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助力留守儿童增权的路径研究
——以某团委支持下的自组织行动为例

2015-01-29 14:15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四叶草团委国学

■ 马 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社会工作学院,北京100089)

共青团助力留守儿童增权的路径研究
——以某团委支持下的自组织行动为例

■ 马 灿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社会工作学院,北京100089)

留守儿童是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也是共青团帮扶的青少年对象,他们迫切需要增权,共青团在助力留守儿童增权的道路上要注意策略。“寻找四叶草”行动在实践中注意对共青团政策优势、渠道优势与组织优势的运用,在志愿服务型青年自组织基础上,坚持专业理论的指导,从个人层面、人际层面和社会参与层面全方位助力留守儿童增权,实现了共青团个性与增权共性的有效结合,得出了“个性鲜明的资源保障与共性突出的专业方法”的共青团助力留守儿童增权的路径经验。

共青团 留守儿童 增权 “寻找四叶草”

2013年1月4日,教育部、团中央等5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为共青团各级组织深入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深化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指明了大方向,各级团组织纷纷动员共青团员和骨干力量以志愿者身份组织参与关爱行动。在此之前,亦有零星团组织自发地开展留守儿童支教志愿服务,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某团委支持和参与组织的“寻找四叶草”行动很好地利用了共青团的优势并充分尊重了留守儿童个体发展的科学规律,增进了留守儿童的权能,值得广大有志于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共青团干部思考与借鉴。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1]留守儿童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经济不发达、劳动力净流出的中西部地区。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六千万,且总体规模仍在扩大[2]。

(二)增权

1976年,所罗门出版的《黑人增权:受压迫社区中的社会工作》一书,标志着增权取向实践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诞生[3]。增权研究指出,由于无权感可能出现在多个层面,因此增权的努力需要从个体层面、人际关系层面与社会参与层面同时进行,如此才能取得更好的干预效果。这一观点与通常的“环境影响人”、“用环境改造人”的思想不谋而合。

(三)留守儿童的增权

“寻找四叶草”关爱行动所涉及的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多种需求均得不到满足而又无法改善的情况,挫折与无力感丛生,这就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激发潜能,获得改变自己乃至周围人,如同辈、教师及父母的力量,亦即留守儿童的增权。

二、“寻找四叶草”行动中共青团优势的运用

“寻找四叶草”行动先是由普通青年志愿者发起的自组织活动,开始时规模较小,参与人员不多,影响力也有限。后来行动创始人成为当地某团委的书记,通过巧妙运用共青团的平台与资源,结合志愿者管理的经验与留守儿童增权的方法,“寻找四叶草”行动的参与人员逐步增多,形成了能够保证定期开展留守儿童帮扶活动的队伍,影响逐步扩大,吸引了更多当地小学的加入,同时他们也收获了留守儿童的成长,得到了家长与老师的认可。可以说,“寻找四叶草”行动成功之处在于以自组织志愿服务为基础,依靠共青团的支持,发挥团的政策优势、渠道优势与组织优势,使留守儿童增权行动区别于普通自组织,可以有效和长效地开展起来。

(一)政策优势的运用

2013年,教育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是多部门联合发布的高级别专门性文件,其中提出“加大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实施力度,深化结对机制,加强骨干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强阵地建设,推进工作常态化,动员更多青年以志愿服务方式关爱留守儿童”。这一要求为共青团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提供了政策支持。文件明确了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妇联组织、综治组织和机关工委组织5个部门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均负有责任,这使该团委“寻找四叶草”团队联合其他4类组织共同举办活动时理由更充分、引起共鸣的机会更大。文件中还明确规定了留守儿童工作的3项原则——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家校联动、形成合力;社会参与、共同关爱。在这3个原则的指导下,该团委“寻找四叶草”团队形成了“志愿活动点火,家校联盟燎原”的个性化指导思想,他们以留守儿童的国学教育为抓手,广泛动员企业中的党、团员积极开展关爱行动,并注意吸引学校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参与其中,努力为留守儿童成长打造立体的良好成长环境。

(二)渠道优势的运用

作为特殊的群众性组织,共青团有着其他群众组织所缺乏的准政府性质与便利。日常的工作往来使共青团与政府各部门已形成较好的联系渠道,这些是普通志愿者团队所不具有的渠道优势。“寻找四叶草”行动中,某团委主要是运用了教育部门的渠道以及企业内部渠道。

在教育部门渠道的运用上,首先,通过教育部门,获准进入学校开展关爱活动,保证了活动的合法性,打消了对象学校部分教师的顾虑与抵触情绪。其次,由于团干部比乡村教师的进取意愿及信息获取能力更强, 他们鼓动并帮助对象学校撰写了当地教委“国学教育基地”评审的申请书与申报课件,帮助对象学校成功获得了“国学教育示范基地”的称号。这在软硬件方面都毫无竞争力的乡村小学是绝无仅有的荣誉,极大地鼓舞了学校教职员工的士气,引发了教师进一步参与“寻找四叶草”行动的兴趣。

在企业内部渠道的运用上,主要是找到了合作伙伴以及调动了企业的资源。首先,团组织找到了企业女工委员会,这是一个与妇联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内部组织。以女工委员会为合作伙伴,一方面是因为女性天生对孩子容易产生慈爱之心,另一方面在5部门政策出台之前,妇联组织也有在留守儿童方面的工作部署。两个组织合作以后,产生了合力,利用各自的影响力,使活动为更多人所知晓,成功募集到了资金和吸引了更多愿意参加关爱活动的企业员工。其次,某团委还开动脑筋,尽可能地少花钱多办事。在他们看来,关爱留守儿童在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是都需要体现的。该企业是一家技术含量较高的企业,因此他们产生了利用企业内部资源,让留守儿童参观企业厂房、让企业的工程师亲自介绍生产流程来开阔孩子们眼界的想法并付诸实践。据说,参观了企业的留守儿童“像出远门旅游”一样开心。一次小小的参观能在这些留守儿童心底埋下一颗科技使人强大的种子,这受益于巧妙利用企业资源,这类活动几乎是零成本的。

(三)组织优势的运用

在“寻找四叶草”行动中,某团委还充分挖掘了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某团委所在企业青年团员众多,年龄结构偏小、学历层次较高、社会责任意识与参与志愿活动的意愿较为强烈,“寻找四叶草”行动在该企业团组织内有良好的人力资源储备。企业团组织建制相对于普通的志愿者团队比较健全,在信息传递、人员动员、日常管理上都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工作起来更有效率。此外,对于有参加志愿活动意愿的青年而言,由共青团发起的志愿活动实质是以共青团的信誉做保证的,可以保证活动目的的纯粹性,这种纯粹性也是吸引青年参与活动的重要因素。实践中,某团委通过调动企业团组织的力量,向更多的团员青年乃至非团员青年传递了志愿活动的信息,吸引了广大青年参与活动,使志愿者甄选拥有了更大的余地,有利于选择更为适合留守儿童关爱工作的志愿者;同时由于参与者众多,志愿者们的空闲时间较为分散,某团委在志愿者调配方面可以有更大的弹性,这使得志愿活动与正常工作的时间冲突得以减少,让“寻找四叶草”的活动有了常态化的可能。

三、“寻找四叶草”行动中共青团增进留守儿童权能的层次

(一)个体层面的措施

个体层面的权能感体现为个人有自尊、自我效能和掌控感,能够拟定目标,肯定自己的能力并采取具体行动。在这个层面上,行动主要是传授文化知识,特别是开展国学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创造。

作为留守儿童,他们需要知识,但绝不仅仅是知识。就问题的紧迫性而言,他们最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看待目前所遭受的种种挫折,如何自信地与人相处和有自尊地自处。在探索多种支教导向后,意识到国学教育可能是一个突破口,因为从对留守儿童知识的传授到他们长大并将知识转变为生产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将是一个漫长且不确定的过程,如果随意选择支教内容哪怕是科学知识,在短期内也无法让留守儿童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对留守儿童个体层面增权效果有限。比较而言,让留守儿童诵读、理解传统文化经典中关于行为规范、学习习惯与态度、价值取向的篇章并进而将其内化,可以较快地促使留守儿童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某团委以感恩教育为国学教育的切入点,强调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核心价值,引导留守儿童寻找国家、社会、学校、父母和身边人好的为人处事方法,利用孩子们身边生动的故事和例子,让他们真正懂得感恩社会、感恩父母。

为此,某团委每周固定时间安排志愿者国学教师带领留守儿童开展儒家经典篇章学习,通过讲授《弟子规》里师生、长幼、父母、同辈的行为规范来影响孩子们的为人处事;通过学习儒家思想中有关努力进取的篇章来激励留守儿童,减轻客观负面因素给孩子们造成的挫败感。他们提出“让孩子们在国学课堂上学到的是做人的道理,提高的是独立判断是非的能力”。

此外,某团委也认识到在知识传授之外改善生存技能的重要性。“寻找四叶草”行动在国学教育之外也注重开拓留守儿童的眼界、提供他们与外界交流的工具以及从小树立自我发展的理想与信念。围绕着这些增权理念,某团委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他们让孩子们展示小发明、小创造并进行原理解释,鼓励孩子们开展小制作小发明,让孩子们感受科技的力量;在英语课上展示异域风情,让孩子们了解外面的世界;募集资金为学校购买电脑、投影仪等机器设备,教孩子们上网,掌握与外面世界联系的方法。

总之,某团委在个体层面的增权上做出了长短期的搭配,短期通过国学教育改变行为和态度,长期则通过国学教育与综合教育形成价值观和改善生存的能力,既注重对留守儿童自尊自立意识的引导,也注重他们实际能力的提高,从而使孩子们个体层面的增权建立在有效和长效的基础之上。

(二)人际层面的增权

人际层面的权能感体现为个人具备与他人沟通的知识或技巧,与他人互动时能够自我肯定,能够与他人形成伙伴关系,自觉对他人有影响力,或是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同时也能考虑别人的需求和自己的责任。在这个层面上,某团委主要关注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以及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人际交往,兼顾留守儿童之间以及留守儿童与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通过各种活动使这些交往向着良性方向发展。

某团委认识到留守儿童人际权能感低的根子在于亲子交往的薄弱。父母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有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亲子互动”环境。他们将学校打造为留守儿童与父母人际交往的延伸平台,例如,举办“特殊”家长会,让家长体验学生们在学校的变化;在感恩节或方便的日子开展“帮家长洗脚”活动,让留守儿童与父母都能感受到爱与被爱的快乐;引导学生们回家主动帮助家里完成家务,将劳动视为美而非折磨或者仅仅是生存的手段。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以及展示这些活动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变化以争取家长对孩子们的关注和认同。

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同辈间的人际交往所占比例是最大的,其中以留守与非留守儿童间的人际交往往问题最大。因此,在同辈间的人际交往方面,某团委致力于消除留守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隔阂。志愿者们组织开展学生“榜样力量”活动,让平时学习、生活、活动表现优异的同学特别是优秀的留守儿童作为全体学生的榜样,引导非留守儿童重新审视他们的歧视眼光,认识到不应以父母是否在身边将人做区分,是否留守并非个人是否优秀的标签,从而架设了两类儿童间正常交流的桥梁。

除此之外,留守儿童与部分学校教师间也会存在人际方面的问题,对此,某团委的看法是没有恶意对待学生的老师,只有不注意对待学生的老师。因此,他们的做法是“改变学生的同时也改变老师”。某团委在获得当地小学校长支持后,对小学所有的教师都进行了教育培训,尤其是国学教育培训,让所有的教师都了解和掌握国学教育的内容与方法;通过资深志愿者与小学教师们形成的传、帮、带关系,用志愿者对待留守儿童的态度影响教师的态度,用志愿者积极工作的热情激发教师工作的热情,同时,也有意识地引导留守儿童将对志愿者和“寻找四叶草”行动的情感转移到教师身上。

(三)社会参与层面的增权

社会参与层面的权能感体现为认识自己应有的权利,肯定团结的重要性与集体行动可以改变周围的环境并愿意为维持公义采取行动。儿童因其生理特性所限,他们的社会参与无法达到意愿表达、政策影响的深度,但是他们仍然可以与社会有所互动。

留守儿童的社会参与可以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因为社区是留守儿童生活的环境。动员留守儿童参加社区的活动,与身边的居民进行互动。“一方面可以激起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内在潜能,加强对自我能力的认同;另一方面可以让社区的居民接纳他们,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分子,认可自己的社会角色,逐渐摆脱无力感和孤独感。”[4]

某团委在社会参与层面的增权措施主要是加强留守儿童与某团委所在企业、企业青年以及当地教育部门的联系。在“寻找四叶草”行动中,某团委组织了若干次留守儿童参观企业的活动,由企业技术骨干中的志愿者为孩子们讲解机器工作的原理、整体的工作流程、生产对社会的意义等内容,孩子们可以近距离观察现代化机器大生产并可以自由提问,由此,他们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被点燃,同时,志愿者耐心亲切的解答也使他们感受到来自周边更多的关爱与接纳。由于某团委所在企业有一些外事活动,某团委甚至会邀请前来的外宾与留守儿童交流,能得到外国老师的肯定,进一步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为了获取更多资源,某团委协助申报了当地教育部门国学教育基地项目,在PPT申请演示稿制作中,他们请留守儿童们参与了照片的拍摄,并播放给孩子们看,基地最后申请成功。这些措施让孩子们重新审视自己,发现了自己的兴趣、能力,看到了自己的支持网络从而提高了自我效能感。

总体而言,某团委的增权行动是立体的,从个体、人际以及社会三个层面对留守儿童权能感的提升做出了努力,这种多管齐下的措施符合一般增权理论对增权行动面向的讨论,从实际情况看,也的确起到了协助留守儿童排除各种主观和客观的障碍来感受自身的力量,通过自身的正面经验来激发内在动力,并且尽可能在集体参与中改变或掌握独立生活的能力。

四、对“寻找四叶草”行动路径的评价与经验总结

“寻找四叶草”行动体现了共青团、自组织与增权专业方法的良好结合。它既坚持了共青团的本色,又跳出了团组织只擅长搞大规模运动而不善于具体实务操作的局限,实现了团与自组织,务虚与务实的有效结合。对四叶草行动的调查显示,在开展行动后,留守儿童甚至学校的教师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正向改变。来自其他留守儿童聚集学校对行动的主动邀请更反映出“寻找四叶草”行动路径的可行性。综观“寻找四叶草”行动,其路径经验可以用“个性鲜明的资源保障与共性突出的专业方法”来概括。“个性鲜明的资源保障”是指充分利用共青团的政策优势、渠道优势与组织优势,将这些优势贯穿于留守儿童增权志愿服务的全过程,为志愿者提供全程和全方位的支持,使其得以专注于留守儿童的增权。“共性突出的专业方法”则是指共青团及参与工作的志愿者们充分尊重留守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以增权理论为指导,从个体、人际和社会多个层面开展行动,强调通过留守儿童自信心、自尊心、自强意识的树立以及具体能力和社会视野的开拓,而非以简单的资源提供来增强留守儿童对自我的肯定及权能感由内而外的提升。

“寻找四叶草”活动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对留守儿童个体的心理疏导方面技巧不够成熟、也未关注到不同留守儿童问题的差别化;行动对留守儿童父母特别是亲戚们的动员不是很多,主要工作阵地仍然在学校;规模不大,志愿者队伍局限于本企业,影响尚未扩展到其他领域的团组织。然而,“寻找四叶草”行动毕竟探索出了一个共青团助力留守儿童增权的行之有效的路径,行动中的不足有待在将来的实践中逐渐克服。

[1]袭开国:《农村留守儿童焦虑现状及个体差异》,载《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年第4期。

[2]全国妇联课题组:《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载《中国妇运》,2013年第6期。

[3]陈树强:《增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新视角》,载《社会学研究》,2003年第5期。

[4]姚进忠 杨 晶:《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增权途径:福建个案》,载《重庆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责任编辑:邢 哲)

2014-12-21

马 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讲师,主要研究青年人才与青年工作。

本研究受到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共青团工作视野下的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影响因子与对策研究”课题资助。

猜你喜欢
四叶草团委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高校团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 STELVIO 四叶草版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关于如何做好企业团委工作的思索
四叶草书签
寻找四叶草
四叶草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