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电化学着色膜层颜色控制方法

2015-01-29 02:14李梦然鞠洪斌薛永强夏晓艳崔子祥
电镀与环保 2015年3期
关键词:电位差着色电流密度

李梦然, 鞠洪斌, 薛永强, 夏晓艳, 崔子祥

(太原理工大学 化学化工学院,山西 太原030024)

0 前言

不锈钢的着色方法主要有两种:化学着色法和电化学着色法[1-3]。化学着色法的着色温度较高,污染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该方法正逐渐被无毒无污染的其他着色方法替代。与化学着色法相比,电化学着色法具有污染小、着色温度低的优点[4],有些工艺甚至可以在室温下进行。但工件不能太复杂,否则会因电力线分布不规则导致色彩的均匀性差;此外,颜色控制手段单一,颜色重现性不够理想[5-6]。针对此类问题,本文从膜层颜色控制和膜层均匀性出发,旨在探求一种颜色控制和膜层颜色均优良的电化学着色方法。

1 实验

1.1 材料与试剂

304 不锈钢,型号为0Cr18Ni9,尺寸为30.0 mm×70.0mm×0.5mm;雷磁213型铂电极(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BK-POLR 型偏光显微镜(重庆奥斯特光学仪器有限公司);KQ5200DB 型超声波发生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UNIT56D 型数字万用表(优利德集团有限公司);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1.2 工艺流程

1.2.1 电化学着色

1.2.2 超声波电化学着色

1.3 主要工序说明

1.3.1 除油

除油液的组成为:NaOH 80g/L,Na2CO350 g/L,Na3PO4·12H2O 40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g/L。除油温度为75~85℃,除油时间为15min。

1.3.2 活化

活化液采用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活化时间为5min。

1.3.3 着色

着色液的组成为:CrO3100~239g/L,H2SO4165~350g/L,其他添加剂。

电化学着色和超声波电化学着色的颜色控制采用三电极体系,以铂电极为测量电极,以不锈钢工件为工作电极,以铅板为对电极。通过数字万用表测得的不锈钢的着色电位来控制膜层颜色。电化学着色的三电极体系及超声波电化学着色的三电极体系,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电化学着色的三电极体系

图2 超声波电化学着色的三电极体系

1.3.4 坚膜

坚膜液的组成为:CrO3250g/L,H2SO42.5 g/L。温度为室温,时间为5 min,电流密度为0.23 A/dm2。

1.3.5 封闭

在质量分数为1%的Na2SiO3溶液中煮沸10 min后即完成封闭处理。

1.3.6 干燥

采用天津泰达101-1A 型鼓风干燥箱,在80°C下干燥5min。

2 结果与讨论

2.1 电流密度对膜层颜色的影响

在着色时间7 min,着色温度60℃的条件下,研究电流密度对膜层颜色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电流密度对膜层颜色的影响

由表1可知: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膜层颜色的变化规律为灰→蓝→绿→黄→紫。当电流密度小于0.2A/dm2时,不锈钢彩色膜表面的光亮度优异,基本无腐蚀现象。但是当电流密度增大时,不锈钢会发生强烈的腐蚀现象,此时出现的灰色是强烈腐蚀后的颜色,而非正常的电化学着色的颜色。因此,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电流密度应不大于0.2 A/dm2。

2.2 着色时间对膜层颜色的影响

在电流密度0.005A/dm2和0.030A/dm2,着色温度60℃的条件下,研究着色时间对膜层颜色的影响,结果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着色时间对膜层颜色的影响(0.005A/dm2)

由表2和表3可知:不锈钢表面彩色膜的颜色随着色时间的延长而变化。不同电流密度下膜层颜色的变化规律均为棕→蓝→黄→红→绿。这与化学着色时的颜色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当电流密度不同时,相同时间下的膜层颜色也是不同的。

表3 着色时间对膜层颜色的影响(0.030A/dm2)

2.3 着色温度对膜层颜色的影响

在电流密度0.1A/dm2,着色时间10min的条件下,研究了着色温度对膜层颜色的影响,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着色温度对膜层颜色的影响

由表4可知:着色温度的变化对膜层颜色的影响很小。当着色温度逐渐升高时,得到的膜层颜色是固定的,而且在0.1A/dm2下不锈钢表面不会发生腐蚀现象。

电流密度、着色时间、着色温度是影响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主要因素。其中,电流密度影响不锈钢表面的光亮度,电流密度过高时会发生腐蚀现象,使光亮度下降;着色时间起控制颜色的作用,着色时间不同,彩色膜的颜色不同;着色温度对电化学着色的影响较小。

2.4 不锈钢电化学着色曲线分析

通过自制的三电极体系,选取着色温度为60℃,电流密度分别为0.025A/dm2、0.050A/dm2、0.100A/dm2。得到的电化学着色曲线,见图3。

由图3可知:电化学着色曲线中电位的变化规律与化学着色曲线的是一致的,均存在从最高点下降到最低点的着色区间。另外,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电化学着色曲线的斜率增大,坡度变陡,着色电位下降加快。这可能是因为电流密度的增大,使不锈钢表面的金属元素失电子加快,更容易变成Mn+,从而更容易形成氧化膜。

图3 不同电流密度下得到的电化学着色曲线

2.5 三电极体系对膜层颜色的控制

研究表明,三电极体系对不锈钢电化学着色膜的颜色控制有较好的重现性。电化学着色时,不锈钢表面存在电化学极化,但是该极化只与电流密度的大小有关,特定的着色电位差应有其固定的颜色。例如,当着色温度为60℃,电流密度为0.1A/dm2时,电化学着色的总电位差为16.5mV。着色电位差与膜层颜色的对应关系见表5。

表5 着色电位差与膜层颜色的对应关系

由表5可知:在不锈钢电化学着色中,当电流密度恒定时,特定的电位差与膜层颜色有固定的对应关系,并且重现性良好。因此,三电极体系是一种可靠的膜层颜色控制方法。

2.6 超声波对电化学着色的影响

在电化学着色的同时附加超声波的作用。实验选取着色温度为60℃,电流密度为0.025A/dm2,附加超声波频率为40kHz,功率为260 W,强度为30 W/dm2,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知:超声波对不锈钢电化学着色的影响很大,超声波使着色曲线的斜率降低,电化学着色的总电位差由24.3mV 减小到17.9mV,起始电位由0.186 8V 下降到0.170 8V。这可能是因为超声波减小了电化学过程的浓差极化和活化极化,从而使电位降低。

图4 超声波对电化学着色的影响

着色温度为60℃,电流密度为0.01 A/dm2时,不加超声波和加超声波的红色膜的偏光显微镜照片,如图5所示。

图5 红色膜的偏光显微镜照片(100×)

由图5可知:超声波对不锈钢电化学着色膜的均匀性有一定影响,超声波能够明显增加着色膜的均匀性。其原因可能是:超声波的空化作用使不锈钢表面更清洁(相当于提高了表面预处理效果),表面状态更趋于一致;另外,超声波还可以减小极化过程,使表面不同部位的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差别减小。这两种作用使着色膜的均匀性显著增加。

3 结论

(1)三电极体系在电化学着色控制中是可行的,在固定的电流密度下能够通过着色电位差准确地控制着色膜的颜色,使重现性得到显著提高。

(2)在电化学着色中附加超声波作用,可以显著提高着色膜的均匀性。

[1]南红艳,张跃敏,尹新斌,等.电化学不锈钢着色工艺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6,32(5):41-42.

[2]KIKUTI E,CONRRADO R,BOCCHI N,etal.Chem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coloration of stainless steel and pitting corrosion resistance studies[J].Journal of the Brazilian Chemical Society,2004,15(4):472-480.

[3]胡俊利,满瑞林,梁永煌,等.不锈钢表面化学着色的研究进展[J].电镀与环保,2013,32(3):4-6.

[4]梁永煌,满瑞林,胡俊利,等.304 不锈钢化学着黑色的研究[J].电镀与环保,2012,32(3):36-39.

[5]李广武,张忠诚,郑淑娟.不锈钢表面着色工艺研究[J].表面技术,2004,33(5):57-59.

[6]张述林,王晓波,陈世波.不锈钢着色的研究进展[J].电镀与精饰,2007,29(1):36-39.

猜你喜欢
电位差着色电流密度
蔬菜着色不良 这样预防最好
苹果膨大着色期 管理细致别大意
电解槽零点电位差的重要性及参数选定
最大度为6的图G的邻点可区别边色数的一个上界
10位画家为美术片着色
滚镀过程中电流密度在线监控系统的设计
电流密度对镀锰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电流密度对Fe-Cr合金镀层耐蚀性的影响
圆形线—板式电极极板电流密度分布研究
高层建筑防雷工程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