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琦蒋晓岚
(合肥行政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3)
基于著名湖泊旅游城市定位的环巢湖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夏琦蒋晓岚
(合肥行政学院,安徽巢湖238000;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合肥230053)
环巢湖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合肥作为我国唯一完整拥有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大湖城市,定位著名湖泊旅游城市,有利于环巢湖优质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提升合肥市城市形象,拓展合肥城市发展空间。合肥应借鉴国内外大型湖泊综合开发经验,选择和运用适宜环巢湖旅游开发的模式,将环巢湖打造成著名的大型湖泊旅游目的地。
著名湖泊旅游城市定位环巢湖旅游开发模式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成为国内唯一独自完整拥有大淡水湖资源的省会城市,合肥及时地提出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构想。合肥由滨湖时代进入环湖时代,在“湖”上大有文章可做,就环巢湖旅游而言,通过环巢湖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不仅可以促进合肥旅游业的发展,还可以提升合肥市城市形象。在合肥被确定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之际,我们需要对合肥湖泊旅游城市进行新的定位,并选择和运用好湖泊旅游开发模式,为打造环巢湖世界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
1.大体量的淡水湖和温泉资源
环巢湖地区水资源丰富,其中以冷水—湖泊、热水—温泉的知名度最高,价值最大。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760平方公里,水系流域面积1.3万平方公里,入湖河流达34条,每年接纳四周二市七县近40亿立方米的来水[1]。这是打造著名湖泊旅游城市的前提条件。环巢湖周边有多处较高知名度的已开发的温泉资源,仅属合肥区域内的就有巢湖市的“半汤”、庐江县的“汤池”两处大型温泉资源,矿物质成分丰富,属低硫含氡温泉,康复疗养效果显著,是环巢湖旅游,尤其是度假旅游的重要特色资源。已建成的深业半汤御泉庄温泉度假村和汤池安徽金孔雀温泉度假村规模大、档次高,生态环境一流。
2.众多内涵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
环巢湖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融湖光、山色、岛景、湿地、奇洞等于一体,滨水旅游开发潜力巨大。据2014年初出版的《环巢湖旅游资源普查资料汇编》统计,环巢湖普查区现拥有旅游资源159个,其中自然旅游资源49个,人文旅游资源68个,文化节庆及民俗活动27个,主要旅游商品15个,是安徽省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巢湖是古代文明的摇篮,巢湖地域为古人类最早的发源地之一,环巢湖拥有珍贵的古代历史遗迹。巢湖的千古之谜“唐嘴水下古城”,传说是公元前500多年前的古居巢国遗址;巢湖是有巢氏及其子孙的生籍地,是有巢氏文化的发源地,传说有巢氏教会了人们筑巢而居,巢湖的卧牛山、洗耳池、牵牛巷,巢父洞等,都是有巢氏族的遗迹,其中洗耳池是成语“洗耳恭听”典故产生地。
环巢湖地区保存有一定数量的古镇古村落资源,其文化内涵丰富,挖掘潜力巨大。距合肥市区40公里的肥西县三河镇,为巢湖西岸水陆交通要冲、肥西县最大的港口,是一个具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河流纵横,圩堤交错,历来商贾云集,车船辐辏,风味小吃闻名遐迩。湖北岸的长临河、中庙、烔炀、柘皋等镇区古街巷风貌犹存,“九龙攒珠”移民古村落群[2]格局独特。这些都是巢湖历史文化的重要记忆,对建筑学、民俗学、移民史均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环巢湖是淮军文化发源地,在巢湖中庙有李鸿章于1892年为纪念淮军将士而奏请清廷敕建的昭忠祠,被称为淮军总祠。位于合肥市步行街的李府内陈列了许多淮军将士用过的兵器等实物。庐江县的吴武壮公祠,是为纪念淮军著名将领吴长庆而建。
环巢湖名人众多,包公、张治中、李克农、周瑜、伍子胥,丁汝昌,他们的故居或遗迹都成为珍贵的人文景观。
环巢湖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都有传奇的人文典故。巢湖湖中最大的岛屿姥山是巢湖的标志性景观,相传为“陷巢州”时焦姥为救乡邻,自己被洪水吞没化成的一座山。山顶上著名的文峰塔,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起因于庐州知府严尔圭为验证当时流传的“姥山尖一尖,庐州出状元”的民谣而建。清光绪四年(1878年)由洋务大臣李鸿章续建完工。塔内有李鸿章、刘铭传等所题石匾25幅。巢湖南岸银屏山悬崖绝壁上生长的一棵神奇的千年牡丹,被誉为野生牡丹之王,千年不凋不败,不蔓不枝,对其来历有许多动人的传说故事,欧阳修看花后留下著名诗句。
3.得天独厚的农业休闲旅游资源
环巢湖流域是历史上的“鱼米之乡”,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水产品、畜禽产品俱全,水生植物、旱生植物皆有,耕地、山林、水面齐备。长江、巢湖为农作物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已形成优质稻米、水产、蔬菜、茶叶等主导产业。这是一个天造地设的生态乐园,现正在推进生态高效农业。环湖的生态农业自然景观不仅具有可观赏性,而且利用瓜果蔬菜、鱼虾水产可以开展具有趣味性和操作性的旅游休闲项目。
1.湖泊型风景名胜区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的特点是“只投入、不产出”,打造、呈现生态景观。所有游览设施及景点的建设,均以不影响或有助于改善自然面貌为前提,除必要的服务设施和旅游交通外,不搞任何大型的游乐设施或度假、休闲场所。风景区的建设和运营费用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因此这种模式主要出现在国外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经济条件优越的地区。
2.风景旅游特区模式
这是国际上80年代流行的一种发展模式,其建设目标是综合利用某一地区的国土风景资源,在法律、法规的许可范围内,政府以若干优惠的投资政策,吸引和鼓励建设性投资,以旅游业开发为龙头,带动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和社会经济增长[3]。
风景旅游特区的发展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政府在统筹风景资源保护、国土开发与利用、建设规划和管理等前提下,以土地和风景资源入股,与外部资金合作开发,共享利润。依托外部资金和管理模式创造高额经济效益,滚动投入打造景区环境,以业养业,实现跳跃式发展[4]。如泰国的芭堤雅、新加坡的圣陶沙,我国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等。
3.城市近郊湖泊公园模式
这种模式介于“重保护”与“重开发”之间。它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既不是生硬地将风景资源严格地控制起来,又不是将风景资源任由市场摆布,而是以建设为广大市民所用的“城市公园”为目标,实现城市从 “园林化”到“大地景观(园林)化”的转化,从而有利于解决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城乡一体化等一系列区域发展问题。吴良镛教授[5]曾指出:“园林不仅是传统公园的概念,在区域城市化的今天,它应走向宏观尺度,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人类学领域拓展。”
城市近郊湖泊公园主要由政府投资或融资解决生态环境的建设,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创造的土地差价,再行投入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中去,带动更大区域的良性发展。这是大城市近郊风景区发展的一种合理模式和趋势,德国博登湖地区的发展即是成功的一例。
4.湖泊旅游度假模式
这种模式以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和康体需求为目的,利用湖泊资源、通过选择优越区位和营造良好环境为游客提供各种休闲设施和服务。湖泊旅游度假除具备度假区的一般特征外,还有湖泊旅游度假特色:首先,拥有丰富的淡水资源,水体景观优美宜人;其次,更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景区的生态容量比其它旅游度假区小很多;第三,具有多重功能,集湖泊观光、度假与生产、居住、生态与游憩于一体。
5.综合旅游开发模式
这种模式充分挖掘湖泊的各类旅游资源,集观光、休闲、度假、运动、疗养等功能于一体。一般要求湖泊水域面积较大,水体自净能力较强,周围地形多样,生态环境良好,地处经济发达地区,具备近邻客源市场的区位优势,交通进入性良好,附近有较理想的城镇作为游客接待的依托。
根据上述分析,对照环巢湖湖泊旅游条件来看,由于环巢湖湖泊旅游资源优势明显,适宜集观光、休闲、度假、运动、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开发模式。同时,还应当对其他适宜模式有选择地加以借鉴运用,如湖泊旅游度假模式、湖泊型风景名胜区模式、城市近郊公园模式等。
目前我国很多湖泊都在进行旅游开发,3A级以上湖泊旅游景区不断增多,但是与世界著名湖泊的旅游开发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6]。合肥市打造环巢湖著名湖泊国际旅游目的地,既是“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战略的体现,也是打造合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提高国际化水平的重要举措。要提前做好规划,在旅游模式运用上,既要善于借鉴,少走弯路,又要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走国际化路线。
1.利用大型淡水湖景观资源,打造著名湖泊旅游风景名胜区
出众的风景是大型湖泊旅游目的地的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早在2002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单巢湖风景区名列其中,当时由地级巢湖市管辖,其建设目标[4]是保持皖中区域这块“净土”,按照《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的规定,要控制并有效治理污染,沿湖种植生态防护林,促进以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为主要内容的生态保护措施,并以此增强生物对环境的自净能力。经过多年治理,环巢湖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改善。2014年7月22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国家六部委列入57个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第一批)之列,获得正式批复。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总体投资超千亿元,工程分三期实施。今后还要进一步通过生态治理与修复,重点通过农业退耕还湖、湿地景观生态修复两大工程,对生态环境破坏进行控制,提升生态环境、游览空间的品质[4]。通过治理巢湖污染、蓝藻,生态环境的修复,还巢湖碧波万顷,打造规模巨大的环巢湖生态景观。随着引江济巢、环湖湿地修复、入湖河流截污等八大生态工程的上马,巢湖生态环境和水质会有好的转变,生态景观环境品质将大大提升。
合肥市应充分利用大合肥的格局,整合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包河区的环湖景观资源,将巢湖的水下古城遗址、生态湿地、岛屿和古镇等各种生态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利用,使环巢湖成为近观有连绵的生态湿地、中观有壮观的湖水渔舟、远观有神秘的姥山岛,别样小镇红瓦粉墙洋房与古朴凝重民居相交替,生态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映衬的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大型湖泊生态旅游风景名胜区。
同时,合肥运用湖泊型风景名胜区模式不应拘泥于“只投入、不产出”的固有思路,在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如能同时获得风景名胜区的收益也未尝不可。
2.利用环巢湖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著名的大型湖泊旅游度假区
旅游业要想成为地方经济的一个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必须增加旅游业的附加值,尽可能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增加旅游消费,建设旅游度假区就是一个重要手段。
湖泊旅游度假模式现在在国内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位于瑞士最大的城市苏黎世南端苏黎世湖(Lake Zurich),周围拥有很多美丽小镇,拥有岸线3公里长的瑞士最古老的湖滨浴场,度假旅游有各种旅游项目,更有许多特色的节日庆典活动:6月11日林道启航日、7月12日市镇节、海港圣诞节、葡萄酒节;梅尔斯堡国际城堡音乐会;一年一度的布雷更茨音乐节等。城市公交服务线、火车线路、水上航线连接城镇与度假旅游目的地,1小时车程内有两个机场接待设施。有400多家假日公寓、30多家私人旅店、60多家餐馆和酒吧,镇内提供各种方式住宿。
我国的千岛湖开元度假村也是度假模式成功的一例,其坐落在千岛湖镇麒麟半岛之上,采用地产与旅游休闲复合的开发模式,提炼千岛湖风景区独特的自然、健康、稀有度假养生资源、良好的区位交通等因素,设置出高档次度假休闲品牌。有88幢半岛度假别墅与一幢五星级标准度假酒店。度假村把“文化、休闲、度假、观光、游乐、生活”等融入到每一个细节,满足了部分高端消费者的休闲生活需求。
巢湖有近800平方公里的水面,环巢湖及湖中度假资源丰富,特别是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可以用来康体度假。姥山岛、中庙镇、半汤街道、汤池镇、三河镇以及合肥滨湖新区等都可以建成各具特色的度假落脚点。环巢湖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在度假游中得到充分的挖掘、运用。而从度假游的消费人群来看,环巢湖周边分布着江浙许多发达城市,有经济联系密切的长三角城市群、合肥经济圈、合芜马核心经济圈、南京都市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便于开拓度假游客资源,打造大型湖泊旅游度假区具有很好的条件。
当今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人均GDP达到8000美金,从国际旅游发展的规律来看,休闲度假需求将逐步膨胀,中国旅游发展将步入休闲旅游时代。而这一时期城市周边的滨湖资源也较易得到投资商的青睐。湖泊旅游度假模式相比单纯的风景观光模式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在不破坏生态环境前提下,可选择部分地段进行商业性开发利用,打造各具特色的休闲度假村。目前,体验式旅游开发成为开发商与规划者之间的一大共识,度假游旅游开发成为综合开发的主流模式。万达集团文化旅游城项目在合肥市滨湖新区落户,也正是看中了巢湖之滨这块休闲度假的宝地。
从湖泊旅游开发来看,以旅游休闲为主导的综合开发是大型湖泊旅游发展趋势。环巢湖周边开发过的旅游项目很少,发展空间大。环巢湖地区整体纳入合肥市以后,在统筹管理协调、生态环境治理、交通网络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开发投入力度、政策人才保障等方面都获得大的提升,有利于高起点地规划建设国际化的湖泊旅游度假产品,建设世界级湖泊生态旅游城市。以区域性特大城市合肥为依托,以泛长三角地区和正在崛起的中部地区为市场腹地,以环湖广阔的滨湖空间为载体,将环巢湖区域打造成著名的大型湖泊旅游度假区。
打造环巢湖旅游度假区要积极推动旅游产业与农业、工业、文化、体育等产业的跨界融合,充分运用湖泊旅游综合模式,将环巢湖旅游度假区打造成集观光、休闲、度假、运动、疗养等各种功能于一身的湖泊度假胜地。
3.利用滨湖资源,打造特大型近郊湖泊公园
合肥正在构建区域性特大城市,需要有服务于合肥城市发展和市民生活为宗旨的各种大型公园。合肥现已提出将整合环巢湖周边森林、湿地、花海、温泉等旅游资源,创建环巢湖国际旅游休闲区和环巢湖国家公园。湖泊公园是具有特别魅力的公园,人类自古就择水而居,巢湖之水为城市增加了灵气,湖岸湿地、绿地是天然氧吧,合肥市应利用所拥有的天然大湖,将其打造成市民的一处特大型近郊湖泊公园,拉近人与水的距离,在人湖共生的环境里,自由享受其他省会城市难得的大型湖泊公园带来的乐趣,随时可以去欣赏滨水美景,亲水游乐、亲水运动、亲水康体。这种宜居环境也会为合肥城市扩展提供所必需的水岸环境和沿湖背景,使合肥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人居环境下独具魅力的滨湖城市,实现从城市化的景观到景观化的城市的转变。同时,这一特大型近郊湖泊公园如建成,对环巢湖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打造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要善于运用城市近郊湖泊公园模式的运作方式,通过政府投融资渠道解决打造环巢湖公园所需要的资金,用营造水环境赢得的地块升值收益,再投入环巢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中去,带动整个城市生态人居环境得到良性发展,使合肥真正成为国际水准的滨湖城市。
[1]合肥市志编纂委员会.合肥市志[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26—35.
[2]张靖华.巢湖北岸惊现明代移民村落[BE/OL]. http://bbs.hefei.cc/thread-2713677-1-1.html.2008-12-29/2014—1—22.
[3]李敏.城市人居系统与人居环境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36—39.
[4]郭茂,王新华.打造巢湖国家公园 呼应合肥滨湖新城--探索湖泊与人类和谐共存的新模式[BE/OL]. http://www.hefei.gov.cn/n1105/n32856/ n190909/n218515/n220089/n220209/4928322. html.2009-05-16/2014—1—25.
[5]吴良镛.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保护与发展[J].城市规划,1994(5):3—8.
[6]林巧.中国湖泊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BE/OL].
http://xcxq.lwcj.com/StudyResut00021_1. htm.2011-10-21/2014—1—22.
责任编辑:李敏琪
*本文为合肥市2013-2014年度社科规划项目《大湖名城新格局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立项编号:HFSK13-14D07)阶段性成果。
2015—09—08
夏琦,合肥行政学院科研处处长、副教授;蒋晓岚,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经济所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