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泽民
构建“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是在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自觉获取知识为前提,以学生进步与发展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它的提出凸显了新课改的本质要求,强调要遵循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减轻师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构建“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师应做到:
1.放手“让学”。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人,诗意地安居》一书中写道:“教所要求的是:让学。”“让学”,是指解放学生内在的求知渴望和学习力量,改变多年来学生一直处于“被学”的状态,唤醒每个学生自我改变、主动发展的意识,真正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让位给学生。教学苏教版五下《因数与倍数》,有教师设计了这样的“自主学习单”:(1)读一读:认真阅读教材第30页例1。(2)摆一摆:你能用18个同样的正方形摆出不同的长方形吗?用乘法算式把你的摆法表示出来。(3)说一说:上面的乘法算式中,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因)数?(4)找一找:你能找出3的倍数吗?你是怎么找的?用同样的方法你能找出2和5的倍数吗?你能找出36的所有因数吗?你是怎么找的?你能用同样的方法找出15和16的因数吗?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这种“自主学习单”明确了学习的目标,指出了学习内容和方法,留足了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单”的引导下,逐步学会了学习。
2.精心“导学”。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指出:“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的精力集中在深入地观察每个学生,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开展多样化的与学生的互动,让学习活动更为丰富,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导演”。教学苏教版三上《认识分数》,一位教师这样“导学”:首先,出示古代人狩猎的故事——“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以打猎为生。有两个人捕到了4只羚羊、2只小鹿和1只兔子,他们该怎么分配才能使每个人得到的猎物一样多呢?”,让学生分配猎物,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古人的记录符号Ⅱ、Ⅰ、,初步揭示“平均分”。然后,创设两个小朋友分一个蛋糕的情境,由如何表示半个蛋糕引出课题——认识分数。通过课件演示不平均分的情形,明确“古代人分东西要做到平均分,我们现在分蛋糕也要平均分”,揭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接着引导学生思考“古人画的表示什么意思”,揭示“把兔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沟通现在的和古代符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知道中间横线表示平均分。再探究分数的写法,通过讨论“画出横线后,先写横线下的2,还是先写横线上的1?”,沟通写法与意义之间的联系。然后要求学生自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最后让学生在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等形状的纸片中任选一张,通过折一折找出它的,并在全班交流。通过“导学”,学生不仅能很快找到一个物体或者图形的几分之一,还能用语言准确地说出几分之一的意义。
3.科学“评学”。
评学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鼓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以“自主学习”为核心的课堂“评学”,追求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发展,尊重他们的自主思考和探究,旨在激活不同学生的个性。面对学生独特的见解与答案,教师的思维不妨也独特一些,如通过一题多解加分、改革评分办法等,激励学生不断进行新探索、新拓展。
构建“自主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为主旨,力求真正把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