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边笔记

2015-01-28 02:22穆涛
美文 2014年23期
关键词:子夏行事世故

穆涛

写世故的文章不好写,难处既在文法,还在心法。

世故怎么就难写了?因为世相千姿百态,在造物之光的照耀下,鸟用翅膀借风势飞翔;鱼在江湖海凭水力穿越。蛇不添足,靠腹部勉强爬动;螃蟹腿子多,指手画脚威武横行。鸭掌心平阔,脚踏实地,步步为营;袋鼠一蹦一跳的,天生意气,不屑于一步一个脚印。兔子有三窟,不是为留家产去做房兔,在于身子骨和性格都弱小;老虎从不筑巢,卧在哪里,哪里就是舒坦的家。动物们神态各具,但都是显摆在表面上。人是万物之灵,一颗肉心,包罗万象,人心里有高地,也有险滩,既存善,也纳垢。写世故就是写人心,难写之处在于心有千千结。

《春秋》这部书,是写世故的大书。

《春秋》写衰世,着眼点不在盛世上。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这么记载的:“史记十二公之间,皆衰世之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孔子这种写历史的方法,他的许多弟子也不理解,“故门人惑”。孔子给出两点解释,“我记录君王的行为,寓以王道之心。用空洞的语言,不如用翔实的史料表述得真切。”(吾因其行事,而加乎王心焉,以为见之空言,不如行事博深切明。)子贡,子夏,闵子,公肩子等几位高徒率先领悟了孔子的用心,明白了历史是为后世服务的。桔子烂皮,苹果坏心,一个好端端的苹果是怎么样由心里发坏的;一个君王是怎么样被臣子弑掉的;一个国家是怎么样一点一点走下坡路的。《春秋》的了不起,就在于此。子夏和公肩子这么感慨,“有国家者,不可以不学《春秋》”,“《春秋》国之鉴也”。

孔子找出衰世的症结,去呼应王道里的“仁”。董仲舒据此梳理出四个闪光点:以人为重是仁;防患于未然是仁;政治公明,遵循天道(客观规律)做事情是仁;“上(君王)奢侈,刑又急,皆不内恕,求备于人”,是不仁。

《春秋》在笔法上的典范之处,是冷静的陈述事情,用事实说话,很少议论,甚至不议论,把判断置于史料的选择之中。

猜你喜欢
子夏行事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
弱点
《论语》知多少?
行事见于当时 是非公于后世
知世故而不世故
知世故而不世故
孔子借伞
知世故而不世故
孔子神算
标识语的间接言语行为行事功能探析