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西臣 (六盘水师范学院 553004)
当下全球化语境下,美术地域性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地域性不但使美术作品形成了不同的风格面貌,而且传承着不同的地域文化。贵州当代油画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性特征,这种地域性特征构建出贵州当代油画的独特价值,也传承着贵州多彩的地域文化。
从广义的地域来讲,美术的地域性可以大至东西方的审美文化、历史底蕴的不同,可以大至五大洲的人文地理、生活习俗的差异;从狭隘的地域来讲,美术的地域性既可以限定在地理空间范围的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也可以说某一个地域内某一个流派风格的相对固化或统一。
对美术地域性的研究,在中国古代美术史中就已经出现,如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对中国画史产生巨大的影响;在现代,中国几代油画家用自己的实践,积极探索着油画民族化,油画民族化的命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个油画地域性的问题;在西方,以地域命名的画派,如荷兰画派、巴黎画派等也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所以,美术地域性的形成,来源于本地域的独特自然、人文等各方面的因素,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地域文化是具有本地区鲜明特征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是本地区自然环境、历史传统、人文风俗等多方面相融合的独特文化,具有地域独特性。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各具特色,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贵州地域文化虽七彩斑斓、丰富多彩,却主要呈现出两大原色:其一类似于道家,遵循自然,守雌不争,乐天知命,平等和睦而又乐观自信,尤其体现在广大少数民族同胞和广大人民群众;另一原色类似于儒家,积极融入中原文化,走出大山,担当天下。”1贵州源远流长的历史,多样化的民族聚居,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创造出灿烂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独具贵州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贵州地域文化不但是本土艺术家的精神家园,而且是他们艺术创作的文化源泉,构成了其作品的艺术风格、美学特征和人文气质。
贵州是一个“地无三里平”的省份,喀斯特地貌显著,高山巍峨。贵州独特的自然环境和黔山地貌,为贵州地域文化的形成打上了鲜明的烙印,造就了贵州油画创作中地域性特征的重要方面。对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描绘,饱含着艺术家对生养土地的深情,构建着作品的地域文化价值。
耿翊的《喀斯特》系列油画作品,恰如其分地把握了贵州地域性的自然环境特点,充分体现了贵州当代油画的地域性特征。作品以贵州喀斯特地貌入画,把贵州山形独特、石山土薄的特点表现得非常充分。艺术家采用写意性的笔触表现出山石的斑驳肌理和植被生长的面貌,这种写意性的笔法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又有对贵州自然山川的写意物化,同时也体现出作品的独特艺术语言和精神意蕴。
另一位描绘贵州自然山川的油画家孔阳,他的作品多以写实的艺术语言表现出贵州山地的自然风貌,作品表达了艺术家对本土自然山川的眷恋。在作品《雨后春山》中,艺术家采用较为写实的艺术手法描绘出贵州的壮美河山,画面中浓淡深浅的绿色表现了雨后春山的勃勃生机,明朗响亮的色调给观者带来的喜悦感油然而生。
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有着不同的形象特征和服饰特色,而这些又恰恰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贵州当代油画中,又以描绘苗族形象的作品居多,这或许与苗族的文化传承更加鲜明,外在特征更加易于表现相关。
作为贵州当代油画的领军人物之一,李昂的油画肖像具有成熟的绘画语言和独特的地域性文化价值构建。其代表性油画作品《苗女》,在1987年首届中国油画展中获得中国油画奖,并被大英博物馆收藏。这件作品可以说把贵州地域性的苗族形象传达的恰如其分。画面中的苗族姑娘身着民族服饰,华丽而简约。作品构图简洁凝练,形式感极强,造型端庄大气,色彩单纯沉着,体现出艺术家对油画语言的驾驭能力。整个作品不仅仅是一幅人物肖像,更是透露出苗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域性形象特征,是对整个苗族民族文化的提炼和表现。
陈晓光也是一位表现贵州地域文化的出色的艺术家,他生于贵州,长于贵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他的作品大多表现贵州的地域少数民族形象和民风民俗,对贵州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强烈感受,使他的作品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更加具有地域性和地域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在作品《古渡春浓》中,他用写实的油画语言,再现性地描绘了一个乡村普通的生活场景,背景也是贵州本土地域性的自然山川和民族村寨,既展现了贵州地域性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又展现出一幅现代性的民族生活场景。
贵州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无论是蜡染、剪纸、面具,抑或是农民画、石雕,其中的造型、色彩及其形式语言都对贵州当代油画创作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艺术家的借鉴和转化,形成了本土化的艺术语言,也形成了贵州当代油画的地域性特征。
任小林的油画作品不但具有贵州的地域特点,而且具有某种中国文人画的意象特征,表现出浪漫梦幻的出世生活状态。在作品中,艺术家以贵州典型的山形地貌为背景,在画面的前景戏剧性地安排了一些人物形象,人物的造型呈现出古朴的形式感,色彩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画面整体色调呈现出地域性的民间美术特征和艺术特性,从中可以看到艺术家对贵州民间美术资源的借鉴和吸收。
丹纳说过:“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2一件作品的产生不是孤立的,而是受到时代大的环境和各种文化的综合影响,并反映出这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贵州当代油画在体现出本地区地域文化的同时,恰恰传承了贵州的地域文化。
“所谓民族文化是指特定民族的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集体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生活事象,是民族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社会行为文化的总和。”3贵州世居少数民族众多,成就了贵州多彩的世居少数民族文化,这是贵州地域文化资源宝贵的财富,是贵州当代油画创作的文化基因。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文化将呈现出较强的趋同化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近年来,国际社会出现了对‘文化帝国主义’‘文化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的批评用语,由此引发了对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关注,尊重和挖掘地域文化特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开始受到关注。”4受当前市场经济和外来文化等的多重影响,贵州世居少数民族文化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呈现出衰落与重生的双重格局。贵州当代油画紧密结合本土地域性的世居少数民族文化,无论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是社会行为文化,以艺术的方式把民族文化融入创作之中,彰显油画创作的地域性,传承本土地域性的文化价值。
贵州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从另一个角度传承着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贵州的苗族蜡染、剪纸、傩戏面具、水城农民画等民间美术资源,它们来自于各民族劳动者的生产生活,来自于劳动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朴实而生动。但在当下全球化的语境中,贵州民间美术资源的文化传承也面临诸多困境和机遇,如何形成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相结合的良好艺术生态,不断传承本土地域文化,成为一项重要课题。贵州民间美术资源为贵州当代油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宝库,在这个宝库中,艺术家提取其中的造型、色彩、构图、形式等元素,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形成个性化的语言面貌,从另一个角度传承了本土的地域文化,使其具有了新的生命力。
贵州的山川环境以及多民族交融的客观条件,使贵州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丰富民俗文化,民俗资源异常丰富,而且形式多样,诸如民俗节日、民俗歌舞、民俗绘画等,这些丰富的民俗资源成为贵州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传承了贵州多民族的文化,其对贵州当代油画的影响也体现于创作中。
赵竹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的油画作品《元音》,就是以贵州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为素材,画面描绘了黔东南神秘的岜沙苗民一年一度的芦笙节。作品采用祭坛画式的构图形式,把民俗节日进行史诗般的绘制,作品中的祖母石、树木等都具有特定的含义,蕴含着民族的图腾和信仰,从中我们不难感受到艺术家对贵州本土民俗资源的热爱之情,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对民俗文化的传承。
全球化语境下,地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更加彰显。地域的差异造就了油画作品不同的艺术创作面貌。地域性在贵州当代油画中的价值构建和文化传承,既有对地域自然环境的描绘,也有对地域人文情怀和文化的观照,凸显出其不可多得的文化映像和价值内涵。
注释:
1.袁行霈,陈进玉,顾久.中国地域文化通览·贵州卷[M].中华书局,2014:12.
2.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29.
3.卢家鑫.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及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04.
4.谢廷秋.文化孤岛与文化千岛——贵州民族民间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M].齐鲁书社,2011: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