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三严三实”:领导干部提升领导力的新要求及路径
王丽华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 党史教研部,云南 昆明 650111)
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新挑战,对党的领导干部提出了“三严三实”的新要求,高屋建瓴而又寓意深刻地阐明了领导干部的做人之本、为官之道和成事之要,实际上是对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领导力,如何提升领导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提升和巩固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领导干部;三严三实;领导力
领导干部的领导力,不仅制约着领导干部的领导成效,关涉良好社会风气的营造,而且关乎党的根本宗旨的彰显与实现,最终影响党的执政能力、执政地位的提升和巩固。现实中频频落马的“两能”(能干、能贪) 干部,比如薄熙来、仇和之流,却一再嘲讽人们的赞扬声,冲击着人们的神经,并向人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新形势下领导干部究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领导力?如何提升领导力?习近平总书记针对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出的“三严三实”可谓给出了明确而具体的答案。
当前,我们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执政6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在取得空前辉煌的执政绩效的同时,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的四大考验。在部分领导干部身上,引发广大群众不满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仍然是我们党面临的最主要的危险。如何顺利完成“四个全面”的战略任务,对每一位领导干部的领导力提出了更新和更高的要求。
(一)何谓领导力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就展开了对领导力问题的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的认识在逐渐深化,并呈现出复杂而多元的局面。其中,对于领导力的理解和阐释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过,大多数研究者都认可领导力的一个本质特征,就是约翰·马克斯韦尔所谓的:“领导力即影响力。”[1]具体而言,领导力就是一个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影响和改变他人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也就是说,一个人无论他的身份是不是领导者,只要他在与他人互动交往中,能够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就形成了一定的领导力。因此,领导力可以划分为职位领导力和非职位领导力。
所谓职位领导力,是指居于一定职位之上的领导力,其核心是权力。这种领导力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于权力。它具有法定性、强制性、阶段性和外部性。它是由一定的法定程序赋予的;它遵循权力运行的命令与服从规则,即拥有权力的人对其下属拥有命令的权力,其下属有服从的义务;它不可能伴随终身,一旦失去职位,就将失去影响力;它不是靠自身努力就可以获得或加强的,而是由外部因素赋予和承认的。
非职位领导力则是以个人的品质、才能为基础,通过自身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行为,建立威信,从情感上影响人们,使人们团结在自己周围的一种凝聚力、感召力,它其实是一种个人魅力。与职位领导力的特征相反,非职位领导力主要通过自致性获得,即它主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和修为获致,无需通过法定程序获得和认可。它对他人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也不具有强制性,而是通过情感、信任、赞同等心理机制产生;它可以伴随人的终身,而且可以随着一生的努力和修为得到不断强化。
(二)领导干部的领导力
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要拥有充分的领导力,就必须具备职位领导力和非职位领导力,实际上就是三种力——为官的权力、做事的才能和为人处世的品格。这三种力有机联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但是,其中属于非职位领导力的做事能力和品德魅力更为重要,而品德魅力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为官的权力。领导干部是手中掌有政治权力的人,是运用手中权力去支配和影响他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人。但是,权力并不是领导干部最重要、最有效的领导力。美国学者彼得·布劳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中说:“服从,可以用充分的权力去加强,但是,不管权力多大,赞同不可能强迫。此外,领导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取决于下级的社会赞同,……受到下级承认和赞同的领袖们,在对下级施加影响时,要比那些未受到承认和赞同的领袖们更为有效。”[1]可见,权力的影响力在于凭借强制性迫使人们服从。拥有权力的人,可以命令其下属服从他,但是,不一定能够使人做到口服心服、心悦诚服。只有赢得大多数人发自内心的赞同和心悦诚服,才能真正从思想和行为上去影响、带领大多数人,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和支持,才真正拥有更强大、更稳定和更持久的领导力,而这样的领导力,来自于非职位的领导力,即领导干部的才能和品格。
2.做事的才能。才能是领导干部领导力的资源和基础。有能力干事、干实事、干好事、干大事,能够服众,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职位领导力。但是,领导干部只有才能是不够的。因为才能是受到品格制约的。品格起着决定的作用。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之谓‘圣人’,才德兼亡之谓‘愚人’;德胜才之谓‘君子’;才胜德之谓‘小人’”。才能可以说是品德的资源和基础;品格则是才能的统帅,它决定和掌控才能的灵魂和方向。有才能的人,如果没有品格这个“帅”来掌控,决定他做事的价值取向,他就会成为缺德的小人,甚至是恶人。正如那些既能干又能贪的“两能”干部,尽管他们有做事的能力,却丧失了领导干部的党性原则和做人的高尚品格,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最终害人害己害,误党误国。
3.为人处世的品格。品格不仅是才能的统帅,也是领导干部权力的统帅,具有权力和能力所不及的感召力和引领力。正如孔子所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明朝县令郭允礼曾说:“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曾说:“那些具有品格的人会放射出磁石般的力量,对于追随的人来说,他们是最终目标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高尚的品格,赢得人们由衷的敬仰、信服、拥护和支持,形成一种人格的感召力、情感的感染力、恒久的吸引力,召唤和引领人们,使领导力持续散发巨大的能量,具有超越权力和能力的强大领导力。没有品格魅力,领导干部终将失去领导力的根本和支柱。
(三)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提升领导力的新要求
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会第二次会议安徽代表团参加审议时,针对如何推进干部作风建设问题作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三严三实”实际上是对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在做人的品格魅力、做官的权力和做事的能力三个方面应该具备什么样的领导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做人的品格魅力方面:“严以修身”、“做人要实”。针对领导干部非职位领导力中的品格魅力,习总书记首先把严以修身摆在首要位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同时,对领导干部做人的基本行为规范提出了要求: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取得作风建设新成效。
2.做官的权力方面:“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对领导干部职位领导力的核心和要害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为了保证严以用权,明确提出了严以律己的明确要求: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3.做事的能力方面:“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对于领导干部非职位领导力中的最重要的决策能力和创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要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使点子、政策、方案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科学精神,不好高骛远,不脱离实际;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有所好转,腐败势头有所遏制,但是,从中央和全国各地纠风和反腐的形势来看,产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思想根源、制度根源远未根除。领导干部在做人、为官、干事方面存在的不严、不实的问题仍然严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3]
(一)修身为人方面
有的领导干部不好读书,不勤读书,不善读书,学用脱节的情况严重,以至于精神世界空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甚至在封建迷信里寻找精神寄托。有的领导干部在个人生活上不重品行,不讲操守,或贪图享乐、追求奢华,或沉溺于灯红酒绿,流连于歌厅舞场,迷恋于声色犬马,有的甚至经常找三陪、长期包二奶,终因权色交易走上犯罪道路。有的领导干部面对亲情,丧失原则,为亲情所困、所累、所扰,分不清公利与私情。在社会人际交往关系上,摆不正私情与公理的关系,大搞庸俗的人际关系,拉山头,搞帮派,划圈子。
(二)为官用权方面
有的领导干部将公权异化为私权,肆无忌惮地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学交易;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串案窝案层出不穷;腐败手段花样翻新,诸如赃款“漂白”、洗钱,与请托人“合作”开办公司,委托理财款,收受“干股”,权力的“期权化”,超低价购房受贿,信息贿赂,等“软腐败”无所不用其极。可以说,公共权力腐败已成为领导干部道德失范中最大的恶行,成了中国的“头号”社会问题。
(三)谋事治世方面
有的领导干部执行政策打折,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领导干部作风漂浮、敷衍塞责、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形式主义严重,官僚主义盛行,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献礼工程”,更有甚者,玩忽职守,酿成大祸;有的领导干部创业精神消退,碰到困难和矛盾绕道走,缺乏责任担当精神。
少数领导干部领导力弱化和缺失,已经侵蚀到党的肌体和社会秩序,严重削弱和侵蚀着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影响到党的战斗力、政府的公信力。长此以往,危害极大,必然失去民心民意、失去执政基础。因此,从严从实重塑领导干部优良作风,提升领导干部的领导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当务之急。
(一)按照“严以修身”和“做人要实”的要求,彰显修身为人的品格魅力
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做官先做人。“严以修身”和“做人要实”,鲜明提出了领导干部修身做人的底线和原则,切中了领导干部彰显品格魅力的要害与核心。
1.要以加强党性修养为核心。党性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领导干部品格魅力的灵魂。为此,必须善于学习,治心养性,“做到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要强化理论武装,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立身从政之本,深入研读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真正打造“金刚不坏之身”,增强政治定力,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
2.要以锻造高尚的品格为目标。领导干部应该是社会的先进分子,是公民的道德楷模。因此,领导干部应该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表率,成为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的模范。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自觉远离和抵制低级趣味、歪风邪气,为弘扬社会正气做出表率。
3.脚踏实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要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和优秀传统,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品格。第一,必须做到对党忠诚老实。要忠诚于党的信仰,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要忠诚于党的宗旨,忠实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忠于党的事业,脚踏实地、立足本职、恪尽职守地完成职责使命;要忠于党的规矩,自觉遵守党的章程和各项法规制度。第二,要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要待人以诚,以信处世,为人厚道,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心怀坦荡,坚持正义,做一个公道正派之人。要做到言行一致。《荀子·大略》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之,国用也;口善言,身行恶,国妖也。”领导干部应当成为言行一致的“国宝”,而不能成为害人害己、误国误民的千夫所指的“国妖”。要做老实事。要从小事做起,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追求实效;要讲原则、担责任,踏踏实实干事、兢兢业业创业,切忌作风漂浮、弄虚作假。
(二) 按照“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要求,保证为官用权的公平正义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能否正确为官用权是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有一句名言:“当权力是负担,就会稳如泰山,而当权力变成一乐趣时,那么一切离结束也就不远了!”因此,一定要把权力当作一种很重的责任和负担,必须做到严以用权,做到“严以律己”。
1.要做到“四敬”。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人有了敬畏之心,才有所忌惮、有所约束和有所自律。作为领导干部,第一,要敬畏历史,使自己的工作能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第二,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能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第三,要敬畏人生,将来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感到后悔。第四,要敬畏法纪,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保证自己时刻遵纪守法、带头维护法纪的权威与尊严。
2.要做到“四自”。即自重、自省、自警和自励。第一,“自重”。就是要自珍自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领导干部应该珍重人格、珍爱声誉、珍惜形象。第二,“自省”。就是要“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要经常对照党纪国法检查、反省自己,发现并克服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道德习惯,牢牢把住道德的底线。第三,“自警”。就是要不断地警示和告诫自己,切莫逾越法律和道德的界限,谨记“莫伸手,伸手必被捉”,做到警钟长鸣。第四,“自励”。就是要志存高远,具有高尚的精神追求,经常激励自己奋发向上,提升自己的政治与道德境界。
3.要做到“八慎”。即慎权、慎独、慎欲、慎微、慎亲、慎友、慎始、慎终。第一,“慎权”。就是要摆正个人自利性与权力公益性的关系,对待权力应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第二,“慎独”。就是要做到刘少奇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说的:“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第三,“慎欲”。就是要谨慎、戒备和克制自己对权、利、名的欲望,使之不贪婪,不恣意妄为。如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的:“我有欲望,但我是欲望的主人,而不是欲望的奴隶。”第四,“慎微”。就是要防微杜渐,谨防因小节而失大德,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第五,“慎亲”。就是做到不为亲情所累,不为亲情所困,避免被亲情绑架。第六,“慎友”。就是要慎重对待社会交往,净化自己的社交圈,慎重交友、择友,做到近君子,远小人。第七,“慎始”。就是当第一次面对钱权诱惑,不论大小多少,一定要持定守节,把住底线。第八,“慎终”。就是要谨防晚节不保。
(三) 按照“谋事要实、创业要实”的要求,竭力践行党的根本宗旨
领导干部作为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和践行者,会谋事、能做事、做好事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必须首先做到求真务实,唯实干、重实效。这是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体现。
1.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问计于民、问政于民,求教于群众。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正确的思路,并正确运用辩证思维的方式方法,对学习和调研中获得的感性认识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用全面、辩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和方法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
2.坚持科学创新原则。坚持求真务实的态度,切实研究和把握事物的规律性,通过孜孜以求的艰辛探索,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切实掌握创新的主动权,做到思维创新、制度创新和方法创新的统一,实现以创新成果提升质量效益。
[1]约翰·马克斯韦尔.领导力——开发你的领导潜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
[2]彼得·布劳.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32.
[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N].人民日报,2015-01-13.
责任编辑:万泳延
D 251
A
1671-2994(2015)05-0097-04
2015-08-22
王丽华(1963-),女,山东梁山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党史党建,民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