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桂锋(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部,山东济南250021)
中国经济:三种主义、两种前景与一个正确选择
戚桂锋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部,山东济南250021)
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向新常态转变的阵痛期,只有站在“主义”的高度才能看清为何转变、向哪儿转变、怎样转变,从而科学界定和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新常态。毋庸讳言,1990年代以来,站在“主义”的高度审视中国经济改革,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新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马克思主义这三种主义了。当前要破解中国经济改革难题,走出内需不足、生产过剩的深水区,构建新常态,关键仍然在于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三种主义。
一是新自由主义。1980年代初,适应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新自由主义应运而生,它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上倡导推动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在政治和文化上主张去科学社会主义化、去马克思主义化、去共产党化,从而形成完整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在整个资本主义体系力量的推动下深刻改变了世界。从1990年代始,在内外颠覆势力的配合下,新自由主义被引入我国并严重误导了中国的经济改革,造成了严重后果,导致我国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乃至基本经济制度发生了向着资本主义调整的重大演变,造成了近十多年来我国基尼系数均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贫富差距成为中国一切问题和矛盾的总根源。
二是凯恩斯主义。1920年代末,适应资本主义大危机时期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的需要,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它在经济理论和实践上推动私企国有化和国家投资化,其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国家这个理想总资本家的作用,把危机转嫁给老百姓,为资本家集团服务。然而无论在逻辑上还是在实践上,它根本不可能拯救资本主义于危机之中,只能掩盖和造成更大的危机,最终还是靠二战转嫁了危机。2008年前后,受新自由主义与国际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我国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内需不足和生产过剩,被虚假包装的凯恩斯主义乘虚而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负面影响。按照如上分析,凯恩斯主义不但不能解决还加剧了我国内需不足和生产相对过剩问题,为西方输送了利益,为新自由主义将国企彻底私有化提供了借口。
三是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发表167年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本原则的科学性得到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理论和实践的充分验证,社会主义国家如遵照该《宣言》进行建设和改革,就会取得巨大成功和成就;反之,则会蒙受重大损失甚至招致亡党亡国。当前,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化改革,构建中国经济新常态,则问题和矛盾会迎刃而解。社会主义经济新常态的“转方式”,就是将新自由主义或凯恩斯主义引导的资本主义发展方式转变为马克思主义引导的社会主义发展方式。社会主义经济新常态的“调结构”,就是按照宪法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规定和要求,以调整所有制结构,完善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抓手和切入点,以此带动分配结构—生产结构—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区域结构的根本性调整,在扩大生产的条件下,实现两大部类的动态平衡,以发展中国经济。如此以来,困扰中国经济的内需不足问题就会解决,生产相对过剩就会消除,中国经济就可以进入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新常态,这是中国经济改革唯一正确的选择。随着经济基础的调整和巩固,上层建筑也会越来越牢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越来越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变成现实。
由此可见,中国经济的前途仍在如何认识和对待这三种主义,如果任由西方忽悠,任由同属垄断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新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误导中国改革,中国经济前景必将在黯淡中走向绝路,而在实践和比较中构建社会主义经济新常态,则中国经济矛盾会迎刃而解,从而前途一片光明,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也会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