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王晓明
吉林省敦化市青沟子乡学校
浅谈“留守儿童”帮扶教育
王波王晓明
吉林省敦化市青沟子乡学校
随着市场经济的加速,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许多农村孩子远离父母,这些孩子由其祖父母或亲戚朋友监管,成了“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一道难题,教育得当,这些孩子能向着人生正确的方向发展,将来为社会有所贡献,否则他们将成为社会的负担。作为农村教师,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浅谈以下几点做法: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和父母接触最多,时间最长。他们做很多事情都会模仿父母,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影响孩子一生,可见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品质教育,对孩子有多么重要性。“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做决定,由于小孩子是非观念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得不到及时纠正,容易养成不良习惯和品行。老师理应主动接近孩子,关爱他们,经常和他们一起游戏,谈心,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主动帮助他们解决,使他们能充分感受到老师就是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亲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经过感情投入,他们和老师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老师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才能“亲其师,信其道”老师的行为影响和教育在他们身上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功效,使他们向着老师所期待的方向发展。
“留守儿童”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亲情和心理的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辟、偏激,并且又无人约束,时常惹是生非。因此,教师在平日的工作中,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经常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和心理上出现的问题,纠正行为上出现的偏差。使他们充分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把老师当成他们的亲人,倾诉的对象。在班集体中,教师应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起良好的同学关系。良好的同学关系可以减轻“留守儿童”的心理负担,使孤辟、偏激的性格得以改善,让老师,同学成为他们的知心人,让班集体成为他们的依靠,使每一个“留守儿童”如自己的孩子,真正体现出人民教师的价值观。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场所也逐渐增多,特别是互联网、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使得一些“留守儿童”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的利用互联网技术获取相关知识,教育学生不进黄色的网站,不迷恋网络游戏。同时教师要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控。在校时间由老师进行管理,校外由监护人负责管理。教师通过课上观察、作业批改、考试等形式发现“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培养正当的业余爱好,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留守儿童的教育是社会大问题,必须调动社会力量,一起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们有必要开设三条服务热线:一是亲情热线,双双都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周和子女通一次电话,询问子女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感情状况。二是师长热线,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每两周给子女的班主任打一次电话,与老师交流情况,交换意见。三是代理监护热线,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除了因有重大事情随时和学校教师及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外,每两周和留守儿童的家长通一次电话。此外,除了按惯例召开家长会,还要每学期对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进行培训,教给他们教育管理孩子的知识,同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让留守儿童与其他儿童一样,享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初中阶段,学生或早或晚的进入了青春期。这个年龄段孩子,他们对身体变化都很好奇,随之而来的就是心理上的变化,对异性产生了吸引力。他们往往会出现紧张、情绪波动、不知所措、早恋、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等诸多现象。若这种现象不能及时纠正,将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学习产生严重的影响。“留守儿童”他们远离父母,表现的更为明显。他们不好意思把自己的身体变化告诉老师、同伴。我们不难想象,当女生初潮来临时的紧张情绪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留守儿童”的青春期教育尤为重要。生物教师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教育,特别是“生殖与发育”一节要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使男女生充分理解各自的生理特点(注意男女生不要分开,以避免神秘感),并学会如何做好处理和保护工作。对于留守儿童,则应视其个人身体发育程度,分别由男女老师及时进行个别指导,以弥补家长的缺失。班主任老师还要利用班会课进行青春期教育,使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帮助学生正确的处理好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摆脱“青春期”的困惑。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课题,作为农村学校的教师应积极钻研,勇于实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既而确保他们成长中拥有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以后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1]王昭怀.教育信息网;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