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蕊(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小学050800)
语文教学断课艺术浅谈
于蕊
(河北省正定县诸福屯小学050800)
准确、巧妙地断课是提高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善于捕捉课程衔接和转换的关键点,承上启下的问题,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把握要点,结语式的断课,有利于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语文教学断课艺术
断课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然而,许多的教师平时只关注对一节课开课时或精彩或凝练或引人思考的导语的尝试和探究,而往往忽略了对一节课结束时断课语的研究。有的教师讲到哪里断到哪里,所谓“随遇而安”。这势必造成断课突兀而使新授课举步维艰,内容间失去衔接,教学环节松散等问题。因此,准确、巧妙地断课是提高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还需每位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加强断课艺术的修养。那么,如何准确、巧妙地断课呢?
无论是中国古代或现代小说的章回中,善于在情节精彩纷呈、惊心动魄时,给读者留下悬念,诱使读者对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遭遇结局,达到如痴如醉、牵肠挂肚的地步。这种技法我们大有必要把它运用到语文教学的断课上。教师要善于捕捉课程衔接和转换的关键点,把课断在紧要处——节骨眼处,给学生留下回味的空间。如指导阅读:《人类的知识宝库——图书馆》一文,在引导学生完成了课前提出的教学目标后,下课铃响了,这时,教师可巧妙地断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图书馆是人类智慧和知识的宝库,是一个收集、整理、典藏和向读者提供文献资料的机构,它被人们形象地称为‘知识的摇篮’‘科学的殿堂’。同学们一定跃跃欲试,很想利用图书馆来开阔眼界,获取知识吧,那么怎样才能在藏书浩如烟海的图书馆中尽快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书籍和资料呢?下一节课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书目》将会给我们一个满意的回答。”这种富有魅力的断课语,会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始终在期盼中迎接新课内容的到来。
一节课即将结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承上启下,通过温故而知新的问题来断课,这既有助于启发学生思考,又便于下一节课自然开课。如:《小摄影师》一文中的教学,在组织学生详细复述课文,全面了解课文内容和分析完课文的结构层次及人物形象之时,下课的时间就要到了,这是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承上启下的问题断课:“同学们,这篇课文塑造了两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伟大的前苏联革命领袖列宁对青少年一代无比慈爱、关怀、爱护。另一个是小摄影师热爱和尊敬革命前辈的优良品德,不辜负老一辈的殷切希望,努力学习,天天向上。这两个人物形象鲜活而情节感人,然而他们两个谁是文章的主要人物呢?请同学们思考,下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这样的断课既引起了学生积极思考,又像一条思维的红线,把前后内容紧密地连接起来。
教师把一堂课所讲的知识要点用概括性语言作归纳总结。某些实践性较强的课,断课时还可把讲述内容的要点编成儿歌或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在教学识字课时,我编了一些儿歌顺口溜帮助学生识记生字,如区别“有、友、左、右”等字时,我把这些字编成:“左下工,右下口,有下月,友下又”的顺口溜;如教“朋”时,可编成儿歌“两个月亮并排走,一会就成好朋友”。等都很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记忆。把握要点,结语式的断课,有利于学生巩固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总之,断课是一项重要的教学艺术,也是衡量一位教师表述能力的标尺,断课语是教师文化底蕴、素养和随机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精彩的断课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巧妙设计,灵活运用。不要拘泥于一个模式、一种形式,只要教师认真、严肃地对待每一节课的断课,并善于总结研究和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找到更新、更好、更行之有效的断课方法。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