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潘骏(1975—),男,汉族,江苏省镇江市,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基金核算二科科长,会计师,本科,单位: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研究方向:社保基金管理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摘要:本文立足于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的具体内容,分析了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现状,解析了“三公”经费管理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结合笔者多年相关工作经验,提出了规范管理制度、严格会计审核、建立系统的预算管理制度等提高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希望能为探求当前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提供部分理论支撑。
关键词: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分析
前言: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工作逐步深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消费档次不断提高、消费名目日益繁多、公款旅游、公车购置费超标等问题仍然大量存在。因而,如何提高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水平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的“三公”经费
“三公”经费是指事业单位公车购和运行费、因公出国经费以及公务招待费用。它是我国事业单位得以正常开展日程工作的坚实后盾。
二、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现状
近年来,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不够科学、会计审核不够严谨、预算管理水平低等因素导致了铺张浪费现象在我国事业单位大量存在,不利于我国政府全面提升其公信力。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公车购置和运行相关费用超标现象凸出。一些事业单位公车配备数量与配备标准均存在严重超标。当前按照领导人数进行公车配备的方法导致了公车配备数量大大超过了编制数量。甚至部分事业单位无视公车配备标准,大量配置豪华型轿车。再加上公车管理制度和油价等因素影响,公车运行、维护费用与预算金额出入较大。第二,事业单位公务招待费用大量超标。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受铺张浪费、腐败、奢侈等不正之风影响,不断提升公费招待的档次,造成公务招待费用大量超标。第三,公款旅游大量存在。部分事业单位纵容单位干部通过考察、学习、进修、培训等名义进修观光和旅游,然后将他们的旅游费用列入考察费、学习费、进修费、培训费范畴。
三、“三公”经费管理中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
目前,滋生我国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的管理现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第一,预算管理制度相对落后。比如,近年来才加强了“三公经费”科目核算的管理和预算外资金控制力度等。第二,“三公”经费管理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如:审计部门对“三公”经费的监督不够严格、“三公”经费问题惩处措施模糊,惩罚力度有待加强等。第三,“三公”经费信息相对封闭。如:“三公”经费公开内容缺乏明细支出、“三公”经费统计方法不够科学、“三公”经费公开时间与形式未能统一等。第四,“三公”经费会计核算不够严谨。如:公车管理本制度不够合理、因公出国审批管理不够严格、公务接待审批程序过于简化等。
四、如何有效管理“三公”经费
(一)规范管理制度
1、全面落实事业单位公车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用车社会化改革或者对公务员用车进行一定的货币化补贴。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减少公务车购置费,另一方面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公务车运行费。
2、积极推进“公务卡支付”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将公务接待管理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不断细化,通过推进“公务卡支付”、“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为公务招待消费有据可查提供有利条件,促进公务消费制度得以有效执行和全面落实。
3、严格政府采购管理。通过政府采购,不断加强事业单位采购相关管理工作,在大宗商品采购、计算机設备、会议培训、印刷、办公场所改建等选择上坚决采用公开招标的形式。
4、狠抓因公出国或者出境审批相关管理。一方面,加强因公出国审批的集权,优化和完善相关审批环节,全面提升因公出国审批门槛。另一方面,严格审查事业单位因公出国人员的日程安排、具体考察内容等,坚决抵制以出国考察之名进行出国旅游。
(二)严格会计审核
1、强化“三公经费”会计核算科目。近年来,我国大多数事业单位均存在把“三公”经费支出到非“三公”经费会计科目的操作,严重违反了《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条例》。将“三公经费“加入会计核算科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违规操作,并能将“三公”经费支出更加真实、有效的反映出来。目前南京市财政采取有力措施强化了“三公经费”会计核算。
2、规范财务处理标准。在“三公经费”这一会计科目增设的过程中,必须将其账务处理相关规范与标准明晰化。具体而言,所有符合条件的“三公”经费支出都应当在“三公经费”下进行核算,杜绝一切将“三公”经费列入其他会计科目下面的违规操作。这就要求相关设计部门在对事业单位进行审计的时候,一方面加强“三公经费”这一特殊会计科目的审计力度,另一方面狠抓原始凭证审计环节,从而有效遏制将“三公”经费列入其他会计科目下面的违规操作。南京市财政就采取了不定期对各级预算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的方法。
(三)系统预算管理制度的建立
1、引入科学的奖惩与考核制度。科学的奖惩与考核制度的建立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预算绩效管理意识的建立。因为各事业单位工作成效与其“三公”经费存在一定比例关系,所以根据事业单位“三公”经费具体执行情况来考核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要求在对预算事业单位展开绩效考核的时候,综合考虑该事业单位工作成效与其预算执行状况。第二,明确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超支相关惩罚细则,强化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执行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2、强化预算编制。首先,应当不断细化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相关科目并及时增加明细科目,科学制订各事业单位预算执行标准与额度,为顺利开展财政监督工作提供有利条件。然后,还应当重视零基预算编制法的使用。事业单位预算部门在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应认真仔细填写相关预算申请资料,并及时交由预算管理部门进行审批。最后,还应当将事业单位下属经济实体,下属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收入一并纳入预算管理之中,对其进行统一、整体、有效的预算管理,成功避免事业单位预算挪用或者挤占的情况出现。
(四)多元化监督机制的建立
社会民众毫无疑问是民主监督众多渠道中最为根本和广泛的主体,因此是多元化监督机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必须将其巨大监督力量有效发挥出来。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公开、及时、透明的“三公”经费相关公开制度。具体要求如下:第一,不断细化和丰富“三公”经费具支出与明细。第二,将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具体执行情况的公布形式与公布时间进行统一,有利于社会大众公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南京市预算单位的“三公经费”就采取了定期报告的办法。
与此同时,还需要我国各级审计局深入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具体环节,最大化的发挥设计事前控制的功能,有效监督预算编制,确保预算编制的规范性、合理性与科学性。另一方面,审计局还应监测各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执行具体情况,及时发现铺张浪费等不良作风。再者,还需要对事业单位“三公”经费预算执行效果展开追踪和问责工作,优化行政问责相关机制,加强绩效评价。南京市还引入了纪检监察监督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过于松散、监督机制有待健全等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求相关工作者立足于我国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现状,认真分析其产生原因,从规范管理制度、严格会计审核、建立系统的预算管理制度等方面出发全面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水平。(作者单位:南京市社会保险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1]丁爱霞.“三公”经费问题的原因对策浅析[J]. 现代商业,2013,06:116-117.
[2]吴君. 行政主管单位如何加强“三公”经费的管理[J]. 商业经济,2014,19:46-47.
[3]于中元. 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4.
[4]周浩.“三公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交通财会,2012,06:35-38.
[5]徐以平. 事业单位“三公”经费管理初探[J]. 中国总会计师,2014,0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