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梅(河北省赞皇县职工子弟小学051230)
阅读教学应该让学生学会潜心读书
李银梅(河北省赞皇县职工子弟小学051230)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头戏。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时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语文教学是人的教育,有着生命的灵动。要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回归作文的本真。语文教学理念的变化,其教学要求也随之而改变:要求学生能够沉下心来,潜心阅读,让朗朗的读书声充满课堂;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时,置于具体的情境之中,去体验,去感悟,去想象。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心与心的交流,是心灵的碰撞,是感情的交融。一堂好课,应该是生活的再现,是生命的灵动,是洋溢着生命活力的体验。在语文教学中,面对课堂的新变化,新理念,我也有了新的认识。
曾几何时,我们的语文教师变成了语文课文的分解工具,拿到一篇课文,要么是分析段落大意,要么分析主题思想,要么分析写作特点,千篇一律,抹杀了学生的个性认识,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不能沉下心来阅读课文,只是按照传统的方式肢解课文。针对这种现状,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思考。
不同年级学生,对于读的形式要求不同,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读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的原因,上课容易左顾右盼,注意力分散,很难“潜心”读书。形成阅读课文的能力并不具备。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读好书是重点,就是理解词语的含义,把握句子的内容其实也是在读的过程中完成的。在所有的语文课文中,小学低年级课文最吸引人,有图案,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文字也很美,读起来上口,容易诵读,更适合背诵。可是,刚刚识字的小学生,生字多,句式多,影响他们的阅读速度,也就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示范显得尤其重要。在中高年级,课文的难度又有所增加,生字生词较多,有些句子比较长,也难于理解。有些重点的词句含义较为丰富,寓意深刻,而且给予了作者丰富的感情。这些句子读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有逻辑重音,有语法重音,有一些重点的词语还需要强化。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它是读不出来的,需要教师进行示范领读,才能起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思想的效果。
领读和范读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它降低了学生理解课文的难度,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还能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诵读还需要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当中,置身于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之中。教师声情并茂地诵读,能够传入学生的耳朵,深入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受到感情的影响。这样,教师领读和范读的过程,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感悟语言,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有了教师的朗读,并不意味着学生会读了,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内容了。这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自己刚才的范读让学生反复的朗读课文,这样学生的语感就形成了。长期下去,学生就能够把握好课文的停顿,理解课文的思想。。
教师的领读与范读是把学生带进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走进课文所呈现的精神世界。教师引导学生动情地读课文,用自己的真实的感情品味语言,才能感受到语文课文所创设的魅力情境,所表达的丰富意蕴。在领读时,要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领悟,不要多考虑技巧,重点是情感的把握和情感的投入。我在指导《鸟的天堂》中“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一段的朗读时,针对一些学生把“颤动”一词作重音重读强调的现象,教师作了引导:“同学们,刚才读得不错,不过请大家再读读这句话,想象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情境?是什么在颤动?这样重读‘颤动’是否符合这样的情境?”在学生想象到这一句话所表现出来的情境,感受到“生命的轻微的颤动”后,教师又不失时机地说:“同学们,请你们带着这种感受边想边读。”结果,很多学生不由自主地读“颤动”前作了一个稍长的气息停顿,再轻读“颤动”,其效果不言而喻。
多读会有对内容的新的理解。读也是需要训练的,教师也要把握训练的层次,也就是由生疏到熟练,由不理解到理解。比如,在教《一夜的工作》时,要重视读,每读一次都提出新的要求。解题时,教师提出:题目里哪个词是中心词?重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弄清其意后,再提出问题让学生默读:文章是围绕总理的什么样的品质写的?总理一夜工作情况怎样?让学生明白写了哪些事,中心是什么。接下来,引导学生读重点的以及深奥的句子,让学生在读中去思考。让学生潜心阅读是一个长期的工夫,教师还要注意读的方式的变化。或是引读,或是默读,或是大声诵读,或是个人朗读,或是集体诵读。多种方式交替进行,学生就不会感到单调枯燥乏味。而是有一种激情在里面,不同的朗读形式,学生都能得到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让学生潜心读书,自己主动去感悟课文内容,是语文教学的较高层次的要求。学生能够潜心读书,实际上是与课文进行思想的交流,灵魂的碰撞。教师和学生之间不同形式的朗读,也是在加强对学生进行语言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
(责编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