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剧《洣水魂》的创作背景及时代价值

2015-01-28 18:44于国良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416000
大众文艺 2015年9期
关键词:茶陵湘剧高腔

于国良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416000)

湘剧《洣水魂》的创作背景及时代价值

于国良 (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416000)

湘剧现代戏《洣水魂》是由茶陵地方性湘剧团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湘剧作品,原名《玉姑》,经改编后形成了现在的湘剧现代戏《洣水魂》,这是一曲余音绕梁的战斗战歌,更是茶陵地方性湘剧作品的代表。

洣水魂;创作背景;时代价值

一、湘剧《洣水魂》的创作背景

茶陵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中国革命政权建设的摇篮,在如火如荼的井冈上和湘赣革命根据地时期,毛泽东、朱德、彭德怀和陈毅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了战斗的足迹,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

湘剧现代戏《洣水魂》(原名《玉姑》)便是从这些故事中拮取的一片花絮,以现代的艺术形式,入木三分的任务形象,再现了一段情真意切的革命情感往事。充分展示了积极进取、英勇善战的茶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忍辱负重、前赴后继、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和坚持、坚韧、坚守、坚贞的人格品质。

这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这是一段可佩可敬的革命情感,这是一曲余音绕梁的战斗战歌……

二、湘剧《洣水魂》的主要唱腔——高腔及剧情内容

1.简介湘剧现代戏《洣水魂》的唱腔——高腔

高腔指徒歌清唱、锣鼓助节、一唱众喝、滚白和滚唱这类戏曲声腔。湘剧高腔也是如此。其特点有以下几点,:其一,词句灵活。它的唱词的句数或多或少,可截可接,每句字数并不十分严格,可加衬加叠,因此词句灵活,长短也不较严格。但也有长短句词格稍严,齐言句则稍宽的词句。这种词格,有自由灵活、可融性较强的特点,且平仄不严,通俗易懂,容易记忆也容易学习,因此打破了拘谨的格律。其二,主音相依。即把若干主音相同的曲牌归属为一类,而且同类曲牌既可互相联接,也可以将某一“曲牌”的主要乐句为基础,注入同类“曲牌”的个别乐句进行重新组织。这种归属和编曲手法风格相近音域也相近,同时兼有联接方便和转换自由的特点。其三,滚唱自由。湘剧高腔运用长短句词格,在曲牌之中,又可以加入齐言式的连续上下句变化反复,这一些滚唱,一般沿用七言、五言、十言的词格,较为自由,可以是虚字、衬词、叠词、插白、重尾、或排比等。这种形式使剧情、思想、情感能够有更多的条件进行情感宣泄和人物性格刻画。其四,一泄而尽。湘剧高腔大多数是一板到底,并且多系是中速的流水板,很少有过门,只有短小的锣鼓或帮腔伴奏。其五,帮腔多样化。有后帮、前帮、帮片段、帮一字、插帮、帮整句、以帮代唱等等。从帮腔的功能性来看,有总结性的、有启示性的、有渲染性的、有评论性的、还有加强语气的和描绘人物心理活动等。这样,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情感的抒发、舞台气氛烘托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湘剧高腔所具有的鲜明特征。其六,锣鼓多彩。锣鼓并不仅仅是“助节”的作用,它还有加强语气、点染环境、制造气氛、烘托重字要义、连接唱、白统一高度节奏、烘托剧情的功能。

(二)简介湘剧现代戏《洣水魂》的剧情

由袁岱、马永平两位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为茶陵湘剧团创作的本子,该剧反映的是:在如火如荼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茶陵女青年玉姑与红军战士李春牛相爱,结为伉俪,并身怀有孕,而春牛此时还不知情。是时,湘赣红军实行战略转移,春牛随红军北上,红军转移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红军家属。归途中玉姑母女遭遇白狗子查问,危急之时,江西青年孙铁保挺身而出,以玉姑丈夫的身份救玉姑母女脱虎口,为保护和培育红军后代,他们扮演了15年假夫妻。解放后,春牛回乡欲接玉姑去随军,于是感人的一幕幕便呈现在观众面前,让人唏嘘不已,感动不止。剧情似乎并不复杂,但却反映了茶陵人乃至我们共产党人坚持、坚守、坚贞、坚韧的意志品质,这也正是我们当今进行经济及社会发展建设中所应有的品质。

三、湘剧《洣水魂》音乐特色的时代价值

湘剧现代戏《洣水魂》是一部跨时代的地方性湘剧作品,其音乐有继承但不乏的是创新,同时,其音乐富有时代高度和生活深度。作为茶陵地方性湘剧作品的代表作,这就是它的时代价值至体现。

(一)继承中得到创新

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湘剧现代戏《洣水魂》在继承中得到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其发展的核心因素是音乐的创新。《洣水魂》是一个湘剧作品,从唱腔、调式调性、作品结构等方面延续了一个湘剧应有的特征,让其不能脱离民族。同时,湘剧现代戏《洣水魂》作为一个地方性湘剧作品,在音调、唱腔、语言表达上不乏其浓厚的地方气息。就是在这两个基础之上,《洣水魂》这部作品在音乐、表演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音乐上主要是从唱腔、音调、伴奏乐队和音乐的取材上进行创新的。

其一,唱腔上,由单一的使用高腔演唱到现在高腔、弹腔(也称乱弹)、昆腔、低牌子四种声腔结合演唱表达音乐。以前的大部分湘剧作品都是以高腔演唱为主,所以,音乐语言表达略显平淡。而湘剧现代戏《洣水魂》却融合高腔、弹腔(也称乱弹)、昆腔、低牌子这四种声腔,让整个作品的音乐语言更具叙事性。而腔调的不断变换,更容易抓住观众的听觉神经。其二,音调上,湘剧现代戏《洣水魂》的旋律音调给人以朗朗上口的感觉。而且,越听而越显熟悉。《洣水魂》这部作品加入了《送郎当红军》和《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两首江西民歌的旋律音调。正是湘剧和民歌的结合,才促进了湘剧的创新,使其不断发展。这就是《洣水魂》这部作品的闪光之处,同时,它也不乏地方性音调的支撑。其三,伴奏乐队,《洣水魂》这部作品使用的伴奏乐队具有三大特点:一是伴奏乐器种类多,二是中西器乐结合得当,三是伴奏乐队规模庞大。这与以前湘剧演出的伴奏乐队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说,这三大特点都是创新之处。所以,音乐的表达也得到了创新。其四,音乐取材,整部作品的音乐中有民歌的元素、有劳动号子的元素等。这是音乐体裁的融合,丰富了音乐,也是以后地方性湘剧音乐的发展方向。

(二)时代高度和生活深度

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艺术需要张扬个性,但不论用什么表现方法,都不能丢掉民歌的精髓,即健康向上的、中华民族倡导的真善美。戏曲音乐是我国保护最好的传统音乐,从戏曲中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技巧,《洣水魂》里面就有戏曲的元素,无论是腔调、语言及表演。地方性湘剧能够不断传承且创新,是地方性湘剧发展前景乐观之所在。要让中国传统音乐“传承且出新”,就需要我们深入地研究传统音乐的特点,并将其独有的特色灵活恰当地运用在不同地方,这样才更显新颖,具有生活气息。

另外,在全球化影响下,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对民族音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大众不容回避的文化时髦。为发展地方文化,“非遗”被地方政府推向前台。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多附带的是区域、民族特色的标签,体现出民族文化的内涵。

如今,大众娱乐文化盛行,而真正的中国传统艺术应该如何以本真的、大众可以识别的面目出现呢?我认为,也许采用这样一种类似《洣水魂》的新型地方性湘剧作品才能将民族精华传给更多的人,而大众似乎也愿意以这种新颖的方式来接受极具特色的地方性湘剧作品。不管《洣水魂》在当今市面上的评论如何,其结果是它成功地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音乐无国界,《洣水魂》的创新使更多的人有兴趣参与、欣赏并加以了解,这对于弘扬、传承民族文化不无裨益,其艺术价值令人期待。

湘剧现代戏《洣水魂》是一部弘扬革命精神的英雄赞歌,也是一部体现时代价值的湘剧艺术作品。在对湘剧现代戏《洣水魂》这部作品的音乐特色进行分析和研究时,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对其音乐的感悟,既真实又动人。真是动人的音乐激起我对其音乐特色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兴趣,同时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茶陵人对了解茶陵地方性湘剧作品的渴望。经过几个月以来对湘剧现代戏《洣水魂》音乐特色的研究和分析,其音乐特色由模糊向清晰转变、由笼统向具体转变、由片面向全面转变。但我知道,我的研究和分析还存在不足,所以,我会不断对我的研究进行修正,使之越来越完美。

[1]陈飞虹.湘剧《洣水魂》观后的思考[J].艺海,2012(3).

[2]谭建国.以情感人以义动人——塑造湘剧现代戏《洣水魂》李春牛的体会[J].艺海,2011(10).

[3]江明惇.中国民族音乐欣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4]刘嘉乘.地方戏曲的现代转型与地域文化之建构——以“湘剧”为中心[D].厦门大学,2009.

[5]夏野.戏曲音乐研究[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

猜你喜欢
茶陵湘剧高腔
“踩麻石”的戏曲
——湘剧之形成与发展探微
湖南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木偶头
曹汝龙湘剧艺术六十周年专场演出
辰溪县社塘村辰河高腔木偶戏调查研究
湘伢湘妹子,学湘剧
湘剧《云阳壮歌》剧本研讨会
陈罗英:茶陵唯一完成长征的女红军
时代主题与传统文化的“高腔”
岳西高腔传承与发展的对策研究
最美“茶陵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