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芳
浅议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建设
吕晓芳
管理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开设此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拓宽知识层面,增加就业机会。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管理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内容导向的教学内容建设,从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的教学效果。
管理会计;教学内容建设
管理会计最初萌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20世纪70、80年代传入中国。目前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和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创新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需要管理会计理论的支撑,中国企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管理会计职能的全面发挥。但是直到现在,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相对匮乏,管理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的职能还未引起企业的普遍重视。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强调要把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来认识,呼吁要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国管理会计跻身于世界先进水平行列。由此可见,加快管理会计的发展,推进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创新是政府部门、学术界、企业界等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作为培养学生的高职院校来说,我们应该配合推动管理会计的发展。管理会计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管理学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开设此课程,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但就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来说,从管理会计的教学实践看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关系模糊、课程内容缺乏高职特色且内容陈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教学手段与方法单一等。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高职院校必须正视该问题,建立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不断提高管理会计的教学效果。
1.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造性
从目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的教学模式上看,大多数院校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教材内容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重视教师在讲授过程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作用。教师按部就班地讲授课本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该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师生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调动,从而会影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2.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相脱节
管理会计的目标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目前管理会计所涉及的教学内容却忽略了理论联系实践的重要性,大部分理论都是在一些假设前提下存在,在实际的企业管理中应用的较少。再有就是高职院校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对于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来说,管理会计课时安排较少,教学内容无法全部讲授,实践内容更是强调不足。因此,对于授课老师来说,一般在有限的课时内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实践内容只能涉及几个案例教学,而这与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践结合较为紧密的说法是无法吻合的,并且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管理会计人才也是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
3.教学内容陈旧,落后于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
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管理会计教材内容大多数都是偏向于覆盖管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的介绍。教材的主要内容大致涵盖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预测分析、经营决策分析、长期投资决策分析、全面预算、标准成本和责任会计等内容,而这些内容是传统管理会计和现代管理会计的知识,其中有一些理论已无法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现在管理会计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战略管理会计时代,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的需要,高职院校在培养管理人才方面也应与市场接轨。因此,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体系也应增设如战略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环境管理会计和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等新的理论知识,为日后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1.教学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吻合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科技发展服务的专业人才。既能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具备扎实的业务基本操作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能够在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和金融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教学内容应与教学目标相吻合,二者要协调一致。目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部分教学内容偏重理论化,无法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故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有助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比如说可以增设如战略管理会计、作业成本法、环境管理会计和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等新的内容,还可以在课堂教学上进行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建立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内容体系
高职院校应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在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体系设置上尤其需要强调应用性。因此在设置时,应在充分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准、参照管理会计师的资格标准、结合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的要求,建立与企业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3.利用案例教学强化教学理论
案例教学最早在美国哈佛学院的MBA教学中采用,是指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相关基础知识后,通过对当前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认识,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并且实践证明,该方法已经培养出了一大批实践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管理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的,其理论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通过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最终强化管理会计的理论知识,使其与实践更好地结合。
4.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理论教学需教授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相联系的课程内容,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尽量做到课程内容模块化,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实践教学需办出自己的特色,如校企合作、真实工作场景的模拟等。只有把二者相结合,才能走出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这样才能为企业培养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5.教学手段灵活化,提高学生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为了提高管理会计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趣味性和应用性。比如说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可以将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制作成内容丰富的电子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效果直观且易于接受;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将管理会计的教学资源在网上与学生共享,方便学生课下学习;利用沙盘模拟实验室让学生亲身体验管理人员如何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如何履行管理会计的职能,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深入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财务工作,学习到真实的工作内容,结合学年末或毕业设计,写出调查报告或社会实践报告,更好地加深对管理会计课程的理解;利用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训环境,高职院校可以与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公司和企业单位合作,为学生安排较为理想的实习岗位,调动学生实践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上存在问题,提出了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内容导向的教学内容建设,从而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管理会计的教学效果。
[1]李扣庆.以建设管理会计高地为己任[N].中国会计报,2014,(303).
[2]李泓.全面推进管理会计课程体系建设[N].中国会计报,2014,(303).
[3]刘颖.高职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2.
(作者单位:内蒙古财经大学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