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分析及若干问题

2015-01-29 02:31:38王浩云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5年10期
关键词:碳税可行性排放量

王浩云

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分析及若干问题

王浩云

近二十年来,人们日益关注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很多国家已在近二十年里陆续开征了碳税。由于各国的发展情况不同,导致执行效果不同。这些国家征收碳税的经历或可为中国开征碳税所需的可行性分析以及若干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借鉴。关于碳税征收对象的问题,应考虑所有的企业,但可根据实际情况对某些企业进行适当减免。关于碳排放量的核算标准的制定,可参考和借鉴加州模式;关于一次性全国开征,还是先进行试点开征,可采取先试点后逐步推向全国;关于警惕碳税征收导致相关企业转嫁成本,应制定相应规范及监督措施来规范纳税企业。

碳税;可行性分析;碳排放;加州模式

引言

人类活动的日益频繁,使得自然资源的被消耗量越来越大。同时,也伴随着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人与自然的矛盾也是日趋紧张。最近的二十年左右,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保护的问题。其中,控制工业的碳排放量成了环境保护当中的热点问题,尤其是化学工业的碳排放量,因为化学工业是化石燃料消耗的大户,排放的二氧化碳自然也比较多。北欧五国——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以及荷兰,先后于上世纪的90年代开始,陆续在各自的国内开征了碳税,以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根据近些年的研究显示,各国开征碳税后,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不一。芬兰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而其他四个北欧国家的碳排放量有所减少,但效果并不明显。与此不同的是,澳大利亚也于前些年开征碳税,但是开征碳税后,碳排放量并未因此减少,反而给其带来经济损失,影响其经济发展。最终,于2012年取消了该项税种。

那么,对于中国来说,是否应该开征碳税呢?答案是肯定的。开征碳税,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虽然有科学家说,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但是要取得二氧化碳直接导致气候变暖的证据,还存在着技术的难度。也有一部分科学家并不同意上述的观点。抛开二氧化碳是否会导致气候变暖这一问题,即使其不会导致气候变暖,但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高,则意味着氧气的含量会相对减少,对人类的身体健康来说肯定是没有好处的。因此,我国应该开征碳税。

一、可行性分析

开征碳税有其必要性,不过开征碳税还是应该总结有关国家开征碳税的经验,并进行事前的可行性分析。关于可行性的分析,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苏明表示,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还是比较大的,预计“十三五”期间会出台,税率为每吨二氧化碳10元,此后逐渐增加;征税的对象初步面向煤炭、石油、天然气,计税依据以能源消耗量为准。那么通过了可行性分析之后,相关部门还应该考虑以下的问题:碳税征收对象的确定,是面向所有行业征收,还是部分行业可以豁免;碳排放量的核算标准的制定(特别是我国的化石燃料资源中以煤炭为主,而煤炭的计量本身就比较困难);是一次性全国开征,还是先进行试点开征;以及开征了碳税后,是否会导致相关企业把税费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等。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企业把缴纳的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那么会导致企业缴纳碳税的动力下降,且市场的相关商品的价格也会因此上升,导致部分商品的需求量下降,从而影响经济的发展。显然,在这些问题中,有些还存在着技术上的难度。如何在不影响经济前行的条件下征收碳税,且让各被开征碳税的行业觉得公平合理,这也是一大难题。尽管有困难,但是环境保护是一项必需要做的事情。税务机关可以在开征碳税之后,根据经济运行的情况来适当地做出调整,平衡各行业的利益。在推动该税种开征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也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或许,开征碳税,不一定能带来碳排放量的显著减少,但至少也起到了一个政策导向的作用,表明国家政府关心环境保护问题的立场。这从一定程度上,也能引起部分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视。此外,政府及税务机关应该明确一点的是,开征碳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减少碳排放而不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政府可以将征收上来的碳税收入用来补贴那些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成绩显著的企业,或者补贴那些致力于研发节能减排新技术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的企业。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二、碳税征收需注意的若干问题

(一)碳税征收对象

下面,将对有关国家在开征碳税的有效性进行介绍,以便为我国日后的碳税开征提供借鉴。根据个别北欧国家的碳税征收的经历,可以总结出一些问题。比如丹麦,在1999到2000年,碳密集型企业的碳排放的量有所下降。另外,由于能源密集型企业的减少,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能源密集型企业的碳排放量减少了14%,但这主要归结于政府偏向性地对能源密集型企业进行了碳税的豁免才促成了该类型的企业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最终得以减少该类型企业的碳排放量,这与碳税的开征并无多大关系。虽然碳密集型企业和能源密集型企业的碳排放量都有下降,但整个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却还是略有上升的。另一个国家瑞典,也执行了类似于丹麦的碳税减免政策,结果是碳排放量也是减少地比较有限。曾有学者采用CGE模型来测试不同情况下碳税与碳排放量的关系。模型结果显示,在没有碳税豁免的情况下,碳排放量会有显著下降,但GDP的增速会受到影响;但如果存在碳税豁免的情况下,碳排放量的减少则比较有限。这些例子说明了一个国家在执行碳税的时候,应尽量一视同仁,不应对某些行业进行偏向性地免征碳税。未来,我国在开征碳税时,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如某些行业确有必要进行碳税的减免,则可以考虑适当地减免。

(二)碳排放量的核算标准的制定

关于碳排放量的核算标准,我国可以借鉴加州模式,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碳与能效在线注册系统。在加州模式中,这一模式首先制定了一个《温室气体协议:企业核算和报告准则》。该模式认为,每家企业的碳足迹可能来自于该企业可直接或间接控制的诸多活动,包括移动排放源和电力使用,以及发电和重工业生产等活动。加州模式被认为是目前比较成功的测量碳排放量的系统。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很多企业仍然以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在计量煤炭使用量上存在困难。通过研究和借鉴加州模式,应该可以从中找出如何计量煤炭的使用量及其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而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碳排放量注册系统。

(三)一次性全国开征或先进行试点开征

基于我国幅员辽阔且人口众多这一情况,决定了很多政策的实施最好采用先行试点,后逐步推广的策略。另外,实施一项政策后,它的后续带来的具体影响如何,需要决策者持续观察和监督,以便做出调整。采取试点推行,可以便于有效的观察,监督和调整,继而将经过调整的比较成熟的政策推向全国。开征碳税这一政策,也应采取该策略。比较好的例子就是近几年“营改增”的推行。

(四)警惕碳税征收导致相关企业转嫁成本

警惕碳税的征收,势必会增加企业的税负。如此一来,就会存在相关企业将税负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可能性,导致商品价格上涨,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可能因此下降,继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应该在制定开征碳税的相关规定时,考虑如何规范相关企业的缴纳碳税的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来确保相关企业的缴纳碳税的行为。另外,政府可以将征收上来的碳税收入用来补贴那些在减少碳排放方面成绩显著的企业,或者补贴那些致力于研发节能减排新技术以及提高能源利用率技术的企业。这也可以使相关企业产生缴纳碳税的动力,减少企业转嫁成本的风险。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开征碳税的可行性比较大。不过,在开征碳税前,应仔细考虑一些技术性的问题的解决方案,例如碳税征收对象,碳排放量的核算标准的制定;是一次性全国开征,还是先进行试点开征;以及开征了碳税后,是否会导致相关企业把税费的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等。关于碳税征收对象,我国应面积所有的企业,且应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碳税的纳税企业;如某些行业确有必要进行碳税的减免,则可以考虑适当地减免。关于碳排放量的核算标准的制定,我国可以参考和借鉴加州模式,该模式是一套在线的注册系统,用以追踪每家企业的碳足迹,包括企业的直接活动和间接活动。关于一次性全国开征或先进行试点开征,该问题应该效仿我国目前的“营改增”的策略,采取先试点后逐步推向全国。关于警惕碳税征收导致相关企业转嫁成本,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法规来规范碳税纳税人的行为,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监督碳税纳税人的行为;同时,可以采取补贴减排成果显著的企业以及有意愿更新减排设施的企业,激励这些企业诚信纳税及降低相关企业转嫁税费成本给消费者从而影响宏观经济的风险。

[1]Lin,BQ&Li,XH.The effect of carbon tax on per capita CO2emission[J].Energy Policy,2011(7):5137-5146.

[2]Kevin,T.Carbon tax saved Gillard[J],Eureka Street,2011(18):33-34.

[3]中国化工报.我国开征碳税仍是大势所趋[EB/OL].[2015-02 -27].http://www.chemmade.com/news/detail-00-52841.html.

[4]李淑霞.我国开征碳税的效率与公平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碳排放量研究阶段.建立中国碳核算系统[EB/OL].[2015-07-24].http://www.caepi.org.cn/p/1210/15660.html.

[6]葛琳珊,罗宾·坎普.建立中国的碳核算系统[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15):60-61.

(作者单位:阳光学院)

猜你喜欢
碳税可行性排放量
PET/CT配置的可行性分析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煤气与热力(2021年6期)2021-07-28 07:21:40
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碳税立法模式问题探究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中国卫生(2014年11期)2014-11-12 13:11:20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
欧盟征收航海碳税对我国航运业的影响与对策
中国航海(2014年1期)2014-05-09 07:54:34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