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雪玲++陆文++邹紫滢++闭红秋
【摘 要】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广西高校学生就业情况的优劣势,并对区内企业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需求情况开展问卷调查,提出提高广西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广西高校 学生 就业能力 企业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12C-0012-02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不论是在政治、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广西都深受影响。作为中国走进东盟的前沿区,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阵地的广西拥有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发展平台,经济圈范围的扩大,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给广西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为广西高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就业环境,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固然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些岗位每个人都能胜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继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后的全球第三大区域共同市场,要求从业人员在一些特别的领域,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要有较高的、专业的技术水平,了解东盟各国民族风情、语言文化,且拥有良好的业务水平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因此,在抓住机遇的同时,我们应该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下广西高校学生就业优劣势分析
(一)广西高校学生的就业优势分析。具体如下: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广西高校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各行业人才需求缺口较大。广西与东盟各国在地理上相邻,部分地区与东盟国家在文化和习俗上有相似的地方,广西高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充分发挥语言文化与东盟各国相近相通的优势。由于地方高校对于本地域内文化、传统、教育需求以及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较深的了解,因而可据此培养出符合地方市场需求的人才,有利于毕业生开拓地方市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吸引了许多国内外的投资者来广西投资建厂,寻求合作,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有利于区域内贸易、旅游业、教育与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各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由此为广西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如懂得熟练运用WTO规则的国际贸易人才,对东盟国家文化,政治与经济有着全面的了解的经贸人才,除了精通本国语言还掌握英语及东盟国家一种或几种语言的商务人才。由于南宁是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广西会展业在不断迅速的发展,对会展人才需求迫切。
2.广西与东盟教育合作与交流的内容日益丰富,为高校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广西渐渐发展为同东盟国家教学合作的国际教育基地,数据表明,到2012底,广西已接受东盟国家的留学生9312人,从广西到东盟的留学生也达5000人左右。广西高校学生拥有更多机会接触东盟国家的大学生,通过与其交流相互学习了解对方国家的传统文化、经济、政治状况,扩宽国际视野。近年来,广西许多高校都与东盟国家的高校不断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派送交换生、留学生到对方国家学习,拓展合作办学的项目,共同建办孔子学院等。同时,广西部分高校在对东南亚研究和教学领域拥有较丰富的资源和研究硕果。这都为广西高校学生提供了许多可贵的教育资源。参与留学项目的广西高校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东盟国家的教育资源,了解其文化社会背景和作为一名国际化人才所需的知识。
(二)广西高校学生的就业劣势分析。具体如下:
1.广西高校学生就业竞争更为激烈。产业结构调整,市场遵循“优胜劣汰”原则,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速产业结构的整合与优化,淘汰掉部分企业,对该行业发展产生影响,从而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就业产生直接影响。同时,企业对高校毕业生要求标准越来越严格。除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争抢复合型人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吸引区域外人才的涌入,区外的品牌高校毕业生也会来此寻找发展机会,且具有很大的优势,本区域内高校学生竞争压力增大。
2.广西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陈旧,师资队伍薄弱,制约了高校的个性发展和优秀创新人才的培养。广西由于地理、历史等原因,经济发展相对缓慢,高校发展水平较为滞后于其他发达省份,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师资队伍薄弱,国际化人才的观念渗透得较晚,严重制约了广西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使得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十分匮乏,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不少学校教育观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专业设置重复,与东盟市场人才需求对接度不高,造成学校无特色,教育无特点,学生无特长,培养的高校毕业生由于知识面过窄,适应能力差,或难以适应中国—东盟不断深化合作交流下的市场要求。在与东盟国家的高校交流合作中,学生的留学与交换活动较多,而教师的互换与互相交流学习较少。交换学生及留学生专业主要为语言类,缺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迫切需要的国际金融与贸易、报关报检、物流及保险等专业的学生。
二、广西企业对高校学生就业能力需求分析
本文对广西区内用人单位采取网上问卷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内容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认可程度及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实际回收202份。回收率为67%,调查对象涵盖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企、私营企业等,其中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分别占21.29%和19.8%。调查对象主要为南宁、桂林、柳州、百色等地的广西区内企业。调查统计与分析的总体情况如下:
(一)用人单位更看重具有全面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的复合型高校毕业生。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在回答问题“您认为大学生在获得职业与日后职业发展过程中,以下能力的重要程度如何”中,对于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等),43%的用人选择极为重要和较为重要,28%的企业选择较不重要,由此可看出,大部分企业对专业知识有一定要求,但许多企业已经并不把单一的专业知识作为衡量高校毕业生能力最重要的因素。对于实践操作(社交、沟通、组织策划、执行、团队协作等能力)这一项,56%的用人单位选择极为重要和较为重要,只有12%的企业选择较不重要,由此看来,绝大多数企业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要求高。而对于适应能力(抗压、承受能力等)、评估能力(自我评估、分析问题、总结能力等)和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思维应变能力、系统性思维等),选项的程度选择极为重要、较为重要的比重分别为63%、61%和59%,由此可以看出,企业更看重毕业生拥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对问题分析,解决与总结的能力以及创新应变思维的能力。这能帮助其更快速地适应工作环境,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endprint
(二)高校应加强与国内外其他高校及企业的联系与合作,创造交流机会。调查数据显示,企业在回答问题“对于学校而言,您认为以下因素对培养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程度如何”中,对于学校制定明确的相关就业能力培养目标、学校制定清晰的就业培养战略这两项中,选择极为重要和较为重要的企业分别占43%、45%,选择较不重要的企业分别占27%、21%。由此可知,尽管大部分企业赞成高校应具有自己明确的就业培养目标和计划,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觉得这对于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并不算关键因素,同时也反映出其实大多高校的培养目标与计划是一个较为空泛的概念,并没有切实地落实到学生的能力培养中。根据项目所做调查问卷中的企业部分,学校积极鼓励与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校积极支持维护相应实习基地和创造国内外其他高校交流机会,程度选择极为重要、较为重要的比重分别为58%、62%及52%。由此可得,企业希望高校更注重大学生社会实践,实习经验的积累与培养,这种情况是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是重视传授课本知识, 这种方式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特点,实践动手能力的引导。同时,扩大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可以帮助学校获得更多资源与信息,加强学术等的思想交流,扩展学生的视野,突破高校教育模式陈旧,教学理念落后的局限。
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提高广西高校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一)高校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随着中国—东盟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现阶段人才的需求。广西的教育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并不高,因此,区内的高校学生若要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抓住机遇,还需学校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各大高校合作沟通,共同探讨新的教育模式。同时,高校还要积极引进其他高校的师资力量及教学资源,在创新教育模式的同时,逐步提高人才队伍素质。广西高校应加强与东盟各国教育与科研学术的交流与合作,互相派送高校的教师及学者到对方国家学习,积极探讨创新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教育模式。
(二)明确教学目标,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目前,许多高校在扩招后不断盲目开设课程,导致教学目标不明确。许多老师授课无重点,无吸引力,致使课堂上出现学生“昏倒”一大片的现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学目标模糊和教学质量不高是目前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科技和人才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今天,要想明确教学目标,广西高校只有加强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了解,加大与东盟各国、各企业之间的联系,从而了解其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进而才能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专门的人才,使供给和需求得以平衡。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专业人才体现在从业人员对东盟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情等方面有所了解,同时具备相应的外语表达能力;由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点是经济的发展,学校在培养东盟方向的人才时还应注重对其灌输经济贸易类的知识,即外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外语的同时还学习经济类的知识,其他专业的同学在校期间也要培养出一定的外语能力,这样的综合型人才一方面解决企业需求问题,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
(三)大学生拓展自身的能力与知识结构,培养国际意识。广西高校学生应加强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培养开放的意识、厚实的专业能力、坚定的政治立场、开阔的国际眼光。除了能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要密切关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动态,加强对东盟国家的文化与社会背景的了解,积极参与东盟志愿者以及国际交流活动,规划好自身的职业定位,将自身培养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所需要的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性思维的国际化人才、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目前有大量人员从事国际商务与贸易,他们主要聚集在南宁等中心城市,而与沿海及沿边接壤的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地区人才分布较少,因此对于就业地区的选择,可以将目标范围放宽,更有利于投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积极建设中。
(下转第24页)
(上接第14页)
【参考文献】
[1]广西成中国吸引东盟国家留学生最多的省区之一[EB/OL].(2013-01-14)[2014-08-18].http://www.chinanews.com/lxsh/2013/01-14/4486635.shtml
[2]魏乾梅,谢仲文.中国—东盟合作框架下西部地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广西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1(10)
[3]庄少绒.论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问题[J].南方经济,2004(2)
[4]杨伦超.论面向东盟培养外向型高级人才的策略[J].东南亚纵横,2008(10)
[5]张国梁,朱泓.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4(10)
[6]宋国学.大学毕业生可雇佣性技能的测量与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3)
[7]张华英.人才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3(4)
(责编 黎 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