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春雀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530004)
论中国现代舞中的民族特色
农春雀 (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530004)
当今现代舞正以最直接、最自由开放和最多元化的姿态在全球的艺术舞台上绽放。乘着这兴盛的轨迹,中国的现代舞目前正处于热潮时期,沿承中华民族沉淀了五千年的传统民族文化底蕴,发挥丰富的民族特色舞蹈文化艺术,滋养着艺术之花,使之繁荣昌盛。现代舞的创编者们正不断地从西方现代舞那简洁抽象的艺术形态上,寻求更多更广的发展空间。保存舞蹈编导技法,融入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民族特色精髓,对中国现代舞的质量和作品审美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现代舞;民族特色;影响意义
背道而行的现代舞虽然没有芭蕾舞皇宫般华丽的布景、优雅高贵的服饰和感人的故事情节,但它却是舞蹈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思考及其感受更为直接的艺术表达形式。它既没有“禁果”,也没有“墓地”,更没有“终结”,是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特殊情感体验,是人们能打开心灵枷锁的奇异钥匙。
近几年来,中国有着诸多能反映社会现象,揭露和批判社会存在的问题的现代舞蹈作品,现实中的社会题材成为了现代舞蹈编导的主旋律。中国现代舞的舞蹈编导们更加注重了舞蹈的表现和情感的把握。而具有民族情感的介入,则赋予了现代舞真正的生命力,成为中国现代舞贯穿始终的主线。
(一)中国现代舞蹈的崛起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的古典芭蕾正因过于守旧的舞蹈继承模式而步入下坡路的趋势,向往自由的人们不甘被束缚的传统继承方式延续下去。合时合机,现代舞之母伊莎多拉·邓肯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人体文化的复兴,赤足起舞,使新兴的现代舞摆脱束缚,后经又一代代的现代舞发展人拉班等的带领下使现代舞形成规范化、体系化,为现代舞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较扎实的基础。
中国现代舞自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有近三十年的发展历史了,经历了一波三折,跌但起伏。在最初的模仿学习阶段,中国人对于西方的现代舞蹈几乎是依样画葫芦,效仿性的搬运。而现代舞蹈作品过于求新求异,也脱离了与社会的连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因此,现代舞蹈就会给人产生一种陌生感和距离感,许多人会觉得有些脱离实际,把现代舞看成是一种大众所不易懂的舞蹈艺术。这样一来,舞蹈的创编者与欣赏者就很难在舞蹈作品上产生共鸣,因此,中国的现代舞也曾进入过一段困境。正是因为如此,现代舞的舞蹈创编们才渐渐意识到:现代舞作为一种现代艺术,它的现在时态的艺术风格需要它一方面传承自西方的固定技术,另一方面却一定得发展自己才能够生存。几十年过去了,中国的现代舞在各种借鉴、转化与融合的磨练过程当中,也终于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现代舞蹈发展的道路。
(二)中国现代舞蹈的总体现状
现代舞蹈的发展不受地域限制,也不受语言限制,谁都可以跳,谁都可以成为现代舞的传承与发展人。也正是因为现代舞自由的艺术氛围和不受拘束的表达方式,才更加的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近些年,中国的现代舞编创者,在作品上也越来越加大程度的注重对情感的表现与把握,也正是因为如此,现代舞蹈才更显其生命力。编创过程中,有一些是编导个人情感的宣泄,也有些是对民族情感的间接表达,不同的现代舞蹈作品都有其不同的情感表达方式。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可以通过舞蹈作品表现出来。历史的变迁、文化的传承,人们日常的生活状态以及各民族的风格特点,由于经历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利用艺术的加工方式,将生活中的常态,夸张和重现。使得舞台来源与生活、接近于生活、反映于生活,成为生活场景情感表达的再现,只有将生活与舞台融为一体,才能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受到艺术传达的真切。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现代舞,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各种技巧了,编导们更加注重的是对动作的结构以及情感的传达。与此同时,编导者对一些特有的极具民族风格特色的技术技巧的运用也是非常重视的,由于他们对这些技术技巧的准确把握,使得很多作品在风格上比较鲜明,更加民族化,更具有异域魅力。
中国拥有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历史底蕴,滋养着千姿百态的舞蹈艺术之花。风格迥异的56个民族的民间舞,创作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经历了五千年的洗礼,沿着本民族舞蹈发展路线前进的同时,展现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其表演之成熟美,折射出独特的中华民族特色的舞蹈魅力。
受博大深邃的草原文化熏陶下的游牧民族舞蹈,撒开天之骄子的步伐,或犹如奔跑在旷野无边绿野上的骏马,或犹如展翅翱翔于蓝天的雄鹰,或犹如漫步在毡房前温顺的小羊羔,时而剽悍,时而平稳,时而热情,时而舒展,舞蹈特点极具浓郁的民族情感色彩。有着精湛农耕文化的民族舞蹈,其动律安详、和谐,舞姿优美、舒展;凸显特有高原“一边顺”美的农牧民族舞蹈,它的民族特色在于则兼并了神秘而虔诚的宗教色彩,致使舞蹈形态别具一格。古西域风韵影响下的绿洲文化特点的民族舞蹈,热情奔放,丰富多彩。此外,融入“人海和谐”心态的民族舞蹈等民族民间舞蹈,它们都包涵了各自特有的民族文化、地域风情、民族迁徙、融合等因素,舞蹈动态动律、舞蹈音乐风格、舞蹈情感抒发等一一体现出特有的中国民族民间的舞蹈民族特色。
舞蹈的生存在于传承与发展,在中国现代舞的发展历程中也不例外。当今的中国现代舞创编者们,正站在时代的前沿,弃“保守”之性格,直视“拿来主义”,明确了借鉴与融合的观念,不断地通过多元文化撞击的创作手法,努力的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现代舞发展的道路。在许许多多的中国现代舞作品中,我们依稀能看到民族特色的深深烙印。以下将从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民族特色方面进行探究并加以作品赏析。
(一)舞蹈动律元素的借鉴与融合
所谓舞蹈动律,特指舞蹈动作中的规律,是舞蹈肢体律动的一种抒情方式,通常是按照一定的运动规律来表达感情的。舞蹈动律的表现,是舞蹈表演时在一个相应完整时空里,由一个带有主题性的动作及其他的配合性动作构成的动作组合。舞蹈的动律不是舞蹈段落,更不是指整个作品,而是构成舞蹈形象的最小的、也是最核心的动作组合,是舞蹈艺术形象的“基因”,很像是一支乐曲的主旋律。动律元素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它决定了舞蹈风格的形成,是舞种鉴定的主要依据之一。
民间舞艺术蕴藏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各个民族所在特定社会存在的真实的艺术反映。各民族的思想感情、心理素质、性格特征和生活风貌等因素决定其民族舞蹈动律元素特点。例如壮族的“师公舞”“壮采茶”“铜鼓舞”“扁担舞”“拟兽舞”等,舞蹈动律均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加工,并产生一系列风格各异的民族动律特点。现代舞作品《壮族大歌》,以鲜明的民族舞蹈语汇成功塑造了一个永不停息的壮族群体形象。其打破了传统“师公舞”的“颤、拐、顺”等动律特点,采用保留“颤”结合有顿点节奏处理的上下屈伸的“蹲、颤、延”动律元素,既“诉说”了壮民族千百年历史的文化积淀,也寓意了壮民族顽强的迈向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这在创作手法上借鉴了民族特色的动律元素,也融合了现代舞的创新改革动律原则,折射出新兴舞蹈的与时俱进趋势。
(二)民族情感的渗透与融合
关于现代舞的情感表现方式,在诸多西方现代舞作品中,编创者往往更多地通过节奏变化、动态幅度、静态张力等来进行处理舞段或舞句,以迎合时代的审美趣味的多元化服装舞美综合地展示表达舞者内在和外在的情感变化。它或是一块黑布包裹扭曲的身躯表达极度的恐惧与无助;或是抽搐的高频率尖锐动作构成各种张力的力度表现真实的情感;或是悬浮在半空中无限延伸的慢轨迹动作变化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情感……
美国的保罗.泰勒舞蹈团《普罗米修斯之火》是美国现代舞对“9.11”事件的深度反响(2002年),作品用庄严肃穆的挽歌,血肉之躯叠加及瞬间的倒塌,慢息中苟且的呼吸,那夸张而极致的动觉句子,有天国之声的激荡之势,正义之魂的张扬,表达了浴血重生的情感征象。
作为根基于肥沃民族之壤的中国现代舞,吸收了本土风格和文化氛围的民族民间舞精髓,丰富了现代舞的民族性舞蹈意象,一定程度上融合互补了情感的表现。当《希望》《饥火》等代表作品崛起了中国现代舞,以吴晓邦、戴爱莲等一代中国现代舞先驱们创作了一个又一个葆有与现代舞相通的自由与创新的理念,同时更强烈地追求舞蹈的民族性与时代精神的现代舞作品,成为了中国现代舞后者们深入民间发展中国现代舞,追求融时代性、民族性、文化阶层性为一体的创作目标。双人舞《凌空飘》犹如两匹矫健的白马,在夜幕下宁静宽广的美丽草原,舒展着躯身,细腻而又狂放地表达了对草原的眷恋,对民族情感的释怀。编导巧妙地把浓郁的蒙族风格动作元素,融入现代舞的审美特性,使作品不失那份强烈的民族气息和情感。
(三)民族音乐的主导与融合
当一曲曲扣入人心的民族音乐伴奏出现在中国的现代舞作品时,欣赏者会感受别具一格、清新醇美。在特有的“民族气息”音乐成为主导风格时,现代舞元素巧妙而大胆地融入其中,呈现新时代下那朵娇艳的民族现代“花”的独特魅力。例如《阿里郎》《红扇》等优秀作品,民族音乐与现代舞语汇相结合,有民族质感,又有现代动感,带给观众一次次情感的撞击。
早期在国内,中国的现代舞不受国人的重视与欣赏。时至今日,现代舞却已逐步入人心,越趋与整个社会,与人们的内心世界相融合,从而成为人们对于舞蹈领域认知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舞蹈新种类部分。随着舞蹈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现代舞作品活跃在国际性的舞台上,它们反映了社会的现状,表达了新社会的情怀和追求。从个角度反映了编创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心声。最终使得舞蹈与观众产生了共鸣。中国的现代舞已经迈出了最艰难也是最辉煌的一步。
在欧美现代舞发展的影响下,成千上万的中国观众对于现代舞这一种新型的艺术语言形式,已经从原来的好奇心理慢慢转变为欣赏与喜爱,甚至是迷恋。随着时代的变迁,价值观念的转变,现时代思维的冲击,在不断的磨合之下,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如人们生活的节奏、审美的需求、宗教的信仰、思维方式以及情感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时,民族民间舞蹈也同样根据时代的发展,在创作的思维方式和舞蹈语言的表达上,顺应了一切的改变,风格也不在沉溺于原来陈旧的传承模式,而是更加注重了舞蹈的个性化与多样化。在动作造型上,也不在一昧的认为对称与规整就是完美的,而是尝试了较为新颖化的层次错位,空间立体化的调度。也不再仅仅只追求传统的线条美,而是添加了一些菱角分明的动作,使得整个舞蹈显得更新颖别致。
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五千年来积累了无数的文化瑰宝,想要更好的继承与发展民间舞蹈,就应该将现代舞蹈与民族舞蹈相结合,利用现代舞前卫的编舞技法,融入传统的民间舞蹈当中,这样才能使得民族与现代共同发展。
社会的不断发展、更新前进,不仅带动了经济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影响着舞蹈日新月异的变化。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舞也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探索与创新,从舞蹈动律符号、民族情感符号、民族音乐色彩,以及服装道具等诸多方面,将民间舞与现代舞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使作品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强化民族的时代气息,使中国现代舞赋予现代崭新的创作思路,使健康的时代情感与现代审美有机融合。
[1]王克芬.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2]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2004.
[3]王振华.不可不知的舞蹈[M].延边大学出版社,2005.
[4]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5]于平.中国舞蹈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6]刘建.舞蹈形态学导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
[7]冯双白.中国民间舞的学问[M].人民出版社,1989.
[8]田静.中国舞蹈名作[M].博库文化出版社,2002.
[9]张国明.从《壮族大歌》看民族民间舞蹈语汇的创新发展[J].学术论坛.
[10]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农春雀(1978.9—),女,壮族,广西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编导、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