信息选择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和迷茫。尤其是一些偏激甚至与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相对立的言论、观点、声音在网上的高速扩散蔓延,混淆视听,会影响到民众正确思想与观点的养成,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产生直接冲击,加大我国社會主义意识形态被民众接受并信仰的难度。再加上西方发达国家在互联网世界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他们在互联网上大肆宣传资本主义价值观,打着宗教、人权、民族、民主的幌子, 散播反华、反社会主义、反政府言论,放大并刻意曲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和腐败现象,抨击我国现行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渐渐地会使浏览者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以致认同和依赖。而在不知不觉中使我国网民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受到瓦解,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认同受到削弱。这种影响还会随着网络覆盖面的日益扩大呈现出不断加深的趋势, 使我国网民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受西方同化的危险形势愈加严峻。

2.网络信息开放性冲击了我国意识形态的控制力

我国传统的意识形态构建方式采取的是一种典型的集中统一的、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模式,具有权威性、单向性、导向性和强制性等特点。在过去信息传播相对封闭的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建构者掌握着信息的筛选和传播的绝对控制权,民众作为意识形态的接受者,是处于信息占有的劣势地位,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几乎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意识形态信息的传播载体和受众都相对较易控制, 能够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中的主导地位。而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和交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网络的开放、即时、交互、自由特质,打破了从前媒体自上而下的纵向状态以及信息收发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过去牢牢掌握话语权的权威者现如今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发言人,以往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消费者成为了信息的制造者、发布者、传播者,人人都成为了“新闻发言人”。以往处于边缘地位的难有机会散播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时代也获得了极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一些社会思潮利用现阶段我国出现的诸如贫富差距、官员贪腐、社会不公等问题,借助网络平台公开地或隐晦地抨击社会主义,歪曲党和政府的形象,制造思想混乱,危害着社会稳定。尽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者可以将大量包含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放置到网络上,但是由于网民有自主选择信息的权利,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吸纳信息,网民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会淡化和削弱主流意识形态建构者的控制力。

3.网络文化入侵弱化了我国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党的思想基础。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网络文化的冲突呈增长趋势,西方价值观逐渐渗透到人们的思想当中,导致一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扭曲,对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构成严重的挑战。互联网起源于美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仍然控制着核心技术的信息网络,对整个网络信息传输系统有绝对的控制权。伴随着“网际动车”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观、价值观、民族观、文化观等传播至世界各地,会对发展中国家的价值观、思想文化带来巨大冲击。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直是西方文化渗透的重点,特别是我国青少年网民是他们的重点对象,他们利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以及英语的文化语言优势,向我国渗透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大肆诋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西方网络文化渗透和信息霸权影响下,一些人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的目标,有的人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成为了“西化”的俘虏和仆从。[1]

二、运用网络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对策

习近平同志在8.19重要讲话中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2]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灵魂和核心,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乎政党、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面对网络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按照“趋利避害, 为我所用”的方针,主动出击,积极应对。

1.加强网络媒体阵地建设,增强我国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面对复杂的网络世界,应该加强社会主义意识意识形态在我国的主导地位,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构建以政府网站为核心,以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网站为依托,以地方网站为补充的网络阵容,形成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合力。政府网站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平台,是服务民众、增加信息透明度、塑造阳光政府形象的窗口。政府网站应加强服务网民的意识,以贴近群众的大众语言,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搭建政府与民众沟通的互动平台,公开政务信息,公布政府规划,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广纳民意,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以民为本的一言一行中,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主流媒体网站的建设应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骨干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神内核和新闻传播学相结合,把握理论宣传与民众利益诉求的契合点,开办栏目论坛,与民众就社会热点进行讨论分析。面对突发问题,及时正确疏导群众情绪和态度,并把政府处理态度、处理办法、处理成效及时反馈,让广大网民和群众能够第一时间知晓事实真相,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网上误传、歪传。地方网站要紧紧围绕意识形态安全主题,设计生动活泼,融思想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网页,当地的政治事件,当地的政治信息,分析意识形态的趋势。每个网站之间相互支持, 协调一致,既要宣传党的主张,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多看主流,多看正面,不受支流、阴暗面的影响,对于错误的言论和观点进行分析和批评,帮助群众明确分界线,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与其他意识形态比较、竞争中的话语权。

2.加大网络信息监管力度,构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网络生态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网络传播秩序的建设,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措施,逐步建立起网络信息管理的基本框架,对遏制网络中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肆意泛滥,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网络中的防范能力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网际动车”高速发展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出的新要求,我们既要积极构筑防线,又要加强攻势,做到攻守兼备。要继续加强对网络的信息管理,通过必要的技术、管理、法律防范各种有害信息在网络中传播,引导网民文明上网。要健全网络信息技术监控体系,及时准确把握网上意识形态的新动态,做到早研判、早处置,防患未然。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意识形态网站建设力度, 有效利用网络空间,提高正面宣传的质量和水平,切实做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宣传、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就宣传、道德模范的典型宣传、中国梦的宣传,在网上唱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旋律。此外,在加强对内宣传的同时,更要加强对外宣传,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扩大我国意识形态网络的覆盖范围和对外的影响力、感召力。

3.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为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丰厚滋养

文化作为民族的血脉,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精神基因”,它与意识形态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涵,而社会主义文化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在网络背景下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大力发展先进、健康的网络文化,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完善和发展。一方面, 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要求,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在发展网络文化的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使网络成为传播主流价值 凝聚奋进力量,促进社会正气,塑造良好的表达渠道渠道。另一方面,要使用新技术创新文化的传播方式,不断充实和完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内容和来源,使用高新技術作为一种新的引擎,促进文化软实力,加快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成果数字化网络化步伐,[3]推动文化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融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融合,开创具有中国风格、民族特色的网络文化,满足群众多样化和个性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与此同时,鉴于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渗透,也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化, 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积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解释好中国特色,展示中国的文化魅力,让世界看到中国、了解中国。(作者单位: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明飞著.网络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11.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105.

[3]赵峥.信息网络环境下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12(9).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挑战
大数据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构论析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大数据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探析
叽咕乐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