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辉,刘颜宏,陈应年,郝 江
· 案例报道| CASE REPORT ·
山火救援期间官兵发生雷击伤23例
殷辉,刘颜宏,陈应年,郝江
回顾总结某部官兵在山火救灾现场遇雷雨袭击致雷击伤23例的早期救治,得出:(1)雷电击伤导致心跳呼吸骤停须立即实施现场心肺复苏并持续以改善组织灌流及神经细胞营养;(2)灾害抢救时也需做好群伤事件的思想及组织准备,设置处突预案,提高灾害指挥协调工作,落实通讯联络及医疗保障;(3)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后勤保障工作,部署落实士兵自救互救训练课目。
雷击伤;灾害救援;院前急救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灾害频发。积极参与灾害(灾难)救援工作,是部队为民服务、卫勤保障的一项常态化工作。如何安全、高效做好救援工作,目前卫勤保障对医院体系有要求[1],但各级部队落实到灾害救援任务中,还需经过现实考验。最近我区部队参加了一起山林救火工作,在救援灭火过程中突遇雷电袭击。结合现场急救及组织管理,拟对此次雷击伤特点及救援情况进行评估。
1.1一般资料 2014年5月27日18时10分,正在参加扑灭昆明市安宁森林火灾的某部官兵突遇雷暴天气,导致23人受雷击伤,伤员年龄18~24岁,均为男性,所在山头基本无树木,受伤者分布在山坡或山峦上,其中特重伤(现场出现心跳呼吸骤停)3名,重伤(有意识障碍和或肢体活动受限史;心慌胸闷且细胞酶升高,或心电图ST-T改变者)7名,轻伤13名。
1.2救治过程 3名特重伤员,分别于伤后13~18 min被送至山下医疗救助点,检查发现心跳呼吸均无,随队两名医护即行心肺复苏急救,伤后0.5 h内被转送至当地镇医院,后有市级医院急诊科医师到达参与抢救,伤员心跳呼吸未恢复;其余重伤员1 h后转入市级医院,伤后5 h转入我院救治。最终除现场死亡3名外,其余20名均成功救治。
1.3主要症状及检查结果 3名特重伤者中2名见雷电击中头面及胸肩部,局部有轻中度皮肤灼伤。7名重伤伤员主要症状为短暂的意识障碍及一侧身体麻木和/或肢体无力,行走不能,多伴心慌、胸闷、抑郁及恐惧状;伤后1 h检查伤员血压正常,但大部分心率缓慢(45~58次/min);1例见皮肤轻度灼伤,但无类似高压电击伤的出、入口创面;伤侧肢体痛觉减退,两名伤员一侧肢体肌力为2~3级,神经诱发电位检查提示伤侧肢体有轻中度神经源性损伤;5名伤员的心电图检查提示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6~54次/min,S-T段广泛下移0.05~0.1 mv;肌酸激酶及碱性磷酸酶升高3倍,肌酸激酶同工酶异常升高5倍2人;收住院伤者血尿素氮及肌酐水平分别为8~13.3 mmol/L和87~146 umol/L,提示轻中度升高;2名伤员胆红素升高2倍。无视力障碍、腹痛等其他主述。13名轻伤员主要症状为伤侧的身体麻木不适,8名有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9~56次/min,其余检查未见异常。
1.4院内救治及转归 7名重伤伤员进入我院重症加强护理病房后主要给予充足容量(伤员有强体力负荷致容量不足可能,肌红蛋白破坏导致急性肾损伤可能)、细胞营养、活血化瘀、高压氧,以及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经过1周全面治疗,伤员自觉症状消除,心肌酶及肌酶谱均接近正常,肌力基本恢复,尿素氮及肌酐水平下降,胆红素恢复正常,但心动过缓依然存在。转入心内科普通病房继续治疗1周后,各项指标及化验正常,痊愈出院。13名轻伤员经营养神经、活血化瘀及心理疏导综合治疗后,心动过缓转变为正常心律,心率62~65次/min,伤员未诉不适,5 d后痊愈出院。
雷击伤是常见自然灾害,人体在遭受雷击后,可致神经及细胞损伤,皮肤烧伤,眼、鼓膜、内脏及血管损伤[2],严重者现场发生心室颤动,心跳呼吸骤停,死亡率高达30%,重伤者还可能遗留残疾[3]。
电流流经人体不同部位,其严重程度因组织电导系数不同有明显差异[2,3],流经心、脑者后果严重。及时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是降低严重后果的首要措施[4]。包括:(1)伤者就地平卧,松解衣扣、腰带等;(2)立即行胸外心脏挤压和口对口呼吸,持续心脏按压;(3)迅速通知就近医疗单位接应抢救,进一步实施高级生命支持及专科治疗。虽然雷击伤的病死率很高,但由于时间短促,快速救治伤者仍有恢复机会[3]。故即使心跳及呼吸已经停止,仍应积极心肺复苏。要求:现场抢救及时到位,抢救过程延续不断,直至伤者能够完全恢复呼吸和心脏跳动或经证实已经脑死亡。
此次救援力量明显不足,对突发事件缺乏认识,更暴露出对群伤事件的组织准备及救援力量薄弱。近年也有类似群伤事件报道,甚至有死亡10人事件[5],如何做好群伤防护是灾难救援工作中的重要问题。
2.1灾害现场指挥,事先应有处突预案 必须做好突发事件,尤其是群发应急事件的救援力量准备[5]。能与当地政府成立分级抢救协调中心,针对参加救灾人员的数量和区域分布,配置一定数量的救护力量,做到既分片守护,又能及时互相呼应调动;既要集中力量组织好现场救治,还要保障接力转运救治措施到位。
2.2各级医疗单位均应具备应急处置能力 战创伤的现场自救互救是战场救护的基本措施,也是美军多年来对一线士兵战前训练的主要内容。目前,包括我军在内的中国国民素质要求尚未普及心肺复苏及其他急救措施,部队训练内容也未将自救互救列为训练要求科目。拥有一支急救技能过硬、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伍,在遇有突发事件时,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伤亡损失。因此,当务之急是如何提高自救互救处突能力,提高一线单兵医护的抢救能力。要求各级领导将平时的灾害救治作为应急保障能力的检验机会,高度重视后勤保障,部署落实士兵自救互救训练课目。除给予医护急救进修学习机会外,应落实实战考核制度,切实提高日常保障训练的实战性、扎实性。
2.3及时发现伤员和通讯畅通是救治成功的首要环节
一线单兵掌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快速发现伤员,及时利用通讯器材向后方呼救或报告情况。然而此次救灾,通讯配置有限,发生情况后位置确定困难,存在自救储备能力不足,参救人员等候伤员,后续接应单位准备不充分等现象,应作为教训。
2.4尽可能建立现场急救与部队医院专家的沟通渠道
本次救援距离部队医院有30 km,后续送来的伤员得到了医院重症监护等专科的认真观察和治疗,提示如能及时与之沟通,可提供指导及优质医疗机会。
2.5 注意意外伤害后的组织恢复,提高人性化管理空间 本组伤员资料提示主要伤部是中枢神经和心脏血管, 也有肾功能损伤可能,虽然绝大多数较轻伤员临床观察可通过改善组织灌注和神经细胞营养得以恢复,但对于器官功能的影响还需作动态监测,有内脏损伤者,应给予足够康复休息时间。
[1]郝小丹,何 跃,文丽丽,等. 我院提高灾害医学救援护理能力的做法[J]. 西南国防医药, 2014, 24(7):795-796.
[2]王立靖,张晓涤,丁宝才,等.雷击伤致急性肾衰竭并多脏器损害1例[J] .中国血液净化,2009,8(1): 56.
[3]刘瑛琪,钱方毅,李宗浩. 2005年美国心脏学会(AHA)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解读(十七)电击和雷击[J].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 3(2):92-93.
[4]余 湛,张利远.《 2010心肺复苏指南》解读[J].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8) : 1225-1226.
[5]葛建胜. 集体雷击伤22例急救体会[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14(2): 150.
(2015-04-09收稿 2015-08-26修回)
(责任编辑 张亚丽)
23 cases of lightning injury occurred during soldiers participating in forest fire relief
YIN Hui, LIU Yanhong, CHEN Yingnian, and HAO Jiang.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General Hospital of Kunming, Chengdu Military Region, Chines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Kunming 650032, China
Some soldiers came across thunderstorm attacks at the scene of forest fire relief, this article reviewed early treatment of the 23 cases of lightning injuries,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aspects: (1)Cardiopulmonary arrest caused by lightning injury shall perform the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mmediately and continuously to improve tissue perfusion and functions of nerves and cells. (2)In disaster rescue scene, we need to prepare for mass injury event by setting up plan to handle with emergency, improving disaster coordination command, and carrying out the communication and medical security. (3)Leaders at all level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logistics. The training of self-aid and buddy-aid should be deployed to carry out among soldiers.
lighting injury; disaster relief; prehospital medical assistance
HAO Jiang, E-mail: Kmlmhj@sina.com
R59
10.13919/j.issn.2095-6274.2015.09.010
殷 辉,硕士,主治医师,E-mail: Kmlmhj@sina.com
650032,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急救部
郝 江,E-mail:Kmlmhj@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