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芸 (金华市金东区文化馆 321000)
舞蹈是以动作为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它结合了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从而有助于幼儿形成活泼、开朗、健康的性格。舞蹈的本质是表达人内心的情感。一个小孩子喜欢跟着音乐节奏摇摆身体,做出许多自己认为高兴的动作来,这意味着当孩子不能够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兴奋的情绪时,他们就会手舞足蹈地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对3~6岁的幼儿来说,舞蹈是美育的过程,他们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舞蹈训练必须要从最基础的基本功练起,包括节奏训练、脚位、手位、勾绷脚、压腿等基本功训。但幼儿是否适合进行专业的基本功训练,是我们重点需要讨论的问题。专业院校对孩子进行基本功训练是从12岁左右开始的,因为这时孩子的骨骼韧带相对来说已经发育稳定,末梢神经也开始有感觉了,如果进行劈叉下腰等活动,孩子们能够理解老师的意图,并能够感觉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分在使劲、哪个部分不需要使劲。
在有些舞蹈班,孩子们练习的基本功大都是从专业舞蹈训练的体系中做了减法来教孩子们的。但3~6岁的幼儿骨骼韧带肌肉都比较稚嫩,神经和肌肉之间的联系没有建立起来,练习基本功时不能够完全感觉到身体的哪个部分在使劲,以及肌肉如何发力。如幼儿在下腰时可能会歪,这样很容易导致脊柱在将来的发育中倾斜;或是因为手部力量的不足,在下腰的过程中跌倒,而造成下肢永久性的瘫痪。练习劈叉对天生柔软的孩子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可有的孩子因为怕疼或紧张,在劈叉时会因为疼痛而产生肌肉的快速收缩或胯的拧动,从而导致肌肉或韧带的扭伤。在做踢腿动作时,他们大都会用大腿发力来做踢腿的动作,从而造成腿部肌肉的过分发达,这样孩子即便将来有意向从事专业的舞蹈学习,也会因为大腿肌肉习惯性的错误使劲而失去机会。同理,练习勾蹦脚时,3~6岁的幼儿无法体会脚尖往前延伸出去的感觉,以及脚后跟外翻等专业训练要求,只知道脚趾头使劲往下扣,其结果是在内八字的状态下练习勾蹦脚,这对孩子的踝关节和脚弓的发育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由此可见,过早对孩子进行基本功训练弊大于利,并且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可能是一辈子都无法弥补的。
在舞蹈启蒙教育中过分强调动作的规范就会使幼儿的思维刻板化,使幼儿失去自我表现的空间。因为幼儿对事物没有分辨力,当然会认为老师说的是唯一的,每次训练只是模仿教师的舞蹈动作,而自己不能通过观察生活去发现,并创造性地用舞蹈形式表现出来。这样,幼儿的身体从小就失去了自我,创造力和想像力也就被扼杀了。幼儿阶段的舞蹈训练,重要的不是姿势有多标准,或者动作有多规范,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包括舞感和乐感,培养幼儿对舞蹈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我曾遇到一个从小就学习舞蹈的女孩,当家人一再要求她跳个舞时,她走到场地中间,小八字位站好,旁按手摆好,准确地跳完了老师教的舞蹈组合。大家说再来一个,让这个小女孩即兴随着音乐跳一曲,女孩不会跳了,说舞蹈老师没教过;而另一个没上过舞蹈班的孩子,却可以合着音乐节拍自由地舞动着双臂,做出各种各样的舞姿。这种现象在当前幼儿舞蹈培训盛行的当下,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我们训练与规范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会跳舞了,我想这并不是我们规范动作的初衷。
从专业的角度来谈,舞蹈分为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现代舞、拉丁舞、爵士舞等等。每一个舞种都有自己的舞蹈特征和训练要求。对3~6岁的幼儿来说,每一个舞种的专业训练都不适合他们。比如芭蕾舞,首先就要让孩子扶着把杆站“一位”,而这个“一位”的站姿是需要从大腿根那里开始向外打开,使整个腿从上至下形成向外开的状态,孩子由于太小无法做到从大腿根向外打开,其结果只能是从脚的踝关节那里开始强行打外开成一位,造成在站一位时脚掌的外侧翻起,两膝盖往中间靠,如果长时间这样训练,势必会让孩子的脚弓、脚踝、膝盖都会受到损伤。又如拉丁舞,幼儿可能对穿着高跟鞋扭来扭去的动作觉得好玩,可它需要全身不断扭动,在动态中形成不同的S形,需要舞者熟练地掌握对身体各方面的支配能力和协调能力。一个6岁前的孩子很难能够如此灵活协调地控制自己的身体,结果势必要反复进行分解动作的训练,很可能会扭伤脚、腰、膝盖,对脊柱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家长和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身体条件与个人喜好,为他们选择合适的舞种。
并非每个幼儿都是因为有天赋才来学舞蹈的,有的幼儿可能因为喜欢舞蹈中的音乐,有的幼儿可能只是喜欢跳舞的服装……总之都是冲着美而来的,舞蹈本身就是美育的很好载体。”面对不同的孩子,舞蹈老师应该怎么尊重孩子?她觉得,如果一个孩子压胯练不好,而表现力非常棒,那就挖掘她的表现力,最终目的是让孩子内心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以把学习放在故事里,放在情境中,赋予孩子一个角色,而不是传统的灌输知识点;也可以利用一些道具,打造一个童话世界;或者通过化妆、服装等,让儿童将肢体语言与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从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因为舞蹈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把快乐融入进去,没有把幼儿喜欢的因素融入到教学中,幼儿即使脸上笑了,也是僵硬的。所以,情感应该贯穿于幼儿学习舞蹈的始终,在舞台上如此,排练时更加如此。幼儿只有感觉到自己在跳喜欢的舞蹈,心里才会开心,脸上才能笑得灿烂。
[1]孟文果.中国传统乐舞思想启示下的幼儿舞蹈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
[2]宇文慧.浅谈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心得[J].科学导报,2013(11).
[3]李笑丹.幼儿舞蹈启蒙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14(36).
[4]杨钰.论幼儿舞蹈教学[J].艺海,2013(12).
[5]吕扬.舞蹈教学方法对幼儿素质培养的影响[J].文艺生活,2014(03).
[6]杨桂枝.幼儿舞蹈教学之我见[J].剑南文学,2011(05).
[7]刘恒.浅析如何有效的进行幼儿舞蹈教学[J].北方音乐,2012(07).
[8]房莹.让幼儿与舞蹈牵手,快乐成长——浅谈幼儿舞蹈教学的有效策略[J].天津教育,20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