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思想耦合路径研究

2015-01-29 10:34江文奇
体育研究与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体质思想体育

江文奇

1 问题的提出

学校体育思想是人们在一定社会背景和时代发展的学校体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反映研究者对学校体育本质的认识与看法,甚至形成一种学术流派,对学校体育的管理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1]。在我国,基于不同的历史背景、现实需要、理论依据和诉求领域,衍生出众多的学校体育思想,从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多维视野来观察学校体育的功能,由此而生发了多元化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每一种新的思想都会给人以另辟新径、豁然开朗的启迪,置身于其中,在未触及其他思维介入时,似乎都是有道理的。的确,每一种思想都是基于各种环境呈现出“百花争鸣”的态势产生的,都有它生存的适宜土壤,因为每一种创新,都代表一种鲜新的生命。有了新生命,才能注入新的活力,产生新的变革。客观地说,学校体育分化、界定为一些特定的事质领域,并形成不同的认知畿域,获得了理论的总结和升华。然而我们在现实过程中也确实感觉到,当我们用宽广的视野来审视学校体育,却不难发现各种思想间的冲突。这种状态若不及早理顺,必然会影响理论体系的形成,更严重的会在实践中失去理论指导的价值和方向,从而带来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和偏差。为了证实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并存的合理性,并构建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耦合策略,基于回顾历史、瞻视得失的意念诉求,有必要将学校体育思想在建国后几十年的变革予以分析,以实现理论绩效回报的最优化。

2 三基论与体质论:学校体育思想百年主线

2.1 三基论的是与非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立,百废待兴。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我国照搬了原苏联的教育思想、内容、手段和方法。这种体育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为根基,以巴浦洛夫条件反射学说为自然科学基础和凯洛夫的教育教学原理融汇形成。其理论特点是强调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论”。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阶级社会里永远具有阶级性,为统治阶级服务,强调体育教育的统一性,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重视传授知识、技能、技巧,重视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实事求是地说,学校体育思想是以传授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即“三基论”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正确诊断,只有这样,才能不失学校体育借以实施教育的“根”。当然,其间也存在一些对于盲目推崇的弊端。一方面,在新中国刚成立的特定历史条件下,一切向苏联学习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当时学习原苏联体育理论的主要方式是照搬与模仿,形成了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为特征的学校体育发展路径,然而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本本”的迷信,只看重“本本”和把“本本”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违背马克思主义正确学风的迷信转向而不是迷信的真正破除;另一方面,“三基论”本身对于学校体育教学存在刻板的弊端,将教育形式过于“板起面孔”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的效果,这也是“三基论”学校体育思想在日后教育实践中备受责难的最大问题。因此,一切唯书唯上的做法最终都会遭受历史实践的诘难,削灵活多变实践之“足”去适“划一”模版之“履”,终会因为捉襟见肘的功用不适应而被遭问责。

2.2 体质论的是与非

体质论教学观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未到80年代初,从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素质着眼,将增强人民体质作为探讨学校体育问题的根本立脚点和依据,强调学校体育应适时地为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与增强学生体质服务。这种思想认为体育教学应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恪守体质教育的学校体育志士仁人认为,只有体质教育得以深入贯彻,才可以拯救中国当时学校体育效绩不佳的局面。当时,面临学生体质下降的严峻现实,在政府部门以及体育界仁人志士的大力推广与宣传的推动下,体质教育思想成为当时甚至是目前最为重要的学校体育思想之一。“真义体育”在中国学校体育教育领域的实施,得到了众多体育教育界仁人志士的赞同与推崇。中国学校体育在体质教育的麾下成长了十几年的光景。应该说,学校体育何以成功地控制与评定需要生理生化数据的真实反映,这是得以认可的最直接、最现实的表现。然而,体质教育也是存在缺憾的。首先,体质教育有其价值是不可讳言的,但若用它来取代技术教学,定然发生层次错位且不说,单说体质教育,还有什么积极性操作手段可资利用的呢?其次,手段与目的的混淆也是这一思想的硬伤所在。在“与健康有关的体质”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质”的认知方面,过于偏向后者的重要性推崇,而且在评定指标的遴选上也同样侧重“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质”方面的测评,将学校体育的认知与目的求索死死地控制在学科领域范畴内,学校体育主体其他方面的所求,诸如情感的需要、健康的累积在此设置过于模糊,从而造成瘸腿的学校体育发展局面。

2.3 “三基”论与体质论作用的历史界定

“三基”学校体育思想与体质学校体育思想经过各自的发展与二者的对抗,对于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承担了莫大的职责,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不可讳言的。一味批评已往学校体育认知方面这样那样的过错,或者将事质领域的划分等视为学校体育思维路径导引的认知,抓住“生物体育观”的“干瘪”讨伐口实不放,就会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漩涡之中。因此,为了更好地评判学校体育思想的得失,应该在把握学校体育实质的基础上,检验学校体育思想对于学校体育某一领域认知与把握的标矢。“三基”学校体育思想根据学校体育操作性特征的把握,将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作为“可为领域”的预设,在认知、理解、解释的统一性上是不冲突的;同理,体质学校体育思想基于显性体质检验的需要,采用“物理评判手段”的方法也是无可厚非的。至于当下对于以上二者的批判更多的是方向(价值视角)上的。而不是手段(畿域建设)上的,这种评判角度的选择并无意诋毁学校体育特定思想的优劣,旨意却在明确学校体育思想视角设置本身的考虑,以将其效力基盘规划清楚。所以说,对于学校体育思想当下的考量视角应该锚定在如何更好地发挥思想固有功能- 价值取向上,而不是为了否定视角选定的偏狭。

“事实上,我国学校体育界一向就有两大思潮的纷争,其中一种思潮倾向于学校体育主要是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的。持此观点的人士被称‘体质派’。他们当中的多数对此称谓亦自认不讳;另一种思潮则针锋相对,极力主张学校体育要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传习。据此观点的人士便被称‘三基派’。”[2]由于对学校体育“真义”的迫切需求,“两论”在思维认知上都想占有学校体育建设筹划的全部。“所谓‘体质派’与‘三基派’之争,确实是我国学校体育系统中的基本矛盾。”[3]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事实是根据概念图式有关经验的一种陈述”,源于学校体育的本质认识,理论的解释都是存在特定视角方面的理由的,是在综合考虑了时代特征、现世需要、社会认知程度的基础上,勾勒当时学校体育价值视角的明确与择用,对于它们的价值应审慎处置。

3 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并举的审视

历史的脚步迈进1980年代中后期,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火荼之势,以及学校体育发展自身的迫切需求,学校体育思想也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假设论证阶段(见表1)。学校体育界就学校体育应该“跟着谁走”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与争辩。基于以往学校体育思想过于“体育化”视角的认知与建设,学校体育界深刻体会到“小学科建设”初衷的狭隘,将置学校体育于孤立发展的危险状态。因此,在充分尊重学术争鸣的原则下,中国学术界在形式上对于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开发与建设给予宽宏的包容与兼顾。学校体育思想在此后历史阶段处于多元探究的状态。多元指向学校体育思想呈现“百花争艳”的态势,在理解上更加全面的解读着学校体育的“应然”把握,为学校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可以选择的取向。但是,源于“思维偏向固着”[4]的禁锢,形式上的多元诉求隐藏着一元极端的伸张意图,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并举的局面,实际上却演变成了“流派”的对诘或思想路径的对抗。在这种情况下,学校体育多元的视角诉求并未形成合力,而是在互相消抵着彼此的指导价值。

表1 学校体育思想的价值表征

这一时期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虽然光鲜,但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快乐体育思想、全面教育体育思想、终身体育思想以及健康第一体育思想并未形成统一和科学的体系,硬要将学校体育装在某一思维器皿里塑形,展览谁更为“本意”的解读着学校体育,在此学校体育被不同领域视角的“婆婆”所辖制,弥漫着“各推其政”的硝烟。学校体育多元发展阶段实质上也是思维固执的阶段,并未进行思维解放的卓有成效的努力。思想文本本来是从不同视角来谋建学校体育发展意旨的,而此时却成了分裂学校体育建设的元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方面对于学校体育的认知是阶段性、层次性的。学校体育的特征应该顾及“快乐、全面、健康、终身等”关键词的意蕴,但是每一个关键词在融入到学校体育生命之内后,那只是对学校体育一小块领属的解读,不足以整体解读学校体育的全貌。另一方面由于思维价值固有的偏向性特征作祟,导致思想对于学校体育的解读只是洞察到某一个方面,造成思维路径的偏执依赖。应该明确,每一种理论都清楚地洞察到学校体育的一个特定方面或侧面,而同时又“歪曲”或没有看到其他方面,至于被模糊的那一部分,由谁来承担责任以及如何承担责任是必须明确的。因此,有必要澄清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与优劣,诠释某一特定思想的“可为”与“不可为”的“先验领域”,依此破解学校体育思想多元构建与解构重组在方略上的窘迫。

4 学校体育思想耦合路径整构

4.1 学校体育思想的兼容并蓄需求

体育学界深切感知到有必要营造学校体育思想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景象,纷纷建构各自的学校体育思想架构见解,并出现了两股颇有影响力的导向认识。例如,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学者认为,终身体育作为学校体育长效目标的设定与追求,是统领学校体育其他指导思想的最佳选择;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导思想,这是学校体育观念演变的必然,也是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和全民健身的现实需要。[5]而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架构思路的学者认为,学校体育教学思想的核心在于建立健康第一这一支点,健康第一本身所蕴含的特性成就了其统领其他思想地位的确认与确定。[6]学校体育思想构架试图在终身体育与健康第一二者的各自统一之下,谋划着自圆其说的理论规划。应该说,构建学校体育思想的初衷是好的,有利于学校体育思想效力发挥的最佳整合。然而,“美己之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诉求,如果是在没有坚定的起点设定基础上进行的,始终是过于形而上化。以某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构建的思路并不圆满,就在于这一学校体育思想整体构建意图是在思想版本诠释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学校体育这一实体缺席的前提下对于思想进行的优劣规划,是一种比较思想论[7]。现行的整体论建构在学校体育思想方面的实施是不完满的,以特定思想文本为起点的问题思考形式,不可避免地侵浸着价值臆判的阴影,不足以澄清学校体育发展的本性之选。

4.2 学校体育思想耦合的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

理论建构的意义在于实践功效的取获。失去了对这一底线的把握,事物发展的指导意义就会产生异化。由于学校体育思想多元化的理念推及,学校体育的内在价值被分解在不同的思想版本中,学校体育多条腿走路,这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宿命。然而,为了避免学校体育思想间互相抢占学校体育指挥权的混乱局面,如何最优化地规整学校体育思想导向的整体意义,则需要将诸多学校体育思想拧成一股绳,实现学校体育理论的最优化回报。鉴于此,笔者认为学校体育思想走出象牙塔的途径并非是以理论的基调调控学校体育的现实状况,或用框框辖制学校体育的鲜活,实现程序化、平行化的下放,这样不仅挫伤着理论的导向价值,更是对于时空条件限定下学校体育的无视。因此,在思想指导实践的道路上,学校体育思想只是被裁剪了思想的核心要素,在实践中形成思想间要素凝合的动力(见图1)。学校体育思想作为文本的考量是一种断面审视,是一种视角占有的界定与解说。它们都不是圆满的学校体育建设规划[8]。每一种思想都不足以承担学校体育总体建设的重任,如若秉承兼容并蓄的原则,则必须在确保思想发挥效力的基础上进行。

图1学校体育思想整合型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整合了学校体育思想理论构架的基础上,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效力释放也是需要进行适时调整的,并非一劳永逸的照搬理论。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理论构建,只是在一般性上实现了它效力释放的结构基础,至于在实践中,则应经过限定条件和体育实践的筛选,将学校体育思想体系进行弹性化的响应设置,形成适应现实学校体育开展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方略(见图2)。在审视学校体育思想实践中的融汇起效时,必须诊视学校体育可考参数的实际状态,有的放矢地针对实际状况进行操作。[9]将学校体育思想的“所指”“能指”与学校体育实践层面进行对接,是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实现优化理论导向的有效保障。基于上述思维路径的考究,在学校体育思想整体论构建的过程中,对于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考量要切实经受学校体育实施过程的检验,以此形成各种学校体育思想的致力空间。在此基础上,构建学校体育思想整体规划蓝图与实施保障。总而言之,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是相互促进、互相携助的关系,并不存在谁指挥谁的权利。学校体育思想的建设要确保活性,就必须规避理论与实践的二元论分歧,实现学校体育实体与思想无隔阂的统一。

图2学校体育思想应用程序

5 结语

“学校体育思想犹如方向盘,是指导现代学校体育整体工作的总方向。若把握不好,则会造成学校体育各项工作的混乱。”[10]学校体育思想的建设问题不能因为其繁复和流派众多,成为把玩的对象。学校体育思想的兼容并蓄不应该建立在比较论的基础上,而应该在整体效力的基础上予以构建。所谓整体是指一个系统中各部分为一有机之整,不能割裂或分开来理解。据此分析整体时若将其视作部分的总和,或将整体化约为分离的元素,将难免疏漏。意识从来不缺乏基于对峙状态的补足趋向[11],真正的整体建构势必基于学校体育本质的认知,在理论构建与实践路径的双重把握上,构建学校体育思想兼容并蓄的体系,实现学校体育思想体系的效力集中。

[1] 江文奇,李勋,刘广路.学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解释力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1(2):88~92.

[2] 张洪潭.体质论与技能论的矛盾论[J].体育与科学,2000(1):8~16.

[3] 张洪潭.体育教学思想起论、互补原理与技术健身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4(1):89~96.

[4] 沃克,索尔克著,彭少麟,等译.弹性思维: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陈琦.以终身体育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105~111.

[6] 喻坚.以“健康第一”思想作为学校体育主导思想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5):661~665.

[7] 江文奇,袁国良.学校体育思想集置状态的内生态机理构建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9):105~110.

[8] 江文奇,袁国良.学校体育思想回报总和最优化的实施平台构建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9):87~91.

[9] 邵伟德.我国现代各种学校体育思想的比较与指导思想框架构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6):800~802.

[10] 邵伟德.试论近代我国学校体育思想发展[J].体育科学,2001(5):14~16.

[11] 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M].上海:三联书店,1999.

猜你喜欢
体质思想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2016体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