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火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87-02
小学语文情感教学,是指教师根据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各个角度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促进他们的学习。教师在讲授小学语文时,不应只是从文字学习的层面讲授,而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领和点化,以课文中具有情感教育价值的素材为切入点,加强情感教学的渗透,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又满足了学生多层次的情感需求,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提升情操境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一、 情感导入课文,感悟母亲的恩情
教师在讲解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时,要根据小学生所处年龄阶段心理状态,利用小故事或歌曲等创设温馨的情感氛围,适时导入所学课文,就可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这种利用良好的课文导入实施情感教学的方法,对于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是很有帮助的。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师就可以采用故事或歌曲的方式导入。师:同学们,2014年央视春晚有一首红遍了大江南北、非常接地气、触动人心的歌曲《时间都去哪了》,其中的几句歌词相信很多人每每听到都会心潮澎湃“记忆中的小脚丫,肉嘟嘟的小嘴巴,一生把爱交给他,只为那一声爸妈。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你们听到这几句歌词的时候,有什么感想呢?
生甲:老师,我感觉父母把我们养到这么大,真的很不容易。他们好吃的舍不得吃,给我吃;好衣服舍不得买,省下钱来供我上学;每天都早出晚归上班赚钱,就是想要给我一个好的生活,让我以后能有出息。
生乙:我们家比较困难,我出生后没有人照顾,妈妈只好放弃了心爱的工作,全身心在家照顾我。妈妈真的很不容易,每天好像有忙不完的家务,洗衣、做饭、看我写作业,脸上的皱纹都比原来多了许多。
师:是啊,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们做子女的只有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有能力来报答父母的恩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父母恩情的文章《母亲的恩情》。这篇课文表达了母亲的伟大与母爱的深沉。文中引用了这样一首小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诗人孟郊在50岁的时候创作的,表达了他对母亲深深的敬爱与怀念之情。孟郊年幼的时候家里生活非常困难,因为生不逢时,致使一生潦倒,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母亲连夜为他缝制衣服,慈爱有加,可是他自己不得已一次次远走他乡,和自己的母亲饱尝了别离之苦。孟郊把这种母子无数次离别的痛苦以及母亲对于自己的操劳担心、日夜期盼的情愫在50岁时化做了千苦绝唱的佳句,以此来表达自己对母亲深深的思念。
通过情感导入课文的方法,会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平时是怎样关心自己、爱护自己的,从而让他们知道母亲的养育之情恩重如山,使他们懂得从小就孝敬父母,进而培养他们感恩父母的情怀。
二、情感讲解课文,感悟母亲的恩情
教师在讲解课文时,一方面要使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学生的情感特点、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状态综合考虑,采用恰当的方式把握文章的情感,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课文中描写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教师一起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情实感。
还是拿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母亲的恩情》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在讲解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第二天清晨,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这句话时,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情感讲解。
师:同学们,你们离开家时,母亲一般都会对你们说些什么呢?
生甲:妈妈总说让我过马路时要前后看看有没有车再过,而且会反复叮嘱好多遍。
生乙:我妈妈总告诉我别玩太晚了,早点回家,她会做好饭在家等我。
师:是啊,我们无论到了什么年龄,在母亲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她们永远都会无条件地去爱我们、呵护我们。文中的孟郊早已长大成人,可是当他离家的时候,母亲还是会千叮咛万嘱咐,所有的不舍与爱意都通过“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这句话表达得淋漓尽致,使我们情不自禁地为之动容。“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此时的孟郊听到母亲的这句话,会是怎样一种心境呢?他的心里又会在想些什么呢?
生甲:孟郊肯定觉得母亲年事已高,而自己却不能陪伴在她身旁尽孝,看到母亲的满头白发和满脸皱纹,觉得自己很对不住母亲。
生乙:孟郊肯定在想,母亲都这么大岁数了,自己还要离她远去,万一母亲有病了,自己也不能照顾她,而且这一走有可能就是和母亲永别,想到这些的时候内心肯定像针扎一样,特别难受。
通过情感讲解课文, (下转91页)(上接87页)会使教师自身的情感被积极调动起来,全身心投入到文章描绘的情境之中,感染学生积极主动去感受作者写作时的心境,从而促进学生与教师的情感融合,达到共情的教学效果。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融入到语文课文的学习当中。
三、 情感朗读课文,感悟母亲的恩情
情感朗读,就是学生通过朗读把文章描绘的情境展现在大脑当中,是大脑进行分析和再记忆的最佳途径。这种朗读方式,在活化大脑功能的同时,还会使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情感真实地映射在学生的大脑中,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文《母亲的恩情》,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诵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引导学生联想。母亲在给儿子缝补衣裳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母亲细致缝制的一针一线中,蕴含着对儿子深深的关爱和不舍之情,同时她还会想“我的儿子又要远走了,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让学生继续通过诵读联想。母亲在缝衣服的时候还会想些什么呢?
生甲:母亲肯定在想,儿子在路上万一生病了,可怎么办呢?
生乙:我猜母亲在想,如果儿子在外面遇到了坏人遭遇不测,我岂不是再也见不到儿子了?
生丙:母亲有可能在想,要是天气变冷了,儿子穿的衣服太少,包里又没有御寒的衣服,冻到儿子怎么办?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情感朗读方法,诸如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个别朗读、分角色阅读等,只要把这些方法进行合理运用,自然会收到非常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教育部门经过严格筛选编订入册的,可谓是文章中的精华。教师一定要认真指导学生细细品味和揣摩,将情感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5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